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ceNet构建于CAN总线的基础之上,使用CAN总线11位标识区,只使用标准帧。11位标识区中,5位用于表示报文类型(32种报文),另外6位表示总线地址(64个地址)。
基于DeviceNet的网络架构
关键字:DeviceNet系统 CAN总线 标准帧
引用地址:如何选择和开发DeviceNet系统
DeviceNet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化解决方案,降低了成本及安装设备和配线的时间,并提供良好的互换性,使得多家供货商的产品可以像组件一样可以互换。DeviceNet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标准。其规范和协议都是开放的。供货商不必购买硬件,软件,或许可权限,就可以把设备接入一个DeviceNet系统。其规范文本可以从Open DeviceNet Vendor Association Inc.( ODVA)获得。
DeviceNet在达成众多复杂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的同时,也允许简单设备之间的互换性。DeviceNet通讯连接基于广播的通讯协议,即CAN协议。1996年,CAN芯片的出货量超过10million片。主要的一些CAN芯片的供货商有Intel, Motorola, Phillips and Hitachi.
DeviceNet的出现有两个目的:
传送与现场级设备相关的控制信息.
传送其它与系统控制间接相关的信息,比如配置信息(Configuration).
DeviceNet的特点
下表列出了DeviceNet主要的物理媒介层特性:
总线类型 | CSMA/BA, master-to-slave, explicit and solicited messaging. Unsolicited messaging, multiple masters, and peer-to-peer was introduced in early 1996 by the Systems SIG group of the ODVA for approval, conformance review and implementation in 1996 and 1997. |
节点总数 | 64 |
总线拓扑 | 带分支线的线性网络 |
通讯距离 | 500 meters full trunk line, 6 meter branches @ 125 kbps 250 meters full trunk line, 6 meter branches @ 250 kbps 100 meters full trunk line, 6 meter branches @ 500 kbps 156 meters accumulative distance of the branches @ 125 kbps 78 meters accumulative distance of the branches @ 250 kbps 39 meters accumulative distance of the branches @ 500 kbps |
传输媒介 | Full trunk line - 2 wire twisted shielded cable with 2 wire bus power cable and drain wire.Thin trunk line - same as full above but with lesser wire size which is more economical and easier to install. |
传输信号 | Square wave digital with NRZ (Non Return to Zero) encoding |
输入点数 | 64 bits (allocated in bytes) standard in polling mode, larger fragmented messages are supported. |
输出点数 | 64 bits (allocated in bytes) standard in polling mode 24 bits in explicit messaging. Fragmented messages are also supported. |
通讯速率 | 125 kbps, 250 kbps, 500 kbps |
总线电源 | 8 Amp full trunk line, 4 Amp thin line |
重复地址侦测 | Yes, nodes announce address on start-up and all listen. If a duplicate address is heard, the duplicate node will not advance to run mode. |
从站检测 | Yes, a list is programmed in the interface and checked |
错误侦测 | Yes, CRC |
错误纠正 | Yes, nodes that detect errors signal the sender to repeat. |
地址设定 | Off line via hand held programmer or with a dedicated interface and host. 本文来自织梦 On line via the interface master using a reserved newcomer default address that is changed to an application address. Dip/rotary switches are optional. |
节点参数编程 | Can be very extensive to include drive/rotational and instrument parameters |
历史 | The early days of DeviceNet were essentially Allen-Bradley. In 1992, Allen-Bradley started to share information and invite not only strategic partners, but direct competitors to become DeviceNet members. DeviceNet was released at the ICEE show in Chicago, March 1994. Then, a year later, 本文来自织梦 Allen-Bradley turned DeviceNet over to ODVA, Open DeviceNet Vendors Association. |
基于DeviceNet的网络架构
上一篇:DeviceNet与ControlNet的区别
下一篇:DeviceNet和CAN有什么不同?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40
车载CAN总线记录仪实现大容量存储系统
引言 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近年来,其所具有的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温度恶劣、电磁辐射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本文利用“FPGA+单片机”作为存储控制器,采用基于LZW算法的数据压缩技术,以SDRAM作为周期存储和缓存,SD卡作为最终存储载体,实现车载CAN总线记录仪实现大容量 存储系统 。 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如图1所示,存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FPGA主控模块、CAN总线监听控制模块、数据压缩模块、SDRAM控制模块和单片机控制CH376模块。本
[模拟电子]
教你设计出安全的CAN总线拓扑
摘要:随着CAN总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工程师在面对各种不同工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方式就变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这里介绍主流的几种总线拓扑方式,可以帮您完成快速了解进行选择。 一、直线型拓扑 图1 直线型拓扑 直线型拓扑也叫总线型拓扑,如图1所示,所有的节点都接到同一总线上,总线上任意节点发送信息,其他节点都能正常接收。 它的优势包括: ● 布线施工简单; ● 阻抗匹配固定规则(首尾各1个120欧电阻匹配); ● 接线操作简单方便; ● 由于这些优势,在很多领域里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可以满足大多数领域的应用要求,但是随着行业应用的扩展,逐渐发现了总线型拓扑的缺点,比如: ● 如果节点数较多,总线线
[模拟电子]
基于CAN总线的智能超声液位变送器设计
O 引言 现场总线是用于现场仪表与控制系统和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全分散、全数字化、智能、双向、互连、多变量、多点、多站的通信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是德国Bosch公司在80年代初为解决现代汽车中大量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提出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CAN总线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以及独特的设计,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性能,且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强。 近些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再加上其具有的高精度、无损、非接触等优点,超声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及。超声波液位测量有许多优点:检测元件可
[医疗电子]
CAN总线与以太网的嵌入式网关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从以太网与工业现场总线的互联出发,主要介绍了CAN总线与以太网嵌入式网关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本文对比了CAN 和以太网相连的嵌入式网关设计的两种方法,并从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目前,对于CAN 和以太网相连的嵌入式网关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低档MCU 加接口芯片的设计方法,另一种是高档MCU 加EOS(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再加接口芯片的设计方法。因CAN 只采用了ISO/OSI 参考模型的一、二层,协议相对简单,比较适合用于低成本、速率要求不高的离散控制系统。从合理的成本和有效利用处理能力这两方面考虑,该设计采用低档MCU 加接口芯片的方法,其硬件框图见图。 图1 主控芯片及以太网接口模块 根据要求,
[单片机]
CAN总线工作原理
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的简称。CAN总线有两条信号线构成,分别是CANL和CANH。相比于RS485总线构成的网络,CAN总线构成的网络更有优势。 CAN的报文格式 在总线中传送的报文,每帧由7部分组成。CAN协议支持两种报文格式,其唯一的不同是标识符(ID)长度不同,标准格式为11位,扩展格式为29位。 在标准格式中,报文的起始位称为帧起始(SOF),然后是由11位标识符和远程发送请求位 (RTR)组成的仲裁场。RTR位标明是数据帧还是请求帧,在请求帧中没有数据字节。 控制场包括标识符扩展位(IDE),指出是标准格式还是扩展格式。它还包括一个保留位
[嵌入式]
P80C592芯片在基于CAN总线显示通信模块中应用
摘要:PHILIPS公司的P80C592芯片是P8X592的无片内ROM版本,该芯片是现有P8XC522和Philips CAN控制器PCA82C200的功能相结合的产物。文中介绍了P80C592在开发基于CAN总线的显示通信模块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CAN总线 显示通信模块 P80C592
1 P80C592芯片简介
P80C592是PHILIPS公司采用先进的COMS工艺制造的高性能8位单片机。该单片机的指令集与80C51 完全兼容,但在80C51标准特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对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的硬件功能。P80C592是P8XC592的无片内ROM版本,是现有P8XC522和Philips CAN控制器PCA82C2
[工业控制]
基于CAN总线的航空电缆测试系统分布机研究
0 引言
航空电缆是飞机的神经系统,连接着飞机电气、航电、火控、操纵等各系统,为飞机各部件提供动力电源、控制信号和数据信息。受飞机机身空间的限制,电缆系统布线一般都集中于狭小的机壁内,飞机机壁内几乎遍布导线,因此航空电缆系统要求高可靠、高集成、高轻便;由于导线种类繁多,各类电源线、高低频信号线、数据线混杂在一起,长度可达数百公里,电气环境十分复杂,从而使其潜在故障增多,许多空难事故和飞行器故障都直接或间接与电缆系统故障有关,因此,航空电缆的“健康”是飞机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电缆安全问题尤为重要。但是国内对于航空全机电缆测试技术的研发比较欠缺,远落后于国外已处于常规应用的现状。
根据飞机全机电缆分布距离长(近百米)、
[嵌入式]
浅谈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CAN总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01 前言 电动汽车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有效性直接影响了汽车的行驶效率和驾驶感。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根据电力驱动系统和发动机动力系统的布局形式可以分为3类:串联式、并联式、串-并联混合式。该文探讨的是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方案,它具有对原车技术模块化,实施性方便,适用性广特点。 02 术语 节点:连接在通讯网络上,能够按照某一通讯协议通过网络进行通讯的设备的集合。 总线电压:总线电压是CAN总线的CAN_H或者CAN_L 对各自CAN节点地的电压。 03 CAN总线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总线,一旦有总线闲置,任意一个CAN节点均可向总线发送数据。CAN总线通道中优先发报文的节点取决于无损逐位仲裁的方式, 此方式可
[嵌入式]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嵌入式文章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 USB Type-C® 和 USB Power Delivery:专为扩展功率范围和电池供电型系统而设计
- 景昱医疗耿东:脑机接口DBS治疗技术已实现国产替代
- 首都医科大学王长明:针对癫痫的数字疗法已进入使用阶段
- 非常见问题解答第223期:如何在没有软启动方程的情况下测量和确定软启动时序?
- 兆易创新GD25/55全系列车规级SPI NOR Flash荣获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认证证书
- 新型IsoVu™ 隔离电流探头:为电流测量带来全新维度
- 英飞凌推出简化电机控制开发的ModusToolbox™电机套件
- 意法半导体IO-Link执行器电路板为工业监控和设备厂商带来一站式参考设计
- Melexis采用无磁芯技术缩小电流感测装置尺寸
- 千丘智能侍淳博:用数字疗法,点亮“孤独症”儿童的光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22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