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C分类技术白皮书

发布者:疯狂小马最新更新时间:2014-03-01 来源: eefocus关键字:EoC  MOCA  EPCN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众所周知,EOC(Ethernet over Coax)是当下双向网改造中最热门的技术之一。它以简单、稳定、安全及低费用等优点成为了双向网改造技术中的“宠儿”。目前,按其标准与非标准来划分共可分为10大类。其中,标准的有:基带EOC、HPNA3.0、MoCA、同轴WiFi和PLC;非标准的有:BIOC、UCLINK、Cable--BAS、EPCN和CabelRAN。本文对这些技术做了简单的整理,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标准技术

1、MoCA技术

MoCA特点:

使用频带800MHz-1500MHz,选择1GHz以下布线方便

每个信道带宽50MHz,15个信道可选,物理层速率可达270Mbps,数据链路层速率可达130Mbps

采用OFDM调制,TDMA/TDD

MoCA优点:

有联盟标准,高带宽,能够通过分支分配器,在北美有较大规模的应用

MoCA缺点:

单一的芯片厂商(Entropic),目前价格还偏高,产品不够成熟

MOCA设备的价格下降比较快,生产的厂商也比较多


                                                                                                   MOCA应用拓扑图

2、(1)同轴WI-FI技术

同轴WI-FI特点:

Wi-Fi原是IEEE802.11b无线接入网的别名

IEEE 802.11g工作在2.400-2.482GHz,采用OFDM调制,物理层传输速率为54Mbps,数据链路层速
率约为25Mbps。

采用Wi-Fi的主要问题是无线信号衰减太快, 将其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可以有效地降低损耗。

Wi-Fi通过同轴有降频与不降频两种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IEEE802.11n的初步标准已经通过。确保108Mbps的的吞吐量,最高可到300Mbps。

同轴WI-FI优点:

全标准的应用,设备成熟、价格低廉

同轴WI-FI缺点:

需要更换所有的分支分配器

(2)降频同轴WI-FI技术

降频同轴WI-FI特点:

将频率降低到900MHz,不用更换现有的网络设备

与MOCA一样,能够通过分支分配器,不能够通过放大器

由于带宽比MOCA低,为保证带宽,因此一个WIFI的头端一般带12个有线电视用户,一个ONU下带4个WI-FI头端

 



降频同轴WI-FI优点:

技术成熟,价格低廉,是所有有源EOC技术中成本最低的,与无源EOC相比,具备滚动式投资的优势

降频同轴WI-FI缺点:

降频是非标准方式,不同厂商的降频芯片不能互通


                                                                                            WI-FI应用拓扑图

3、HPNA3.0技术

HPNA3.0特点:

使用频带12MHz-28MHz,与现有有线电视网络结构完全相同

物理层速率128Mbps,数据链路层速率可达80Mbps

采用FDQAM调制,在频率轴上设置2-8个不同频率的载波同时传送同样数据,比传统QAM调制抗干扰能力更强,性能更优 [page]

HPNA3.0优点:

ITU的国际标准,带宽较高,能够通过分支分配器,还能通过放大器

HPNA3.0缺点:

芯片厂商不多,目前价格还偏高


                                                             HPNA3.0应用拓扑图

4、PLC技术

PLC特点:

2001年,HomePlug 1.0 14Mbps

2004年,HomePlug Turbo 85Mbps

2005年,HomePlug AV 200Mbps

频段:2~28MHz ,OFDM调制(84),最大链路衰减60dB,极强的抗噪声性能

数据链路层数据速率30Mbps,HomePlugAV可达150Mbps

PLC优点:

技术成熟,价格低廉,有联盟标准,IEEE标准正在制定中,并且抗噪声、抗多径

PLC缺点:

200M芯片还不成熟,45M芯片的带宽仅与WI-FI相当,近期速比特的224M芯片已经推出



                                                     PLC应用拓扑

 


5、基带EOC技术

基带EOC特点:

链路层完全遵循802.3x,点对点连接,各项电气特性与LAN的方式接近

双极性差分信号/单极性信号、75Ω/100 Ω的转换

工作带宽: IP DATA:0.5~65MHz

基带EOC优点:

每线价格成本低,生产厂商较多,在国内有一定规模的应用

基带EOC缺点:

不能通过分支分配器,只支持点对点的星型分配网络,每线带宽是固定的10M,改造的时候必须一次投入到位,不能实现滚动式投资


                                                                            基带EOC原理图


                                                                           基带EOC应用拓扑

二、非标准技术

1、EPCN技术

EPCN特点:

华三推出的一种入户技术,采用博通的RF芯片,基于点对多点的基带传输技术

EPCN优点:成本低,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不需要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改动

EPCN缺点:非标准技术,产品应用时间不长


                                                               EPCN应用拓扑图 [page]

2、BIOC技术

BIOC特点:

杭州雷科通公司推出的一种入户技术,基于WIFI降频的一种技术

BIOC优点:

成本较低,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不需要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改动

BIOC缺点:

非标准技术,产品应用时间不长

由于WI-FI技术传输的距离有限,雷科通公司推出了专有的放大器,延长器等设备


                                                                      BIOC技术应用拓扑图

3、UCLINK技术

UCLINK特点:

华为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数据接入解决方案,其系统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UC8001:数据接入设备:UC8001位于用户终端与汇聚设备之间,是UCLink综合接入系统的网络节点

UC6201:数据用户终端:实现射频数据与标准以太网数据之间的相互变换。

UMIX数据射频混合器:用于将UC8001的数据射频输入、输出信号与CATV射频信号进行混合,在同轴分配网中进行传输。

UJUMP数据射频跨接器:对射频放大器进行跨接,用于保证UCLink数据射频信号的双向传输。该跨接器具体又分为过流型和非过流型。

实际测试结果:UCLink实际传输链路衰减在85dB左右(对野外型UC8001而言,此链路是指混合端口到UC6201之间的测试数据,已经包括了混合器的插损在内),考虑一定的链路余量(取为5dB),因此实际衰减链路损耗取为80dB。如果线路衰减超过80dB,可能导致UCLink系统的传输速率下降或者终端掉线。

另外,UCLink系统支持线路衰减在不超过Lmax的情况下,可以有45dB的动态,即实际线路衰减L允许变化的范围为:L=35dBi80dB。

UCLINK优点:

良好的网络适应性

对于现有的CATV网络,进行简单地双向化改造,安装相应的UCLink设备,即可实现数据接入功能。

单路成本较同类产品低廉,在用户接入率较低的情况下成本优势尤其明显

初期投入小,工程量少,可迅速开展业务。在用户容量上升的情况下,可持续扩容,保证投资的有效性。

可支持宽带业务

UCLINK缺点:

业务支持能力弱,难以支持三网合一

用户共享10M,单户宽带不足1M

宽带需求小,仅能实现简单的宽带上网业务

仅仅属于一种过渡技术


                                                                  UCLINK用于集线器跨接方案示意图

 



4、CableRan技术

CableRan特点:

普天e视通推出的一种接入方案,是一种建立在单向有线电视网络上的宽带接入系统。CableRan接入设

备的组成包括前置小局端MAS、智能端口I/O和网络管理软件。

小型“CMTS",覆盖范围5km,最大接入64户
下行频段40~80MHz,QAM256,最高48Mbps
下行发射电平:50dbmV;接收电平:-10dbmV~40dbmV
上行频段5~36MHz,QPSK、QAM16,最高12Mbps
上行发射电平:最大48dbmV(自适应)接受电平:-10dbmV~15dbmV

前置小局端MAS是一种多方式接入IP网关设备,它可以把前端设备I/O再还原成IP信号,是IP和射频转换的介于同轴和IP接口部分的设备。每个前置MAS可以支持64个端口I/O,该前置MAS可以方便地放置在楼栋或光节点处。智能端口I/O设备是一种信号转换设备,它可以把来自于前置MAS调制在同轴电缆上的IP信号,还原为以RJ45或USB接口形式的标准以太网信号。

只需要智能终端I/O来替换现有的普通机顶盒,另外在干线和楼栋之间加一个MAS小局端就可以了。

CableRan技术上行带宽可达10Mbit/s,下行带宽可达48Mbit/s。占用5~65MHz频率部分,其中5~36MHz用于上行,40~65 MHz是下行频段。下行采用16/64/256QAM调制,上行采用QPSK、16QAM调制。



                                                                               CableRan组网结构图

这些非标准产品,各具特色,不具备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存在更多的技术及商业风险

三、各种EOC技术的比较

1、带宽比较(数据速率)

MOCA 130Mbps
HPNA3.0 80Mbps,3.1标准会更高
PLC 30Mbps,Homeplug AV 标准会更高
WI-FI 25Mbps,802.11n标准会更高
BIOC 25Mbps
EPCN 10Mbps,下一代产品会更高 
基带EOC 10Mbps

2、成本比较

MOCA 最高,但近期价格下降较快
HPNA3.0 偏高
PLC 中等
WI-FI 较低
BIOC 价格不明晰
EPCN 价格策略还不明晰,产品成本较低
基带EOC 每线价格低,但隐性成本比较高

3、与现有网络的兼容性比较

MOCA 兼容性比较好,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过放大器
HPNA3.0 兼容性最好,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与放大器
PLC 兼容性比较好,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过放大器
WI-FI 降频产品的兼容性比较好,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过放大器
BIOC 兼容性比较好,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过放大器
EPCN 兼容性比较好,可以通过分支分配器,但不能通过放大器
基带EOC 兼容性差,不能通过分支分配器与放大器

4、成熟度比较

MOCA 比较成熟,在北美有规模化应用
HPNA3.0 比较成熟,有ITU标准支持
PLC 在电力线应用比价成熟,广电领域内的应用刚刚开始
WI-FI 产品非常成熟,但降频部分的应用刚刚开始
BIOC 2006年推出的产品,在国内刚开始应用
EPCN 2007年推出的产品
基带EOC 在国内已有一部分的应用 总结

以上数十种的EOC技术,在不同的层面上各有千秋。目前这些技术都在逐步的成熟并在各地广泛应用,虽然现在各地还都只是在投石问路的状态,还未出现一个真正的标准来引导它的发展,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成熟且实用的标准定会出现。 
关键字:EoC  MOCA  EPCN 引用地址:EOC分类技术白皮书

上一篇:有线电视boss系统两种支付方式的实现
下一篇:测试3G手机的DigRF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00

智能家居家庭网络技术介绍及其发展趋势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信息化和数字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大势所趋。数字家庭概念应运而生,电信、家电、IT等行业对数字家庭有着各自的解读。对电信运营商来讲,数字家庭是将公共网络和信息服务以家庭网关为连接点延伸到家庭,并通过家庭网络连接各种信息终端,为家庭提供集成的通信、娱乐、家电控制、安全防范、家居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数字家庭领域涉及的技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联网技术、家庭网关技术、设备自动发现技术、远程管理技术。 联网技术       家庭联网技术解决家庭内部多种终端之间的物理互联。由于家庭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联网技术一直是数字家庭中非常活跃的技术领域,随着以IPTV业务为代表
[安防电子]
创锐讯EoC技术为中国下一代宽带服务提供支持
创锐讯公司,日前演示了其为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推出的基于AR7400之EoC(以太数据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通过同轴电缆提供700 Mbps的PHY速率,为有线电视运营商提供了理想选择,使其在宽带接入、互动电视和影视点播等已安装同轴电缆的架构上,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增加双向数据服务。AR7400遵从最新的IEEE 1901电力线组网草议标准,可以与已安装的HomePlug® AV产品互操作。 事实/主要特点: • AR7400为第四代芯片组,灵活性高,可以在电力线上实现500 Mbps PHY速率,在同轴电缆上实现700 Mbps PHY速率,速度比任何现有的同轴电缆技术快两倍多。 • AR7400 EoC是基
[网络通信]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