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改进

发布者:HarmonyJoy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1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内存管理  μCOS-Ⅱ  全局数组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μC/OS-Ⅱ是一种开放源码的实时操作系统,具有抢先式、多任务的特点,已被应用到众多的微处理器上。虽然该内核功能较多,但还是有不甚完善的地方。笔者在分析使用中发现,内核在任务管理(包括任务调度、任务间的通信与同步)和中断管理上是比较完善的,具有可以接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在内存管理上显得过于简单,内存分区的建立方式有不合理之处。

1 内存管理不足之处的分析

  在分析许多μC/OS-Ⅱ的应用实例中发现,任务栈空间和内存分区的创建采用了定义全局数组的方法,即定义一维或二维的全局数组,在创建任务或内存分区时,将数组名作为内存地址指针传递给生成函数。这样实现起来固然简单,但是不够灵活有效。

  编译器会将全局数组作为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放到应用程序映像的数据段。数组大小是固定的,生成映像后不可能在使用中动态地改变。对于任务栈空间来说,数组定义大了会造成内存浪费;定义小了任务栈溢出,会造成系统崩溃。对于内存分区,在不知道系统初始化后给用户留下了多少自由内存空间的情况下,很难定义内存分区所用数组的大小。总之利用全局数组来分配内存空间是很不合理的。

  另外,现在的μC/OS-Ⅱ只支持固定大小的内存分区,容易造成内存浪费。μC/OS-Ⅱ将来应该被改进以支持可变大小的内存分区。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系统初始化后能清楚地掌握自由内存空间的情况是很重要的。

2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能清楚掌握自由内存空间的情况,避免使用全局数组分配内存空间,关键是要知道整个应用程序在编译、链接后代码段和数据段的大小,在目标板内存中是如何定位的,以及目标板内存大小。对于最后一条,系统编程人员当然是清楚的,第一条编译器会给出,而如何定位是由编程人员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在系统初始化确定的。因此,系统初始化时,如果能正确安排代码段和数据段的位置,就能清楚地知道用户可以自由使用的内存空间起始地址。用目标板内存最高端地址减去起始地址,就是这一自由空间的大小。

3 举例描述该方法的实现

  下面以在CirrusLogic公司的EP7211微处理器上使用μC/OS-Ⅱ为例,描述该方法的实现过程。假设基于μC/OS-Ⅱ的应用程序比较简单,以简化问题的阐述。

3.1 芯片初始化过程和链接器的功能

  EP7211采用了RISC体系结构的微处理器核ARM7TDMI,该芯片支持内存管理单元MMU。系统加电复位后,从零地址开始执行由汇编语言编写的初始化代码。零地址存放着中断向量表,第一个是复位中断,通过该中断向量指向的地址可以跳转到系统初始化部分,执行微处理器寄存器初始化。如果使用虚拟内存,则启动MMU,然后是为C代码执行而进行的C环境初始化。之后创建中断处理程序使用的栈空间,最后跳转到C程序的入口执行系统C程序。

  对于应用程序,ARM软件开发包提供的ARM链接器会产生只读段(read-only section RO)、读写段(read-write section RW)和零初始化段(zero-initialized section ZI)。每种段可以有多个,对较简单的程序一般各有一个。

  只读段就是代码段,读写段是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而零初始化段中存放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链接器同时提供这三种段的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并用已定义的符号表示。描述如下:Image$$RO$$Base表示只读段的起始地址,Image$$RO$$Limit表示只读段结束后的首地址;Image$$RW$$Base 表示读写段的起始地址,Image$$RW$$Limit表示读写段结束后的首地址;Image$$ZI$$Base 表示零初始化段的起始地址,Image$$ZI$$Limit表示零初始化段结束后的首地址。

  一般嵌入式应用,程序链接定位后生成bin文件,即绝对地址空间的代码,因此上述符号的值表示物理地址。对于简单程序,可在编译链接时指定RO和RW的基地址,帮助链接器计算上述符号的值。对于较复杂的程序可以由scatter描述文件来定义RO和RW的基地址。

3.2 具体实例及说明

  所谓C环境初始化,就是利用上述符号初始化RW段和ZI段,以使后面使用全局变量的C程序正常运行。下面是初始化部分的实例:

ENTRY ;应用程序入口,应该位于内存的零地址。

;中断向量表

B Reset_Handler

B Undefined_Handler

B SWI_Handler

B Prefetch_Handler

B Abort_Handler

NOP ;保留向量

B IRQ_Handler

B FIQ_Handler

;当用户使用除复位中断以外的几个中断时,应将跳转地址换成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

Undefined_Handler

B Undefined_Handler

SWI_Handler

B SWI_Handler

Prefetch_Handler

B Prefetch_Handler

Abort_Handler

B Abort_Handler

IRQ_Handler

B IRQ_Handler

FIQ_Handler

B FIQ_Handler

;程序初始化部分

Reset_Handler

;初始化微处理器寄存器,以使其正常工作。

……

;启动MMU,进入虚拟内存管理。

……[page]

;初始化C环境。

IMPORT |Image$$RO$$Limit|

IMPORT |Image$$RW$$Base|

IMPORT |Image$$ZI$$Base|

IMPORT |Image$$ZI$$Limit|

LDR r0, =|Image$$RO$$Limit|

LDR r1, =|Image$$RW$$Base|

LDR r3, =|Image$$ZI$$Base|

CMP r0, r1

BEQ %F1

0 CMP r1, r3

LDRCC r2, [r0], #4

STRCC r2, [r1], #4

BCC %B0

1 LDR r1, =|Image$$ZI$$Limit|

MOV r2, #0

2 CMP r3, r1

STRCC r2, [r3], #4

BCC %B2

  在RAM中初始化RW段和ZI段后,ZI段结束后的首地址到系统RAM最高端之间的内存就是用户可以自由使用的空间,也就是说Image$$ZI$$Limit是这一内存空间的起始地址。

  如果系统使用了FIQ和IRQ中断,在ZI段之后可以创建这两种中断的栈空间,然后是操作系统使用的SVC模式下的栈空间,假设每一个栈大小为1024个字节。如果系统使用了定时器,还可在此之后创建定时器中断的栈空间,假设其大小也为1024个字节。此时自由内存空间的起始地址变为:

  Image$$ZI$$Limit+1024×4

  在初始化代码的最后将其作为一个参数传递到C程序入口,代码如下:

LDR r0, =|Image$$ZI$$Limit|

;创建IRQ栈空间。

……

;增加地址指针。

ADD r0, r0, #1024

;创建FIQ栈空间。

……

;增加地址指针。

ADD r0, r0, #1024

;创建SVC栈空间。

……

;增加地址指针。

ADD r0, r0, #1024

;创建定时器中断栈空间。

……

;增加地址指针。

ADD r0, r0, #1024

;导入C代码入口点。

IMPORT C_ENTRY

;跳转到C代码,此时r0作为入口参数。

B C_ENTRY

3.3 对实例的总结

  在C程序中,上述起始地址可以作为内存分区创建函数OSMemCreate()的内存地址参数,内存分区的最大值就是目标板RAM的最高端地址减去起始地址的值。图1显示了RO段在RAM中的内存分布情况,这种情况下,程序映像一般被保存在目标板闪存中。系统从闪存启动后,将RO段拷贝到RAM中继续执行。图2显示了RO段在闪存中,RW和ZI段在RAM中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系统启动和代码的执行都发生在闪存中。

用户知道起始地址的值和自由内存的大小后,就可以清楚、灵活地建立和使用内存分区了。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建立一些大小不同的内存分区,任务栈、事件控制块和消息队列都可以在这些内存分区中分配。系统可以非常清晰地掌握内存使用情况。

  本文针对一种芯片描述了如何实现对μC/OS-Ⅱ内存管理的改进。对于其它类型的微处理器,例如CISC指令集的芯片,虽然具体实现过程有所不同,但思路是一样的。

  μC/OS-Ⅱ的内存管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现在的内存管理只支持固定大小的分区,而实际应用中有动态分配非固定分区的需求。这就要求μC/OS-Ⅱ有实现该功能的软件结构和内存分配、回收算法。现在能清楚地掌握系统初始化后内存分布情况,为今后实现这些软件结构和算法打下了基础。

关键字:内存管理  μCOS-Ⅱ  全局数组 引用地址: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改进

上一篇:嵌入式Linux实时化技术
下一篇: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七个具有标志性的核心特点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2:49

STM32单片机内存管理器代码
本代码适用于无操作系统的STM32单片机开发,功能强大。 可申请到地址空间连续的不同大小的内存空间,且用户接口简单,使用方便。 memory.h: memory.c:
[单片机]
基于μC/OS-Ⅱ应用系统的任务划分实例
    μC/OS-Ⅱ是由Jean J.Labrosse于1992年开始提出的一个源码公开的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其已经在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采用占先式实时调度方式,结构简洁精练、可读性强、性能稳定、便于移植,只需少量的工作就能将其移植到8位、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上。目前,μC/OS-Ⅱ已成为嵌入式开发人员入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合适选择。     开发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应用系统,首先需针对目标硬件平台对μC/OS-Ⅱ进行移植。在详细分析总体需求的基础上,将系统功能合理地划分为多个不同任务实现。由此可见,在实现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过程中,任务划分是
[单片机]
基于μC/OS-Ⅱ应用系统的任务划分实例
基于嵌入式设备浏览器内存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嵌入式设备中内存频繁分配和释放所引起的内存碎片以及浏览器正常运行难问题,提出具有垃圾回收机制的可动态增长池式分配数据结构设计和具有Compaction机制的Vector分配方法;在嵌入式环境系统设计时,采用可回收动态增长池式分配策略,系统无需预潮内存大小,而且可以循环使用池内空间;Compaction机制的Vector分配方法可以移动“在用”对象和“废弃”对象调整内存占用,减少碎片。实验设计中应用上述策略,验证了该内存管理效率比系统级效率要高,嵌入式设备中打开网页文件越大,体现出来的效率更高。 关键词:嵌入式设备;浏览器;池式分配;位图;对象表 0 引言 在嵌入式系统中,由于设备性能限制系统总的可分配内存相对较小
[工业控制]
基于嵌入式设备浏览器<font color='red'>内存管理</font>策略研究
实时单片机通讯网络中的内存管理
      摘要:为提高单片机通讯的实时性,采用了动态的内存管理方法,并将其应用到AUTO 2000DCS系统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动态分区 静态分区 最先适应法 内存表      在AUTO 2000 DCS系统中,我们采用了单片机实时通讯网络.这是一种具有不确定控制站监控的主从式总线网络.大致的工作过程是网络系统上电,各站点进行控制权争夺确立控制站和非控制站;控制站轮询各站点,被轮询的站点若有数据发送即成为主站,执行主机/从机的通讯;通讯结束后(无论成功与否)主站将控制权归还给控制站;控制站然后轮询下一个站点,周而复始。        为了提高通讯效率,采取了
[缓冲存储]
学习笔记—S3C2440的内存管理
今天逃了一天的课用来学习S3C2440的内存管理器,这是在学习stm32的时候没有学过的,stm32增强型大容量的芯片带有FSMC(灵活的静态存储单元)用来接外部存储器,当时学的也是云里雾里,当时是要用FSMC来控制LCD显示屏,到昨天为止还有好多问题不知道如何解答,不过今天学完这一部分算是把以前关于外部存储器的疑问都解决了。首先要说说S3C2440是如何启动的,S3C2440有两种启动方式: 1.NOR启动 2.NAND启动这里只说说NAND启动方式: 上电之后NAND的前4拷贝到S3C2440内部4K的SRAM中,且设为0地址,地址从这部分开始运行 初始化内存管理器 把程序从SRAM复制到SDRAM继续执行 再来说
[单片机]
STM32的内存管理和堆栈相关的认知
今天仔细读了一下内存管理的代码,然后还有看了堆栈的相关知识,把以前不太明白的一些东西想通了,写下来,方便以后查看,也想大家看了能指出哪里不对,然后修改。 首先,先看一下stm32的存储器结构。 Flash,SRAM寄存器和输入输出端口被组织在同一个4GB的线性地址空间内。可访问的存储器空间被分成8个主要块,每个块为512MB。 FLASH存储下载的程序。 SRAM是存储运行程序中的数据。 所以,只要你不外扩存储器,写完的程序中的所有东西也就会出现在这两个存储器中。 这是一个前提! 堆栈的认知 1. STM32中的堆栈。 这个我产生过混淆,导致了很多逻辑上的混乱。首先要说明的是单片机
[单片机]
STM32的<font color='red'>内存管理</font>和堆栈相关的认知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