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算法设计

发布者:RadiantSerenity最新更新时间:2015-02-06 来源: eefocus关键字:DSP  光伏电池  最大功率  跟踪算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 引言

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研究并网逆变器的设计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意义。限制光伏系统的主要因素有两点:⑴初期投资比较大;⑵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低。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光伏电池效率在15%左右,即使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光伏电池在特殊的实验条件下也只能达到40%,因此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就变得十分重要,所以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2 光伏电池阵列特性分析

2.1 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

光伏电池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制作而成的。所谓光伏效应是指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由光子激发出电子—空穴对,经过分离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光伏电池的I-V特性随日照强度S(W/㎡)和电池温度t(℃)而变化,即I=f(V,S,t)。根据电子学理论,当负载为纯电阻时,光伏电池的实际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

对应的I-V函数如下:

  (1)

其中-二极管结电流(A),IL-光伏电流(A),I0-反向饱和电流(对于光伏单元而言,其数量级为10-4A),q-电子电荷(1.6×10-19C),K-玻耳兹曼常数(1.38×10-23J/K),T-绝对温度(T=t+273K),A-二极管品质因子(当T=330K时,约为2.80±0.152),Rs-串联电阻(为低阻值,小于1Ω),Rsh-并联电阻(为高阻值,数量级为KΩ)[1]。

 

2.2 光伏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点

当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比较小时,随着电压的变化,输出电流变化很小,光伏阵列类似为一个恒流源;当电压超过一定的临界值继续上升时,电流急剧下降,此时的光伏阵列类似为一个恒压源[2]。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则随着输出电压的升高有一个输出功率最大点。最大功率跟踪器的作用是在温度和辐射强度都变化的环境里,通过改变光伏阵列所带的等效负载,调节光伏阵列的工作点,使光伏阵列工作在输出功率最大点。

图2 光伏电池电压/电流曲线和电压/功率曲线

 

3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算法

目前,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有恒定电压跟踪法、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其中,电导增量法的跟踪准确性最高,在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因此被广泛采用。电导增量法是通过比较光伏电池阵列的瞬时导抗与导抗变化量的方法来完成最大功率点的跟踪。

达到最大功率点的条件,即当输出电导的变化量等于输出电导的负值时,光伏电池阵列工作于最大功率点。在辐射强度和温度变化时,光伏电池阵列的输出电压能平稳追随环境的变化,且输出电压波动小[3]。

电导增量法通过设定一些很小的变化阈值,使光伏电池阵列稳定在最大功率点的邻域内,而不是围绕着最大功率点前后波动。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从一个稳态过渡到另外一个稳态时,电导增量法根据电流的变化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会像扰动观察那样出现误判断。

图3中的U(k)、I(k)是检测到的光伏电池阵列当前电压、电流值,U(k-1)、I(k-1)是上一周期的电压、电流采样值。

图3 电导增量法的控制流程图

光伏电池阵列与Boost电路相接时,假设外部负载仍为纯电阻负载,并忽略Boost电路本身阻抗的情况下,根据Boost电路的阻抗变换关系,容易得出Boost电路的等效输入阻抗为Req=(1-D)2R。 D为Boost电路的开关占空比,R为电阻性负载的阻抗。[page]

图4 Boost电路的拓扑结构

对光伏电池阵列进行最大功率跟踪过程中,工作电压的控制是通过Boost升压电路完成的。当占空比D越大时,Boost电路的输入阻抗就越小,占空比D越小时,Boost电路的输入阻抗就越大。通过改变Boost电路的占空比D,使其等效输入阻抗与光伏输出阻抗相匹配,实现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这是采用Boost电路能够实现最大功率跟踪的理论依据。对于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本文不再赘述。

 

 

4 最大功率跟踪时的问题

采用电导增量法进行最大功率跟踪过程中,通过调节Boost电路的占空比来实现光伏电池阵列的工作点电压的控制,从而达到最大功率的跟踪。然而通过光伏电池的电压/电流曲线和电压/功率曲线可以看出,工作在恒压源区和恒流源区是改变相同步长的工作电压对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改变是不同的。在恒流源区内,输出电流对工作电压的改变敏感度很低,而在恒压源区对电流的影响却是非常明显。为了能够更快、更精确的追踪到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的工作电压电流,需要对跟踪的方法进行改进。

 

5 改进方法

根据相同工作电压变化量在恒压源区和恒流源区的不同影响效果,对两个区内电压变化的步长作适当调整,提高最大功率跟踪的效率。经过测试,通常使用的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电压一般为其开路电压的(0.75-0.85)倍,所以恒流源区与恒压源区电压范围的比例关系大概是4:1。如果判断出当前光伏电池阵列工作于恒压源区时,其工作电压肯定大于最大功率点电压,要朝着减小工作电压的方向变化,取它的电压变化步长为△V;反之,如果判断出当前光伏电池阵列工作于恒流源区时,其工作电压肯定小于最大功率点电压,要朝着增大工作电压的方向变化。为了提高跟踪速度,取它的电压变化步长为4△V。

为了提高最大功率跟踪的精度,在一定的温度和光照强度时,当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与当前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功率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对它的跟踪步长△V进行调制,将△V适当变小,使其更精确的跟踪最大功率。在实际运行当中,光照强度突然发生变化瞬间,光伏电池两端的工作电压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相反,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会发生瞬间的明显变化。根据这一特点来判断△V应采用大步长值△V2还是小步长值△V1。在系统控制参数的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光伏电池参数,来确定工作电流的变化量 的值作为判断标准。改进后的电导增量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改进后的电导增量法流程

 

6 实验结果

由实验波形很容易看出,采用改进后的电导增量算法的光伏系统,在光照强度很稳定时,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非常小;当光照强度突然变化时,直流母线上的电压也非常稳定,电流迅速增大,保证光伏电池始终做最大的输出。

图6 光强突变时的母线电流和电压

 

7 结语

利用TMS320LF2407数字信号控制器作为主要控制芯片,采用改进的MPPT控制方式,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动态响应和跟踪精度,具有跟踪光伏电池阵列最大功率点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充分利用了能源。

关键字:DSP  光伏电池  最大功率  跟踪算法 引用地址:基于DSP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算法设计

上一篇:利用一节镍氢电池设计超高亮LED灯方案
下一篇:太阳能光伏的无变压器逆变器构造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29

单片DSP实现马达控制和PFC
现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已从80年代几百美元降到3美元,而性能更加强大,集成有各种复杂的外设。使设计人员可用单片DSP实现马达控制。 DSP控制器概述 实现先进的马达驱动系统要求马达控制器提供如下性能:具有产生多路高频,高分辨率脉宽调制(PWM)波形的能力;实现需要最小转矩、在线参量和适应及提供精密速度控制的先进算法的快速处理;具有从同一控制器提供马达控制、功率因数校正(PFC)和通信装置的能力,能过降低元件数、简单板布局和容易制造使尽可能简单地实现完整方案;允许用改变软件代替重新设计一个独立平台,实现将来产品改进的灵活方案。 新型DSP是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的。这些控制器具有DSP芯片的计算能力,片上还集成了有用的外
[应用]
基于DSP CCS 2.2实现指纹识别预处理系统
利用生物认证技术取代传统的使用钥匙、身份证、密码等方法进行个人身份鉴定,可广泛应用于银行、机场、公安等领域的出入管理。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生物认证技术是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而指纹识别技术则是其中非常有前景的一种。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指以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芯片。它具有处理速度快、灵活、精确、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DSP应用于指纹识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科技领域和独立的学科体系,当前已形成了有潜力的产业和市场。 本文选定100MHz DSP TMS320VC5402作为指纹信号的处理器,利用其流水线编码的操作特点,并结合指纹识别技术,实现基于DSP CCS2.2的指纹识别预处理
[应用]
TMS320F240型DSP的SPI口的扩展
以DSP之间的相互扩展和扩展串行EEPROM为例,讨论了TI公司的 TMS320F240 型DSP的串行外设接口(SPI)模块的功能扩展。 关键词:DSP,串行外设接口,功能扩展 1 引 言   DSP芯片,也称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DSP芯片内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广泛采用流水线操作,提供特殊的DSP指令,可以用来快速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因此,DSP在计算密集的实时控制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TMS320F240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款定点DSP,它具有20MIPS的指令执行速度,强大的内部事件管理器、I/O端口和其他外围设备。其中,串行外设接口(SPI)
[工业控制]
TMS320F240型<font color='red'>DSP</font>的SPI口的扩展
基于DSP的双频超声波流量计硬件电路设计
  1引 言   超声就是指频率高出可听频率极限(即在20 kHz以上的频段)的弹性振动,这种振动以波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就形成超声波。超声波技术应用于流量测量的原理是:由超声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以某一角度入射到流体中,在流体中传播的超声波就载有流体流速的信息,利用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就可以测量流体的流速和流量。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性能、高稳定性的锁相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才使实用的超声波流量计得以迅速发展。超声波流量计结构简单,压力损失小,而且使用方便,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根据超声波声道结构类型可分为单声道和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根据超声波流量计适用的流道不同可分为管道流量计、管渠流量计
[嵌入式]
DSP与单片机高速通信实现的方案
1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一种适合于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具有下列主要结构特点:(1)采用改进型哈佛(Harvard)结构,具有独立的程序总线和数据总线,可同时访问指令和数据空间,允许实际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之间进行传输;(2)支持流水线处理,处理器对每条指令的操作分为取指、译码、执行等几个阶段,在某一时刻同时对若干条指令进行不同阶段的处理;(3)片内含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使乘法可以在单周期内完成;(4)特殊的指令结构和寻址方式,满足数字信号处理FFT、卷积等运算要求;(5)快速的指令周期,能够在每秒钟内处理数以千万次乃至数亿次定点或浮点运算;(6)大多设置了单独的DMA总线及其控制器,可以在基本不
[模拟电子]
<font color='red'>DSP</font>与单片机高速通信实现的方案
一种基于FPGA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控制电路设计
  电流 互感器 作为高压电网检测主要设备,不仅为电能的计量提供参数,而且是为继电保护提供动作的依据。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和特高压电网的发展,传统电磁式电流 互感器 逐渐暴露出其致命缺陷,例如高电压等级时绝缘极为困难、更高电压下易磁饱和导致测量精度下降等。相比之下,光纤电流 互感器 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绝缘可靠、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和体积小巧等诸多优点,是当前研究热点。作为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核心部件,其检测和控制电路对电流检测精度和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检测和控制电路实现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以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DSP )为核心,由于 DSP 的速度越来越快,使得 DSP 成为很多数据处理和信号检测方案
[嵌入式]
一种基于FPGA的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控制电路设计
DSP进行浮点快速傅立叶变换剖析
前言 本文目的是演示如何使用STM32F30x 内部的DSP 进行浮点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为联系实际应用,使用ADC 对波形发生器进行ADC 采样,然后对ADC 采样结果进行FFT, 与 Matlab 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察看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会使用到ARMDSP 库文件,以及STM32F30x 的浮点运算单元以及DSP指令等。 模拟ADC采样数据实现FFT 使用Matlab生成AM调制波形 波形公式为:AM_50= sin(2πfc)*(1+50%*sin(2πfm)), 其中fc 为载波频率,fm 为调制波频率,调制比50%。为了使用ADC 采样,将波形进行偏移处理,叠加1.5V 电压,最终波形展开公式如下: AM_50
[单片机]
<font color='red'>DSP</font>进行浮点快速傅立叶变换剖析
基于DSP的数字示波器GUI的开发
随着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系统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用户图形化(GUI),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测量仪器中,图形化界面也是广泛采用,一种是嵌入操作系统,大多数的用户图形化界面(GUI)都是在操作系统(如OS、WinCE、Linix)的支持下, 调用系统的各种API函数实现的。这些操作系统为实现GUI提供了大量的库函数,也为编程人员提供了界面设计的良好平台。但是这种嵌入技术,对硬件要求高,相当于嵌入一台计算机,如利用WinCE就可以十分方便的设计出具有Windows风格的图形界面。另一种是,直接利用DSP技术,开发小型系统。这种系统精简,对硬件要求低,但功能相对单一。 本文这款数字示波器是普源精电(RIG
[嵌入式]
热门资源推荐
热门放大器推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