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在一些新兴技术和科技企业的加持下。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为代表的相关智能体验开始逐步打在上车,其中,激光雷达是市场关注度颇高的一个赛道。
得益于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车载激光雷达已经于2022年正式迎来了大规模量产,全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前装标配的激光雷达数量超过了10万颗。
尽管在2023年开年,受价格战的影响,激光雷达产业承压明显,不过伴随激光雷达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和NOA等智驾技术的发展。激光雷达仍存在大量的市场空间,2023年,盖世汽车乐观假设装配量有望进一步冲刺50万颗。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整理,2023年1-5月激光雷达中国市场份额榜单中(不包含进口和选配),禾赛科技以49.4%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1-5月装机量达64997颗。图达通紧随其后,装机量为36008颗,占据27.5%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华为技术和速腾聚创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分别为15.4%和7.4%
禾赛科技领衔
成立于2014年的禾赛科技,经历了车载激光雷达艰难“破土”的萌芽时段,于今年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同时也取得了相对较好的市场成绩。
仅在第一季度,其总交付量达34,834台,同比增长402.9%,成为全球激光雷达市场“销冠”,主要得益于自动驾驶和ADAS激光雷达产品的出货量飙升。
这也让禾赛的财报表现有所改善。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禾赛科技的经调净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实现转正,截至一季度末,其现金储备达31.4亿元。
1-5月,禾赛科技在中国市场装机量达64997颗,市场份额达49.4%。不得不提禾赛科技拿订单的能力,其拥有一大批优质客户,诸如百度、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以及理想、比亚迪等头部汽车新能源厂商。比如禾赛的大客户理想,近月销量连创佳绩,为禾赛的市场表现也增色不少。
今年上市以来,禾赛动作频频,在产品研发方面,2023年4月14日,禾赛科技发布了一款名为ET25的舱内激光雷达,机身高度为22mm。其特殊之处在于,ET25是一款专为舱内设计的激光雷达,搭配特制的挡风玻璃,满足对测距和分辨率的需求,此产品距离量产还有一段时间。
图片来源:禾赛科技
此外,禾赛新一代工厂正在建设之中,其总投资1.64亿美元的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据介绍,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将是一座研发制造一体的工厂,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以及成本更低的新产线投产,搭配禾赛一贯坚持的激光雷达芯片化的技术路线,禾赛后劲十足。
众玩家蓄势待发
除了禾赛,图达通、速腾聚创等一批中国企业蓄势待发。在全球激光雷达产业链中,国外企业原本具有先发优势。不过,伴随着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的强势崛起,国内目前已有一批优秀企业慢慢赶超外企,逐渐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以图达通为例,其同样拥有蔚来等大客户。在能力建设方面,据悉,图达通搭建全球首条90%高度自动化的1550nm激光雷达产线,此前已拥有宁波和苏州2条高度工业化车规级激光雷达制造基地。目前,Innovusion年产能已达到超过30万台。今年以来,图达通与曹操出行、智加科技、Deepway等企业相继达成合作,扩大朋友圈。
华为方面,今年阿维塔等车型的发力,其产品能力拥有更多的体现。至于速腾聚创,同样不乏实力,单其M系列激光雷达,已揽获了比亚迪、广汽埃安、一汽红旗等全球10多车企定点合作,6月27日,速腾聚创与广汽集团达成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产业链战略合作。
其余,亮道智能、探维科技、北醒光子等一种国内厂商,也加快布局,在此前的上海车展上,有近40款激光雷达车型参展,相关激光雷达厂商也纷纷发布最新的技术产品。
车企、自动驾驶企业、出行科技平台,车载激光雷达相关企业还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不过头部玩家尚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先发优势明显,后进企业仍需努力。
城市NOA“内卷”,激光雷达发力
对于激光雷达产业,今年有一个好消息,蔚来、华为、理想、小鹏等企业竞逐NOA城市领航辅助驾驶,为激光雷达上车带来利好消息。
6月29日,小鹏G6正式上市。该车是小鹏SEPA 2.0扶摇技术架构下首款战略车型,在双激光雷达、双Orin-X芯片的加持下,提供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售价区间为20.99万-27.69万元。
小鹏G6;图片来源:小鹏
在智能化方面,小鹏G6搭载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包含全新一代的高速NGP、城市NGP、VPA-L停车场记忆泊车等功能。今年上半年,XNGP已陆续开放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四个城市。根据小鹏介绍,其城市NGP智能辅助驾驶已接近人类司机90%水平。今年下半年,小鹏还将开放近50个城市,并计划在2024年开放约200个城市。
2023年5月25日,全新蔚来ES6正式开启用户交付。新车基于全新的NT2.0平台打造,标配ADAM蔚来超算平台和Aquila蔚来超感系统。
蔚来ES6;图片来源:蔚来
全新蔚来ES6配备的NOP+增强领航辅助Beta,是蔚来基于第二代平台研发的辅助驾驶功能,可根据设定的导航路线,在高速、城市快速路等封闭道路上,辅助驾驶员完成进出匝道、选择最优车道、超越慢车、自动调速等任务。该车也配备了包括图达通高性能激光雷达Falcon在内的33个高性能传感器。
今年6月17日,理想汽车也在家庭科技日活动上,发布了城市NOA。理想城市NOA技术架构采用NPN神经先验网络和TIN信号灯网络,以及增强BEV大模型,做到不依赖高精地图,识别万物,规划决策并持续进化,以及使用模仿学习算法,模仿真实驾驶员行为习惯训练,提高类人驾驶判断能力,并通过全自动全闭环训练平台支撑,驱动大模型进化。日前消息,理想汽车城市NOA即将开启内测。
图片来源:理想
激光雷达+大算力芯片,再加上大模型,或将成为实现NOA的标准配置。相较于高速场景,城市场景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且受制于高精地图的成本、审核及更新周期,一些厂商已决定去掉高清地图,以此来提高城市NOA多城扩张的速度。这对汽车的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城市NOA系统当中的关键感知硬件,激光雷达市场或将进一步扩大。
降本成效显著
制约激光雷达上车的因素,成本问题绝对首屈一指。
近年来,激光雷达成本下降显著,伴随着激光雷达产业链的成熟,集成度更高,以及上车量的提升,激光雷达价格也早从最早的几万美元,下降至几百美元量级。
一方面,智能化逐渐成为主机厂的主要发力方向,对辅助驾驶的要求越来越高,以NOA为代表的智驾功能发展,对激光雷达上车有一定的友好性,在此趋势下,激光雷达正成为主流选项之一,当量产达到一定规模,成本自然下降。
此外,面对主机厂的降本需求,激光雷达相关厂商正在寻求相应的降本方案,除了产线建设外,随着激光雷达向芯片化、固态化的方向演进,其成本正处于快速下降态势。以芯片化为例,其主要特征是将传统的高性能激光雷达的数百个元器件集成到几颗厘米级的芯片上。在性能提升的基础上,集成度的提升带来激光雷达内部元器件数量大幅降低,以实现提高激光雷达产品可靠性,并大幅降低成本。
激光雷达的行业认可度正在提高,各大厂商之间的淘汰赛已经开始,率先实现规模量产的企业,“马太效应”将显,伴随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产业链发展的持续完善,本土产业链正在全面崛起,激光雷达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并有望探入更低价格的车型区间。
但显然,在市场制约和利益驱使下,激光雷达成本并不会无底线的下降,禾赛科技CEO李一帆的观点可作参考,李一帆认为,激光雷达价格不会降至“白菜价”。“我认为最终成本下探多少不完全取决于其技术,真正取决于其创造了多少价值和构建的价值体系。”李一帆直言。
或许,在一个稳定的价值体系中,激光雷达的价格将会随着技术发展和规模量产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与智能驾驶发展相辅相成,共赴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