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模式和人类生活方

发布者:bdwhsc最新更新时间:2019-04-02 来源: eefocus关键字:类脑智能  人工智能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模式和人类生活方式。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各国均在构筑先发优势。类脑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另一条发展路径,也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最可能路径,成为各国的关注焦点。

 

类脑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要路径

当前人工智能存在两条技术发展路径。一条是以模型学习驱动的数据智能,另外一条是以认知仿生驱动的类脑智能。当前现阶段人工智能发展的主流技术路线是数据智能,但是数据智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数据方面,需要海量数据和高质量的标注;自主学习、自适应等能力弱,高度依赖于模型构建;计算资源消耗比较大,CPU、GPU消耗量巨大;缺乏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不足,仅具备感知识别能力;时序处理能力弱,缺乏时间相关性;仅解决特定问题,适用于专用场景智能。

 

类脑智能可以解决数据智能的局限性和不足。数据方面,类脑智能可处理小数据、小标注问题,适用于弱监督和无监督问题;更符合大脑认知能力,自主学习、关联分析能力强,鲁棒性较强;计算资源消耗较少,人脑计算功耗约20瓦,类脑智能模仿人脑实现低功耗;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较强,具备认知推理能力;时序相关性好,更符合现实世界;可能解决通用场景问题,实现强人工智能和通用智能。

 

类脑智能的定义

类脑智能是受大脑神经运行机制和认知行为机制启发,以计算建模为手段,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类脑智能具备信息处理机制上类脑、认知行为表现上类人、智能水平上达到或超越人的特点。2018年8月,Gartner公司发布2018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公布了5大新兴技术趋势,其中类脑智能、神经芯片硬件和脑机接口作为重要技术趋势。

 

类脑智能发展有三个层面的目标,分别是结构层次模仿脑、器件层次逼近脑、功能层次超越脑。具体来说,结构层次,主要研究基本单元(各类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等)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网络结构),通过神经科学实验的分析探测技术完成;器件层次,重点在于研制模拟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功能的微纳光电器件,在有限物理空间和功耗条件下构造出人脑规模的神经网络系统,如研制神经形态芯片、类脑计算机;功能层次,对类脑计算机进行信息刺激、训练和学习,使其产生与人脑类似的智能甚至涌现自主意识,实现智能培育和进化,学习、记忆、识别、会话、推理、决策以及更高智能。

 

现阶段类脑智能研究发展依然缓慢。一是由于脑机理认知尚不清楚。大脑是人类进化的高级产物,重量约1.5公斤,占体重2%,功耗约20瓦,占全身功耗20%,当前人类对大脑的认识还不足5%,尚无完整的脑谱图可参考;二是由于类脑计算模型和算法尚不精确。神经元连接的多样性变化性,使得前馈、反馈、前馈激励、前馈抑制、反馈激励、反馈抑制的建模不精确,脑功能分区与多脑区协同的算法不准确;三是现有计算架构和能力制约。现在计算系统是冯诺依曼架构,计算与存储分离,系统功耗高、并行度低、规模有限,而类脑计算系统是非冯诺依曼架构,计算与存储统合,高密度、低功耗,颠覆现有架构的代价较大。

 

各国高度重视积极布局

先进国家积极布局类脑智能研发。美国于2013年启动“BRAIN计划”,将大脑结构图建立、类脑相关理论建模、脑机接口等列为研发重点;欧盟于2013年提出“人脑计划”,重点开展人脑模拟、神经形态计算、神经机器人等领域研究;日本于2008年提出“脑科学战略研究项目”,重点开展脑机接口、脑计算机研发和神经信息相关的理论构建;韩国在2016年发布《脑科学研究战略》,重视脑神经信息学、脑工程学、人工神经网络、大脑仿真计算机等领域的研发。

 

企业争相布局类脑智能。IBM围绕Watson系统和TrueNorth类脑芯片,意图抢先打造类脑智能生态系统;谷歌依托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在现有谷歌大脑基础上结合医学、生物学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微软提出意识网络架构,声称是具备可解释性的新型类脑系统。除龙头企业外,美国Emotiv、美国Neurallink、美国Kernel、美国Brainco、瑞士aiCTX等一批新兴公司在类脑智能方面取得很多研发成果,部分进入产业化阶段。

 

我国积极统筹加速布局类脑智能。我国在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就把“脑科学与认知”列入基础研究8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在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也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17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2030年类脑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发展目标。我国于2017、2018年分别成立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形成了“南脑北脑”共同快速发展的格局。

 

类脑智能技术体系

类脑智能技术体系分四层:基础理论层、硬件层、软件层、产品层。基础理论层基于脑认知与神经计算,主要从生物医学角度研究大脑可塑性机制、脑功能结构、脑图谱等大脑信息处理机制研究;硬件层主要是实现类脑功能的神经形态芯片,也就是非冯诺依曼架构的类脑芯片,如脉冲神经网络芯片、忆阻器、忆容器、忆感器等;软件层包含核心算法和通用技术,核心算法主要是弱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机器学习机制,如脉冲神经网络、增强学习、对抗神经网络等;通用技术主要是包含视觉感知、听觉感知、多模态融合感知、自然语言理解、推理决策等;产品层主要包含交互产品和整机产品,交互产品包含脑机接口、脑控设备、神经接口、智能假体等,整机产品主要有类脑计算机、类脑机器人等。

 

类脑智能:人工智能发展的另一条路径

 

类脑智能当前存在先结构后功能和先功能后结构两条发展思路。先结构后功能,主要指先研究清楚大脑生理结构,然后根据大脑运行机制研究如何实现大脑功能;先功能后结构,主要是先使用信息技术模仿大脑功能,在模仿过程中逐步探索大脑机制,然后相互反馈促进。两条发展思路各有千秋,功能和结构的任意发展突破都会推动类脑智能的极大发展,因此现阶段两条路线并行发展。

 

类脑智能目前整体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脑机接口技术是类脑领域目前唯一产业化的领域。脑机接口技术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以“人脑”为中心,以脑信号为基础,通过脑-机接口实现控制人机混合系统。脑机接口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瘫痪人士通过脑机设备控制机械臂完成相应动作,也可实现对多动症、癫痫等疾病采取神经反馈方式做对应的恢复训练;用于智能家居,实现意念控制开关灯、开关门、开关窗帘等,进一步控制家庭服务机器人。全球最受关注的脑机接口公司前十名多分布在北美和欧洲,我国产业界逐步推出产品,如科斗脑机、海天智能等公司研发生产出植入式脑微电极、脑控智能康复机器人等产品。

 

未来发展建议

加快构建全景战略视图,突出重点方向。从科研、技术和产业等多维度形成类脑智能体系化布局,并突出重点发展方向,具体围绕结构、器件、功能三个层面开展重点布局和超前部署。

 

加大对基础工艺/算法/软件等的投入力度。我国长期以来在新算法、新结构、新原理的研究方面原创不足,制约类脑智能整体创新供给能力。因此,仍需持续加大对原始科研创新的重视力度,对关键基础工艺/算法/软件等加大支撑投入力度。

 

强化政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体系化创新。类脑智能体系涉及要素较多,需要政产学研紧密合作,深化多方协同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实现体系化的创新。借鉴其他先进国家布局经验,突出政产学研多方合作在类脑智能创新中的合力作用,构建国内多方协同的创新体系。


关键字:类脑智能  人工智能 引用地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模式和人类生活方

上一篇:Handle机器人的“reimagined”版本非常擅长叠箱子
下一篇:苹果代工企业厂和硕科技开始增加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3:31

“所有一切都将被人工智能控制”,“安卓之父”为啥这么
人工智能 现在已经可以帮你做饭、在手机上与你聊天、在游戏中击败你。但在彭博社在洛杉矶举办的科技大会上,“安卓之父”安迪·鲁宾(Andy Rubin)认为,将来的人工智能将更加强大,甚至会控制地球上的所有 联网设备 。   鲁宾认为,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优势相结合可能会产生有意识的智慧,可以控制所有联网设备。他说:“如果你的计算设备足够强大,你可能只需要一个。它可能不是你现在随身携带的任何设备,它肯定有了自己的意识。”     鲁宾表示,他的投资基金Playground Global已经投资3亿美元,资助那些研发有意识人工智能的企业,包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但他没有透露名字。这家公司由许多研究人员组成,他们希望将来
[嵌入式]
2024年FPGA将如何影响AI
随着新一年的到来,科技界有一个话题似乎难以避开: 人工智能。事实上,各家公司对于人工智能谈论得如此之多,没有热度才不正常! 在半导体领域,大部分对于AI的关注都集中在GPU或专用AI加速器芯片(如NPU和TPU)上。但事实证明,有相当多的组件可以直接影响甚至运行AI工作负载。FPGA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那些了解FPGA灵活性和可编程性的人来说,这并不令人惊讶,但对许多其他人来说,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可能并不明显。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软件让一些经典的AI开发工具(如卷积神经网络(CNN))针对FPGA支持的可定制电路设计进行优化。 FPGA还可以创建多个并行计算流水线(在概念上类似于GPU提供的功能),这对于作为众多AI算法核心的
[嵌入式]
2024年FPGA将如何影响<font color='red'>AI</font>?
人工智能而生,英特尔公布Cascade Lake-AP处理器详细性能数
        集微网消息,英特尔上周举行的“Supercomputing 2018”活动中发布了一款最多48核心96线程的Cascade Lake advanced performance(Cascade Lake-AP)处理器,在英特尔新公布的详细报告中将Cascade Lake-AP处理器与AMD的双路EPYC-7601进行了对比。         在与AMD双路EPYC-7601的基准性能测试对比中可以发现Linpack线代计算提高了3.4倍,Stream Triad内存带宽提升了1.3倍,NAMD (APOA1,分子动力学)提高了2.1倍,而 YASK (ISO 3DFD,HPC内核调优)则快了3.1倍。
[手机便携]
连线:人工智能的未来在于神经形态芯片,将取代CPU
  《连线》杂志近日撰文指出,神经形态芯片(neuromorphics)被设计专门用于模仿人类大脑,他们可能很快取代 CPU 。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类似于苹果Siri这样的 人工智能 服务,都需要把用户问题传输到遥远的数据中心,然后通过数据中心的运算再传回答复。此类 人工智能 服务需要依托云计算,是因为目前的电子设备还没有足够的计算力,来运行机器学习所需的超强处理算法。   目前绝大多数智能手机中配置的 CPU ,都无法单独支持在设备中运行像Siri这样的系统能够。不过理论神经科学家、加拿大 人工智能 初创公司Applied Brain Research联席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艾利斯密斯(Chris
[网络通信]
燧原科技公司购买多个Arteris FlexNoC互连IP,助力AI发展
片上网络(NoC)互连IP供应商促成在云数据中心更快地进行人工智能训练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坎贝尔2018年10月9日消息—Arteris IP是得到实际验证的商用片上网络互连知识产权(IP)产品的全球领先供应商,今天宣布Enflame(燧原)科技公司已经购买多个Arteris FlexNoC互连IP产品 ,在该公司的人工智能(AI)训练芯片中作为通信骨干部件,该芯片用于云数据中心。 Enflame科技是一家设在中国的初创公司,已经从腾讯控股获得A系列前期投资。目前正在开发一种AI训练系统级芯片(SoC),其中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这些芯片使用多个硬件加速器来提高神经网络训练的速度和精度,同时降低数据中心的功耗。  
[物联网]
瑞银看好半导体四雄主宰AI市场
集微网消息,人工智能掀起新一波科技浪潮,令市场为之疯狂,瑞银预言Nvidia、AMD、英特尔与高通等四家芯片制造商,未来将主宰整个AI产业, 当中又以Nvidia最被看好。 据Businessinsider报道,瑞银分析师Stephen Chin指出,AI发展目前百花争鸣,才在起始阶段,未来还有很大成长空间,将推升半导体产业进入新的篇章。 瑞银模型预估,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相关半导体产值(不含内存),2021年将从今年的82亿美元成长至350亿美元,换算复合成长率达41%。  瑞银分析师最看好Nvidia,原因是Nvidia技术领先竞争对手至少一年,且与英特尔是目前有唯二具备全方位AI解决方案的芯片厂,AMD、高通、三星甚至谷歌技
[手机便携]
担心AI机器人取代你的工作?女人大可放心
一项新公布的分析显示,男性职业比女性职业更容易被 自动化 技术取代。部分原因是女性更多地从事那些人际沟通相关、有创造性和需要决策能力的工作。 咨询公司AlphaBeta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澳大利亚,到2030年,对于那些重复性最高的工作,其每周的工时中会有两个半小时是由机器完成的。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的一项新闻调查显示,最容易被自动化取代的工作是那些男性从事的职业,并且这类工作的收入通常较低。 人类与机器的对决:哪些工作最容易被取代?   注:绿色-容易被自动化取代,主要由男性从事;蓝色-容易被自动化取代,主要由女性从事;粉红色-不易被自动化取代,主要由男性从事;橙色-不易被自动化取代,主要由女性从事。 从上图可以看
[嵌入式]
Microchip收购Neuronix AI Labs
该实验室的创新技术能够增强人工智能边缘解决方案,提高神经网络能力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宣布收购 Neuronix AI Labs,以进一步增强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部署高能效人工智能边缘解决方案的能力。 Neuronix人工智能实验室提供神经网络稀疏性优化技术,可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降低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等任务的功耗、尺寸和计算量。 Microchip的中端PolarFire® FPGA和SoC在低功耗、可靠性和安全功能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完成此次收购后,Microchip将能在成本、尺寸和功耗受限的系统上开发出经济高效的大规模边缘部署组件,用于计算机视
[半导体设计/制造]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