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工业以太网及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发布者:暮烟微雨最新更新时间:2011-09-27 关键字:工业  以太网  现场总线技术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工业控制网络通讯技术服务于工业控制系统,其发展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而控制技术是应生产工具/装置的要求而产生的,工业控制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与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制造和使用工具水品提升的过程,根据人们对工具使用的水平,我们可以将生产水平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手工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只能使用简单的工具,主要依赖人类和牲畜的体力进行生产,生产效率较低,产量较小,生产技术代代相传,没有严格统一的工艺标准,产品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较差,在不同的时间和区域差别非常大。
机械化生产阶段此阶段与手工生产阶段最大的不同在于,主要生产的动力来自动力转化机械装置,如蒸气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工人主要负责原料的准备、搬运,产品的包装、储运,设备状况的监视及对设备的操作等。机械化生产极大的提高了产品产量和产品的一致性。在此阶段,出于提高效率考虑,人们开发出了一些简单的自动化控制装置,如能使风车迎向风向的尾翼装置,能使蒸汽轮机保持速度稳定的飞球调节器等。
自动化生产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人的工作主要是对生产装置进行控制,原辅料进入生产线就能够生产出预定的产品,产品的产量和一致性大幅度提高。在此阶段,生产装置的规模逐渐增加,生产过程对设备之间的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控制装置随之出现,为了协调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出现了工业通讯技术。
智能化生产阶段此阶段的生产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产品更新换代快,以前采用的使用不同的设备来生产不同类产品的方案此时难以满足如此多的个性化要求,制造业主希望能够以少量的设备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品种,柔性制造的概念因而出现。1973年,美国学者哈林顿博士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概念,其基本出发点是:
企业的名种生产经营活动是不可分割的,要统一考虑;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
20多年来,CIMS的概念已从典型的离散型机械制造业扩展到化工、冶金等连续或半连续制造业。CIMS与计算机综合自动化制造系统是同义词,是自动化程度不同的多个子系统的集成,如管理信息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MS)等。它面向整个企业,覆盖企业的多种经营活动,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即从产品报价、接受订单开始,经计划安排、设计、制造直到产品出厂及售后服务等的全过程。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CIMS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ontemporary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应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过程优化及资源优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根据工厂管理、生产过程及功能要求,CIMS体系结构可分为5层,即工厂级、车间级、单元级、工作站级和现场级。简化的CIMS则分为3层,即工厂级、车间级和现场级。在一个现代化工厂环境中,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中,工业数据结构同样分为这三个层次,与简化的网络层次相对应。
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主要完成底层设备单机控制、连机控制、通信连网、在线设备状态监测及现场设备运行、生产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等功能,保证现场设备完成生产任务,并将现场设备生产及运行数据信息传送到工厂管理层,向工厂级MIS系统数据库提供数据。同时也可接受工厂管理层下达的生产管理及调度命令并执行之。因此,现场级与车间级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是实现工厂自动化及CIMS系统的基础。
传统的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的主要特点是,现场层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是一对一(一个I/O点对设备的一个测控点),即所谓I/O接线方式,信号传递4-20mA(传送模拟量信息)或24VDC(传送开关量信息)信号。这种传统的连接方式存在信息量、开放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许多传感器、执行机构、驱动装置等现场智能设备的功能迅速提升,内置处理芯片,能够完成诸如数模转换、自诊断、量程转换、回路调节等功能。对于这些智能现场设备,可以方便的增加一个串行数据接口,这样,上位控制器就可以按其规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串行通信方式实现对现场设备的监控。如果设想全部或大部分现场设备都具有串行通信接口并具有统一的通信协议,控制器只需一根通信电缆就可将分散的现场设备连接,完成对所有现场设备的监控,这就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初始想法。基于以上初始想法,使用一根通信电缆,将所有具有统一的通信协议通信接口的现场设备连接,这样,在设备层传递的不再是I/O(4-20mA/24VDC)信号,而是基于现场总线的数字化通信,由数字化通信网络构成现场级与车间级自动化监控及信息集成系统。
现场总线技术的构想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CIMS概念的提出,人们迫切希望能够出现一种能够用于工业环境,可靠性高、实时性强、实现起来价格便宜的通讯系统,来构建工厂的底层网络,完成现场设备之间的数字化通信,并能够于外界实现信息交换。现场总线就是在这种需求背景之下出现的产物。北美和欧洲的自动化产品厂商和相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都着手现场总线相关标准的制定,由于行业和区域的差别,以及各个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互不妥协,本来应该统一的现场总线标准迟迟难以统一。
公认的现场总线技术概念描述如下:现场总线是安装在生产过程区域的现场设备/仪表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系统之间的一种串行、数字式、多点通信的数据总线。或者,现场总线是以单个分散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测量和控制设备作为网络节点,用总线相连接,实现相互交换信息,共同完成自动控制功能的网络系统与控制系统。
目前,国际上比较被认可的现场总线主要有2类,即国际电工组织的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IEC61158标准、用于现场设备同选的IEC62026标准,还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1898:1993。IEC61158是国际电工委员会测量和控制的数字数据分会和美国仪表学会联合制定的,最早从1984年起草,经过16年的努力协调磋商,到2000年才投票通过,但是没有实现唯一的统一标准,IEC61158包含10类标准:
ü FF-H1
ü ControlNet
ü PROFIBUS
ü P-Net
ü FF-HSE
ü SwiftNet
ü WorldFIP
ü InterBus
ü EtherNet/IP
ü PROFINET
上面的FF-HSE、EtherNet/IP和PROFINET是工业以太网标准。以太网很早就已经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层,这些运用信息量大,对实时性的要求相对较低。相比现场总线,更高的通讯速度和更好的兼容性是工业以太网的主要优点。工业以太网与普通的以太网相比,需要解决可靠性、抗干扰性、实时性、本质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上述问题正在迅速得到解决。通讯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和采用恰当的网络拓扑结构极大的改善了以太网的实时性,而采用更高品质的材料和选择合适的通讯介质,采用更加可靠的连接方式大大提高了以太网的可靠性。
由于以太网有“一网到底”的美誉,即它可以一直延伸到企业现场设备控制层,所以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未来控制网络的最佳解决方案,工业以太网已成为现场总线中的主流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工业以太网标准非常多,除开上面提到的3种标准之外,世界各国及各大自动化公司提出的工业以太网标准多达十多种,我国以浙江中控为首的组织也提出了EPA标准,并且已经成为IEC的预备标准。
关键字:工业  以太网  现场总线技术 引用地址:简述工业以太网及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上一篇:无操作系统下的WiFi原理及应用
下一篇:解析工控机行业的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1:37

贸泽电子开售适合工业应用的Infineon XMC1400 MCU
最新半导体和电子元件的全球授权分销商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 即日起备货Infineon Technologies的 XMC1400工业系列微控制器。作为Infineon XMC1000微控制器家族的新成员,XMC1400 系列可针对目标应用提供更出色的控制性能和更多连接选项,这些应用包括LED照明、数字功率转换、电机控制、工业自动化以及人机界面(HMI)。 贸泽电子供应的Infineon XMC1400 微控制器搭载32位ARM® Cortex®-M0核心,具有出色的实时运算能力,并提供全方位的外设功能。此款48MHz微控制器配备最高200KB闪存和 16 KB RAM,提供一套高度灵活的外设,包括能以倍
[单片机]
贸泽电子开售适合<font color='red'>工业</font>应用的Infineon XMC1400 MCU
10G以太网的UTOPIA接口设计与实现
以太网以其成本低、高可靠性、安装简便、维护容易和易扩展等优点成为非常流行的局域网技术。从1973年问世至今,以太网不断改进,速率等级从10Mbps、100Mbps提高到1000Mbps,应用范围从局域网扩展到城域网。由于汇聚的1000Mbps需要更高速率的以太网技术,于是10G以太网应运而生。10G以太网标准IEEE802.3ae的基础上,添加了广域网接口,不仅继承了以太网技术,而且提高了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子层速率到10Gbps,使得局域网用户更有效地使用多媒体以及其它数据应用。这种技术能够应用到多种类型的网络,并能利用统一的以太网技术建立范围更广阔的网络。10G以太网有以下主要特点:
[嵌入式]
请问光学以太网是汽车的未来吗?
光纤以太网来了 光学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光器件在车内遍地开花,并引领未来。无论是车灯照明,车内氛围灯,光学影像,激光雷达还是光纤网络。 对于更高的速度,汽车要求要求从铜到光物理数据传输。由于其无与伦比的电磁兼容性、可靠性和低成本,光学以太网连接完美地解决了车辆的电磁干扰和各种挑战: EMC:光纤本质上既不受电磁干扰,也不会发射干扰,从而节省了大量额外的开发时间和成本。 温度:光纤电缆可承受-40ºC 至+125ºC 的极端温度范围,用于环境运行。 功耗:更简单的信道允许比铜更低的功耗,这要归功于更简单的 DSP/均衡化,并且不需要回声消除。 可靠性/耐用性:980 nm 波长的选择使 VCSEL 设备符合汽
[嵌入式]
基于“网络通”的单片机以太网-CAN网关的应用
1 概述   在工厂、变电站、智能大厦等大型企业自动化系统中,如 图1(a) 所示,在上层企业管理层和生产 监控层采用的都是以太网和PC机,而在下层车间、现场都是采用现场总线(如RS-485、CAN、 lonWorks、基金会等)和单片机测控设备。上下两层的沟通,通常采用工业控制机加以太网卡,再加 上PC机插槽上的接口卡或并行打印口的EPP接口卡来实现。这种连接方式成本高,开发周期长,接 口卡成为系统上下两层的通信瓶颈,一旦出现故障,上下两层的联系就告中断。为此,如 图1(b) 所 示,我们利用廉价的“网络通”组成基于单片机的以太网-CAN网关取代昂贵的工控机加接口卡,成 功地实现了以太网和现有CAN总线网的直接连接,实现管理监
[单片机]
基于“网络通”的单片机<font color='red'>以太网</font>-CAN网关的应用
研华推出全新可触摸工业等级瘦客户端平板电脑TPC-50系列
研华科技,2012年11月—— 全球领先的创新嵌入式产业电脑&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厂商研华科技推出全新可触摸工业等级瘦客户端平板电脑TPC-50系列。该系列产品采用英特尔凌动N270处理器,嵌入式无风扇设计,具有高效能、低功耗的特点,结合其极佳的扩充性能,非常适合严苛的工业环境。除以上优秀品质外,其还具备如下突出特性: 1、具有强大的触摸功能,便于现场操作; 2、 前面板为符合NEMA4/IP65标准的强固型面板,防水、防尘易清洁,面板尺寸从5.7”、12.1”、15”到17”一应俱全; 3、配备多种标准通讯接口,方便连接各种周边设备,适合多种应用; 4、可搭配SATA界面的CF卡或是硬盘存储,方便储存海量数据; 5、通过Energ
[手机便携]
研华推出全新可触摸<font color='red'>工业</font>等级瘦客户端平板电脑TPC-50系列
全球协作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工业机器人市场不断扩大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多个行业中的工业机器人都负责几个关键操作。各国的经济发展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提供了可观的增长机会。电子商务活动的迅速扩展,加上汽车和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增添了动力。 报告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进行了分析,其中一些知名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安川Motoman机器人,川崎重工,电装公司,东芝机械有限公司,Fanuc机器人和KUKA机器人。到2027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将达到2970亿美元。从2019年到2027年,该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可能约为9%。 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以推动工业机器人市场 通过在共享工作区中进行交互,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类并肩工作。协作机器
[机器人]
工业污水处理中的智慧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化成为了科技发展的趋势。工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大主体,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其科技的发展也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小到大,在求学的过程中,李毅彤因出色的成绩,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风云人物。李毅彤在高中时就对化学充满浓厚兴趣,曾获得吉林省化学奥赛一等奖、全国化学竞赛吉林赛区第二名。被保送到南开大学后,已不满足于日常听课学习的李毅彤来到了化学院杨池明教授的实验室,跟随课题组做实验。艰苦简陋的实验条件没能挡住他的学习热情。趁着节假日,李毅彤借用其他老师实验室内的先进仪器做实验,并虚心请教。 2001年,由于南开大学鼓励本科生做科研创新课题项目,偶然的机会李毅彤开始跟“水”结缘,开始研究水里面各种物质的
[嵌入式]
十年再增300万台,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超乎预料
国际 机器人 联合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 工业机器人 的安装量达到243300台,同比增长44%,创下新纪录,这个数量几乎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安装数量总和相当。 同时《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随着劳动力的减少,中国正加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据了解,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率仍然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制造业强国。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表示:“中国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2020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员工246台工业机器人,全球排名第九,而十年前,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仅为15台。” 加速制造业的自动化进程,不仅是为了缓解劳动人口减少的压力,还有助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华尔街日报称,这是中国发展为
[机器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