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气体压力传感器系统适应工业现场的能力方案

发布者:渤海湾最新更新时间:2012-07-02 来源: 21ic 关键字:压力传感器  工业现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传统气体压力测量仪器的传感器部分与数据采集系统是分离的,抗干扰的能力较差,并且通常被测对象的压力变化较快。因此不仅要求系统具有较快的数据吞吐速率,而且要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具有较好抗干扰性能、自我检测和数据传输的功能。

在此,利用FPGA具有扩展灵活,可实现片上系统(SoC),同时具有多种IP核可供使用等优点,设计了能够控制多路模拟开关、A/D转换、快速数据处理与传输、误差校正、温度补偿的智能传感器系统;同时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处理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使系统更加紧凑,提高了系统适应工业现场的能力。

1 系统性能及元器件

1.1 智能传感器系统性能要求

传感器压力测量范围:0~5 MPa;系统精度:±0.1%FS;1通道模拟电压输入(压力信号)大于250 sampies/通道/s;采用串行RS232C接口输出。

1.2 系统主要元器件及性能

根据系统的精度指标的要求选择器件:

FPGA芯片 选用Altera的CycloneⅡEP2C5,其逻辑单元有4 608个LE,26个M4K RAM块,142个用户I/O引脚。

压力传感器 采用PDCR130W,压力范围0~7 MPa,工作电压直流10~30 VDC,输出0~10V,精度±0.05%FS,使用温度范围-40~+125℃,温度影响±0.015%FS/℃。

温度传感器 采用高精度集成温度传感器LM335,其灵敏度为10 mV/K,精度为1℃,温度范围-40~+100℃。

A/D转换器 选择内含采样保持器的12位A/D转换器AD1*,其转换时间为10 μs,0~10 V单极输入或±5 V双极输入,可并行12位输出。

多路模拟开关 采用四选一多路模拟开关AD7502,其引脚设置为EN=1的使能信号;A1A0引脚为通道选择信号。

输出电平转换接口 系统使用MAX232芯片完成TTL和RS 232C电平的转换。

2 系统误差校正方法

2.1 零点漂移和增益误差的校正方法

在智能仪表中,误差模型的误差校正公式为:

式中:b1和b0为误差校正因子。误差校正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x为被测信号;y为系统输出;ε,k,i为影响系统的未知量。

误差校正过程为:

当S1闭合时,x=0,依据误差校正公式得到式(2),用于系统零点校准;

当S2闭合时,x=E(标准电压),得到公式(3),用于系统增益误差校正;

[page]

联立式(2)、式(3)可得误差校正因子:

当进行实际测量时S3闭合,利用计算出的误差校正因子和误差校正公式(1),即可求出校正后的输出信号y. function ImgZoom(Id)//重新设置图片大小 防止撑破表格 { var w = $(Id)。width; var m = 650; if(w

2.2 传感器温度补偿方法

对压力传感器来说,环境温度对其测量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为了消除温度引起的误差,需要对传感器的信号做温度补偿。通过测量传感器的工作温度实现传感器温度的补偿。传感器的温度误差校正模型为:

式中:y为测量值;yc经温度补偿后的测量值;△φ为传感器的实际工作温度与标准测量温度之差;a0为校正温度变化引起的传感器标度变化系数,a1为校正温度引起的传感器零位漂移变化系数,这两个系数反映了传感器的温度特性。

2.3 随机误差消除方法

系统采用算术平均的数字滤波方法消除系统的随机误差,通过连续N个采样值取其算术平均值,得数学表达式为:

适合用于对具有随机干扰信号的滤波。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依据系统的误差校正和温度补偿方法,可得系统的硬件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中模拟多路开关AD7502的4个输入通道分别为:A1A0=00,选通S0,S0通道接地,用于零点漂移校准;A1A0=01,选通S1,S1通道接+5 V(为AD1674最大输入电压的50%),用于增益误差校正;A1A0=10,选通S2,S2通道接温度测量信号,用于传感器的温度补偿;A1A0=11,选通S3,S3通道连接压力测量信号。通道选通信号A0,A1由FPGA芯片中的DAS_A0和DAS_A1引脚控制。

系统中A/D转换器AD1674采用独立工作模式,其控制引脚设置为:CE和12/8接高电平;CS和A0接低电平。此时,AD1674设置为12位A/D转换,12位数据输出,其转换完全由R/C控制,如图2所示。当R/C=O时,启动12位A/D转换;当A/D转换结束时,状态信号STS=0,否则STS=1;当R/C=1时,读取12位A/D转换数据。R/C信号由FPGA芯片的DAS_RC控制。整个系统由基于FPGA的片上系统(SoC)控制。其中,FPGA芯片中的DAS_STS,DAS_RC,DAS_IN,DAS_A引脚为用户定制逻辑,即DAS控制单元的外部接口,用于控制AD1674的工作时序转换和AD7502的通道选择。

[page]

3.1 SoC结构的实现

SoPC设计由CPU、存储器接口、标准外设和用户定制逻辑单元模块等组件构成。Altera的SoPCBuilder工具提供了大量IP核可供调用,可以很方便地在单片FPGA芯片上配置嵌入NoisⅡ处理器软核、片上RAM和RS 232控制器、扩展片外存储器、用户定制逻辑单元,同时自动地为系统的每个外设分配地址、连接系统总线,确定设备优先级,其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3.2 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的实现

数据采集系统(DAS)控制单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输入端口及其功能:DAS_STS用于接收AD1674的STS状态信号;DAS_IN(12位)用于接收AD1674并行12位转换输出;CLK,RST用作系统时钟和RESET的信号。输出端口DAS_RC接AD1674的R/C端,用以控制A/D转换器的启动和读数;DAS_A用作控制AD7502的A1A0通道选通信号;DAS_OUT(加通道的序号为16位)用作DAS控制单元的16位输出数据。

DAS控制单元的有限状态机(FSM)有4个状态,分别为St0,St1,St2,St3.St0为选择通道,启动A/D转换,进入St1状态;St1为等待转换结束,若转换结束,进入St2状态,否则保持在St1状态;St2为发出读数据信号,进入St3状态;St3为输出转换数据;选择其他通道,返回St0状态。DAS控制单元采用VHDL语言进行开发,程序的部分代码如下所示:

DAS控制单元的仿真如图4所示。图中显示控制单元运行正确。

3.3 智能传感器系统软件工作流程

[page]

系统中误差校正和温度补偿由系统软件控制完成。系统软件由SoPC Builder工具中的软件开发工具(SDK)进行开发。系统软件流程如图5所示。

系统上电初始化并启动DAS控制单元,选通每个通道并消除每个通道的随机误差;然后根据校正过的0通道和1通道的数值,实时计算出误差校正因子,依据误差校正公式(1)实时校正零点漂移校准和增益误差,再根据测量得到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计算与标准温度的差值,通过查表获得传感器温度变化系数,最后依据温度补偿公式(5)校正测量压力数据,并将数据输出。

4 结 语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FPGA构建系统灵活,软、硬件开发相结合的特点,在满足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合理分配软硬件功能,简化系统设计。FPGA把过去由分立芯片实现的系统放在单个芯片中,这种单片系统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系统抗工业现场干扰的能力。

关键字:压力传感器  工业现场 引用地址:提高气体压力传感器系统适应工业现场的能力方案

上一篇: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
下一篇:基于VHDL的MTM总线主模块有限状态机设计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09

占据electronica China半壁江山,工业电子唱响展会主角
2017年,消费电子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压力,同时消费升级的理念渗透到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AR/VR、智能汽车等更多终端中。可以看到,产业链上的各方势力开始相互整合,AI全面渗透到消费电子各领域,语音控制在人机交互中脱颖而出……2018年或许是消费电子产品智能落地的元年。   工业电子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引擎,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随着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大幅提升。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2055年全球大约有一半的工业活动会实现自动化。此外,在工业物联网领域,从底层传感器到终端,智能化都是必然趋势。   一直以来,工业电子
[嵌入式]
ST推出低成本消费和工业用防水封装的MEMS压力传感器
意法半导体(ST)近日推出LPS33W防水型MEMS压力传感器结合了化学兼容性、稳定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各种应用,如健身应用或其他可穿戴设备,真空吸尘器和通用工业传感等。 IPx8级LPS33W由圆柱形金属封装内的粘性灌封胶保护,可承受盐水,氯,溴,洗手液,洗发水,电子液体和轻工业化学品(如正戊烷)等洗涤剂。封装盖提供高耐腐蚀性,圆柱形外形易于在需要密封外壳的应用中使用O形圈。 ST专有凝胶配方的独特性能与传感器的内置信号调理ASIC相结合,可确保达到领先的0.008hPa RMS压力噪声,从而实现出色的测量分辨率。组装过程中对回流焊应力的敏感性也极低,漂移小于±2hPa,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精度,恢复速度是其他传感器的两倍多。温度
[传感器]
气动应用中如何选择重载压力传感器
在气动应用中,重载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和控制高压压缩空气和气体的压力。气动应用的核心是空气压缩机,其作用是提供压缩空气驱动气动设备或工具。在空气压缩机中,压力传感器能够将测量的压缩空气压力转换为数字或模拟电子信号,可在制造、建筑、化工、气动工具、石油和天然气、食品饮料行业以及医疗设备应用中实现精确控制。重载应用的压力测量范围通常为100至1000 PSI。在工业空气压缩机中,重载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和控制入口和出口压力、过滤器压降、冷却水入口和出口压力以及压缩机机油压力。传感器对于保持压缩机的性能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例如,霍尼韦尔PX2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储气罐内的气压。(如图1所示)。储气罐内气压用来控制压缩机的启动和关闭。图1所
[传感器]
气动应用中如何选择重载<font color='red'>压力传感器</font>
MEMS压力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MEMS(微 电子 机械 系统)是指集微型 传感器 、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 控制 电路 、 接口 电路 、通信和 电源 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MEMS压力传感器可以用类似 集成电路 (IC)设计技术和制造工艺,进行高精度、低成本的大批量生产,从而为消费电子和工业过程控制产品用低廉的成本大量使用MEMS传感器打开方便之门,使压力控制变得简单易用和智能化。传统的机械量压力传感器是基于金属弹性体受力变形,由机械量弹性变形到电量转换输出,因此它不可能如MEMS压力传感器那样做得像IC那么微小,成本也远远高于MEMS压力传感器。相对于传统的机械量传感器,MEMS压力传感器的尺寸更小,最大的不超过1cm,使性价比相对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
[传感器]
MEMS<font color='red'>压力传感器</font>原理与应用
基于现场总线的工业机器人监控系统研究
1 引言 机器人技术和企业信息化技术是当前国内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的两大关键技术,前者针对技术问题,后者则针对管理问题,是制造业进行技术革新和增效创利的重要途径,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在现代制造业中的智能机器人技术集传感、控制、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和网络通信于一体,其功能日益强大,结构更趋复杂和完善,其所装备的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数量不断增加。而现场总线作为工业控制现场的底层网络,一方面面向生产现场的各种设备,可以使单个分散的现场机器人设备连接成能够相互通信和协作的网络式控制系统,另一方面又可通过企业的内部局域网实现生产数据的全厂传输和共享。目前,基于现场总线技术而建立的网络控制系统正成为我国大中型企业实现以信
[嵌入式]
压力传感器抗干扰及应用电路
介绍了硅压力传感器的作用及原理, 并详尽讨论了在低抗干扰方面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实践表明该压力传感器具有智能化程度高、杭干扰能力强、电源稳定度高等优点, 是一种新型的压力传感器。
[传感器]
<font color='red'>压力传感器</font>抗干扰及应用电路
LG开发柔性压力传感器 可实现座椅自动调整
LG旗下的材料及组件公司LG Innotek,近日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该技术尚未商业化,但可以应用在众多行业中,包括医疗保健和汽车制造行业。LG Innotek表示,目前的压力传感器都是僵硬、固化的,而其新产品则具有弹性、柔软灵活,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LG Innotek列举了几个应用场景,包括: ·医疗保健:将传感器集成到鞋子或是地毯中,检测患者的平衡感和运动指数。 · 运动装备:集成在高尔夫球杆上,俱乐部可以监测客人的抓握力,并通过应用程序向客人手机发送提示信息。 · 汽车:集成该传感器的汽车座椅能够监测司机的身高体重以及姿势,自动校正座椅位置或是决定气囊的高度。 除了上述应用场景,LG
[家用电子]
现场总线技术的工业以太网在制药业中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自80年代末问世,就出现了以不同实体倡导的标准,典型代表有:基金会LONWOKS、PROFIBUS、CAN、HART等。其中PROFIBUS是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提出并极力倡导,已经先后成为德国国家标准DIN19245和欧洲标准EU50170。在中国也组建了PROFIBUS现场总线专业委员会。本文以西门子的PLC为例,以生物制药工程为背景,阐述了现场总线技术在生物制药行业实际应用中所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形成的,用于生产现场、在微机化测量控制设备之间的实现双向串行多节点数字通信的系统,也被称为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通信的底层控制网络。    现场总线
[网络通信]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