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问题

发布者:码农侠最新更新时间:2017-01-05 来源: e-works关键字:DCS  控制系统  抗干扰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DCS在电力行业自动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DCS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DCS,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安装在生产现场和各电机设备上,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电磁环境中。要提高DCS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一方面要求DCS生产厂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在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多方配合才能完善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1 电磁干扰源及对系统的干扰

    1.1 干扰源及干扰一般分类

    影响DCS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与一般影响电力控制设备的干扰源一样,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这些电荷剧烈移动的部位就是噪声源,即干扰源。干扰类型通常按噪声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叠加所形成。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就是一些系统I/O模件损坏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作用于信号两极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它们直接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1.2 DCS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

    1.2.1 来自空间的辐射干扰

    空间的辐射电磁场(EMI)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雷达、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其分布极为复杂。若DCS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就会接收到辐射干扰,其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对DCS内部的辐射, 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二是对DCS通信内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的感应引入干扰。辐射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大小,特别是频率有关。

    1.2.2 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干扰

    主要通过电源和信号线引入,通常称为传导干扰,这种干扰在现场较严重。

    (1)来自电源的干扰:实践证明,因电源引入的干扰造成DCS控制系统故障的情况很多,DCS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工作电源供电, 由于其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和电流。尤其是内部的变化,大型电力设备启停、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等,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

    (2)来自信号线引入的干扰:与DCS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息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类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供电电源或与电气系统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这种干扰往往被忽视;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这种干扰是很严重的,由信号引入干扰会引起I/O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对于隔离性能差的系统,还将导致信号间互相干扰,引起共地系统总线回流,造成逻辑数据变化、误动和死机。DCS控制系统因信号引入干扰造成I/O模件损坏数相当严重,由此引起系统故障的情况也很多。

    (3)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DCS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DCS控制系统的地线包括:系统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护地等。接地系统混乱对DCS系统的干扰主要是各个接地点电位分布不均,不同接地点间存在地电位差,引起接地环路电流,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例如:电缆屏蔽层必须一点接地,如果电缆屏蔽层两端A、B都接地,就存在地电位差,则有电流流过屏蔽层,当发生异常状态如雷击时,地线电流将更大。

    此外,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屏蔽层内有会出现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干扰信号回路。若系统地与其他接地处理混乱,所产生的地环流就可能在地线上产生不等电位分布,影响DCS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DCS工作的逻辑电压干扰容限较低,逻辑地电位的分布干扰容易影响DCS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存贮,造成数据混乱、程序跑飞或死机。模拟地电位的分布将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引起对信号测控的严重失真和误动作。

    1.2.3 来自DCS系统内部的干扰

    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及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这都属于DCS制造厂对系统内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应用部门是无法改变的,可不必过多考虑,但要选择具有较多应用实绩或经过考验的系统。


2 DCS控制系统现场应用的抗干扰设计

    为了保证系统在电力电磁环境中免受或减少内外电磁干扰,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便采取三个方面抑制措施:抑制干扰源;切断或衰减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提高装置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三点就是抑制电磁干扰的基本原则。

    DCS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制造单位设计生产出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产品,且有赖于使用部门在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运行维护中予以全面考虑,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设计,才能保证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运行可靠性。在进行具体工程的抗干扰设计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2.1 设备选型

    在选择设备时,首先,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产品,其包括了电磁兼容性(EMC),尤其是抗外部干扰能力,如:采用浮地技术、隔离性能好的DCS系统;其次,还应了解生产厂给出的抗干扰指标,如:共模抑制比、差模抑制比、耐压能力、允许在多大电场强度和多高频率的磁场强度环境中工作;严格按我国的标准(GB/T13926)合理选择。另外是靠考察其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实绩。

    2.2 综合抗干扰设计

    主要考虑来自系统外部的几种抑制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对DCS系统及外引线进行屏蔽以防空间辐射电磁干扰;对外引线进行隔离、滤波,特别是动力电缆应分层布置,以防通过外引线引入传导电磁干扰;正确设计接地点和接地装置,完善接地系统。另外,还必须利用软件手段,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 主要抗干扰措施

    3.1 采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抑制电源引入的干扰

    在DCS控制系统中,电源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电源干扰串人DCS控制系统主要通过DCS系统的供电电源(如CPU电源、I/O电源等)和与DCS系统具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供电电源等耦合进入的。目前,对于DCS系统供电的电源,一般都采用隔离性能较好的电源,而对于变送器供电的电源和DCS系统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的供电电源,并没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隔离措施,但普遍还不够。因此,现场多采用在线式不间断供电电源(UPS)供电,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其UPS还应具有较强的干扰隔离性能,它是一种DCS控制系统的理想电源。

    3.2 电缆选择和敷设

    为了减少动力电缆辐射电磁干扰,尤其是变频装置馈线电缆,应采用铜带铠装屏蔽电力电缆,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从而降低动力线产生的电磁干扰。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别由不同电缆传输,信号电缆应按传输信号种类分层敷设,严禁用同一电缆的不同导线同时传送动力电源和信号,避免信号线与动力电缆靠近平行敷设,以减少电磁干扰。

    3.3 硬件滤波及软件抗干扰措施

    信号在接人计算机前,在信号线与地间并接电容,以减少共模干扰;在信号两极间加装滤波器可减少差模干扰。由于电磁干扰的复杂性,要根本消除干扰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DCS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和组态时,还应在软件方面进行抗干扰处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常用的一些措施:数字滤波和工频整形采样,可有效消除周期性干扰;定时校正参考点电位,并采用动态零点,可有效防止电位漂移;采用信息冗余技术,设计相应的软件标志位;采用间接跳转,设置软件陷阱等提高软件结构的可靠性。

    3.4 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

    完善的接地系统是DCS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系统接地方式有:浮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和电容接地三种方式。对DCS控制系统而言,它属高速低电平控制装置,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由于信号电缆分布电容和输人装置滤波等的影响,装置之间的信号交换频率一般都低于1 MHz,所以DCS控制系统接地线采用一点接地和串联一点接地方式。集中布置的DCS系统适于并联一点接地方式,各装置的柜体中心接地点以单独的接地线引向接地极。如果装置间距较大,应采用串联一点接地方式。用1根大截面铜母线(或绝缘电缆)连接各装置的柜体中心接地点,然后将接地母线直接连接接地极。接地线采用截面大于22 mm 的铜导线,总母线使用截面大于60 mm 的铜排。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小于2Ω,而且DCS系统接地点必须与强电设备接地点相距10 m 以上。

    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侧接地;不接地时,应在DCS侧接地;信号线中间有接头时,屏蔽层应牢固连接并进行绝缘处理,一定要避免多点接地;多个测点信号的屏蔽双绞线与多芯对绞总屏电缆连接时,各屏蔽层应相互连接好,并经绝缘处理,选择适当的接地处单点接地。要严格按DCS厂家的接地要求接地。

4 结束语

    DCS控制系统中的干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抗干扰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有效地抑制抗干扰,对有些干扰情况还需做具体分析,采取对应措施,才能够使DCS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关键字:DCS  控制系统  抗干扰 引用地址:DCS控制系统应用中的抗干扰问题

上一篇:堆垛机控制系统设计中PLC的运用
下一篇:PLC可编程逻辑器件选择方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0:57

开关电源的抗干扰设计
摘要:列举了开关电源EMC设计的几个问题,简要叙述了抑制开关电源EMI的措施。 关键词:电磁兼容;电磁干扰,滤波;抑制 1前言 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带动了电源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电源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开关电源具有线性电源无可比拟的优点: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但是,功率密度的增大和频率的提高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对电源本身及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都造成威胁。开关变换器本身具有一定的开关噪声,从而会从电源的输入端产生差模与共模干扰信号。电磁干扰的产生是由开关电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小其干扰程度。 电磁兼容(EMC)是指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频率范围内各种电器设备
[电源管理]
开关电源的<font color='red'>抗干扰</font>设计
DCS及PLC控制系统中PID的运算及应用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品牌厂家几乎论断的整个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如:国外的有艾默生、西门子;国内的有:浙大中控、和利时等,那么在这些控制系统中最常规的 PID 控制是怎么实现的,他们又是怎么进行编程组态得到的PLD运算的,本文就常规的PID及起模块进行总结以及应用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DCS及PLC控制系统中PID的运算   1 指令解说   l 上式T为梯形图时间继电器周期输出,在此引为采样及调节周期。   l S1为设定的目标值,又称给定值   l S2为实际测定值。   l S3为PID控制参数的起始参数单元,控制参数占用S3后续的25个D数据寄存器。具体说明如下:   S3+0: TS 采样时间 设定为K1
[模拟电子]
平行缝焊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摘要:论述了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实现方法。充分利用上、下位机的性能特点,定制合理的通信协议,实现了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主要论述了下位机各功能模块的组成和编程方法。 关键词:上位机 通信协议 下位机 步进电机 焊接功率 平行缝焊机用于封装集成电路芯片。目前我国使用的封装集成电路芯片的设备基本来自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价格昂贵,因此使其变得国产化、价位低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系统的主要组成与功能 系统由上位机(PC机)和下位机(单片机)两部分组成,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上位机(PC机)软件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B6.0开发,使用Mscomm控件完成PC机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传送控制信息、状态信息和焊接参数;并利用VB6.
[单片机]
汽车行驶速度的PID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最近学习一下Simulink中PID控制器的使用算法,翻阅了一些书籍和论文,出现最多的例子就是汽车行驶速度的PID控制仿真。今天我们先提出汽车行驶的物理背景,再对其建模,最后进行simulink仿真分析。 背景: 汽车行驶系统PID控制系统实质上是个速度反馈控制系统,通过系统的输出信号改变系统的输入信号,其工作原理为: (1)汽车的速度操纵机构的位置发生改变以设置汽车的速度,因为操纵机构的不同位置对应着不同的速度。(相当于油门的位置我觉得) (2)测量汽车的当前速度,并求取它与制定速度的差值; (3)由速度差值信号驱动汽车产生响应的牵引力,并由此牵引力改变汽车的速度,直到其速度稳定在指定的速度为止。 数学模型: 1.汽车速度操
[嵌入式]
汽车行驶速度的PID<font color='red'>控制系统</font>仿真分析
41-基于51单片机智能热水器控制系统
具体实现功能 系统由STC89C52单片机+水位检测传感器+DS18B20温度探头传感器+按键模块+继电器模块+报警及指示模块+LCD1602显示模块+电源构成。 具体功能: 1、LCD1602显示屏第一行显示温度及定时时间,第二行显示温度上限和下限值; 2、按键可以设置温度的上下限值及定时时间;定时时间到开始加热 3、用两个水位检测传感器检测水位:当水位下限传感器检测到有水时,继电器开始控制加水;当水位上限传感器检测到有水时,停止加水; 4、当温度低于设置的下限温度值时,继电器开始控制加热;当温度高于设置的上限温度值时,停止加热。 设计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城镇居民家庭以电热水器为主,占总量的60%以上
[单片机]
41-基于51单片机智能热水器<font color='red'>控制系统</font>
工业自动化的智能转变到底什么样,给你一个案例来解释
工业物联网(IIoT)可以改变自动化和操作流程的工作吗?是的,可以。但是,只有厂家愿意且能够去改变其基于几十年的工业生产过程而建立起来的结构框架。需要明确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将机器、控制系统和网推倒重来,而是意味着要打开原有的一切并增添新内容。 数据正在迅速成为工厂车间最重要的战略资产。这是因为,如果应用得当,它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收入来源。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到2025年物联网应用的每年所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将高达11.1万亿美元。工厂将主要关注运营和设备优化,具有最大的高达3.7万亿美元的潜力。 听起来牵强?想想这个:根据麦肯锡的报告,石油钻机99%的数据在决策者做出决策之前就已经丢失了。换言之,一个带有30
[嵌入式]
基于无线通信的嵌入式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1 引言 轮式移动机器人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集机械、电子、检测技术与智能控制于一体,是一个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比赛集高科技、娱乐、竞技于一体,已成为国际上广泛开展的高技术对抗活动。现以ARM7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并移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0S一Ⅱ设计了一套智能机器人控制系统。 2 硬件设计 根据竞技机器人的功能要求进行总体设计,将各个功能进行模块化,其控制系统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中央处理器采用微控制器结构,用以控制外围设备协调运行。舵机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方向;驱动电机电动机采用输出轴配有光电编码器的小型直流电机驱动车轮旋转。电磁铁作为机械手夹紧的执行元件。设置了两路超声波传感器
[单片机]
基于无线通信的嵌入式机器人<font color='red'>控制系统</font>设计
飞机刹车模糊神经网络DSP嵌入式控制系统
    摘要: 对现有飞机刹车防滑系统的控制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了神经网络的BP算法和模糊实时控制,并且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了神经网络算法。结果表明,飞机防滑刹车效率有了明显改进,鲁棒性增强。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 飞机刹车系统 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 飞机刹车系统是飞机上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子系统,承受飞机的动、静态载荷及着陆时的动能,实现飞机制动控制。 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飞机刹车系统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一代飞机刹车系统由离合开关调节压力来实现刹车控制;第二代用固定参考减速度为误差门限进行控制;1967年Hydro-Aire公司的第三代飞机刹车系统,以一定的滑移率为误差门限
[应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