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宇车载光学:智能汽车的“眼睛”该如何打造?

发布者:星辰小鹿最新更新时间:2018-10-23 来源: eefocus关键字:舜宇  光学  激光雷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围绕「汽车+光学」,光学方案解决商能做些什么?

 

过去十年,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宇车载光学)给出的答案是:车载镜头。这种「车载镜头」指的是安装在汽车上以实现各种功能的光学镜头,主要包括内视镜头、后视镜头、前视镜头、侧视镜头、环视镜头等。

 

在行业内,涉足车载镜头行业的企业大多是传统的相机镜头生产商。在早期,他们对「车载镜头」的认知仅是将其当做普通消费级镜头来进行研发和生产。对有着严苛要求的车规级产品来说,这种方法根本行不通。

 

在汽车行业,「车规级」是品质的分级名词。一般而言,车载要求的工作温度至少是-40 度到  85 度,这是一般消费级产品无法企及的。再比如,正常的汽车使用周期达到 5 年甚至更长时间,而许多消费类产品只有 1 年。

 

当时,关于车载镜头的可靠性实验尚未成形,舜宇一路摸着石头过河,逐渐建立对车规标准的认知和相应的车载镜头技术储备。

 

通过两年摸索,舜宇开发出了符合市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2006 年,舜宇首款 LDW(车道偏离预警)镜头实现量产,实现了让镜头从消费级走向车规级的目标。为了更好聚焦汽车市场和车载镜头业务,2008 年,舜宇车载光学成立,舜宇的车载镜头业务开始走向正轨。

 

此后的十年,是舜宇车载光学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时期,从 2012 年开始,舜宇的车载镜头市场占有率连续 7 年全球第一。

 

「汽车行业门槛较高,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进入,要想长久立足,最重要的是要持续技术革新,掌握其中know-how。」在谈到如何理解汽车厂商需求这个话题时,舜宇车载光学市场总监谷春燕对记者表示。

 

作为智能汽车「眼睛」不可或缺的一环,舜宇在车载镜头领域领先的关键是什么?舜宇车载光学将成功的关键归结于两点:

 

一是「聚焦」,从 2008 年到 2018 年,舜宇车在光学就只做车载镜头这个产品。「我们几乎是全球唯一一家只做车载镜头这一款产品的公司,把它做到极致。」

 

二是「微创新」,在过去的十年里,舜宇一直聚焦于车载镜头,有了很多技术沉淀,在设计、材料选择、工艺技术、检测、管理流程等方面也积累了不少「微创新」。

 

在记者看来,还有一个关键点:舜宇进入这一领域的时间早——这让舜宇有充分的时间去摸索和进行技术沉淀,真正摸透客户需求,挖掘产品应用需求。

 

「我们是从手机镜头厂商转过来的,我们摸索的时间比别人更长,更早。」谷春燕表示,「验证一个新东西靠不靠谱,我们验证材料也好,工艺也罢,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做充分的研究,你根本没有办法将这个行业研究透,这些都是为日后批量生产埋下的伏笔。」

 

除了车载镜头外,围绕「汽车+光学」,舜宇车载光学在下一个 10 年还能做些什么?

 

这一次,它给出的答案是:HUD、激光雷达和大灯照明。「我们看好车载镜头的增长,在这方面积累很多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希望在适当时机进入新的领域。」谷春燕表示,「我们关注的重点依然是汽车光学解决方案:如何将光学应用在汽车上,并发挥极致,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

 

随着 AI、自动驾驶的火热,汽车供应商在保证传统业务增长的同时,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 如何加速进入智能汽车时代?如何打造属于智能汽车时代的「眼睛」?这里的门道和机会,都隐藏在舜宇的老本行——光学解决方案中。

 

 

以下是记者与舜宇车载光学市场总监谷春燕的对话(有删减):

记者:我们了解到,舜宇在 2004 年接触到一个欧洲客户,对方提出需求,希望将光学镜头应用到汽车上。从 2004 年到 2006 年这两年间,对于当时对于初入汽车行业的舜宇,在两年间克服了哪些技术挑战?趟过了哪些坑?

 

谷春燕:初进入车载领域,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对车规标准的认知是慢慢成长起来的。2004 年-2006 年期间,我们一直在做技术储备和车规认证,让镜头从消费级走向车规级。

 

当时的可靠性实验尚未成形,一开始我们仍将车载镜头当成普通镜头来制作,但这显然不能满足车规级的标准。为了达到标准,当时我们会将一颗镜头测进行反复测试,多次均合格了才会出货。

 

拿 ADAS 镜头举例,它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求在各种严酷环境下保持镜头的良好稳定性,ADAS 镜头对镜片等性能要求相对而言更高,一些视觉类能用塑料镜片解决的问题,到 ADAS 镜头中却不允许由于温度影响造成的变异。因此,我们对 ADAS 镜头的玻塑混合技术有专门的研发,2012 年的时候首款玻塑混合式前视镜头就已经实现量产,搭载的汽车包括奔驰等品牌。

 

记者:2008 年舜宇车载光学成立,为什么舜宇要成立一家新公司?

 

谷春燕:从 2006 年开始,通过两年摸索,我们开发出符合市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与手机、投影镜头不同,车载镜头从设计、材料、制程的要求不一样,需要更加专业垂直的公司来开发这样的产品。另一个是原因是,我们发现这是一个新的市场。为了专心做好车载镜头业务,我们专门成立公司,聚焦于一个中心点——车载镜头。

 

记者:从 2006 年到 2018 年,12 年时间,舜宇车载光学也见证了舜宇车载镜头的技术变迁,这 12 年间,舜宇在车载镜头产品上,有哪些新的技术迭代、技术突破或者产品迭代?

 

谷春燕:对于车载镜头的技术演进路线,不同的产品略有区别。但总体趋势是:

 

一是像素的升级(从 200 万像素,400 万像素到 2000 万像素),通光能力越来越好、对产品的环境耐候性要求提升、以及防雾、耐磨、耐高温低温能力的提高。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动安全方面,车载镜头并不直接看成像,而是通过软件数据,识别目标、轨道偏离、探测距离,进行感知应用。在辅助驾驶方面,车载镜头直接看图像应用,如 360 环视、电子后视镜等。

 

二是玻璃非球面的广泛应用,单球面应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需求。由于像素不断增加,零部件越多,公差影响因素越多,这让车载镜头很难控制整体性能。所以玻璃非球面的应用,是成为高像素镜头的最佳解决方案。

 

三是图像应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塑料非球面的应用。因为需要降本,所以会采用越来越多塑料非球面应用,甚至全部都是塑料非球面的镜头。

 

记者:从 2004 年,到现在,车企或 Tier1 对车载镜头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谷春燕:像素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便宜——这是永恒的话题。

 

其次是对车载镜头可靠性要求的增加。以前大家对产品应用的需求理解不足,更多是概念,没有办法转化成真正的要求。随着大家对行业越来越了解,慢慢能转化为更量化、定量的要求。比如某个温度条件下,温度的波动要求要在某一个范围这种定量,这在以前是没有的。这些不断定量化可靠性相关要求的提出,导致做产品的门槛越来越高。

 

同时这也让产品有了更多保证:我们可以不断挖掘需求,将产品要求明确传达给供应商。如果客户能够将产品的要求全部转化成定量的要求,提供给供应商,相当于标准明确,就能很好保证最终的产品应用。

 

 

记者:如果按照使用场景来划分,舜宇的产品包括:倒车后视相机、内视相机(监控/手势识别)、前视相机(监控/手势识别)、侧视相机、环视相机、远红外相机、智能电子后视镜等。能否详细介绍上述不同场景的市场应用情况?从你们的观察看,哪种使用场景将会在未来 3 到 5 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谷春燕: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车载镜头有三类,分别为:倒车后视,车载环视,前视感应相机。舜宇车载在国内的份额占到 50% 到 60% 的车载镜头的占有率。国外是 39%。

 

不论是前装还是后装,倒车后视较普及,现如今几乎每辆车都装有倒车摄像头。这也是目前最广泛的应用。

 

感应相机主要用于车道线偏移,马路标识的识别。包括限速,转弯,红绿灯,行人,障碍物识别等等。前视感应相机的部分功能可以取代毫米波雷达,根据测距判断与前车或障碍物的距离,并进行自动刹车。其中,单目相机的测距精度较低,双目相机精度较高,所以后者可以实现毫米波雷达的测距功能。

 

最近几年内视相机开始火热,其功能包括驾驶员的手势识别和表情识别。因为手部动作范围比较广,所以对手势识别相机的角度要求会更严格。表情识别或者虹膜识别则比较精细,范围小,更加注重相机的清晰度。

 

车载环视系统实际上是倒车影像系统的升级。倒车后视主要用于观察车辆后方的信息,车载环视系统则利用四个相机帮助驾驶员在车内观察车辆四周的障碍物。车载环视系统大多被应用到货车等大型车上。车辆一旦搭载环视系统后,倒车后视系统基本无用武之地。

 

如今电子后视镜市场开始升温,其主要目的是代替反光镜。传统反光镜视野有限,如果通过摄像头将车后方画面投放到屏幕上,盲区范围会减少,安全性也更有保障,未来电子后视镜市场应用会逐渐增多。

 

目前远红外相机市场容量并不大。因其从成本高,清晰度较弱,导致远红外相机比较单一。但随这元器件价格下降,清晰度提升,未来红外相机的应用可能会大幅度提升。

 

一个趋势:未来三到五年,内视相机的增长速度最快,前视感应类和环视相机的增长数量会较多。

 

记者:车载镜头是否还有创新的空间?

 

谷春燕:一颗小小的镜头,要求高,又与主动安全相关,往高像素方向发展,如何将尺寸做小,其实挺难做的。但不管是感知类,环视类,都得做便宜,贵了很容易被其他传感器代替。

 

如何去选择更优的光学设计解决方案,有没有可能都用塑料的材料?有没有可能利用自由曲面的形式、技术创新来使得设计一开始是低成本化、小型化的?这当中有很多创新。

 

防雾能力是车载镜头目前需要攻克的技术。镜头依靠光线传播识别道路信息,镜头表面脏污会导致识别能力下降。而单纯从光学方面解决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目前行业内的企业正在发力提升镜头的防污能力。例如利用类似于雨刮器的设备,通过喷水、清洗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

 

另外高像素镜头的焦平面稳定性也是一大难点。因为像素越高,使用过程中稍有偏移,图像就会模糊。汽车的行车环境又相对复杂,这些矛盾集中在一起,对镜头或者相机的要求更高。

 

这当中有很多非常多的技术课题,我们也在不断推进。

 

探索新的产品领域:HUD、激光雷达、大灯照明

记者: 除了车载镜头外,舜宇的光学镜片也应用在汽车新的领域,如 HUD、激光雷达、大灯照明等。在这几个产品领域,舜宇分别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谷春燕:车载镜头每年 10% 的同期增长,DMS 的市场增长也非常大。我们看好车载镜头的增长,并且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虽然在做车载镜头,但关注的点其实是汽车光学:如何将光学应用在汽车上,并发挥极致的作用,这是我们在一直思考的。

 

所以在做了多年车载镜头业务以后,我们开始发现,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其他汽车传感器,激光雷达,HUD,大灯也是与光学元器件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确定进入这些产品领域。但不论是 HUD 还是激光雷达,我们都是围绕光学去做,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

 

在新产品(HUD、激光雷达、大灯照明)领域,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

 

光学零部件更为丰富,不是常规球面玻璃,塑料非球面以及玻璃非球面,我们提供投影镜头、自由曲面镜,准直透镜,复眼透镜/柱面镜、LiDAR罩子等特殊的光学零部件。

 

合作模式更自由,比如HUD/智能汽车大灯中都会有成像系统(PGU),我们可以给客户提供光学零部件,PGU,整个光机系统,更多的是如何基于客户需求出发提出光学解决方案帮助客户。

 

记者:激光雷达,HUD,智能大灯是一个什么样体量的市场?从你们角度看,这几个领域将在时候迎来快速增长?产品预计什么时候会进入市场?

 

谷春燕:从销售额上来讲,HUD、激光雷达、大灯照明和车载镜头不相上下。从数量上来看,激光雷达和车载镜头差不多,HUD 和智能大灯相对较少。HUD 技术发展已久,汽车上的应用比较成熟。未来三年内,舜宇的 HUD 增量会有明显的提升。

 

激光雷达的客户分两种:一种是传统的 Tier1;一种是新型激光雷达公司。在与他们沟通下来:2025 年量产比较稳妥;早的基本也要到 2021 年。

 

激光雷达和智能大灯的量产周期会更长一些,我们预想在 2020 年以后,上述两个市场会有快速的增长。

 

记者:舜宇如何在HUD 、激光雷达、大灯照明上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谷春燕:光学系统的设计,零部件的加工是我们主要的立足点。当 HUD、激光雷达、大灯面对商业化、量产性两个实际问题时,就不得不重视每一个零部件的成本、品质稳定性等问题。

 

我们的优势在于光学核心器件和车载镜头的经验,能够将车规级的光学核心器件制作出来,并在镀膜、各种环境下的品质稳定性等方面做到很好。以 HUD 产品为例,目前舜宇已经突破了一些 HUD 技术难题,产品已经开始进行量产。

 

记者:从技术角度来看:车载镜头、HUD 与激光雷达、大灯照明对光学镜片各有哪些不同的要求?技术难度和挑战有哪些?

 

谷春燕:原来的镜头是球面和非球面的时代,HUD 与激光雷达、大灯照明进入了自由曲面的时代,光学技术难度和能力要求更高。

 

我们目前已经掌握了自由曲面的加工检测和组装能力,也已经应用到了新产品上。以激光雷达为例,激光雷达里面有柱面镜、自由曲面、平面反光镜,这些和传统摄像头的镜片不同。

 

记者:为什么说 HUD 、激光雷达与大灯照明已经进入了自由曲面时代。能否具体展开讲讲「传统球面」、「非球面」与「自由曲面」镜头的异同?

 

谷春燕:「传统球面」、「非球面」与「自由曲面」:在不同需求情况下,取决于最终做成什么样的产品。

 

总体来说,在光学表现上较球面镜片,后二者在矫正像差、减小镜头体积和重量上有明显优势,自由曲面较非曲面镜片相比,拥有更多的设计自由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光学设计效果;尤其是在高性能照明系统设计中,该技术既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可消除系统对照明方向性的严格要求,因此在 HUD,大灯照明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加工方面三者难度依次递增。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差异会越来越小,价格也会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关键字:舜宇  光学  激光雷达 引用地址:舜宇车载光学:智能汽车的“眼睛”该如何打造?

上一篇:特斯拉频出事故,一些供应商申请破产?
下一篇:马斯克终于服软,“全自动驾驶”被撤回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20

Motional发布扩展自动驾驶数据集 含超14亿个带标注激光雷达
一年前,Scale和NuTonomy发布了自动驾驶数据集NuScenes,并声称,该数据集在规模和准确性上都超过了KITTI、百度ApolloScape和Udacity自动驾驶汽车数据等数据集。自此,业内涌现出各种更多样化的新数据集,如Waymo Open Dataset、福特自动驾驶汽车数据集,以及Lyft的自动驾驶汽车数据集。据外媒报道,日前,Motional(其首席执行官创立了NuTonomy)发布了扩展版本的NuScenes数据集。 (图片来源:Motional) NuScenes这类数据集可用于提高自动驾驶汽车在各种环境中的鲁棒性。美国研究机构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估计,自动驾驶汽车需要行
[汽车电子]
Motional发布扩展自动驾驶数据集 含超14亿个带标注<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点
连续四年参展进博会,蔡司携尖端科技挑战想象力的极限
连续四年参展进博会,蔡司携尖端科技挑战想象力的极限 中国,上海,2021年10月27日——蔡司将以“挑战想象力的极限”为主题,连续第四年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今年,位于三号馆3A5-001的蔡司展台分别以“突破科学边界,定义未来创新”和“挑战品质生活,预见更多可能”命名其两大展区,届时将展出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与研究、医疗技术与光学消费品市场四大业务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蔡司大中华区总裁Maximilian Foerst表示:“今年是蔡司第四次参展进博会,亦逢蔡司成立175周年。我们希望通过进博会这一平台构建更广泛的合作关系,进一步融入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和本土的产业生态系统;同
[物联网]
连续四年参展进博会,蔡司携尖端科技挑战想象力的极限
激光雷达不可取代 无奈国产不给力
人靠眼睛看路,无人车也是。激光雷达就是无人车的“眼睛”。 伴随自动驾驶的落地,原来主要用于三维扫描的激光雷达,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甚至决定着自动驾驶行业的进化水平。但在这个切中行业要害的领域,国货几乎没有话语权。 激光雷达不可取代 激光雷达是个 传感器 ,自带光源,主动发出激光,感知周围环境,像蝙蝠通过超声波定位一样。 按照自动驾驶L1—L5的等级划分,L3及以下属辅助驾驶或低级别自动驾驶,L4、L5才算得上高级别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目前的自动驾驶都处于L3以下阶段,毫米波雷达甚至摄像头都能够满足汽车的视觉需求,特斯拉就应用了前者。但要想发展到高级别自动驾驶阶段,受测距、分辨率、精度、信息全面性的影响,激光雷达不可替代。
[汽车电子]
国科光芯:致力于可量产、低成本、全固态车载相控阵激光雷达芯片
由海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海宁市经济开发区协办的“芯”动潮城智创未来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欣奕华一期项目投产仪式在海宁(中国)泛半导体产业园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召开,此次竣工投产的5个重大项目涉及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50.3亿元,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01.2亿元。 作为本次活动召开的协办方和入园方之一的国科光芯(海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海宁经济开发区泛半导体产业重点引进的企业。公司在整合原中科天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厦门市和奕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基础上成立,在海宁、北京、厦门、深圳等地设有研发、生产及销售机构。国科光芯立志为客户提供从消费电子到自动驾驶等多种应用场景的基于核心硅基光子芯片技术的高性价
[汽车电子]
国科光芯:致力于可量产、低成本、全固态车载相控阵<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芯片
马斯克:自动驾驶依赖激光雷达注定失败,专家表示不服
在众多生产商着手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大环境下,几乎所有的汽车都使用了激光雷达,并用以打造一种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以借助雷达展现三维地图中车辆周围的情况。 然而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却表示,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先有特斯拉于今年4月份举办展示活动,介绍其自动驾驶技术。马斯克在这次展会中表示,这些生产商终将放弃激光雷达,因为任何利用激光雷达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人都注定失败。 后有特斯拉人工智能专家Andrej Karpathy表示,激光雷达确实为研发提供了一条捷径,但是这种方法并没有考虑到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视觉识别在这当中的重要性。这个方法带给他们一种进步的错觉。 许多专家对该说法发出了质疑。 首先来自密歇根大学自动驾驶汽车试验
[汽车电子]
汇顶科技:量产光学指纹芯片,应对指纹芯片产品整体增长
智能手机上指纹识别技术开始得到普及,现如今,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变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安全,又方便、快捷,已然成为生物特征识别的代名词。但近日汇顶科技举行的2017年财报披露投资者交流会透露,一季度业绩下滑,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表示,目前市场上电容指纹芯片产品整体增长停滞,公司针对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屏下光学指纹芯片产品量产后有望改善公司毛利情况。 汇顶科技近日发布2017年年度业绩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该公司2017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36.82亿元,同比增长19.56%;半导体及元件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21.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7亿元,同比增长3.52%,半导体及元件行业平均净利润
[嵌入式]
中国人开发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已达300线 远超世界水平
12月12日,硅谷华人创业公司Innovusion在位于硅谷Los Altos的公司发布LiDAR+相机融合方案,分辨率等效300线。该公司的CEO正是一年前离职的原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监鲍君威。 了解激光雷达行业的人,会清楚300线分辨率的意义。 激光雷达(LiDAR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工作原理是向目标发射探测信号,然后将从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发射信号进行比较,处理后就可获得目标距离、方位、高度;如果在短时间内可以测得很多点距离信息,可进一步得到目标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参数。 可以说,激光雷达传感器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 传统的激光雷达可以按照激光线束分为1线、4线、8线、
[汽车电子]
现代汽车与SOS Lab合作开发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的激光雷达
据外媒报道,作为使用机器人落实“Mobility of Things”生态系统战略的一部分,韩国现代(Hyundai)汽车集团将与韩国Smart Optical Sensors Lab(SOS Lab)合作,开发用于移动机器人的小型激光雷达系统。合作旨在通过扩大物体识别范围,开发出一种能够在障碍物之间或不规则道路上稳定移动的自动驾驶机器人。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 现代汽车集团表示,双方已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SOS Lab开发的固定式激光雷达传感器在尺寸、重量、功率、价格和耐用性方面均具有优势。现代将为移动机器人硬件设计技术和算法提供支持,而SOS Lab则提供先进的3D高分辨率激光雷达设计技术和软件知识。 未来两
[汽车电子]
现代汽车与SOS Lab合作开发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的<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