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一家叫小米的公司静悄悄地诞生了,当时公司员工只有13人。
2年后,小米年收入突破10亿美元。
4年后,小米年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并成为中国内地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
8年后,小米集团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估值543亿美元,是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后,首家挂牌的“同股不同权”公司,也是有史以来全球第三大规模的科技互联网公司IPO,仅次于阿里巴巴和Facebook。
如果将市场比喻成娱乐圈,那么小米就像是流量明星,不仅“爆红”的速度快,且创立以来话题就一直不断,从刚开始由于价格低廉被戏称为“屌丝机”,到今日上市首日惨遭破发不被看好,小米似乎总是自带“招黑”体质。但无论消费者或业内人士如何看待小米,不可否认的是,从手机业务起家,到成为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小米能够成长得如此迅速,离不开自身实力的进步,而实力是需要用技术去慢慢堆砌的。
(图:小米发展历程;来源:小米官网)
全球第四家同时拥有手机和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
说起小米,大家首先会想起小米手机,早期小米手机常被戏称为“屌丝机”,但现在这个标签需要被撕掉了。
此前,在世界上同时拥有手机和芯片研发能力的企业只有三家:苹果、三星和华为。而2017年,小米成为了第四家。
2017年2月,小米正式发布旗下子公司松果自主研发的芯片澎湃S1,并发布首款搭载澎湃S1芯片的手机小米5C。2018年4月,小米与台积电达成协议,后者将生产澎湃S2处理器,这也是去年小米推出澎湃S1后,小米在芯片领域的最新动作,虽然目前澎湃S2会在哪款手机上首发尚未可知,但至少可以看出,敢于伸手芯片这个“九死一生”的领域,小米对待技术的态度是认真的,对未来的布局也是有远见的。
芯片是智能手机“皇冠上的明珠”,没有自主芯片的厂商,只能受限于上游,上游给什么,就只能用是什么,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中兴事件就是最好的说明。同时,手机公司已经进入了惨烈的淘汰阶段,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公司才有存活的可能,而芯片就是这样有关键意义的核心技术。
但自主研发芯片的难度不言而喻,哪怕是像华为这样的巨头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巨大挫折。华为从2004年开始研发手机芯片,2009年第一颗K3、2012年K3V2的失败,到2014年海思麒麟手机芯片开始跻身业界主流,前后经历了曲曲折折的十年才获得成功。
雷军在澎湃S1发布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在做芯片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困难的时候。最难的时候有两个时间点:第一是决策做这件事,这是一个巨大的煎熬;第二是流片出来决定要投入的时候,这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在这之后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能不能用雷军自己心里很忐忑,他问团队是不是真的检查好了,最后才拍板。
据了解,第一代芯片小米投入了10亿元人民币,随着工艺和技术的复杂度逐步地提升,未来投入要提高到每年10亿元、20亿元,而这仅仅是研发成本。雷军说,小米芯片一年至少要卖几千万时才能打平。“卖100万件,每一颗芯片的研发成本要1000元。卖1000万件,芯每一颗芯片成本要100元。”
但小米在芯片研发上无疑是幸运的,在决定做芯片时,小米预期至少要3年才能出成果,最后没想第一次做的芯片就成功,只用两年就诞生了。至此,小米也成为了全球第四家,中国第二家同时拥有手机和芯片研发能力的企业,如果今天还有人用“屌丝机”来形容搭载国产自研芯片的小米手机,恐怕已经站不住脚了。
“小米是一家AI公司”
如果同时提起“小米”和“人工智能”,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小米旗下的人工智能音箱产品——小爱同学。但实际上,小米在人工智能布局上的成绩,不仅仅是小爱同学而已。
小米首席架构师、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博士曾在演讲中说:“小米是一家AI公司,AI 在小米无处不在。”
据了解,小米在6年前就开始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早期将简单的AI和机器学习运用在内容分发、广告、互联网金融等领域。2016年,小米将AI作为核心战略,加大投入,希望围绕小米的核心业务打造小米强大的AI技术,落地智能产品。
小米在发展AI上有三大优势。一是硬件产品优势。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整体出货量高达2800万台,同比暴增87.8%;除了手机外,小米还有笔记本电脑、手环、音箱、电视等硬件产品,AI的实现需要载体,而小米的硬件设备为AI的应用提供了天然的落地环境。二是大数据的优势。去年底在乌镇的互联网大会上,雷军演讲时透露,MIUI全球联网激活用户数已经突破3亿,可以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深度定制系统,其他互联网公司只能了解用户的某个侧面或者多个侧面,而小米能够全方位了解用户。三是小米生态链的广深布局。小米打造了云平台,通过手机+物联网,能够为人工智能打造无限生态。
今年6月,小米在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上,宣布开源自主研发的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Mobile AI Compute Engine (MACE)。这也是小米继推出了Linden(分布式实时搜索系统),Open-Falcon(互联网企业级监控系统)、Pegasus(分布式KV存储系统)等一系列开源项目之后,小米又推出的一款AI领域的开源项目。
崔宝秋表示,拥抱开源是小米工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手机的移动操作系统,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开源都在小米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小米愿与大家一起助力开源软件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也欢迎更多的开发者参与进来。
小米也在用行动支持和拥抱开源,并致力于推动AI技术赋能中国的科技产业的发展。小米积极参与多个国际重大的开源项目,比如Hadoop,HBase,Spark,TensorFlow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HBase项目中,培养出了两位PMC成员和七位Committer,成为社区中的核心力量。
积极抢滩家庭IoT市场
小米招股书显示,IoT与智能家居板块在2017年已经占据了小米总营收的20%,是目前小米体系中增长最快,利润率最高的板块。除实际支撑了小米产业指数之外,米家生态等IoT设备还被寄托了小米的“生态连接与互联网服务”——即通过设备体系,衍生出家庭场景的互联网增值效应。
小米的IoT平台做了什么?首先,将传统家电改变成为智能设备。首先小米将Wi-Fi模组的价格降得很低,十几元的模组就能将传统家电改变为智能设备,IoT接入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还有标准的协议。这让小米 IoT 生态变得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容易接入。其次,所有的小米品牌的智能设备和米家品牌的智能设备,都能通过米家APP来控制,而由于小米支持开放生态,因此也支持其他的系统接入来控制。另外,平台未来还能实现自动化控制,不仅让用户控制,还能根据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灯光、人的移动来自调节。
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小米的消费级IoT平台已经连接了超过1亿台设备(不包括笔记本和手机)。随着IoT时代的全面到来,小米的智能硬件产品既是媒介出口又是数据抓手,在小米智能生态营销系统下,将成为品牌与用户交互的介质,更好地帮助品牌建立与用户的真实连接,为广告主带来更高效、更场景化的营销服务,也真正深入地影响消费者心智,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抢占IoT市场,小米还在生态链公司上积极布局。小米生态链公司,既非简单的OEM/ODM,也不同于参股投资形成的松散联盟,而是小米全方面输出供应链、资金、品牌和渠道等支持,从1到N复制小米产品逻辑,快速延伸小米品牌产品线的垂直产品型公司。
(数据来源:小米公司财报,CV Source;图片来源:投中网)
最近,小米一直在强调,自己不仅是一家智能手机厂商,而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从小米的实际行动来看,虽然小米还没有达到口号宣传的那样,但也在无限接近中。尽管小米今天上市首日惨遭破发,但股市表现不能掩盖其在技术和生态上的前瞻目光,未来凭借技术实力,IoT市场的持续爆发,小米很有可能能够抓住机会,迎来更大的增长,过去“拿出去丢人”的标签,相信也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也许会是“感动人心,价格厚道”。
上一篇:HomePod是否能成为智能音箱市场的“iPhone”?
下一篇:曾风光一时的 VR 行业是否已经走出寒冬的阴霾?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