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于硬件,好比神经之于人体,神经固然重要,但神经不能替代人体本身。因此,互联网与硬件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客体与主体的关系。2016年,声浪较高的互联网公司纷纷遭遇麻烦绝非偶然,无底线夸大客体价值,会让互联网公司陷入迷途。
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仅有约4000万台,国内市场份额滑落至第五,降幅高达36%,被华为、OPPO、VIVO、苹果等一众品牌集体超越。
而去年的这个时候,小米还在与华为喋喋不休地争论“到底谁是国内手机销量第一”。
还有,日前雷军公布小米2017年目标,“实现销售额超1000亿元”,亦引发网友关注,被讽刺为“放卫星”。
这几天,雷军依旧“雷语”不断:“华为的成功有小米的贡献”,“华为骨子里不具有互联网思维”,“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
我发现,和三年前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不同,这一次,小米收获的更多是质疑。
但我必须说,小米对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社会做出了贡献,小米的最大贡献,在于它为中国发起了一场“互联网思维”启蒙运动,启蒙国人学会用互联网的思维与视角,看待、认知、经营企业。
而且,雷军提出的“极致”产品理念,亦对中国制造起到推升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走的都是机海战术,全面撒网,只要产品款式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以说,小米的荣辱乃至生死,均系于互联一网。
但是,擅长互联网的雷军,已有迷于互联网之虞。雷军说,“我拥有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互联网思维”,显然,雷军可以夸大了互联网的价值。事实证明,这也是以“互联网”自诩的公司共同的症状。
互联网之于硬件,好比神经之于人体,神经固然重要,但神经不能替代人体本身。因此,互联网与硬件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客体与主体的关系。2016年,声浪较高的互联网公司纷纷遭遇麻烦绝非偶然,无底线夸大客体价值,会让互联网公司陷入迷途。
互联网思维的准确含义到底是什么?至今没有人能说清楚。
事实上,即使“互联网思维”的定义者雷军,其前后解释也不一致。比如,雷军一方面说“专注”是互联网思维的要义之一,一方面不断进入新的领域,美其名曰“互联网生态”。
而我们发现,国际互联网巨头鲜有中国互联网企业类似的表述,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他们如何对硬件与技术孜孜不倦地创新。难道是他们错了吗?非也,是他们摆正了互联网和硬件的位置而已。
雷军说华为不具有互联网思维,事实是,互联网大厦的基石正是华为这类企业奠定的。
为什么2016年小米突然慢下来了?雷军的解释是小米不可能一直快下去。没错,问题是,为什么不是发生在2020年乃至更久的时间之后而是发生在今天?
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企业的快与慢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而且必须看到,慢下来并非小米主动调整的结果,而是市场强加给了小米一个“慢”的结果。
显然,小米出了问题。
但是,雷军不这样认为,他在2016年11月明确表示,“失败者才需要反思,我不需要。”没想到,小米堕落成了一家拒绝反省的公司,很多关心小米的人表示失望:这不是一个理性的态度。
还有,雷军说所有人都劝他把小米产品卖贵,他很孤独。
我不知道雷军是否思考过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所有人都劝你把手机卖贵?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二,为什么小米手机卖不贵?原因是什么?
在小米手机要不要卖贵这个问题上,我站在“所有人”一边。海量的事实证明,廉价路线难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难以赢得人们对品牌的尊重。
事实上,小米手机并非不想卖贵,而是卖不贵。一直以来的低价格策略,已经培养了公众“小米就是廉价产品”的认知,一旦公众形成这一印象认知,你想卖贵都不可能。高价向低价走易,低价向高价冲难,好比水往低处流易,往高处流难,是一个道理。
什么样的品牌真正值得我们尊重?绝不是那些以廉价冲量的品牌,而是那些售价高还能销量大的品牌,比如苹果。
目前,小米在中高端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将小米手机牢牢困死在2000元以下市场空间的,既有公众对品牌认知层面的原因,也有小米产品自身的原因,我甚至认为后一点更多一些。
别人有的小米手机都有,但小米没有属于它自己的东西。小米手机谈不上真正意义上创新,更缺乏重大产品创新,小米一直跳不出模仿者、跟进者、整合者的角色。
雷军一直很想把小米打造成手机界的“无印良品”,但除了低价这一点相似,小米和无印良品实在没有什么共性。
人们想到无印良品的时候,他想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格调乃至文化理念,品牌的背后是丰厚的文化内涵;人们想到小米的时候,大多数想到的只是廉价和营销,品牌内涵过于苍白无力。
不是廉价的产品都可以改头换面叫“无印良品”,在过去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小米都没有给我们呈现出无印良品的品牌气质。
全球只有一个无印良品,而小米式产品遍地都是,就看你会不会包装。
我一直认为现在仍然这么认为,小米的成功绝不是产品与技术的成功,而是营销推广的成功,小米不仅没有跳出“营销主导型企业”的窠臼,甚至将互联网营销推向了极致。过,则不及。
回看过去几年,雷军一直沉湎于高性价比(实为廉价)带来的小米产品销量猛增的喜悦中,我们没有看到他对盛世危机的忧虑,更没有看到他为小米品牌再造做出什么。
过去五年,雷军有意无意地犯下了两个疏忽(姑且不称之为“错误”吧):一是没有趁小米形势大好的时候,将小米从营销主导型企业往技术主导型企业(我们俗称的“科技型企业”)方向转型;二是没有及时对小米品牌实施形象提升,而是任由其在廉价的路上一直滑行。
营销主导型企业的显著特征是,前期跑得快后期跑不动,因为缺乏支撑企业持续向前的动力——产品与技术。小米、乐视是这类企业的典型。
技术主导型企业刚好相反,前期跑得慢后期跑得快,因为它前期埋头于技术攻关,一旦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则企业很容易获得后续支撑力。华为是这类企业的典型。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企业对营销主导型模式情有独钟?因为这类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追求过于强烈,企业领导人境界不够高;还有就是信奉“天下功夫无快不破”,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内在成长规律,你必须尊重这个内在规律,揠苗助长只会让苗死得更快。
我们经常看到企业一年甚或半年发布一款极具创新性(甚至有企业不惜使用“革命性”、“颠覆性”这类令人咂舌的形容词)产品,如果我们五年、十年之后回头看它们推出的所谓“创新”性产品,你会发现竟然没有一款产品沉淀在你脑子里,其技术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企业实现重大创新。
基础技术、原创技术、重大技术,没有十年二十年的艰苦攻关很难出成果。为什么中国企业鲜有革命性产品问世?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普遍缺少“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意志,我们总幻想着今天投入明天就有收获,焦急的心态不可能出重大创新。我为什么一直对华为抱持敬重的心态?在我看来华为是中国极少数具备国际企业思维的中国企业,任正非“28年只进攻一个城墙口”的精神意志,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都不具备。
今天,在经历了差不多长达十年的互联网崇拜之后,互联网热潮终于显现出退潮的迹象。乐视引入168亿元战略投资却拉不出一个涨停板,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
于是问题来了:如果互联网的风停下来,当年那些借助风势飞起来的猪怎么办?这是我担心2017年有可能是乐视、小米“本命年”的原因。
目前,互联网可用来传播的话语资源已被厂家挖掘殆尽,除“农村电商”之外互联网可以拿来炒作的话题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公众对互联网的兴趣正在逐步从互联网向“硬件”、“实体经济”、“工业4.0”、“中国制造”转移。遗憾的是,对此互联网精英们对此并无觉察。有心人已经发现,2017年以来,媒体关于乐视和小米的报道,明显少了很多。
还有来自政府层面的因素也将影响人们的判断,主流国家都在将发展实体经济与制造作为未来发力重点,美国如此,中国亦如此,而德国、日本一直如此。
当雷军替华为担心的时候,我建议他不妨多替自己想一想,如何突破小米成长乏力的困局?我的建议是:向科技型企业转型。这是小米唯一正确的选择。
上一篇:Apple Watch秒变间谍装置,握个手信息就没了?
下一篇:美国步步紧逼,中国当真可以让全球半导体产业重心转移?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02
- 三星 Exynos 2600 芯片前景堪忧:良率挑战严峻,有被取消量产风险
- 苹果搁置反垄断报告的请求遭印度监管机构拒绝,案件将继续推进
- 2024年Automechanika Shanghai海量同期活动刷新历届记录,汇聚行业智慧,共谋未来发展
- 企业文化分享 如何培养稀缺的硅IP专业人员?SmartDV开启的个人成长与团队协作之旅
- 恩智浦发布首个超宽带无线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 北交大本科生探秘泰克先进半导体开放实验室,亲历前沿高科技魅力
- 新帅上任:杜德森博士(Dr. Torsten Derr)将于2025年1月1日出任肖特集团首席执行官
- 边缘 AI 如何提升日常体验
- 苹果要首发!台积电宣布2nm已准备就绪
- AMD有望用上全新芯片堆叠技术:延迟大幅减少、性能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