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自主率不足10% 智能网联时代芯片瓶颈越来越高

发布者:徽宗古泉最新更新时间:2022-12-21 来源: 经济观察报关键字:汽车芯片  智能网联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30年,我们判断(中国汽车)芯片的规模约300亿美金,数量应该在1000-1200亿颗/年的需求量。”在日前举行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GIV2022)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拿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中国的汽车智能化渗透率超过了30%,2030年该比例会达到70%。单车芯片数量目前是300-500个,到了电动智能时代将超过1000个,到了高等级自动驾驶时代会超过3000个。


“汽车芯片对最先进的制程要求不高,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成熟制程的产能不足仍是常态。”张永伟说道。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网联化的发展,更先进的智能芯片领域存在的瓶颈也将越来越高。


张永伟表示,将来当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式方向发展的时候,芯片的数量可能会减少,但是对性能、算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成熟制程”的芯片能解燃眉之急,而智能芯片的制造是未来的技术关键。


轩元资本创始人王荣进也指出,智能驾驶的算力要求随着智能驾驶等级的提升而提高,芯片制程的要求则同步提高。


“现在汽车芯片国内的供给度还不到10%,也就是每一辆汽车90%以上的芯片都是进口的或者是在外资的本土公司手里面。这就决定了不论是小芯片,还是一些关键芯片、智能芯片,(伴随着)未来的需求越来越大,它的瓶颈也越来越高。”张永伟说道,目前不同品种汽车芯片自主率水平最高的不到10%,而最低的则低于1%,它们都需要摆脱进口依赖。


针对不同功能的芯片的市场发展导向,在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各界专家对此开展激烈讨论。


低端芯片亟待产能爬坡


“三年的芯片短缺使全球汽车的产量减产约1500万辆,中国超过了200万辆。”据张伟明介绍,2022年全球晶圆厂的开工数量33个,2023年按照目前的估算是28个,其中有1/3可以为汽车提供产能。但多数新增产能仍处在建设爬坡区,而且为汽车芯片专供的晶圆厂少之甚少,这导致汽车芯片供应相对偏紧的状态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此前,2022中国汽车产业峰会上,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表示,现在缺的基本上是低制程的MCU芯片等,大算力的芯片目前行业暂时还不缺。本次峰会上,自动驾驶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刘卫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目前缺芯情况主要集中在MCU。


“在产业关键技术方面,我们缺乏系统重构技术,我们的相关汽车基础技术及器件仍受制于人,包括基础软件与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以及各类MCU芯片面临短缺,影响主机厂的产销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如此表示。


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芯片的价格已上涨了10%-40%不等。


在此情况下,保障产能是加强低制程芯片供应的关键。“现在建设14纳米以上的先进产能还面临着挑战,但是可优先保障28纳米和40纳米成熟制程的产能,这个是汽车芯片目前最需要、最合适的产能,也是我们国家有基础扩大的产能。”张伟明称。


在企业层面,王荣进表示,在整个外资的垄断下,车规级MCU的国产公司一旦打开一个缺口,应该很快能够实现国产化。MCU从结构上而言,门槛没有特别高,只是为了满足车规级的要求,可能需要一个摸索时间。


在产能建设过程中,对设备、材料的自主把控是重中之重。“如果良品率在50%以下,你怎么生存?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们在欧洲看到的良品率(在)90%以上,95%、98%以上,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产业能力和实际的竞争力。”汉德资本主席、创始合伙人,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亚太区前执行主席蔡洪平表示,比如国产的大功率、碳化硅芯片,不只需要在技术上能做,还需要在设备和材料上进一步提高,良品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智能芯片“卡脖子”不止算力


张永伟介绍称,汽车芯片大概按照功能来分九大类。其中包括很小的芯片,比如传感和驱动这些方面上应用的芯片,也包括很大的芯片,特别是智能芯片和计算芯片。


目前行业紧缺的成熟制程芯片,面临着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的困局。而与智能驾驶相伴相生的高算力芯片,则面临着卡脖子难题。


今年8月,为符合美国要求,英伟达和AMD高端GPU在中国暂停销售。英伟达被禁止向国内企业出售A100 GPU和即将推出的H100 GPU,而国内的蔚来、小鹏、毫末智行等都在基于英伟达A100打造自动驾驶训练中心。虽然英伟达随后确认将对中国特供低配版A800芯片用以替代,但这也展现出高端芯片受困的局面。


“高端芯片主要服务于高性能的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用于云端大规模AI训练,对自动驾驶的AI算法训练至关重要。切断这些高端芯片的供应,对自动驾驶领域的影响巨大。”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表示,华为基于昇腾系列的AI处理器的昇腾架构从底层硬件、AI框架、训练平台和工具链全栈自研,不依赖美国技术。他呼吁大家能够一起使用该套系统,众筹算子库。


对此,张伟明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国产汽车用国产芯片,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必然选择,而且是紧迫行为。”张伟明对汽车芯片发展提出建议称,国产的芯片能不能在新的环境之下让国产汽车应用起来,这是在新时期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一个战略性选择。


除了华为等巨头企业,智能芯片初创公司也是芯片业发展的主力军,并受到了投资界的关注。“现在工信部公布的十大类66小类的汽车芯片中,有55小类我们还存在缺项,做不了或者只能做低端,因此,未来汽车芯片仍然是我们布局的重点。”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沈毅表示,智能驾驶的计算芯片、控制芯片等芯片公司普遍存在着“三高”的特点:技术门槛高、研发成本高、估值高,对于投资来说很有挑战。


刘卫红则表示,截至今年年底,黑芝麻智能已获15个车企的量产项目,开启了自身的量产之路。明年,黑芝麻的华山三号芯片A2000将开始流片,目前算力已经超过250TOPS,制程为7nm,计划匹配L3、L4级别功能。


据悉,目前黑芝麻已经集齐了所有车规级芯片所需的安全性认证能力。不过刘卫红同样提出,当下中国在车规级芯片安全性认证领域尚存有大片空白,大部分芯片企业认证较为困难。


测试、认证上的空白,是低端芯片与智能芯片共同面临的难题。“三级测试缺一不可,恰恰在汽车车规级芯片的测试和认证方面,我们几乎是空白的,虽然全球也是刚刚起步,但中国在这个方面明显处于短板,这让很多芯片有芯片无法测试,因此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张伟明表示,汽车芯片所要求的安全性越来越高,解决测试和检测是当务之急。


沈毅同样表示,国内相关标准要尽快明确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国产芯片无法上车,或者只能采取跟随策略,对标国外已量产上车的芯片,从而丧失发展的先机。


此外,与成熟制程芯片相似,智能芯片等先进芯片也面临着制造上的难题。“我们有了14纳米以上的制程,最缺的是更加先进的制程。”张伟明说道,先进制程的产线14纳米、7纳米、5纳米当前依靠海外的工艺,远期也需要在本国建设扩大产能。他建议,短期可以支持一些芯片企业和制造企业建立共享的IDM模式,长期也应该拥有集设计与制造一体的芯片公司。



关键字:汽车芯片  智能网联 引用地址:汽车芯片自主率不足10% 智能网联时代芯片瓶颈越来越高

上一篇:GIV2022|高通孟樸:未来ADAS有望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普及
下一篇:奥迪:2033年停产燃油车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6 20:56

汽车芯片行业全力投入RISC-V
全球最大的几家主要汽车 芯片 供应商,Bosch、Infineon、Nordic、NXP和Qualcomm联合起来“投资一家公司,旨在通过推动下一代硬件开发,促进全球RISC-V的采用”。这些公司的动作代表着什么?以及这对Arm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随着电子行业最大的几家汽车芯片供应商宣布联手成立一家专注于开放标准 指令集 架构的合资公司,RISC-V取得了重大突破。 Infineon、Nordic、NXP、Bosch和Qualcomm表示,该合资公司总部设在德国,将由他们平均共享,作为“实现基于RISC-V的兼容产品、提供参考架构和帮助建立行业标准的单一来源”。 公司最初将专注于车载应用,同时显然为进一步扩展到其他产品
[汽车电子]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及应用标准化工作组成立
2017年10月20日,上海市 新能源汽车 及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新能源地标委”)换届,暨智能网联标准化工作组汽车及应用标准化工作组(以下简称“智能网联标准化工作组”)成立技术交流会在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汽研”)召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黄瓯、装备产业处处长刘平,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处长陶城等领导,“新能源地标委”和“智能网联标准化工作组”成员,以及ANSI和ASTM中国首席代表等嘉宾出席会议。 技术交流会由上海市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陶城主持。 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上海汽研”总经理沈剑平先生首先致欢迎辞。沈总表示: “公司秉承‘为客户钻研,替
[汽车电子]
详解汽车芯片感应防盗系统
  汽车芯片感应防盗系统是秉承国际汽车界流行的“整车防盗”和“底层防范”的安全理念,运用RFID最新技术,本着安全可靠,简洁实用,更加人性化的设计思想,研发生产的新一代汽车防盗系列产品,实现汽车防盗防劫防破坏的安全目的。   芯片式数码防盗器是现在汽车防盗器发展的重点,大多数轿车均采用这种防盗方式作为原配防盗器。   芯片式数码防盗器基本原理是锁住汽车的马达、电路和油路,在没有芯片钥匙的情况下无法启动车辆。数字化的密码重码率极低,而且要用密码钥匙接触车上的密码锁才能开锁,杜绝了被扫描的弊病。目前进口的很多高档车,国产的大众、广州本田、派力奥等车型已装有原厂的芯片防盗系统。   目前芯片式防盗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最新面世的第四代电子防
[嵌入式]
汽车芯片断供和芯片企业往中游收购(下)
8月份对于芯片产业格局来说,更重要的是高通半路杀出来,用每股37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收购Veoneer。也就是说高通从一个比较单纯的汽车芯片主要供应商,通过收购Veoneer完成垂直整合,成为一个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系统供应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实现了从芯片、服务、软件或通信技术供应商到完整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蜕变。这事作为一个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芯片厂家的竞争正在加速。毕竟高通不是指望Veoneer能赚多少钱,而是希望可以在系统层面加速完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进化,这对于未来的竞争最为关键。 图1 高通的ADAS和自动驾驶的芯片解决方案 一、高通和Veoneer的历史渊源 高通在V2X和智能座舱领域积累了很多的客户,但是在自动驾驶领域确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汽车芯片</font>断供和芯片企业往中游收购(下)
监管出手,车企被迫减产,汽车缺芯何时了?
“缺芯”不是“炒芯”的理由,随着国家监管层一声令下,猖狂的哄抬炒作被划下休止符,“苦芯久矣”的IC打工人终于有了伸张正义的武器。在行业淡季、政策监管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部分汽车芯片的价格似乎有所回落,但价格较常态下仍处于高位。 比起膨胀的汽车芯片价格回落,大家更关心的可能是 汽车缺‘芯’何时了?”。目前关于汽车缺“芯”何时环节主要有两种声音: 一种认为汽车缺“芯”会在今年下半年缓解;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汽车缺“芯”要到明年或者后年结束,充满极大不确定性。 在两种声音碰撞的间隙,因缺“芯”停产,减产的汽车厂家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汽车芯片交期表仍在延长:原本6-9周的交期,拉长至 26.5 周;一些料号身居高位,在100+的价格上
[嵌入式]
监管出手,车企被迫减产,汽车缺芯何时了?
盘点汽车芯片领域半导体厂商的大事记
中兴事件掀起中美贸易战以来民间最为激烈的一次争论,让“缺芯”之痛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现在中国芯片的国产化率在15%以下,而且都是一些中低端芯片,中高端芯片多是进口的。2017年,这个趋势仍然没有扭转,1-5月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额为954.8亿美元,同比上涨17.9%,出口25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3%,逆差继续拉大。那么,具体到汽车芯片领域情况又如何呢? 我们知道半导体组件是汽车中的电子产品组成的核心,其中包括基于视觉的增强型图形处理器(GPU)、应用处理器、传感器及DRAM和NAND闪存等推动汽车创新技术实现的关键零部件。按照汽车制造厂商和型号的不同,现代的汽车可能需要多达8,000个芯片,并且这个数字只会
[汽车电子]
盘点<font color='red'>汽车芯片</font>领域半导体厂商的大事记
市场竞争激烈 智能网联轮胎还有待普及
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作为汽车核心部件之一的 轮胎 ,也推出了智能网联相关技术。据外媒报道,智能网联轮胎是一种结合了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的先进轮胎。利用这些技术,可将车辆的运行数据传输到车载中控屏或智能手机中,供驾驶员进行决策和操作。 智能网联轮胎采用了胎压监控系统、温度传感器及胎压传感器矩阵,从而实现对轮胎状态的监控、分析及汇报,并在轮胎需要进行维护时提醒驾驶员。若轮胎测量值偏离产品预设的标准值,该智能网联轮胎还会向用户发送警示信息。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数字化趋势驱动了智能网联轮胎市场的增长。当下,各车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众多车企开始提供智能轮胎等特色产品,从而体现智能化和差异化。 用户越来越注重车辆的安
[汽车电子]
市场竞争激烈 <font color='red'>智能网联</font>轮胎还有待普及
十大汽车芯片厂家2023总结与2024展望(上)
2019年汽车 半导体 市场规模大约372亿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缩减到355亿美元,2021年增长31.5%达到467亿美元,2022年增长约26%达到588亿美元,2023年增长16%达到682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长5%达到716亿美元。2025年增长会加速,预计增长8%,达到773亿美元。2024年大部分汽车 芯片 厂家都会面临困境,特别是模拟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 、 SiC MOSFET 和 MCU 。 2020-2023年全球10大汽车半导体厂家收入排名 单位:亿美元,欧元按1.0845平均汇率折合,日元按140平均汇率折合。图片来源:各公司财报 电动化和 智能化 是推动汽车半导体市场强劲增长的主要
[汽车电子]
十大<font color='red'>汽车芯片</font>厂家2023总结与2024展望(上)
小广播
最新汽车电子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