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车身控制模块将引领发展潮流

发布者:pi26最新更新时间:2011-07-22 关键字:分布式车身控制模块  BCM  CAN  LIN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奥尔威咨询近期研究显示,近年来车身网络控制技术在我国汽车行业开始普及应用。与车身网络技术有关的汽车车身控制模块(BodyCon-trolModule,简称BCM)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市场前景可观。目前,国内整车厂应用的车身控制模块产品主要采用进口的或者由国内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本土生产企业虽然有企业已经在研发和生产,但发展步履维艰,面临技术和市场两个发展瓶颈。

  我国BCM业成新潜力市场

  国内BCM市场竞争激烈,外资企业占据了我国轿车BCM配套市场,成为国内主流企业,而本土企业则向客车、商用车BCM市场发展。据奥尔威咨询调查,目前国内有20多家BCM生产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占了2/3。外资企业主要有苏州德科、上海大陆泰密克、天津大陆汽车系统、天津电装、芜湖埃泰克、北京现代摩比斯、苏州博世、广州马瑞利、广州欧姆龙等。本土企业主要有江苏亚华、上海同德、张家港苏星、浙江中科正方、联创汽车电子、合肥通宇、北京九州恒润等。由于BCM行业的技术门槛和市场门槛较高,奥尔威咨询预计今后不会有更多的企业涉足该领域。

  国内绝大多数车型都具备一定的车身电子控制功能,比如电动门窗、电动雨刮、电动坐椅、电动后视镜等。车身控制技术有三种方式:分散式、集中式和分布式(总线式)。目前国内采用分散式BCM的车型主要是经济型轿车,如桑塔纳3000、旗云、自由舰、伊兰特、爱丽舍、捷达等。中高档轿车多采用分布式BCM,如帕萨特、途安、雅阁、凯旋、奥迪、速腾、蒙迪欧、皇冠、君威、派朗等。当前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分布式BCM也开始逐渐向经济型轿车普及,如奇瑞轿车A5车型就采用了CAN(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技术,新车型A6和A3也搭载了CAN总线技术。目前国内采用集中式BCM的车型较少,代表车型有御翔、天籁、颐达、骐达、尊驰、骏捷等。分布式车身控制技术的广泛普及应用,为BCM行业发展开拓了新的潜在市场。

  国内客车、卡车的智能化程度较低,采用的电子控制模块数量也很少。相对而言,单辆轿车车身控制功能的智能化程度较高,采用的BCM数量也较多。国内BCM市场容量的扩大,除了应用普及程度提高外,最主要的推动力在于我国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自2001年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年增长率一直保持自在10%以上,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其中乘用车产量为683.11万辆,占总产量的76.9%。据奥尔威咨询研究分析,2010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将达到1631万辆,这将极大地拉动我国乘用车BCM的市场需求量增长,使BCM行业赶上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分布式BCM将成发展主流

  根据奥尔威咨询对国内49款在产轿车品牌的车身控制技术应用状况的统计,分散式车身控制技术仍是市场规模的佼佼者,分布式车身控制技术呈现出规模普及趋势,而集中式车身控制技术保持稳定发展。

  统计显示,我国已装备BCM的新产轿车中,采用分散式车身控制技术的轿车产量比例达50%,其次是采用分布式车身控制技术的比例占38%,而集中式车身控制技术在仅占12%。

  从市场规模来看,分散式仍然是目前车身控制技术的主流类型。但在整车厂的推动作用下,分布式车身控制技术将加快普及发展,意味着分布式技术极可能超越分散式技术,成为今后车身控制技术的主流。

  本土企业遭遇技术和市场瓶颈

  目前,我国车身网络和车身控制模块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技术攻关和配套市场开拓是当务之急,恰恰这也正是我国本土企业面临的两大发展瓶颈。

  由于整车厂对国内技术信任度偏低,降低了本土企业在开发车身网络控制总线系统和车身控制模块产品的积极性。有的整车厂自己开发了车身网络控制技术,不需要国内零部件企业重复开发。整车厂对本土企业开发的车身网络和车身控制模块产品的信任度还较低。

  从本土企业来看,由于技术攻关不能通过,配套市场开拓的步伐就会更加艰难。国内自主研发了车身网络CAN/LIN(本地互联网)总线技术的本土企业代表有上海同德、浙江中科正方、江苏亚华等,他们的技术应用领域主要还是以客车和卡车为主,已经实现量产;但在轿车方面,本土企业虽然具备车身网络技术,但由于配套市场进入的难度很大,目前还没有实现大批量生产供货。

  另外,国内车身控制技术产业链不完整,也是制约本土企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国内上游芯片产业发展不成熟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缺乏大型本土芯片生产企业,造成国产BCM的成本也居高不下。目前国内车身控制模块生产企业采用的芯片绝大多数是进口产品,少数采用国内封装的芯片。

  对本土企业发展BCM,业内专家提出建议:第一,企业要注意规模设计,达到汽车生产厂的要求;第二,量力而行,高标准要求,做到专业化;第三,立足国内自主汽车生产厂,逐步进军合资企业。

关键字:分布式车身控制模块  BCM  CAN  LIN 引用地址:分布式车身控制模块将引领发展潮流

上一篇:实现车身控制应用的低成本设计
下一篇:EMC兼容的汽车开关稳压器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30

CAN总线扩展帧的双滤波方式
  CAN总线在的帧数据在总线上传送时,其它的CAN控制器是通过验收滤波来决定总线上的数据帧的ID是否和本节点相吻合,如果与本节点吻合,那么总线上的数据就被存入总线控制器的相应寄存器里,否则就抛弃该数据,从而也能够减轻总线控制器的工作量。换句话说,总线上数据帧的ID通过待接收节点的验收滤波后是吻合的,是可以被接收的。   那么,总线控制器是如何进行验收滤波的呢?验收滤波分单滤波和双滤波。标准帧和扩展帧由于ID长度不同,它们的两种滤波也有所区别。   CAN总线扩展帧的双滤波方式   所谓双滤波,就是有两次的滤波,但并非两次滤波都需要通过才双通过,两次滤波只要有一次滤波成功那么就默认滤波通过,可以接收数据了。   举个例子。如果ACR
[嵌入式]
基于ARM的CAN网络打印服务器设计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智能仪器仪表或微机装置等智能电子设备(IED)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   网络打印服务器(network print server)可为智能电子设备提供可靠的共享打印服务,节约系统成本。CAN总线是一种支持分布或实时控制的现场总线,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广泛应用于汽车控制、工业控制、机器人、家用电器等领域。CAN总线已成为工业现场首选现场总线之一。设计的网络打印服务器采用CAN总线作为数据通讯网络,每个网络打印服务器可与几十甚至上百个智能电子设备构成总线型网络,采用屏蔽双绞线作为通讯介质减少节点干扰。通讯速率在10 Kb/s~1 Mb/s范围内可选。   2 系统硬件设计
[嵌入式]
我国成功研制首款LIN总线汽车发电机电压调节器芯片,弥补依赖进口空缺
5 月 27 日讯,中科院 半导体 所 海宁先进半导体 与智能技术研究院近日成功研制国内首款基于 LIN 总线技术 的多功能汽车 发电机 电压调节器 AVR04,弥补了汽车发电机电压调节器 芯片 “依靠进口”的短板,量产后将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图源: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 据了解,该调节器是燃油汽车必不可少的配件,可防止电压过高或过低而损坏车载用电设备,还可避免车载蓄电池过量充电。下一步,研究院将重点建设半导体工艺平台,开展第三代半导体器件驱动与封装技术研发。 2018 年 6 月,海宁先进半导体与智能技术研究院落户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是嘉兴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面向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智能传感等应用领域设立的集
[汽车电子]
我国成功研制首款<font color='red'>LIN</font>总线汽车发电机电压调节器芯片,弥补依赖进口空缺
基于CAN现场总线技术的机舱报警系统
        1 CAN总线概述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即控制局域网,是 一种具有高可靠性、支持分布式和实时控制的串行通 信网络。CAN为多主方式工作,网络上任意节点均可 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他节点发送信息,而不 分主从,且无需站地址等节点信息,通信灵活。CAN 协议模型结构只有3层,即只取OSI模型底层的物理 层、数据链路层和顶层的应用层。物理层使用双绞线, 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具有优先级控制的载波侦听及冲突 检验机制(CSMA /CD) 。CAN 的最大特点是可靠性 高,其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总线的 功能,切断与总线的联系,使总线上其他操作不受影 响。CA
[嵌入式]
RS485-CAN总线转换器设计
1.RS485及CAN总线简介 RS485是工业控制领域中一种传统的总线技术。然而,随着工业控制的复杂度提高,RS485总线在系统容量,通讯距离,不能支持多主结构等方面的缺陷开始逐渐显现。 CAN总线是从20时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现场总线技术,它的总线长度最远可达10千米(速率5Kbps以下),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Mbps(通讯距离40米以内)。它在多主方式下工作,不分主从;节点数的数目主要取决于总线驱动电路,目前可达110个。采用非破坏总线仲裁技术,即使网络负载很重也不会出现网络瘫痪现象。此外,CAN的每帧信息都有CRC校验和其它检错措施,有很好的检错效果 。 由于CAN总线具备以上优点,它目前已经被广泛应
[嵌入式]
stm32f103 c6t6 CAN总线的配置
KEIl5 环境下 中文显示复制过来有问题又懒得打字
[单片机]
stm32f103 c6t6 <font color='red'>CAN</font>总线的配置
STM32F429 CAN通信不成功
最近因为CAN的问题弄了我好几天时间,总结一下: 1:STM32F407开发板回环模式与CAN1给CAN2发数据都是OK的,STM32F429不行。 对比初始化函数以及检查硬件,120欧电阻还是要的,什么光耦电路能去掉还是去掉,H/L直接从TJA1050芯片出来即可。 2:STM32F407与STM32F429回环模式,can1与can2通信都成功,但是STM32F407与STM32F429通信不成功。 这是为毛啊??不急,再做个试验,STM32F429两块板子能通信成功,不存在硬件问题了,定位应该是波特率不匹配的问题。 按照STM32规格书波特率计算方式应该是: can波特率=(APB1时钟/(分频系数*
[单片机]
SHARC DSP与SJA1000的CAN总线接口设计
   引言   当前,有一些微处理器将CAN控制器嵌入到系统之中,但是仍有大量人们比较熟悉的微处理器并不带有CAN控制器。采用微处理器和CAN控制器组合的设计成为必要,而且,CAN控制器具有完成CAN总线通信协议所要求的全部必要功能,因此,CAN控制器与其它微处理器的接口设计成为设计CAN总线系统的首要工作。本文重点介绍以SHARC DSP为核心的、基于SJA1000的CAN总线接口设计。 图1 SJA1000和CAN总线的连接 图2 ADSP21062和SJA1000的简化设计图 图3 基于CPLD的ADSP21062和SJA1000设计图 图4 CPLD的逻辑图 SJA1000简介   SJA1000
[应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