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拐点

发布者:落霞与孤鹜最新更新时间:2019-03-0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自动驾驶  Waymo  汽车制造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动驾驶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拐点,初创公司马上面临高额风险投资押注下的商业模式变现,传统汽车行业巨头面临整车销量下滑、自动驾驶研发投入“无底洞”又无法短期产生回报的尴尬境地。

 

近日,大众汽车商用车业务负责人Thomas Sedran表示,全自动汽车(L5级无人驾驶)至少还需要5年时间才能具备商业化落地的可能,而在全球推广这项技术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成本和复杂性,将削弱其短期内的商业前景。

 

 

众所周知,如果要实现全自动驾驶,需要道路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昂贵的激光雷达和传感器冗余系统,以及与云计算和高精地图等配套服务支持,而这些都是不菲的成本。

 

“还需要五年的时间来开发这项技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自主驾驶。”Thomas Sedran坦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就像载人火星任务。

 

Thomas Sedran是在去年7月被任命为大众商用车辆品牌的新首席执行官,负责评估大众在商用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战略。此前,他负责监督大众汽车公司的战略工作。

 

“L5级永远不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到处都需要最新一代的移动基础设施,以及不断更新的高清数字地图。你仍然需要近乎完美的道路标记。”Thomas Sedran解释道,“L5级只会发生在极少数城市。即便如此,这项技术也只能在理想的天气条件下工作。如果路上有大水坑并给在大雨的情况中,就已经是迫使系统要司机介入的一个因素。

 

一、未来可见,路难行

知情人士表示,大众和福特正在就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潜在合作展开最后谈判,但两家汽车制造商迄今未能就自动驾驶汽车业务上的投资金额达成一致。

 

此前,有传言大众将出资17亿美金入股福特旗下的Argo AI,但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上周,宝马和戴姆勒宣布将各自的资源集中在自动驾驶汽车开发上,以分摊成本。“如果不能取消安全员或者说监管的司机,那么L5级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至少在公开道路上是这样。”Thomas Sedran表示。

 

以L3级为例,所需要搭载的传感器、处理器和软件已经花费了大约5万欧元(约合56,460美元)。如果要量产,就必须要将传感器的成本降至6000至7000欧元左右。这就要求激光雷达技术的创新出现巨大飞跃,以及成本的大幅下降。”在Thomas Sedran看来,即使实现了这一目标,高分辨率地图和云计算的成本也会为移动出行或货车车队每年增加数亿欧元的成本。

 

在没有明确的商业盈利模式的情况下,谁会继续在未来五年时间再投入大笔资金?

 

 

在去年的日内瓦车展,大众汽车展示了自己的I.D - Vizzion概念车,承诺搭载L5级自动驾驶,这意味着它可以只通过语音和手势控制。

 

 

 

 

没有仪表盘,也没有传统的座椅。侧边的窗户为了保护隐私变暗了,当你想让光线进来的时候可以变得透明。此外,大众表示,如果乘客愿意,他们可以使用‘Hololens’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影像投射到真实空间。

 

这是一个非常未来主义的概念,但很抱歉,这是一个到2030年才有可能实现的愿景。

  

二、连最牛的Waymo,也打退堂鼓?

按照目前行业的通用判断依据,L4级自动驾驶汽车将能够处理大多数“驾驶任务”,但仍然需要驾驶员不时地进行干预,例如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或其他复杂的环境中。车辆仍然需要有方向盘和刹车油门踏板,供人类驾驶员在需要时使用。

 

而L5级,则是真正的完全自动化,我们只需要告诉汽车要去哪,汽车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自动驾驶,驾驶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

 

其实,和Thomas Sedran有着相似判断的还有Waymo的CEO约翰·科拉菲克(John Krafcik)。

  

 

作为目前全球被公认为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领导者,根据已公布的有限数据,Waymo的自动驾驶路测被公认为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行驶里程最多,脱离接触的几率最低。然而,就连John Krafcik也在去年公开场合承认,可以在任何条件、任何道路上行驶,不需要人类来控制的L5级自动驾驶汽车将永远不会存在。

 

当时John Krafcik的原话是:“自动驾驶汽车要在公路上普及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即使到那时,它们也无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一年中的特定时间或任何天气条件下驾驶。简而言之,自动驾驶汽车上的传感器在雨雪中都不能正常工作,这种情况可能永远不会改变。”

 

Waymo今年将迎来成立十周年。这家公司花了7年时间,才让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然后又花了两年时间部署了一支小型车队,然后又花了一年时间,以其所谓的“完全自主模式”(full autonomous mode)开始运营Waymo One出行服务,但仍仅限于少量试乘者以及配置安全员。

 

这背后,除了技术本身,还有交通设施及其他配套技术的完善。去年,英菲尼迪负责全球产品的副总裁说了这样一句话:“要让自动驾驶系统超过L3级,你需要一个车到车的连接,你需要一个车到城市的连接,谁来付钱?目前全球都还没有标准。”

 

三、跨过人为监管,不是易事

本周,特斯拉车主杰里米·贝伦·班纳(Jeremy Beren Banner)的死亡,再次印证了自动驾驶系统事关生命的事实。这起事故似乎与2016年初导致约书亚·布朗(Joshua Brown)死亡的事故惊人地相似。

 

与3年前的事故一样,这辆特斯拉Model S直接撞上了一辆横向过交叉路口的半挂卡车的侧面,Model S车顶被刮掉,碰撞后还继续向前行驶了一段距离。

 

上周发生的特斯拉撞半挂卡车事故还原图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正在调查这起事故,特别是自动驾驶系统是否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正如NTSB在3年前的事故中发现的那样。最新的调查可能对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未来产生巨大影响。特斯拉CEO马斯克刚刚宣布2020年将为车主兑现承诺已久的全自动驾驶功能。

 

3年前的事故调查,NTSB发现Autopilot的设计存在两个方面的致命缺陷:缺乏“功能设计范围”的限制(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基本上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激活Autopilot。

 

不过,随后NHTSA的报告却为特斯拉做了“辩护”,Autopilot的使用减少了40%的撞车事故,这让公众的担忧迅速降温。但就在不久前,NHTSA的这份报告被曝光是基于一些被粉饰的数据和没有严格逻辑的分析结果,这给监管机构带来巨大压力。

 

毕竟如果承认Autopilot在没有驾驶员监控和严格操作领域限制的情况下存在某些风险,可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法律责任。马斯克在上一个季度的电话会议上说,自动驾驶技术拯救生命的潜力使它成为特斯拉“优点”的一部分,但它越来越像是特斯拉最丑陋的一面。

 

比如,凯迪拉克的超级巡航(SuperCruise)有严格的操作区域限制和驾驶员监控配置。而特斯拉则一直未在这方面做太多的改进。

 

现在,美国的监管机构正打算有所动作。虽然现阶段技术可以提高驾驶安全性,但汽车制造商应确保在车辆的使用寿命期内,这些技术本身不会因可预见的滥用或不切实际的重新校准要求而对安全造成不合理的风险。


关键字:自动驾驶  Waymo  汽车制造商 引用地址:自动驾驶似乎已经走到了一个拐点

上一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款自动驾驶微型车上高科技还不少
下一篇:随着电池污染的增加,以后氢能必然成为发展趋势之一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28

控制系统与自动驾驶安全设计的关系
智能驾驶是一个交叉学科,既需要车辆工程,控制工程, 计算机 科学等工程学科的知识,也需要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支撑。智能驾驶汽车通过搭载先进的车载 传感器 、控制器和数据处理器、执行机构等装置,从而具备在复杂行驶环境下的传感感知、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功能,以实现安全、高效、舒适和节能的智能行驶。那么无论是物理意义上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还是算法层面的传感感知,决策规划和控制执行,其实都是一种控制系统。本文就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角度跟大家聊聊控制系统与 自动驾驶 安全设计的关系。 1. 控制系统概述20世纪40年代是自动化技术和理论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批科学家为了解决军事上提出的火炮控制、鱼雷导航、飞机导航等技术问题,逐步
[汽车电子]
控制系统与<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安全设计的关系
汽车行业正经历巨大变革,华为将从五方面赋能车企
汽车行业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正经历巨大的变革,“新四化”中的汽车“智能化”是最有挑战性的。 关于“华为造车”的消息在业内传了很多年,今年终于尘埃落定,最终的结果是华为不造车,而是聚焦 ICT 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更具体一点,就是华为将依托于在 ICT 领域的长期积累,如华为的芯片、操作系统、算法、云服务、5G 通信等来做智能汽车的基础零部件,使能车企打造他们理想的智能网联汽车,可谓理想很丰满。 具体来看,华为将从五个领域赋能车企——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 其实,早在 2014 年,华为就在其著名的“2012 实验室”设立车联网实验室,进行车联网方面的研究。今年 5 月正式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汽车</font>行业正经历巨大变革,华为将从五方面赋能车企
可提供更精准定位 下一代惯性测量技术可以厘米级精度确定自动驾驶汽车位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日趋成熟。车辆通过感知周围世界来进行自主导航,但这一切都基于对车辆定位精确性和安全性的承诺和保障。为了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各种复杂功能,精确而又可靠的位置信息开始变得不可或缺。 拥挤的城市峡谷环境对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阵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自动驾驶汽车在失去GPS/GNSS信号的情况下试图左转时,IMU技术开始凸显它的重要作用 感知传感器作为自动驾驶主动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可以感知车辆周围的世界。包括雷达,激光雷达,红外,超声波和摄像机视觉等,但所有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作为支撑后盾。 导航系统能够告诉自动驾驶汽车它们在哪里,它们需要去哪里。这些系统由GNSS / GPS接收机和I
[汽车电子]
可提供更精准定位 下一代惯性测量技术可以厘米级精度确定<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位置
从恩智浦携手隼眼,看毫米波雷达如何加速中国自动驾驶的未来之路?
自动驾驶是一片黄金沙漠,经历泡沫后的理性回归,2019年,这一领域依旧是汽车行业最火热的风口之一。 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全球最大的汽车电子及人工智能物联网芯片公司恩智浦半导体宣布与中国汽车雷达厂商南京隼眼科技签署投资与战略合作协议。隼眼科技依托东南大学毫米波重点实验室,拥有中国在汽车毫米波雷达领域最深厚技术功底和最强工程技术人才,而恩智浦深耕中国30年,在雷达市场拥有深厚的技术经验,双方合作的77GHz毫米波雷达产品同时也在此次车展亮相。恩智浦和隼眼科技强强联合,无疑将加速中国自动驾驶的发展。 合作的野心:剑指国际市场 据IHS Markit预计,到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雷达市场,基于如此庞大的市场,双
[汽车电子]
为线控技术量产做准备 舍弗勒落子长沙
作为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线控转向技术近年备受关注,也因此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不过,在通往量产的路上,该技术还将面临着成本及市场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而近期,全球领先的底盘系统集成商舍弗勒与湖南湘江新区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成立一家独资公司并设立第二研发中心暨舍弗勒中国智能驾驶研究院,并引入旗下应用于智能驾驶的Space Drive线控转向技术、Mover平台系统、智能线控转向模块等底盘系统相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这一举措标志着包括线控转向技术在内的舍弗勒诸多智能化核心产品在中国开始从市场推广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2018年我们收购了欧洲唯一一家能够上路的符合车标的线控转向系统公司,希望能在自动驾驶方面提前布局并及早落地,以
[汽车电子]
为线控技术量产做准备 舍弗勒落子长沙
智驾里程超1亿公里,毫末闯进自动驾驶3.0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方向迈向大模型阶段,以及智能驾驶在城市场景的落地,自动驾驶技术迎来重大变革机遇,正在进入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为特征的自动驾驶 3.0 时代。 自动驾驶 3.0 时代,是毫末智行 CEO 顾维灏在 2022 年 9 月的 AI DAY 上提出的一个技术概念,是对自动驾驶技术过去二十年技术发展阶段的准确划分,分别是: 以硬件驱动为主的自动驾驶 1.0 时代; 以软件驱动为主的自动驾驶 2.0 时代; 以数据驱动为主的自动驾驶 3.0 时代。 其中,相较于前面两个阶段,3.0 时代的关键是在数据驱动下,AI 算法的训练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即从小模型、
[汽车电子]
智驾里程超1亿公里,毫末闯进<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3.0时代
比人眼更出色:博世AI摄像头赋能驾驶员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
博世致力于成为车载摄像头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Harald Kröger:“我们希望让汽车比人驾驶得更好。” 精准探测物体,博世摄像头采用独特的多路径识别算法 由博世研发的AI摄像头优化了传统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并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德国斯图加特,日本横滨——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步为驾驶员提供越来越多的辅助,其未来目标在于让车辆完全接管控制权。不仅如此,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Harald Kröger 先生表示,“在驾驶方面,我们希望汽车比人驾驶得更好,从而提高道路的安全性。换句话说,技术必须比人更可靠。”这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全方位的环境感知方面。只有当自动驾驶车辆能够随时随地精准探测周围环境,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汽车电子]
比人眼更出色:博世AI摄像头赋能驾驶员辅助和<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系统
首款L4级自动驾驶汽车明年量产,滴滴与埃安联合打造!
4月7日,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宣布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工商执照。这是L4自动驾驶公司和车企为了打造Robotaxi量产车,在国内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首款车型已完成产品定义,正在进行设计造型的联合评审,计划明年实现量产。 安滴科技总部位于广州黄埔,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各持股50%。董事长由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张雄担任,总经理由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担任。安滴科技将基于双方优势,深度融合新能源整车制造成熟经验和自动驾驶领先技术,并在2025年推出首款商业化L4车型。 据介绍,双方合作的首款无人车定位为跨界SUV,基于广汽埃安AEP3.0高端纯电专属平台、星灵高端电子电气架构打造,同时搭载滴滴自动驾驶全套全无人驾驶软
[汽车电子]
首款L4级<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明年量产,滴滴与埃安联合打造!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