长城汽车+毫末智行=最强领航辅助驾驶?

发布者:Blissful444最新更新时间:2022-04-28 来源: 圆周智行V关键字:长城  辅助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这几天,毫末智行在 “2022 HAOMO AI DAY”上,带来了其Hpilot3.0版本,即最新的领航辅助驾驶系统NOH,并宣称将在今年上线,并率先搭载在长城WEY摩卡车型上。


针对NOH上,毫末CEO顾维灏表示:“毫末的产品力,不输特斯拉在中国的表现。”中国人向来谦虚谨慎,实际上,毫末内部的真实想法是,NOH的真实表现完全超越特斯拉。


那么,毫末的NOH到底如何?


不管技术多先进,最终都是为真实的驾驶场景服务,抛开“堆资料、列数据”的方式。今天我们就直接以场景入手,来系统的聊一聊毫末的NOH。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些背景信息。现阶段,乘用车上,能够商业化落地的领航辅助驾驶场景主要有两个:城市和高速(环路也归于高速场景)。


高速场景大部分车企都已经具备,比如小鹏NGP、蔚来NOP、理想NOA,以及华为系合作的大部分车型极狐,赛力斯都可以,但能完成城市领航辅助的车企凤毛麟角,目前已经上车的仅有华为系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和特斯拉的FSD(完全辅助驾驶),小鹏最新的支持全场景领航辅助驾驶的XPILOT4.0要到明年才会开通。


如果辅助驾驶以场景来划分,高速只能算是入门级别,因为高速是封闭场景,单向车道,没有红绿灯,场景非常单一。可以说是自适应巡航的延伸,只是增加了自动下闸道,自动变道、自动超车,大曲率转弯等功能。


而城市场景属于“困难模式”,它才是考验领航辅助驾驶系统的试金石,尤其是低速场景,各种鬼探头、加塞、行人横穿马路等状况随时存在。


这也就引出了本文讨论的重点:为什么同样是发布领航辅助驾驶系统,毫末能够引发这么大的反响,铺天盖地的报道。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它的技术突破高速场景的局限,能够在复杂的城市场景上路。


下面,我们就用大白话来分析一下,毫末的NOH优势在哪里。


根据毫末的说法,公司已完成了城市NOH全部的功能开发。它可在城市环境中实现自动变道超车、红绿灯识别与控车、复杂路口通行、无保护左右转等主要功能,同时也可以应对车辆近距离切入、车辆阻塞占道、交叉路口、环岛、隧道、立交桥等复杂的城市交通场景。


我们抽取其中两个最常见,也是最难的场景:红绿灯识别和无保护左转。看看毫末是如何应对的。


红绿灯场景识别


红绿灯识别是城市领航最为普遍且最具难度的识别场景。原因有3点:1、它比较小,是典型的小目标检测问题;2、它的状态会动态变化,比如闪烁;3、此外,红绿灯的状态也五花八门:横着的、竖着的、三个的、五个的、有待转的、有倒计时的,形色各异。




这给车企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斯拉的FSD功能,虽然支持城市路况,但不支持红绿灯识别。目前在售的面向大众的乘用车型中只有极狐阿尔法S HI版支持红绿灯识别。去年上海车展期间,它在上海市区路测的视频,结结实实秀了一把肌肉,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这在业内是独一份的。现在,毫末的NOH也来了。


那么,毫末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在系统训练阶段。为了提高红绿灯场景的识别准确率,系统需要提前获取大量的数据来训练算法,但短期内又无法获得大量的数据,毫末的办法是“人造数据”,然后与真实数据融合。


它通过3D仿真引擎得到大量不同光照、不同背景下的红绿灯表现来完成。这个过程可以理解成模拟红绿灯让算法学习。


然而,模拟毕竟和真实情况存在差异,比如真实场景下,红绿灯在夏日强光下和夜间的状态,以及破损,被雨水和尘土弄脏的情况五花八门。使得合成的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总会存在差异。导致合成数据无法被正确使用。


毫末的办法是,尽可能使用合成数据来训练算法,减小海量合成数据和真实数据之间的概率分布差异;并且,利用合成数据定向弥补真实场景中缺失的数据,减小二者特征空间的概率分布差异。简单点说就是,让合成数据多“露脸”,供系统训练算法,让它记的更牢,难辨真假。




在真实识别环节,毫末设计了一个针对红绿灯检测及位置的“双流感知”模型。先识别红绿灯的信息,比如灯箱的检测和灯型分类,得出红绿灯颜色、形状和朝向等信息;再识别目标车道的红绿灯灯组。


然后将二者的数据融合,生成对当前环境的判断,与系统训练的数据库对比,得出红绿灯的具体位置和状态。




根据毫末的说法,它们已经用这种方法在不同城市、不同距离、不同转向、不同光线的条件下进行了大量测试,都能准确地识别出红绿灯信号。


无保护左转


无保护左转也是真实驾驶中高频出现的场景。处理难度非常高,它既要注意前方的红绿灯,后方车流,还有侧向和对向直行的车辆。如果直行和左转是同一个灯,前方有掉头车辆,那情况更加复杂。




这其中每一个小环节都是一个“需求”,要通过代码呈现出来。过去采取的是需求堆叠的方式,就是出现一个需求,增加一段代码。这导致代码非常臃肿,维护难,修改难,并且不稳定。一旦出现没有遇到过的细节,系统可能随时崩溃,比如前车突然掉下一个大石块,系统没遇到过,不知道怎么办。


毫末的做法是用机器模型学习来替换这些手写规则和参数。毫末基于Tranformer模型学习复杂路口场景,通过Attention注意力机制,使用热力图方式量化出与周围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风险,“近距离用红色表示,输出Attention High”(全神贯注,这里可以理解成小心),而“中距离用黄色表示,输出Attention Middle”(忽略)。




大白话说就是,把表示距离的具体参数通过色彩量化,红色是近距离,说明比较危险接近,黄的是远距离,说明比较安全,系统根据这些量化的信息做出判断。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Tranformer,我们会在下文重点讲到。


数据智能体系MANA

 

毫末能够轻松处理以上两个常见且困难的场景,主要依赖其自研的数据智能体系

MANA(雪湖)。这几天,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具体概念性的资料就不列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翻一下官方资料,其结构如下图:




一句话总结,它可以理解成辅助驾驶数据的大管家,所有与之相关的事它都管。


这就来到了本文的重点,MANA最大的亮点就是Tranformer神经网络。它最早由谷歌提出,用来进行自然语言处理NLP。NLP在汽车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比如车机的智能语音,你告诉它“我冷了”,它会自动打开空调,而不需要直接告诉它打开空调,这里就是经过自然语言处理过的信息。


后来因为Tranformer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非常适合汽车自动驾驶海量数据的处理,被特斯拉引入其FSD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辅助驾驶数据处理。毫末是车圈第二个采用该神经网络的辅助驾驶公司。


神经网络也是辅助驾驶里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汇,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神经网络?


简单讲就是数据翻译模型。在辅助驾驶里,就是数字与结果的“翻译器”,输入“数据”,输出“结果”。比如传感器检测到一只猫,经过各种数据融合,标注,分析之后输出一种结果,判定这是一只猫,中间的过程就是神经网络干的事情。它的本质是数学函数设计,可以理解成一种解题方法,一个数学公式等等。Tranformer英语是“变压器”的意思,这里翻译过来可以理解成“翻译器”。


在辅助驾驶软件工作时,目前业内常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图像识别,然后循环神经网络RNN进行数据的语言处理。弊端是不可跳级,效率低,准确率差。Tranformer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引入辅助驾驶数据库。


根据毫末的说法,Tranformer带来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


1、数据融合更加准确。


目前,除了特斯拉使用纯摄像头,辅助驾驶感知层的数据获取均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方案。摄像头输出的是图像信息,激光雷达输出的是点云信息,所以数据融合是神经网络在处理数据时绕不开的问题。


目前业内最常用的是后融合,传感器各自生成当前环境的画像,系统对各自的画像进行融合,它的缺点是过滤了很多原始信息,容易造成结果误判;前融合是将二者搜集到的信息原始直接输入系统进行融合。它的优点是保留原始信息,提高准确性。毫末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采用的是前融合方案。


毫末CEO顾维灏说:目前大部分的感知系统都存在“时间上的感知不连续、空间上的感知碎片化”问题。


前者说的是摄像头,因为它拍摄的画面是以帧为单位,但每一帧的时间间隔不是定值;后者说的是传感器的方位和种类。不同传感器或者相同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同会引发空间的碎片化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是数据融合的大前提。这时候,Tranformer神经网络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顾维灏介绍,Transformer中的Attention结构(注意力机制),可以提供统一的融合框架。适合自动驾驶中多种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增加感知模型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供抽象空间下时序融合的能力,通过前后帧的自动匹配,让目标更加稳定。


针对空间的“错落”问题,Tranformer先对图像进行标记,然后将其放入三维空间中,通过注意力机制对图像进行空间调整;关于时间不连续问题,Tranformer对图像帧数的提取不受时间限制,通过元素间的关联性来对图像帧数排序。


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Tranformer融合后的信息就更加准确。


2、智能数据标注。


先简单了解一下数据标注是怎么回事。


辅助驾驶算法本质是对人的学习,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需要对其进行特征标注,


举个例子,车辆拍到一只狗的图片。数据标注的工作就是,将图片上的这只狗“肢解”,比如耳朵,眼睛,鼻子,腿,不同的特征用线框标注出来,记下它的体征,录入系统,供机器学习。下次再碰到同样的数据时,将其与系统收录的数据库对比。上文提到的红绿灯识别就是这个逻辑。


这也解释了业内常说的数据积累越多,越有利于算法迭代。当然,这个前提是有效数据,这里就不展开了。系统今天看见一只柯基,识别它是一只狗,但是明天看见哈士奇,未必能识别它是一只狗。只有见过了所有狗的品种,再碰到其中的任何一只时,系统才能认出来它是一只狗,而且是哪一个品种,因为有历史数据库的对比。数据标注的意义就在这里。


数据标注是任何辅助驾驶公司都无法逃避的工作。之前,辅助驾驶公司一直都是自己采用人工标注的方式来完成这项工作。或者借助第三方数据标记公司,以及Amazon Turk平台(亚马逊的成立的第三方数据标注平台,类似于数据标注领域的淘宝),但所有都是人工手动标注。它们存在一些共性弊端,费时、费力、费钱。


而毫末MANA系统Tranformer神经网络采取自动标注的方式,将人力从数据标注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毫末介绍,目前其自动化标注刚刚达到80%。


过程分两步:“目标粗定位”和“属性精细估计”。


先来看“目标粗定位”,车辆在运动过程中收集多帧点云数据(多帧是摄像头,点云是雷达),在BEV(Birds Eye Views鸟瞰)视角下,以pillar(柱形)为单位分别进行物体3D检测和回归物体的运动行为。




先通过高精度3D障碍物检测网络和3D障碍物跟踪算法对物体进行定位。再通过时空金字塔网络内部的2D空间卷积和1D时间卷积提取信息(上文提到的时间和空间融合),对提取的信息进行融合刻画物体的状态分类和运动检测。

 

大白话说就是,先确定物体位置,再刻画具体轮廓。




“属性精细估计”的目的是确定物体静态还是动态。如果是动态,毫末需要对物体尺寸和位姿进行估计。先通过Transformer提高点云稀疏地区的点云密度,方法就是上文提到的时间和空间融合法,使其呈现出物体具象,再利用PointNet网络进行3D框回归,这一步其实就是对数据进行标注,最后优化物体的运动轨迹,对其位姿进行精确估计。




当然,所有软件的硬件支撑就是毫末和高通联合打造的小魔盒3.0,相信很多同学对相关数据都已经看腻了,在此就不列了。


理论上讲,毫末的领航辅助驾驶水平在业内已经算得上是领头羊水平。


以上便是关于毫末最新NOH技术的全部介绍,如有问题,欢迎交流。


关键字:长城  辅助驾驶 引用地址:长城汽车+毫末智行=最强领航辅助驾驶?

上一篇:百度宣布获中国首批自动驾驶主驾无人许可
下一篇:大众CEO:公司今年在美和欧洲的电动汽车供应“基本售罄”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4 12:53

自适应驾驶辅助系统让驾驶更轻松
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非常高兴的宣布汽车应用子网站再扩容,增添自适应驾驶辅助系统信息。作为Mouser应用与技术下的子网站,汽车应用子网站可提供设计工程师所需要的资源,帮助其了解汽车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Mouser面向汽车电子系统分销的新一代元件。         Mouser官网上的汽车应用子网站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可丰富工程师的汽车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应用部分经过更新增加了自适应驾驶辅助系统 (ADAS) 的相关信息,这套新的汽车电子安全系统将提升驾驶及车辆的防护能力。ADAS不只增强了驾驶体验,更能提升安全等级,可望大幅减少汽车事故的发生。这些系统能为驾驶员提供强化安全功能,如盲点检测、车道偏
[嵌入式]
基于FPGA平台构建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算法
辅助驾驶系统开发面临的挑战 汽车辅助驾驶(DA)系统工程师通常使用 PC 模型来创建复杂的处理算法,以便实现高度可靠的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偏离警告及行人检测等功能。开发人员高度重视PC算法模型,因为这种模型使他们能够尝试使用并快速评估不同的处理算法。不过,说到底,还是需要一款设计合理的电子硬件解决方案,来实现经济有效的大规模生产与部署。 验证可部署目标硬件与软件算法模型之间的算法性能一致性,对许多开发人员来说都是个问题。从浮点转到定点计算(如三角函数采用的不同方法)有时会导致参考软件算法和硬件实施模型之间出现明显差异。另外,输入图案资料集群(input stimulus)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验证算法性能一致性工作变得更
[嵌入式]
辅助驾驶未识别前车 理想ONE再曝高速追尾事故
10 月 23 日讯 自造车新势力 理想汽车 交付旗下首款量产车—理想 ONE 以来,便获得较高的市场关注度。从销量方面来看,理想 ONE 历时 10 个月销量破 2 万,创下国内造车新势力最快销量纪录,足以证明该品牌获得不少青睐者。 近日,有网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曝光,在位于京港澳高速 1761 公里往南处,一辆理想 ONE 与一辆半挂货车发生追尾事故,事故造成两车受损。 从事故现场照片来看,理想 ONE 的右侧机舱与半挂货车发生碰撞,机舱盖和右侧前翼子板发生撕裂。理想 ONE 车主表示,事故发生时开启了 辅助驾驶 功能,但没有人为介入,车辆一直处在自动行驶状态。同时,车内并未有任何提示音,辅助驾驶系统、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辅助</font><font color='red'>驾驶</font>未识别前车 理想ONE再曝高速追尾事故
长城汽车欲借力意法半导体提升价值
在长城汽车位于保定的总部,不时能发现穿着长城汽车工服具有各种肤色的员工。 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兼技术中心主任黄勇表示,目前长城汽车的技术研发人员平均年龄约3、40岁,尽管这些员工都非常有激情,但知识和经验积累却略显不足,因此一方面,长城不断的从全球范围招募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同时也通过各种渠道和具有研发实力的全球性公司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合作。 “智能致胜”需要长城汽车涉足产业链上游 现在,黄勇的这一构想越来越完美了。日前,意法半导体与长城汽车共同宣布成立联合实验室,此次合作得到了意法半导体与长城汽车的高度重视,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大中华与南亚区总裁纪衡华与长城汽车高级副总裁兼技术中心主任黄勇,副总裁兼技术中心副主任汪伟等
[汽车电子]
长城汽车大禹电池正式发布 采用八大全新设计理念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在6月29日的长城汽车咖啡智能2.0发布会上面,长城汽车带来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全新技术,号称不起火、不爆炸的-大禹电池。 什么是大禹电池,可以从字面意思解析,那就是“大禹治水,变堵为疏”,长城汽车这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电池安全焦虑的问题,才研发出来的大禹电池。 根据相关的介绍,大禹电池有全新的八大设计理念,目前已经获得了数十项的核心技术专利。覆盖到热源抑制、隔离、冷却、排出等多个领域。大禹电池为何能合理有效的去缓解电动车安全和用户焦虑的问题?因为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在“大容量高镍电芯”、“电池包内任意位置”、“单个或多个电芯触发热失控”情况下均能不起火、不爆炸的核心优势。 作为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长城</font>汽车大禹电池正式发布 采用八大全新设计理念
长城研发全新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翻倍-续航里程大涨
近两年,长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欧拉品牌的推出也让长城汽车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拥有了话语权。而电池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也成为长城汽车重点布局的领域。网上车市从长城汽车官方了解到,其目前正在开发全新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翻倍。未来应用在车型上,将使整车的续航里程实现大幅增长。 不管是主机厂,还是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都有着高续航的需求,对此动力电池的高镍化成为行业共识。不过如何平衡能量密度提升之后的安全性能,是当下产业链所面临的问题。毕竟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容易,但安全永远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底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明确指出,目前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就是如何把安全的平衡点提升到300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长城</font>研发全新固态电池 能量密度翻倍-续航里程大涨
智能驾驶与智能辅助驾驶仿真与验证框架
自动驾驶车辆(AV)集成了复杂的感知和定位组件,以创建其周围世界的模型,然后用于安全导航车辆。基于机器学习(ML)的模型被普遍用于这些组件中,以从嘈杂的传感器数据中提取物体信息。对这些组件的要求主要是为了实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由于现代汽车部署了许多传感器(视觉、雷达和激光雷达),实时处理所有的数据导致工程师做出权衡,这可能导致在某些驾驶情况下产生次优的系统。 由于缺乏对单个组件的精确要求,模块化测试和验证也变得具有挑战性。 目前行业中,有人提出了从顶级驾驶场景仿真中推导出安全AV行为所需的抽象世界模型精度的问题。这在计算上是很昂贵的,因为世界模型可能包含许多具有多个属性的对象,而且在仿真过程中,AV在每个时间步都会提取一个
[汽车电子]
智能<font color='red'>驾驶</font>与智能<font color='red'>辅助</font><font color='red'>驾驶</font>仿真与验证框架
全球汽车电子健康增长 驾驶辅助凸显
  据中国电子元件协会近日最新市场报告显示,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将持续健康增长,未来5年内,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年平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9%。今年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145亿美元,到2013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737亿美元。   该报告在对未来汽车电子市场的预测中认为,汽车消费电子类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将从2007年的27.8%下降到2013年的21%,车身电子及安全系统所占市场份额预计将上升。车身电子系统目前市场份额已超过15%,预计将保持7%的年复合增长率。   据悉,去年驾驶辅助系统的市场销售收入为134亿美元,预计2013年将达到329亿美元,因此将成为增长最快的汽车电子产品。此类产品主要包括电子控制转向等系统,主要厂商有德纳、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