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稳重?Intel桌面产品14nm依旧是砥柱 10nm不会早于2019年

发布者:古古斋最新更新时间:2017-06-15 关键字:Intel  14nm  10nm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Digitimes发布消息称,英特尔可以按计划在今年底首发10nm处理器,但仅限低功耗移动平台,预计是Core m或者后缀U系列的低电压版本。而就在上周,英特尔刚宣布,第一代基于10nm工艺制程Cannon Lake处理器已经完工,同时第二代10nm处理器Ice Lake也已经完成了最终设计。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走得稳重?Intel桌面产品14nm依旧是砥柱 10nm不会早于2019年

报道称,至于第二代10nm工艺产品,即Ice lake,产业链人士强调,不会早于2019年亮相。因此桌面产品方面暂时见不到10nm产品。所以14nm依旧中流砥柱。

早前英特尔还意外曝光了今年主打的第八代酷睿的消息,在Coffee Lake-S处理器路线图中,今年8-9月及明年初分别发布两波产品,首发的是K系列高端型号,有4核、6核型号,TDP最高95W,还有65W型号,搭配Z370芯片组。

英特尔公司CEO科再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首代7nm处理器芯片会在10nm出货2到3年之后正式亮相。按照这样的说法来看,我们见到7nm处理器最快也要到2020年了。

相比之下Global Foundries公司对外表示,他们推出的7nm LP工艺将在2018年下半年量产,与14nm工艺相比性能提升了40%。而GF正式AMD的合作伙伴,这意味下一轮竞争中英特尔还会处在被动处境。

以上是关于嵌入式中-走得稳重?Intel桌面产品14nm依旧是砥柱 10nm不会早于2019年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Intel  14nm  10nm 引用地址:走得稳重?Intel桌面产品14nm依旧是砥柱 10nm不会早于2019年

上一篇:格芯推出面向数据中心、机器学习和5G网络的7纳米专用集成电路平台
下一篇:挖来苹果核心架构师 谷歌要做什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14

全新MLCommons结果公布,英特尔在AI领域的优势尽显
Habana Gaudi2和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为AI训练提供领先的性能并大幅节约成本 今日,MLCommons公布其行业AI性能基准测试MLPerf训练3.0的结果,其中,Habana® Gaudi® 2深度学习加速器与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训练结果。 英特尔执行副总裁兼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Sandra Rivera表示:“最新由MLCommons发布的MLPerf结果验证了使用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和英特尔Gaudi深度学习加速器,可以在AI领域为客户带来更高的性价比(TCO)。其中,至强的内置加速器使其成为在通用处理器上运行大量AI工作负载的理想解决方案,而Gaudi则
[工业控制]
全新MLCommons结果公布,<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在AI领域的优势尽显
英特尔回应酷睿2漏洞:特殊情况下才会被攻击
“酷睿2处理器只有在极端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被攻击,而且通过BIOS的升级和后期产品微代码的改写我们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英特尔技术专家赵军今天上午接受腾讯科技独家连线时表示。 OpenBSD创始人希欧.德拉特(Theo de Raadt)日前透露,英特尔酷睿2(Core 2)存在大量潜在严重安全漏洞,而英特尔并未提供足够的信息让开发人员来评估和解决这些问题。 今天上午英特尔发言人Nancy zhang表示,对于上述问题英特尔将会有专人来解决。随后英特尔技术专家赵军独家接受腾讯科技采访。 赵军表示,英特尔在四月对产品进行耐力测试时就已经发现酷睿2的系统漏洞。但它仅限于去年夏天最早的一批酷睿2产品,在后期发售的酷睿2处理器上,英特尔
[焦点新闻]
CES 2021线上揭开帷幕,英特尔发力,高通、联想放大招!
2021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下文简称 CES)以线上形式揭开帷幕。整个展览划分为 5G、智能城市、数字医疗和智能交通四大重点板块,今天是 CES 的第一天,就让小雷带大家一起复习一下今天所发布的几款重要产品吧。 三星 智能机器人 早在 2020 年的 CES 大会上,三星就提出了对人工智能产品的展望,在 CES 2021 的现场,三星终于带来了一系列个性化机器人,也暗示着人工智能将对后续的三星产品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登场的是一款名为 Ballie 的滚动个性化机器人,三星表示 Ballie 可以扮演安全机器人、健身助理、帮助老年人在家中使用智能设备的工具的角色,甚至可以成为孩子和宠物的朋友。 后续发布的几
[嵌入式]
CES 2021线上揭开帷幕,<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发力,高通、联想放大招!
不畏三星/英特尔14nm攻势 台积16FF+先蹲后跳
面对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双双宣布旗下14奈米鳍式场效应电晶体(FinFET)处理器正式迈入量产,台积电亦不甘示弱,将于今年第二季量产16奈米FinFET强效版制程(16FF+),拉升晶片效能和功耗表现;此外,安谋国际(ARM)与赛灵思(Xilinx)也已接连揭橥16FF+相关产品蓝图,将有助台积电在1x奈米制程市场扳回一城。 工研院IEK电子组系统IC与制程研究部研究经理彭茂荣表示,台积电挟在晶圆代工领域长久累积经验,在短时间内将原先规画的16奈米FinFET升级为效能更强、功耗更低的16FF+,并将量产时间提前至2015年第二季,目的除追赶半导体一哥英特尔发展脚步外,亦有防堵三星趁隙崛起的意味。即便1
[半导体设计/制造]
特斯拉自动驾驶重要人物离职,英特尔是下一战?
特斯拉宣布,公司Autopilot自动驾驶软件和信息娱乐系统负责人吉姆·凯勒(Jim Keller)已离职。   凯勒两年前加入特斯拉,拥有深厚的芯片开发背景。特斯拉在一份声明中称,作为公司副总裁,凯勒于周二结束了在特斯拉最后一天的工作。   特斯拉同时宣布,由皮特·班农(Pete Bannon)接替凯勒的职位。班农在特斯拉工作了两年多,之前曾在苹果公司任职,负责A系列芯片研发。   有报道称,凯勒离职后,将到另一家公司从事微处理器工程技术工作,有可能是英特尔。对此,特斯拉拒绝发表评论,而英特尔尚未发表评论。  
[嵌入式]
要破英特尔的局 高通至少得做好哪几点
高通想要进入PC领域的野心,正如英特尔曾经一度为进入智能手机行业而痴狂…… 2016年,高通与微软首次对外公布了双方的合作进展——骁龙820平台顺利运行微软Windows 10系统。这一信号的释出,让人们对过去二十多年来坚若磐石的“Wintel联盟”稳固性产生了怀疑,同时也对未来传统PC产业格局产生了无限遐想。 就在上周,2017年骁龙技术峰会上(Qualcomm Tech Summit 2017),高通联合华硕、惠普、联想三家OEM厂商,正式公布了搭载骁龙835平台的Windows 10系统笔记本产品。同时还拉上了AMD,公布了以AMD CPU+高通LTE Modem合作的产品意向。至此,高通进军PC领域的第一步,算是真
[手机便携]
要破<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的局 高通至少得做好哪几点
对话英特尔宋继强:AI尚处婴儿期 现在拿芯片方案还早
英特尔 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接受采访   新浪科技 韩大鹏   “每位互联网用户每天生成的数据量将是1.5GB”   “每辆无人驾驶汽车每天产生的数据量是4TB”   “每架联网飞机每天生成的数据量是40TB”   “每家云视频供应商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高达750PB”   ……   这是英特尔对2020年数据方面的预判,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洪流正汹涌而来。   近日,新浪科技等专访了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在他眼中,数据是新的石油,当下英特尔已制定了数据战略,将借助云和数据中心、物联网、存储、FPGA以及5G构成的增长的良性循环,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设备实现互联。   新浪科技:近些年英特尔收
[嵌入式]
对话<font color='red'>英特尔</font>宋继强:AI尚处婴儿期 现在拿芯片方案还早
英特尔渠道策略涉嫌垄断 强制经销商进货
  6月15日消息,据外电报道,日前有经销商对英特尔的强制性渠道策略提出了异议,称这种强制性捆绑式渠道策略给他们带来了巨大损失。   据英国媒体报道,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酋长国之一)的经销商日前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英特尔的“填充式”渠道策略使该国六家批发商被市场淘汰,并合计背负着3亿迪拉姆(1美元兑3.67迪拉姆)的债务。   “填充式”渠道策略就是指厂商为了销售更多的产品,强行向经销商销售远远超出他们需求的产品数量。而这种渠道策略在西方被认为是不合法的。   身负巨额债务的Micron Computers公司负责人Hamid Kutty Shajahan称,他已经强烈反对过英特尔的这种渠道策略,并认为这是一种垄断行为
[焦点新闻]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