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金额不过几亿美元的收购案,却引发了整个嵌入式领域的震动。对于英特尔来说,这不过是众多收购案中的一例而已,大不了不玩了,就像当年的通讯和手机,但对于风河及其众多用户来说,影响将会是长久的。
故此EEWORLD推出“英特尔收购风河”系列报导,分析这桩豪门婚事未来的种种可能和对产业的影响力。EEWORLD曾向英特尔的公关公司询问过采访事 宜,得到的答复是目前所有的大区都不便就此话题发表评论。不过相信众多专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发表的意见,足以带给大家以启发。
十年轮回
十年前,飞思卡尔的前身摩托罗拉收购了Metrowerks;十年后,英特尔将风河纳入囊中。同样的模式,不一样的故事。
孔晓明得知英特尔收购风河之事,是以一种很特别的方式。2009年6月5日上午,他和同伴坐在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春晓路张江大厦飞思卡尔公司的办公室里,对面是飞思卡尔半导体工业和多元市场微控制器部总监Aiden Mitchell。身为iSuppli公司分析师的孔,来和Mitchell交流中国MCU市场的情况。
当谈到飞思卡尔在嵌入式系统中的竞争对手时,Mitchell突然告诉孔晓明,英特尔已收购了风河,还没等孔晓明的大脑充分吸收这个消息,他又马上加了一句,“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之后就再没说什么。
孔晓明当时心里在想,“对的,其他厂商压力是挺大的”,他明白以Mitchell的身份,不可能再说什么,但他心里很清楚原因所在。飞思卡尔是业界和风河合作最紧密的芯片厂商之一,而其在很多领域和英特尔将来会进行面对面的竞争。原本是第三方的合作伙伴被竞争对手收购了,压力不言而喻。
况且就在十年前,飞思卡尔的前身摩托罗拉曾做过和英特尔现在同样的事。那时摩托罗拉收购了Metrowerks,当然无论在营业额和收购金额上,Metrowerks都无法和风河相比。那时摩托罗拉也曾声明Metrowerks将会继续支持所有的处理器,Metrowerks也是独立运作的子公司。但现在呢?CodeWarrior(Metrowerks的产品)不再支持Mac和ARM,CodeWarrior ADS1.2成为绝唱,至今还有很多拥趸,迟迟不肯迁移。
飞思卡尔应该更清楚英特尔收购风河之后将会做出些什么,同样也理解英特尔的举动。[page]
软件by芯片公司
Metrowerks究竟为飞思卡尔带来了什么?熟悉飞思卡尔的人都知道其有三大产品线:PowerPC系列、基于ARM的系列、ColdFire系列。其中PowerPC系列的操作系统即采用了飞思卡尔自己的BSP(Board Support Package),该BSP是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你可以在飞思卡尔的网站上免费下载。而且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飞思卡尔计划将其开发扩大到全系列产品线。
事实上,飞思卡尔是提供大量不同的软件和内部支持技术的为数不多的半导体厂商之一,从开发工具、操作系统到中间件和应用软件均包括在内。开发工具如CodeWarrior工具集,运行时间软件如飞思卡尔MQX Runtime Platform(RTOS、TCP/IP和USB 堆栈),这是AUTOSAR™兼容的操作系统;以及几款开放源可选产品,如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和iTron等。飞思卡尔同时也为需要客户软件解决方案的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飞思卡尔所做的只是行业里大家都在做的事,其实像英特尔、TI、飞思卡尔都有强大的软件部门,英特尔的软件部门甚至超过万人。作为半导体公司,他们为什么要在软件上如此下功夫?
芯片公司的客户是设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为什么选这家的芯片而非那家的?传统意义上认为,是从功能是否满足需求、价格是否合理、性能是否能达到要求等方面考量。但现在则已完全不同,根据TechInsights在200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设备商选择芯片最重要的几大因素中,软件开发工具是否齐全排在第一位,接下来是芯片的性能(芯片的性能除了硬件自身之外,很大程度也取决于软件对其的支持)、价格、操作系统、中间件、可参考的代码、驱动等。从中可以看到,软件占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曾经芯片制造商只是做芯片而已,后来在芯片之上还需要加上一些最基本的参考板、开发工具、操作系统等。而现在更多的客户希望拿到的是解决方案级的产品,这样就能加快进入市场的速度,只要专注于自己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客户的需求即可。所谓的解决方案包括最底层的芯片、参考板、操作系统、开发工具、application framework等,从技术本身来看,作为芯片制造商,需要提供的是一个优化过的参考平台,包括对芯片本身的优化,对核、外设的初始化,设备驱动程序的生成,开发工具,在运行时的软件支持等。
显而易见,投入大量的资源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上面,对于芯片商来说其实是别无选择。因此在嵌入式Linux开发的队伍中,当你看到很多芯片公司的名字,如英特尔、飞思卡尔、富士通、博通……,请不要奇怪。[page]
生态系统Vs.自给自足
其实就像飞思卡尔软件生态系统联盟总监Ravi Swaminathan接受EEWORLD采访时所说的,“客户越来越需要综合解决方案,将硅产品同软件及完善的支持组合起来。”但是如何来满足客户对软件方面的需要呢?是自给自足还是构建生态系统?
“飞思卡尔拥有嵌入式市场最大的软件生态系统,同时希望通过支持、发展其生态系统和内部的支持技术与服务,继续保持这一领先地位,并为我们客户提供大量不同的选择、功能和性能。”飞思卡尔给出的答案是,一方面通过提供内部产品(in-house offerings),另一方面则努力地扩大生态系统。
也许并非一定要做出一个非此即彼的痛苦的选择。毕竟芯片厂商擅长的还是在硬件,需要软件厂商的支持。 如果在产业里固执地走自给自足之路,也许会走向封闭和倒退。曾经诺基亚拥有自己的Symbian系统,占据了手机操作系统60%的市场份额,但为了对抗均以Linux为基础的Android(Google主导)和Limo(摩托罗拉主导)联盟,诺基亚已将Symbian的源代码公开。开放才是未来。
Mitchell告诉孔晓明,“未来的嵌入式系统中,我们作为硬件供应商,更多服务的是软件工程师,而原来更多的是硬件工程师”。芯片厂商对软件的关注度将后越来越高。就如Ravi Swaminathan评价英特尔收购风河一事时,告诉EEWORLD“这是行业长期发展的一个趋势”,一些类似并购的发生也未可知。
至于英特尔通过这次收购,能否达到自己在嵌入式领域的想法,则是另外一码事了,而从来就没有只通过一个举动可以决定一切。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半导体行业深受其苦,正因为如此,整个行业的整合、调整不断进行中,其实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上一篇:英特尔:寻找下一个1000万消费者
下一篇:“嵌入式软件产业与软件集成”会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