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高校食堂刷卡系统的设计方案

发布者:平和的心态最新更新时间:2015-07-30 来源: eefocus关键字:SQLServer  CAN总线  上位机管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引言


在如今的高校食堂,由于学生数量庞大,流动性频繁,传统的纸质餐票、现金或基于接触式IC卡技术的消费支付方式存在服务效率不高、便捷性差、管理成本高、卡片易损坏等诸多弊端。高校食堂消费作为学校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仍沿用以前传统的消费方式,将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管理上会出现很多繁琐的事务,这样不利于高校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以及学校的管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智能卡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来构建学校的食堂刷卡系统。

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和CAN总线技术都是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智能卡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行业,特别是公共交通、无线通信、身份识别、金融交易和安全防卫等行业;而CAN总线在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方面都有突出的优点。如果将非接触式IC卡技术和CAN总线技术2种热点技术结合起来,开发一套基于CAN总线的高校食堂刷卡系统,对优化广大师生的生活,提高高校食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系统总体设计

1.1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设计的背景以及系统的设计任务和要求,该系统在研究和设计过程中要遵循4个方面的原则: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易维护性。

1.2系统主要技术方案选择

本系统设计需要首先确定的主要技术方案有:通信总线的选择、卡片的选择、卡读写操作技术方案的选择。通过充分的比较论证,本系统采用CAN总线来构建系统网络,选用Philips公司设计的MifarelS50非接触式IC卡作为高校食堂刷卡系统的信息载体,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兼容性,本系统采用购买北京易火眼公司的YHY502ATG射频卡读写模块来对射频卡进行读写操作。

1.3系统设计主要器件选择

根据市场情况、开发工具和设计的实际需要,本系统的发卡节点和刷卡节点均选用单片机AT89S52作为主控芯片。考虑到SJA1000支持CAN2.0A/B协议,而PCA82C250可以支持110个CAN节点,并且在国内市场上Philips的产品型号比较多,购买方便,所以选用Philips公司的SJA1000作为CAN控制器以及PCA82C250作为CAN总线收发器。

1.4系统整体结构

根据系统设计所确定的技术方案,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1.5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系统设计的功能任务和要求,可把本系统划分为3大功能模块:发卡模块、刷卡模块和系统上位机模块,如图2所示。


  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2.1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高校食堂刷卡系统硬件部分分为发卡机和刷卡机,根据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系统硬件电路具体由7部分构成:AT89S52最小系统外围电路、射频卡读写模块YHY502ATG电路、串口通信电路、CAN总线通信电路、LCD12864显示电路、键盘输入电路和报警提示电路。系统硬件电路组成如图3所示。


2.2射频卡读/写模块电路设计

YHY502ATG射频卡读/写模块与微控制器之间的通信通过I2C总线实现,可参考YHY502ATG的技术应用手册来设计应用电路。YHY502ATG读写模块提供一组对卡操作的通信协议,不必考虑底层通信数据的处理,不过必须遵守这些通信协议,并根据设计需要在控制端修改相应程序即可。

2.3串口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设计采用9芯的RS232C接口实现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AT89S52本身带有一个全双工UART串行通道,在硬件电路设计中,为了使AT89S52单片机的输入输出TTL电平与PC机配置的RS232C标准串行接口二者的电气规范一致,本系统采用MAX232芯片实现AT89S52与PC机的RS232C标准接口电平之间的转换。

2.4CAN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系统采用CAN通信控制器SJA1000和CAN收发器PCA82C250设计CAN总线节点接口电路。在硬件电路设计时,总线末端的2个120Ω电阻,对于匹配总线阻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忽略掉它们,会使数据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及可靠性大大降低,甚至无法通信。[page]

2.5键盘输入电路设计

键盘电路用来接收用户刷卡消费输入的金额,所以一个稳定、占用系统资源少的人机对话通道非常重要。传统的键盘电路设计,不管是独立式键盘还是矩阵式键盘,都非常浪费微控制器的端口资源,而且还需要人为进行去抖动处理,且抗干扰能力差。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本系统采用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自行设计的一款数码管显示驱动及键盘扫描管理芯片ZLG7290来设计键盘电路。

2.6液晶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液晶显示模块电路用来提示用户刷卡消费的信息,为了使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液晶显示模块电路采用长沙太阳人公司生产的SMG12864G3-ZK型液晶来设计。为了节约单片机的I/O资源,液晶模块采用串行接口方式。

2.7系统复位电路设计

为了使单片机AT89S52和CAN控制器SJA1000同时复位,本系统采用IMP708复位芯片设计复位电路。IMP708为微处理监控芯片,具有系统复位、掉电复位、手动复位、“看门狗”、定时输出、电源电压监测、具有不同复位电压等特点。该芯片功耗低、使用简单、价格低廉、可靠性高,应用十分广泛。

  3、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设计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2部分。下位机软件设计需要完成系统发卡节点和刷卡节点软件的开发,针对各节点要完成的功能及要求,展开具体的分析、绘制程序流程图、设计各功能模块软件程序。上位机监控程序的开发是本系统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主要实现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通信、对发卡节点的命令操作、注册用户、消费信息实时管理、用户数据管理等功能。

3.1发卡节点程序设计

发卡节点主要完成用户的充值、串口通信等操作,结合硬件电路设计,为了实现各模块的功能,发卡节点的软件总体设计流程如图4所示。


3.2刷卡节点程序设计

刷卡节点主要完成的功能有读卡序列号、读钱包、扣款、过程液晶显示、CAN总线发送消费结算信息给上位机。根据节点的硬件电路和设计的功能要求,刷卡节点程序总体设计的流程如图5所示。


3.3上位机程序设计

上位机程序的设计采用VisualC++6.0MFC编程技术来实现,需要实现用户信息的注册或注销、卡充值、卡扣款、用户信息查询和修改等功能,同时建立与数据库的连接能将用户消费结算信息实时更新并储存到数据库中。系统上位机串口通信程序采用的是ActiveX控件MSComm进行编程,数据库编程采用ADO技术,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SQLServer2000。根据系统的设计任务和要求,上位机软件功能框图如图6所示。

  4、结语

系统成功的实现了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软硬件调试,运行稳定,效果良好。系统操作能对用户进行注册或注销、用户信息查询以及卡充值、卡扣款,并能将用户的消费结算信息实时更新至数据库中。本设计实现了安全、可靠、便捷的发卡和刷卡,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字:SQLServer  CAN总线  上位机管理 引用地址:一种基于CAN总线的高校食堂刷卡系统的设计方案

上一篇:DSP-LF2407A和CAN总线组成的分布式电机控制系统
下一篇:基于CPLD/FPGA/MCU的CAN-VME总线转换方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2 23:50

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通信采集系统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主要用于各种设备检测及控制的一种现场总线。20 世纪80 年代初,德国BOSCH 公司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 开发了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即CAN 总线。    CAN总线 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它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CAN 属于工业现场总线的范畴, 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 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通信速率可达1 Mb/s。   目前,CAN 总线不仅应用于汽车领域,而且应用于自动控制、航空航天、机械工业、农用机
[嵌入式]
基于CAN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1 总体设计 主节点采用ARM7内核的LPC2294微控制器,使用RTL8019AS作为以太网控制器,软件上采用具有网络功能强、性能稳定、移植性好的μCLi nux作为操作系统。基于CAN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由1个主节点(主控制器节点)、若干个从节点(电机控制节点)以及1台计算机构成,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通过CAN总线进行通信,主节点与计算机之间则通过以太网进行通信,如图1所示。 图1 运动系统控制结构 主节点主要功能包括:1)通过CAN总线发送电机控制信息给从节点,并接收各从节点的反馈信息:2)通过以太网与计算机监控端进行通信,以实现远程监控。 1.1 整体硬件设计 主节点整体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硬件结构
[单片机]
基于<font color='red'>CAN总线</font>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胎压监测系统在重型车辆上的应用
引言    TPMS在 重型车辆 上的应用在国内外的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领域起步比较迟缓,事实上重型车辆由于载重量较大,发生爆胎的机率更高。现在汽车安全产品种类繁多,以致相互通信复杂且资源浪费,本文就重型车辆上整合TPMS与汽车行驶记录仪等汽车安全配件,提出一种全新的实现方法,以一个电控单元统一协调管理取代以往多个汽车安全用品单独控制,形成汽车安全电控系统。整个汽车安全电控系统由 胎压监测 系统、倒车雷达装置、汽车行驶记录仪等组成,所有装置均挂接于 CAN总线 上,共享仪表盘显示。其中重点介绍TPMS的实现原理。接收显示部分的软件由源码公开的微型实时操作系统 uCOS-II 来管理,使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进
[汽车电子]
基于<font color='red'>CAN总线</font>的胎压监测系统在重型车辆上的应用
基于CCP协议利用CANape进行电控单元标定
目前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分布式系统在汽车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子控制单元的标定已成为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CCP(CAN Calibr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标定协议 ,已经在许多欧美汽车厂商得到应用,采用CCP协议可以快速而有效地实现对汽车电控单元的标定。 然而基于CCP协议的标定,需要在ECU内部实现支持CCP协议的驱动程序(CCP driver)。目前大多数应用都采用Vector提供的free CCP driver 。考虑到ECU底层程序与CAN驱动程序的实现各不相同,将CCP驱动
[嵌入式]
CAN总线在风力发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1  引言   风力发 电机 组的 控制系统 是综合性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不仅要监视机组运行参数,对机组进行并网与脱网控制,而且还要根据风速与风向的变化,对机组进行优化控制。CAN总线是一种支持分布式控制系统和实时性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其以多主机方式工作,通信速率可达1mbps。   can总线的上述特点正适用于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独特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can总线架构的风力发电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各模块之间通过can总线实时交换数据,实现主控系统及各控制节点间的实时通信与数据交换。文章在分析了can协议及can独立控制器sja1000工作原理和读写逻辑的基础上,设计了can接口,给出了硬件原理图,分析了can通讯程序
[单片机]
光纤CAN总线通信技术研究
引言 CAN 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起源于德国 Bosch 公司,由于其独特的多主非破坏逐位仲裁机制、高可靠的数据传输、良好的开放性、较高的性价比、国际范围的标准化和广泛的器件来源,迅速在众多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发展最快、最具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 总线作为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现场总线,一直以来都是采用金属双绞屏蔽线作为组网传输介质,尽管采用差分方式传输的 CAN 总线已经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场合,如:电磁环境恶劣、高电压、强磁场等应用场合,金属双绞屏蔽线的 CAN 网络就无法适应了。近年来,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作为新兴的信息传输介质,具
[嵌入式]
CAN总线接口电路设计注意事项
  CAN 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以其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在自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高系统的驱动能力,增大通信距离,实际应用中多采用Philips公司的82C250作为CAN控制器与物理总线间的接口,即CAN收发器,以增强对总线的差动发送能力和对CAN控制器的差动接收能力。为进一步增强抗干扰能力,往往在CAN 控制器与收发器之间设置光电隔离电路。典型的CAN总线接口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典型的CAN总线接口电路原理图 1 接口电路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1.1 光电隔离电路   光电隔离电路虽然能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但也会增加CAN总线有效回路信号的传输延迟时间,导致通信速率
[嵌入式]
一种车用CAN总线测试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引言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对汽车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装置越来越多。一辆用传统布线方法设计的高档车中,其电线的长度可达2km ,电气节点数可能高达1500 个,并且保持大约每10 年增长1 倍的发展速度。在这种状况下,粗大的线束与汽车中有限的可用空间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而且也成为汽车轻量化和进一步电子化的最大障碍。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可能。   各大汽车厂商从上世纪70 年代末就开始进行车用网络的研究,车用网络协议的标准化研究也在国外迅速地发展起来。到90 年代初,协议的研发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由于车用电气的种类繁多,对网络的传输速度和成本要求差异较大,因此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些车用协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