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发布者:感恩的7号最新更新时间:2014-08-12 来源: 21ic关键字:超宽带  通信技术  脉冲通信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UWB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它通过对具有很陡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冲激脉冲进行直接调制,使信号具有GHz量级的带宽。超宽带技术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它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低截获能力、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数厘米的定位精度等优点。 1 超宽带信号及其特点 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 部分带宽

号称为UWB信号。其中,部分带宽为信号功率谱密度在-10dB处测量的值。图1为UWB信号与窄宽信号功率谱密度的比较;UWB信号格式如图2所示。


一种典型的脉位调制(PPM)方式的UWB信号形式[1],[2]为:

Str(k)(t)表示第k个用户的发射信号,它是大量的具有不同时移的单周期脉冲之和。w(t)表示传输的单周期脉冲波形,可以为单周期高斯脉冲或其一阶、二阶微分脉冲,从该发射机时钟的零时刻(t(k)=0)开始。第j个脉冲的起始时间为

。仔细分析每个时移分量: (1)相同时移的脉冲序列:

形式的脉冲表示时间步长为Tf的单周期脉冲,其占空比极低,帧长或脉冲重复时间Tf(Frame Time)的典型值为单周期脉冲宽度的一百到一千倍。类似于ALOHA系统,这样的脉冲序列极容易导致随机碰撞。 (2)伪随机跳时:为减少多址接人时的冲突,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特定的伪随机序列

,称之为跳时码,其周期为Np。跳时码的每个码元都是整数,且满足

。这样跳时码给每个脉冲附加了时移,第j个单周期脉冲的附加时移为

秒。 由于读出单周期脉冲相关器的输出要占用一定的时间,NhTc/Tf应严格小于1。然而如果NhTc太小,那么多个用户接入时发生冲突的概率仍然会很大。相反,如果NhTc足够大且跳时码设计合理,就可以将多用户干扰近似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AdditiveWhite Gauss Noise)信号。 由于跳时码是周期为Np的周期序列,那

也为Np周期序列,其周期为Tp=NpTf。跳时码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使UWB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更为平坦。 (3)数据调制:第k个用户发送的数据序列{di(k)}为二进制数据流。每个码元传输Ns个单周期脉冲,这样增加了信号的处理增益。 在这种调制方式下,一个符号(或码元)的持续时间为Ts=NsTf。对于固定的脉冲重复时间Tf,二进制的符号速率Rs,为:

显然,采用上述信号的超宽带脉冲通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信号持续时间极短,为纳秒、亚纳秒级脉冲,信号占空比极低(1%~0.1%),故有很好的多径免疫力;频谱相当宽,达GHz量级,且功率谱密度低,故UWB信号对其他系统干扰小、抗截获能力强;UWB系统处理增益很高,其总处理增益PC为:

例如,当某二进制UWB通信系统Tf=1μs,Tc=1ns,Ns=100,比特速率Rs=10kbps时,该系统UWB信号的处理增益为50dB。与其他通信系统相比,其处理增益非常高。 另外,UWB信号为极窄脉冲的序列,故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可以辨别出隐藏的物体或墙体后运动着的物体,能实现雷达、定位、通信三种功能的结合,适合军用战术通信。 图3 2 超宽带信号发射机、接收机基本结构 2.1 发射机和相关接收机模型 与传统的无线收发信机结构相比,UWB收发信机的结构相对简单。如图3所示,在发射端,数据直接对射频脉冲调制,再通过可编程延时器件对脉冲进一步时延控制,最后通过超宽带天线发射出去。在接收端,信号通过相关器与本地模板波形相乘,积分后通过抽样保持电路送到基带信号处理电路中,由捕获跟踪部分、时钟振荡器和(跳时)码产生器控制可编程延时器,根据相应的时延产生本地模板波形,与接收信号相乘。整个收发信机几乎全部由数字电路构成,便于降低成本和小型化。 2.2 Rake接收机模型 由于UWB信号需要用时域的方法进行分析,多用于户内密集多径(多径可达到30条)的条件下,而且每条路径的信号能量都很小,难以对每条信道做出估计,所以使UWB信号的Rake接收成为可能。Rake接收机使原来能量很小的多径信号经过能量合并后提高的信噪比提高系统性能。假设某UWB通信系统有Nu个用户,其发射信号分别为

某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为r(t),如果想得到第一个用户发送的数据,那么其Rake接收机的实现框图如图4所示。 图4 3 UWB与其他几种无线个人局域网技术的比较 由于UWB技术的种种优点,使其成为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的主要技术之一。WPAN的目标是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代替传统的有线电缆,以低价格和低功耗在10m范围内实现个人信息终端的智能化互联,组建个人化信息网络。其最普遍的应用是连接电脑、打印机、无绳电话、PDA以及信息家电等设备。目前实现WPAN的主要技术有:IEEE802.11b(Win)、Home RF、IrDA、蓝牙(Bluetooth)以及超宽带等五种。 从图5可以看出UWB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不足是发射功率过小限制了其传输距离(如图6所示)。也就是说,10m以内,UWB可以发挥出高达数百 Mbps的传输性能,对于远距离应用IEEE802.11b或Home RF无线PAN的性能将强于UWB。UWB和同为热门的IEEE802.11b以及Home RF不会进行直接竞争,因为UWB更多地是应用于10m左右距离的室内。事实上,把UWB看作蓝牙技术的替代者可能更为适合,因后者传输速率远不及前者,另外蓝牙技术的协议也较为复杂。


4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情况 4.1 国外研究现状 军用方面:早在1965年,美国就确立了UWB的技术基础。在后来的二十年内,UWB技术主要用于美国的军事应用,其研究机构仅限于与军事相关联的企业以及研究机关、团体。目前,美国国防部正开发几十种UWB系统,包括战场防窃听网络等。 民用方面:由于超宽带技术的种种优点使其在无线通信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近几年来国外对UWB信号应用的研究比较热门,主要用于通信(如家庭和个人网络,公路信息服务系统和无线音频、数据和视频分发等)、雷达(如车辆及航空器碰撞/故障避免,入侵检测和探地雷达等)以及精确定位(如资产跟踪、人员定位等)。索尼、时域、摩托罗拉、英特尔、戴姆勒—克莱斯勒等高技术公司都已涉足UWB技术的开发,将各种消费类电子设备以很高的数据传输率相连,以满足消费者对短距离无线通信小型化、低成本、低功率、高速数据传输等要求。


国际学术界对超宽带无线通信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2002年5月20~23日,IEEE举办了一期会议,专门讨论UWB技术及其应用。2002年2月14 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正式通过了将UWB技术应用于民用的议案,定义了三种UWB系统:成像系统、通信与测量系统、车载雷达系统,并对三种系统的EIRP(全向有效辐射功率)分别做了规定。但是,UWB技术的协议与标准尚未确定,目前,只有美国允许民用UWB器件的使用;而欧洲正在讨论UWB 的进一步使用情况,并观望美国的UWB标准。 4.2 国内研究现状 2001年9月初发布的“十五”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研究项目中,把超宽带无线通信关键技术及其共存与兼容技术作为无线通信共性技术与创新技术的研究内容,鼓励国内学者加强这方面的研发工作。但是国内目前关于UWB技术的深入研究仅限于雷达方面,关于UWB通信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规模。

关键字:超宽带  通信技术  脉冲通信 引用地址:超宽带通信技术及其应用

上一篇:基于PLC的电机反时限过流保护方案
下一篇:多路异步串行通信系统在光纤陀螺组合中的设计与实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06

中天科技登上光通信技术革新龙虎榜
以“宽带中国拉动光通信产业发展”为盘点主题,揭晓了“2012年度ICT龙虎榜——FTTH奖项”,中天科技凭借2012年在光通信领域的创新表现,荣获“光通信技术革新奖”。 主办方认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的中天科技已形成近百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的产品,囊括了我国光电线缆的最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2012年,作为我国光纤光缆市场的领军企业之一,中天科技积极响应“宽带中国”国家战略,致力于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打造,研发和生产出更多满足宽带市场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新产品。 目前中天科技已拥有完整的光通信产业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的光纤预制棒已投入批量生产。为了“宽带中国”建设,
[网络通信]
电力线通信技术的电磁兼容问题和测量方法
1 PLC技术简介 电力线通信技术即PLC技术,是英文Power LineCommunication的简称,现在代表着一种新兴的技术——“电力线上网”,它是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和电力线的入户功能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网络化传输。这种方式从传输媒质上来讲,与电话线上网并没有区别,都是利用金属导线作为传输媒质,不同的只是两者所采用的传输频率不同(PLC一般为1.7~30 MHz)。理论上电力线作为通信线路的通信速度,根据不同的频率可达每秒3兆比特或10兆比特,与光纤大致相同。用户只需要添加一个特制的调制解调器就可以与网络连接。 PLC技术做为长距离调度的通信手段,早已有之。它以电力线路为传输通道,具有通道可靠性高、投资少见效快、
[电源管理]
电力线<font color='red'>通信技术</font>的电磁兼容问题和测量方法
新岸线计划明年推出4G LTE
如今,伴随移动互联网应用逐步深入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依靠高速信息传输网络,很多人即可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快捷、方便、高速的网络服务,3G网络已经开始逐渐普及开来。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上人们的多样化需求,高速,大流量的网络传输对于传输带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未来的发展也指向了4G.2007年,由全球700多家运营商组成的贸易协会GSMA选定LTE为4G移动通讯标准。 LTE在全球已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Verizon于2010年12月正式商用FDD-LTE网络,目前已覆盖美国165个城市和111个机场,覆盖人口达1.86亿,FDD-LTE用户已超过540万,占全球LTE商用用户的60%。截止今年3
[网络通信]
比利时首个4G通讯网络投入运营
比利时《晨报》、法兰德斯新闻网11月5日报道,比利时首个4G通讯网络即日起开始运营,信号范围覆盖安特卫普、根特、列日、鲁汶、那慕尔等8个大中城市,首都布鲁塞尔因为辐射标准较严暂时未予开通。网络运营商比利时电信公司(Belgacom)负责人表示,新的4G网络比3G网络速度更快,支持用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视频通话等大流量数据传输需求。比利时电信正积极推进4G网络建设,争取2至3年内覆盖比利时全境。分析人士指出,比利时4G通讯服务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比利时电信管理局(BIPT)于2011年底发放了4G运营牌照,比利时电信率先推出4G通讯服务,BASE公司和MOBISTAR公司等移动运营商的4G网络也将陆续投入运营。
[网络通信]
恒大FF在国内布局一系列汽车产业时,贾跃亭要把恒大踢出局
在许家印正为其造车产业在国内布局之时,贾跃亭那边却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把 恒大 踢出局。   记者根据企查查显示的信息发现,在恒大公开宣布斥资67.46亿港元入股贾跃亭的新能源汽车公司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 FF ”)前后一段时间,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大FF”)在国内布局了一系列涉足汽车产业业务的公司。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恒大FF在国内已拥有至少8家与汽车业务相关的公司。   其中,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来汽车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来汽车销售(广东)有限公司 均由之前的睿驰智能汽车相关公司更名而来。   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
[嵌入式]
按耐不住的心:福特提前展示V2V通信技术
    除了在亚太地区拓展了AppLink的应用范围之外,福特昨天宣布将在本月开幕的2014台北电脑节上展示其V2V通信技术的实验成果。有外媒做了第一手的测评体验。     在现场展示的是福特两辆经过特殊改造过的Kuga,官方人员为我们演示了这项V2V通信技术是如何防止碰撞事故发生的。     通过一台连接了Wi-Fi的无线广播系统,街上的每辆汽车都能够互相自由交流,如果有司机对一些潜在的危险没有察觉的话,其他司机可以通过该系统向他们做出预警。     该技术可以监测街上行驶的其他车辆的速度、位置等对其他驾驶员无法开放的“隐藏”数据,同时能够自动预测出在该车行车道路前方是否会发生可能的碰撞。     尽管V2V
[汽车电子]
Molex为下一代通信技术提供广泛的高性能互连产品选择
(新加坡 – 2013年3月20日) 全球领先的全套互连产品供应商Molex公司一直处于现今高带宽通信变革的前沿,为移动领域以及连接的网络和光传输提供互连解决方案。 Molex全球产品营销经理Fischer Huang表示:“日前中国电信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高端设备,尤其是用于电信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设备,是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的七个优先行业之一。Molex公司在电信建设的端至端信号和功率完整性方面积累了数十年的专业技术,在中国积极努力部署先进的通信基础架构之时,Molex可以提供诸多协助。” 在光学领域,Molex现在演示其zQSFP+™互连产品,这是全球首个达到100Gbps以上数据速率的基于QSFP的互连产品,每
[网络通信]
华为5G+C-V2X车载通信技术被评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
在刚刚举办的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orld New Energy Vehicle Congress,简称WNEVC)上,华为5G+C-V2X车载通信技术被评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 作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重要科技评选活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旨在引导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加速突破。7月2日,WNEVC发布了成功入选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八大创新技术、八大前沿技术。 华为5G+C-V2X车载通信技术成功当选全球新能源汽车八大创新技术之一,基于该技术,华为研发出全球首款5G车载模组MH5000。该模组不仅让车载终端具备高速率、低延时的5G移动通信能力,还可以同时具备车路协同的C-V2X(Cellular Ve
[汽车电子]
华为5G+C-V2X车载<font color='red'>通信技术</font>被评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