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以太网交换技术原理

发布者:幸福家园最新更新时间:2011-09-05 关键字:帧交换  工业以太网  ATM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引言

  工业以太网交换技术解决了现场总线网络的性能局限,每个以太网设备都能够独享高带宽,从而缓解了带宽不足和网络瓶颈的问题,为未来更丰富更强大的自动化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

  2、交换机制

  交换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需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对象上的技术统称。广义的交换机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在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HUB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一局域网内的A设备给B设备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的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设备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

  交换机根据数据帧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进行数据帧的转发操作。交换机转发数据帧时,遵循以下规则: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是广播地址或者组播地址,则向交换机(除源端口外)所有端口转发;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是单播地址,但是这个地址并不在交换机的地址表内,那么也会向交换机(除源端口外)所有端口转发;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在交换机的地址表内,那么根据地址表转发到相应的端口;

  如果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与数据帧的源地址在同一个端口上,它就会丢弃这个数据帧,交换也不会发生。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通过交换机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的交换地址表中,一条表项主要由一个MAC地址和该地址所位于的交换机端口号组成。整张地址表的生成采用动态自学习的方法,既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数据帧以后,将数据帧的源地址和输入端口记录在交换地址表中。每一条地址表项都有一个时间标记,用来指示该表项存储的时间周期。如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地址表项仍然没有被引用,它就会从地址表中被移走。因此,交换地址表中所维护的一直是最有效和最精确的地址-端口信息。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每一端口都可视为独立的网段,连接在其上的网络设备独自享有全部的带宽,无须同其他设备竞争使用。

  3、交换方式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交换技术:

  1、端口交换(Port switch)

  端口交换最早出现在插槽式的集线器中,这类集线器的背板通常划分有多条以太网段,不用网桥或路由器连接时,是不能互相通信的。模块插入后通常被分配到某个背板的网段上,端口交换用于将模块的端口在背板的多个网段之间进行分配、平衡。根据支持的程度,端口交换可细分为:
模块交换:将整个模块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组交换:通常模块上的端口被划分为若干组,每组端口允许进行网段迁移。

  端口级交换:支持每个端口在不同网段之间进行迁移。这种交换技术是基于OSI第一层上完成的,具有灵活性和负载平衡能力等优点,但没有改变共享传输介质的特点,故而未能称之为真正的交换。

  2、帧交换(Frame switch)

  帧交换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局域网交换技术,它通过对传统传输媒介进行微分段,提供并行的传送机制,以减小冲突域,获得高带宽。一般有三种处理方式:

  直通交换方式(Cut-through)

  采用直通交换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它只检查数据包的包头(通常只检查14个字节),不需要存储,所以切入方式具有延迟小,交换速度快的优点。所谓延迟(Latency)是指数据包进入一个网络设备到离开该设备所花的时间。

  它的缺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第二,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如果要连到高速网络上,如提供快速以太网(100BASE-T)、FDDI或ATM连接,就不能简单地将输入/输出端口“接通”,因为输入/输出端口间有速度上的差异,必须提供缓存;第三,当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增加时,交换矩阵变得越来越复杂,实现起来就越困难。[page]

        碎片隔离式(Fragment Free)

  这是介于直通式和存储转发式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在转发前先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512 bit),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或称残帧),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该方式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但由于能够避免残帧的转发,所以被广泛应用于低档交换机中。

  使用这类交换技术的交换机一般是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缓存。这种缓存是一种先进先出的FIFO(First In First Out),比特从一端进入然后再以同样的顺序从另一端出来。当帧被接收时,它被保存在FIFO中。如果帧以小于512比特的长度结束,那么FIFO中的内容(残帧)就会被丢弃。因此,不存在普通直通转发交换机存在的残帧转发问题,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数据包在转发之前将被缓存保存下来,从而确保碰撞碎片不通过网络传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存储转发方式(Store-and-Forward)

  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是网络领域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器先将输入端口到来的数据包缓存起来,先检查数据包是否正确,并过滤掉冲突包错误。确定包正确后,取出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然后将该包发送出去。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并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输入/输出端口间的交换,可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它的另一优点就是这种交换方式支持不同速度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和低速端口间协同工作。实现的办法是将10Mbps低速包存储起来,再通过100Mbps速率转发到端口上。 

  3、信元交换(ATM switch)

  ATM采用固定长度53字节的信元交换。由于长度固定,因而便于用硬件实现。ATM采用专用的非差别连接,并行运行,通过一个交换机同时建立多个节点,但并不会影响每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能力。ATM还容许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建立多个虚拟链接,以保障足够的带宽和容错能力。ATM采用了统计时分电路进行复用,因而能大大提高通道的利用率。ATM技术,在电信骨干级线路被广泛采用。

  4、结束语

  由上可见,采用帧交换技术存储转发方式的交换机,最符合工业自动化准确性、经济性、实时性的要求。在工业自动化通信领域中,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技术,将是未来的主流。

 

关键字:帧交换  工业以太网  ATM 引用地址:工业以太网交换技术原理

上一篇:基于模糊控制的恒温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一种用于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34

ATM入侵报警三部曲
    ATM机:数字振动+机械振动     目前在ATM机上安装的主流振动探测器根据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大类:脉冲计数类的机械振动探测器和积分信号采集类的数字振动探测器。在多数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台ATM机只需要一种类型的振动探测器,甚至只需要一个振动探测器就足够了,但是随着犯罪技术手段的发展,这种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ATM机安全防护的实际需求了。     脉冲计数类机械振动探测器其工作原理是以探测ATM机被敲击的振动次数是否达到安装人员设定的次数为报警依据。在对以铁锤、凿子、电钻等ATM机常见破坏方式的一般情况下,机械振动探测器确实有效,因其探测灵敏,并且经济实用,一直以来得到众多银行用户的普及。然而当以水力切割、火焰切
[安防电子]
工业以太网有何优势?工业以太网物理层介绍
现代生活中,工业以太网发挥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为增进大家对工业以太网的认识,本文将基于 3 方面介绍工业以太网:1.何为工业以太网物理层,2.工业以太网具有哪些优势,3.工业以太网两大方案介绍。如果你对工业以太网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工业以太网物理层 工业以太网 PHY 是一种物理层收发器器件,根据 OSI 网络模式收发以太网帧。在 OSI 模式中,以太网覆盖第 1 层(物理层)和第 2 层(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并由 IEEE802.3 标准定义。物理层指 定电信号类型、信号速度、介质和网络拓扑。它实施 1000BASE-T(1000 Mbps)、100BASE-TX(100 Mbps,铜缆)和 10BASE-T
[嵌入式]
华北工控产品在ATM上的典型应用方案
    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银行电子化建设迅速发展,ATM交易在银行支付渠道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以ATM交易为代表的自助交易正逐步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为客户服务的主流渠道,从而大大减少人力成本,缓解柜台压力。迅速增长的ATM给人们的支付提供了便捷、舒适的渠道,同时也给ATM带来了高标准、严要求的挑战。     良好的可用性:系统完好、设备可运行和正常的通信是必须的前提,做到及时处理账务、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可靠性:因为ATM机具有的自动取款和无人值守的特殊使用环境,要求控制中心具有在粉尘、烟雾、高/低温、潮湿、震动、腐蚀环境下的快速诊断和可维护性。     安全性:杜绝由于犯罪分子盗用或者伪造银行卡进行交易引起银行
[工业控制]
利用FPGA实现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设计优化
  于以太网的组网技术是工业市场中增长最快的技术之一。大多数工业以太网标准使用IEEE 802.3标准以太网协议,因此这些网络能够传输标准的网络业务和实时数据。但每个标准都采用不同的技术来提供实时性能,一些采用定制硬件,一些利用定制软件,还有的采用完全标准的以太网/TCP/IP实现。结果就出现了众多不同等级性能、不同成本的互不兼容标准。   针对以太网协议非确定性通信时间的一个越来越普及的对策是在每个设备内实现一个本地时钟。由于大多数设备都有微处理器及(相对)高速度的时钟,因此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实现。若能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实现和保持精确的时钟同步,同时控制整个系统的精确运作时序,那么该方法的唯一限制就是通信延时以及系统范围内的时钟同
[嵌入式]
利用FPGA实现<font color='red'>工业以太网</font><font color='red'>交换</font>机设计优化
瑞萨利用新型RZ/N1解决方案套件加快工业以太网应用的开发
电子网消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株式会社宣布,推出新型RZ/N1微处理器(MPU)解决方案套件,以支持各种工业网络应用,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智能网络交换机、网关、操作员终端和远程I/O解决方案。 新型RZ/N1解决方案套件是一个包括软硬件在内的完整开发包,可加快对领先工业以太网协议的样机开发,包括EtherCAT®、EtherNet/IP™、ETHERNET Powerlink、PROFINET®、Sercos®和CANopen®等,从而加速开发、将工业网络协议整合到客户应用中的工作周期缩短六个月。 新套件包含基于RZ/N1S MPU的CPU开发板。此外,综合软件包内包括所有驱动程序和中间件、
[半导体设计/制造]
高性能嵌入式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设计
1 引 言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TI产业蓬勃兴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自动化系统结构的深刻变革,以多层次、网络集成自动化系统为基础的企业信息系统逐步形成。将嵌入式系统应用于以太网正逐步走入工业控制领域。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嵌入式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 嵌入式工业以太网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网络系统结构整体方案的构思和设计关系全局,其地位非常重要。对于工业以太网系统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网络拓扑分析;   2) 数据传输分析;   3) 性能和布线需求分析;   4) 发展需求分析。   根据对工业网络设计要求的基本考虑,结合目前以
[单片机]
高性能嵌入式<font color='red'>工业以太网</font>监控系统设计
瑞萨电子R-IN32M3(RY9012A0)工业以太网模块介绍
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建设全面提速,工业控制领域对于网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需求下,工业以太网正在以其优异的特性取代传统的总线(如RS-485),成为连接各主设备和从设备的主要通信网络。 在本篇文章中,瑞萨电子就为您介绍一款带工业以太网模块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瑞萨电子的R-IN32M3模块,支持三大主流行业标准协议栈:PROFINET RT、Ethernet/IPTM和EtherCAT,并集成了RX66T/RA6M4 MCU与多种可用于环境质量监测的传感器模块,可使客户能够轻松开发工业以太网系统。 系统框图 瑞萨电子R-IN32M3(RY9012A0)工业以太网模块是经过认证的多协议双端口以太网模块,其配
[嵌入式]
瑞萨电子R-IN32M3(RY9012A0)<font color='red'>工业以太网</font>模块介绍
工业以太网大行其道,IIOT让现场总线逐渐退场?
随着工业4.0模式的快速演进,设备连网变得越来越重要。无数的机器需要连接网络,推动了工业以太网的市场节节上升。根据瑞典工业网络有限公司HMS对工业物联网市场的年度调查最新结果显示,2017年用于工厂自动化方面的工业以太网安装节点首次超过传统现场总线。   数据显示,工业以太网节点安装数量从2016年的46%的市场占比增长到2017年的52%,而现场总线从48%下降到42%。其中,EtherNet/IP是目前安装最广泛的工业以太网,其市场份额占15%,其次是PROFINET和PROFIBUS占比12%,无线技术保持在6%的市场份额。     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需要高性能网络来支持,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工厂设备的整合在推动工业以太网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