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无人驾驶商业化无意义?只是一场军备竞赛的升级

发布者:清新风华最新更新时间:2016-08-23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无人驾驶  Uber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与人交流,其实每个人的视角并不相同,但是都会被一些标志性的事件所吸引,Uber宣布月底开始商用化无人驾驶的事就是其中一件,我们可以从Uber事情的纵向维度、还有相应其他车企和参与企业的动态来看待这个事情,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 公司高层和行业分析师,都会看里程碑的事情,看待这个事情,就是有人真把无人驾驶商用化了就只有100台

     -就是在Uber建的技术中心

     -需要两个工程师协助坐镇


备注:本身在这个领域,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标准的答案,所以题目以大话开题,探讨有对有错,说了认就是;同样的在这个领域而言,每个玩家都在尝试自己的路线,谁对谁错目前不知道,最怕的是不做。

 

第一部分 Urber无人驾驶时间轴

Urber是个很有意思的公司,由于掌握着打车的入口,所以在这块领域有着优先权也有着被颠覆的压力。

 

  • 2016年8月20日 Uber's First Self-Driving Fleet Arrives in Pittsburgh
  • 2016年8月19日 Announce that Uber has acquired Otto
  • 2016年5月19日 Uber无人驾驶汽车首次在匹兹堡上路测试
  • 2016年3月23日 Uber与梅赛德斯·奔驰签订了10万辆S级汽车订单
  • 2015年2月3日,Uber 宣布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在匹兹堡建立Uber 高级技术中心
  • 2014年底  Uber co-founder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Travis Kalanick flew to Pittsburgh on a mission: to hire dozens of the world’s experts in autonomous vehicles.

 

 

1.1 技术上考虑

我们从整个关系上梳理可以分两层,Uber和其伙伴,清晰的把几个事情做了一个基本划分:
1)自动驾驶的车辆在商用过程中的接口是Urber
2)Uber在迭代者自身的一套上层感知系统
3)Uber系统的融合控制部分


Volvo提供修改部分
A)Volvo XC90自带摄像头/雷达+BSD的短距雷达原有感知系统
B)底盘和动力总成控制接口
C)线束系统改装


从Ford Fusion的Hybrid切换到这个100台的XC90,整个系统接口部分需要重新调整,新进入的部分也待确定,总体的技术部分,还是依靠Uber从卡梅隆合作那里为主干的系统(激光雷达为主,辅助视觉系统),猜测一下Chris urmson会不会过去啊。

 

 

1.2 为什么Volvo愿意出钱和出车
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段的重点讨论的地方,为什么Volvo愿意出车、出钱?

 

从Volvo的角度,来做Drive Me的项目

  • 可以改进技术做自身的技术系统

     - 多传感器感知融合也好,地图也好,决策也好云端也好,这些东西越复杂的融合在一起,在不同地区的部署和应用就越需要多的测试
     - 在测试过程中的改进和迭代,都取决于试验地区和运行情况

  • 很难扩展成真正的商业项目

     - 消费者很难花个大价钱就买台无人驾驶车(成本很高+维护不知道+数据系统完全被收集)
     - 车企也不大放心把这个车交给消费者去“实验”


这个的核心困难,由于车企的主体价值链是:调研车需求——>设计&工程——>制造,然后丢给分销商,自动驾驶的车辆是需要配置出去(目前这个阶段,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这个问题就值得思考了。

 

 

Uber不管是自己去购车给司机(车队管理2.0——>交通服务),还是未来的Robot Taxi服务的整合,都掌握住了出口。在整个商用化的探索过程中,这事能很大程度的收集数据,博弈应用场合,在围绕Uber研发中心的地区,不断的收集和改进商业化交通服务对车辆的需求,这点谁先做谁办得到,无论是Google还是车企,很难切进去达到最终的场景。

 

  • Google可以雇人来坐车,但是商业模式是不同的
  • 车企可以开个无人车队,类似Ford那样做的,但是本质还是测试车辆和系统

 

 

第二部分 其他的玩家

接上文,我们可以把测试分解成:

2.1 传统定义需求——>设计系统——>验证实验

【开发测试】部件测试:各个部件在原有的车上展现出来的性能

【开发测试】系统组合测试:各个部件测试成熟后,组合运用达到的效果

【开发测试】车辆封闭环境测试:各个车企在自己的试车场进行测试

 

2.2 测试驱动

【试用性验证测试】车队和相互作用测试:无人测试中心各种车辆交互测试,车队在特定项目在特定地区的道路测试

【系统应用于服务测试】有工程师坐镇的车辆,参与商业运营,测试车辆在商业环境中的适用性,排除驾驶者的干扰。主要验证系统和车辆需要为将来的商用服务的设计需求

 

  • 很大一部分,也是传统OEM的数据信息和“打车”服务商的信息的整合

     - 备注:由于隐私的问题传统OEM很难通过收集车主的客户信息(使用过程中)生成驾驶员特征数据库
     - 需求响应驱动的,和车主的行为逻辑差异还是很大的,往前看这两者是同时存在的

 

 

我个人以为,把Robot Taxi这类和打车响应驱动的,和自己开的Car-sharing不同的业务模式都放一些


财务投资——>可以参与决定优先用自己的车

技术投资——>可以参与和了解高阶无人驾驶的取向

 

 

车企在投入整个过程中,完全未来应用的Robot Taxi更像是一个Future Plan,短期内也会投入部分资源来权衡车辆共享的各个点,开发基于Car-sharing服务的带有运营性质的控制器(ECU),可能很容易植入整个系统里面,甚至实现与其他域的互动,加入一些特定场景的高阶自动驾驶。


在开发过程中,与消费者对接的那部分需要重新细致打理

  • 如何优化没有车,但是有使用车的服务,这是车企参与投资Car-sharing提高营运效率的关键点
  • 这种模式的演化,取决于车辆适应车主和适应运营的契合度
  • Carsharing的进入模式和原有的钥匙进入模式,进行可配置

 

Telematcis(车载终端+车载后台的支持)作为车和运营者的交互渠道,也是高阶自动系统和后台的交互渠道


小结:
从技术上来看,宣布这个事,没有本质的突破(技术部署的成本和技术的方案),而在商业上,可能使得整个高阶自动驾驶事情的军备竞赛更快一些了。技术的驱动力,实质也是群众的围观和渴求,满足这种渴求的公司获取更多的金融资源来再烧钱玩下去推动技术发展和成本优化,这是我们仅仅盯着技术突破看不到的事情。

关键字:无人驾驶  Uber 引用地址: Uber无人驾驶商业化无意义?只是一场军备竞赛的升级

上一篇:500Km续航+骚包外型,奔驰电动车秒杀特斯拉?
下一篇:乐视汽车发展回顾,贾跃亭真的在PPT造车?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36

Uber签下10年订单,将用机器人送外卖
在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的UberEats公司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Nuro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协议后,该公司的客户可能很快就会有无人驾驶的外卖配送舱。 今天的声明是两家公司之间四年多的起起落落谈判的结果。早在2019年,Uber就想使用Nuro的车辆在休斯顿送货,但这些计划从未实现。现在,两家公司已经达成了一项长达十年的协议,将 机器人 送货服务扩展到更多的客户。 从今年秋天开始,Uber和Nuro将在两个城市部署自动送货车辆。加州的山景城和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两家公司都不愿透露车辆的数量,也不愿透露参与这些早期测试的预期客户数量,但他们确实表示,他们最终希望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加州的大湾区。 Nuro的第二代R2车辆不是典型的只为人行道设
[机器人]
无人驾驶如何进行规划?无人驾驶如何自我控制?
举办的 DAPRA 城市挑战赛,在比赛中多数参赛队都将无人车的规划模块分为三层设计:任务规划,行为规划和动作规划,其中,任务规划通常也被称为路径规划或者路由规划(Route Planning),其负责相对顶层的路径规划,例如起点到终点的路径选择。 我们可以把我们当前的道路系统处理成有向网络图(Directed Graph Network),这个有向网络图能够表示道路和道路之间的连接情况,通行规则,道路的路宽等各种信息,其本质上就是我们前面的定位小节中提到的高精度地图的“语义”部分,这个有向网络图被称为路网图(Route Network Graph),如下图所示: 这样的路网图中的每一个有向边都是带权重的,那么,无人车
[嵌入式]
<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如何进行规划?<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如何自我控制?
百事用无人驾驶机器人为大学生运送零食
据报道,百事公司宣布已在位于美国加州的太平洋大学斯托克顿校区内,投放自动驾驶送货机器人,为该校区的5000名大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零食配送服务。 该项目是由百事公司与机器人公司Robby Technologies合作开展的,送货机器人由后者研发制造。送货机器人为名Snackbot,以纯电模式驱动,满电状态下可行驶约32公里,采用全轮驱动以应对相对低矮的障碍,并配备了摄像头和前车灯,使其能够在黑暗中或能见度较低的雨雾天气观察路况。 据了解,零食配送服务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提交订单,只要使用学校的邮箱账户即可登录订单系统,通过系统选择心仪的零食,并填写收货地址。Snackbot将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提供配送服务,这对于有“夜宵”需求的“夜
[机器人]
活在无人驾驶的国度,发生了事故谁负责?
实现完全 自动驾驶 的汽车尚未面世,但那一刻即将到来。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华盛顿州州长杰伊·英斯利签署了一项新的行政令,允许各大汽车公司将华盛顿州的道路作为 无人驾驶 汽车的测试地。   现如今绝大多数交通事故是由于人类司机的驾驶疏忽导致的,因此自动驾驶汽车的使用有可能大幅减少道路上交通事故的发生。然而,在自动驾驶汽车与其他汽车共享道路的阶段,撞车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例如,今年3月,一辆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发生事故;去年,佛罗里达州一辆特斯拉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撞毁,导致司机当场死亡。     无论是谁造成了这些事故,目前的自动驾驶汽车仍将需要与司机、非机动车辆驾驶人以及行人进行互动。这就引出了本周的TrafficL
[嵌入式]
特斯拉自动驾驶只是吹嘘?盲目自信出人命
野心勃勃的未来畅想为 特斯拉 赢得了忠实的粉丝——但在一名车主因依赖 自动驾驶 而丧生之后,一些人认为,对于其技术的局限性,特斯拉应更加开诚布公。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造的火箭一般飞不出地球轨道,但谈起火星计划,他可一点也不保守。作为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的CEO,其野心勃勃的未来畅想为他带来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充满溢美之词的媒体报道。     但这也让他和他的公司陷入了尴尬境地。5月,一辆特斯拉汽车在自动驾驶模式下与卡车追尾,40岁的车主乔舒亚·布朗(Joshua Brown)在车祸中丧生。这也成为首例致人死亡的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紧接着在6月30日,又有一辆最新型的特斯拉Model X汽
[嵌入式]
无人驾驶再出“窃密”丑闻 苹果前雇员窃取商业机密
7月11日《华尔街见闻》消息称,圣何塞地区警方通报说,他们已于当地时间7月7日在机场逮捕了一名已离职的苹果公司工程师Xiaolang Zhang。该工程师在将苹果公司的无人驾驶车电路板设计图下载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后,准备好当天的机票,意图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美国,加入一家中国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 根据提交给加州北区法院的文件,美国联邦调查局已经对Xiaolang Zhang发出指控,指控其窃取商业机密。 相关资料显示,Xiaolang Zhang于2015年加入苹果自动驾驶计算团队,主要负责的是研究苹果自动驾驶汽车设计和测试电路板,以分析传感器数据的工作。由于工作性质,Xiaolang Zhang的手中不仅握有苹果“加密安全数据库”的广
[机器人]
百度助力智慧交通 无人驾驶交通灯识别的方案
5月15日,北京智优沃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加入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生态,基于自身在智能交通产业培育和招商领域的积累,与百度Apollo达成资源与优势互补,共同助力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快速发展。 无人驾驶车辆是一种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设备来实现无人驾驶的车辆,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是计算机科学、模式识别和智能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实力和工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人驾驶车辆作为未来车辆的发展方向,已经被世界各国广泛地研究。 无人驾驶车辆需要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感应环境,而对于交通灯,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在行驶过程中从采集的图
[手机便携]
百度助力智慧交通 <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交通灯识别的方案
无人驾驶车辆终端控制的研究与探索
  无人驾驶系统在世界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哥本哈根、新加坡、纽伦堡等已经投入使用运营。另外,还有如巴黎、马赛、柏林等城市正在考虑将传统的地铁改造成为全自动无人驾驶的轨道交通。这是由于无人驾驶车辆系统在现代交通中具有减少乘务人员、缩短行车间隔、高可靠性、自动转向控制等优点。   本文主要研究无人驾驶车辆的自动行驶控制方法。    1 系统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监控中心和无人驾驶车辆终端构成,如图1所示,而无人驾驶车辆终端又包含GPS,GIS,GPRS等部分:      (1)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24颗人造卫星组成的卫星网,可以向地球不断发射
[安防电子]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