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和智能驱动技术成为“工业4.0”关键点

发布者:和谐相伴最新更新时间:2017-07-06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工业4.0  智能控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在“工业4.0”的大趋势下,智能制造成为时代主旋律和制造业的主攻方向。而制造业中,自动化、智能驱动技术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一场围绕可持续生产力效率提高的创新挑战,从而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工业4.0”的基本概念,即模块化信息物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在配合操作员的同时实现彼此之间的实时通信,自动作出判断,从而按需调整生产过程。

 

 

为了设计出理想的新产品,制造商在选择相关的运行控制设备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逻辑控制已无法满足需求

几年前,业界仍普遍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来控制机器设备。通常情况下,PLC会连接一个独立的运行控制器,而该控制器通过现场总线来调整和配合伺服驱动器。然而,这种方式现在显然无法满足行业需求了,数字化制造需要的是能够并行执行多个复杂任务的机械控制器。

 

因此,这种需求促进了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的发展(PAC)。现代PAC平台是一种使能技术,客户可以通过PAC平台制造 “工业4.0”所需的生产设备。

 

连通性才是关键

为了实现更高的灵活性以及设备的整体效能最大化,生产过程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自动调整。为此,不但要安装彼此之间能够实时对话的智能设备,而且还需要有一个作为中央枢纽的控制器平台,才能实现从企业网络到各个执行器的无缝双向通信。

 

 

为了避免潜在瓶颈发生,应选用支持工业以太网协议的智能现场设备,以便与控制系统通信。配有集成网络发布功能的可编程控制系统有助于随时随地发布数据,并在需要时便于远程维护。

 

电气控制面板设计的影响

由于自动调节制造工艺需要精确的位置控制,所以随着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小批量尺寸和大规模按需生产,伺服驱动器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大。然而,增加伺服驱动器数量需要安装更大的电气控制柜,否则可能会增加安装问题。

 

目前的解决方案是使用伺服驱动系统,该系统装有中央供电模块,以便减少外部组件的使用数量。现代多轴系统也发展为配有堆叠式双轴及三轴模块,从而极大地缩小了控制面板的尺寸。此外,由于单芯电缆伺服电机是将位置反馈信号合并到电机的电源线中,所以与之前相比,电缆的成本降低了一半。


关键字:工业4.0  智能控制 引用地址:自动化和智能驱动技术成为“工业4.0”关键点

上一篇:走进最大iPhone代工厂,这座城市靠啥成为“苹果城”?
下一篇:三星计划撤销七大国内支社,酝酿已久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18

工业机器人成为推动工业4.0的核心力量
(文章来源:百家号)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优势丧失,传统的制造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机器人已从“备选”成为“必选”,倒逼中国加速产业发展,成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传统机器人工作于静态、结构化、确定性的无人环境中,以固定时序完成重复性作业,这种机器人的工作特点在于空间相对隔离、与人非接触、预编程或示教再现控制、需要外部安全保障等。随着市场细分、用户定制化生产模式的兴起,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个性化成为新兴制造业的显著特点。柔性制造、个性化制造等新兴制造模式需要与产业工人合作作业的“工友型”、可完成类人的技能作业机器人。 美国在2013年公布的机器人路线图中提出了“Rob
[机器人]
研华携手Intel, Microsoft, ARM, IBM 打造从端到云物联网解决方案
台北,10月27日,2016 全球智能系统(Intelligent Systems)领导厂商研华公司于2016 Embedded IoT Partner Summit伙伴高峰会议上宣布,将携手Intel, Microsoft, ARM, IBM,打造从端至云的完整物联网解决方案,并将共同合作方案推广至世界各角落,以加速各产业走向智能化应用。活动期间,研华除展示最新物联网解决方案应用与技术,亦带领各伙伴于其新落成的物联网园区二期制造中心,体验最新工业4.0概念运用。 (图注:在2016 Embedded IoT Partner Summit伙伴高峰会议上,研华宣布将携手Intel, Microsoft, ARM, IBM,打造从
[物联网]
研华携手Intel, Microsoft, ARM, IBM 打造从端到云物联网解决方案
工业4.0”时代,传感器技术有哪些新变革?
从传感器到数据平台的集成 如今,传感器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数据。使用正确的接口和协议,可将有价值的附加信息也传输到平台上。通过合适的接口、通信模块和数据(语言)协议,传感器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可以在云系统或本地数据平台中被提供。即使在不了解传输技术的情况下,传感器的数据信息也能被处理,从而抽象化成通信通道。 传感器是将物理效应转换为电气信号或数字信息,使其可进一步被处理。实际上,传感器扮演着工厂和机器的感官器官,是工业4.0场景中的基石。 除了纯数据外,现代传感器还可以提供大量有价值的附加数据,例如传感器自身的特性或状态。也可以在线修改传感器相关参数,使其完美适应不同的应用。 双向通讯和数据协议十分必要,这可以将相关参数在线传输
[机器人]
节能道路照明系统的无线智能控制设计
1 引言 已经颁布实施的国家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行业标准规定,城市道路照明应该为各种车辆的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降低犯罪率和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这就要求城市道路照明( 特别是机动车交通道路) 达到一定的亮度标准,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相关道路照明设施的规模及数量越来越大,道路照明耗电也在迅速上升。如何在保证道路照明的亮度/ 照度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不增加维护成本而降低城市道路照明的耗电量,具有重大意义,也成为当前节能降耗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2 城市路灯照明系统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按快速路与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分级,各级道路的照明标准值( 路面平均亮度或照度、亮度或照度
[电源管理]
节能道路照明系统的无线<font color='red'>智能控制</font>设计
工业4.0即将到来 会怎样惠及我们的生活?
随着人力成本和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制造业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厂商需要考虑提升工厂效率和降低成本,并通过其它办法要提升业务订单,不过现在全球市场并不稳定,加上个性化需求的增长趋势,工厂必需适应小批量的个性化制造场景。在此背景下,德国提出了工业4.0模式,希望通过信息物理系统来提升工厂的灵活性。    工业4.0也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融合,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一创新性革命已经在欧洲乃至全球掀起了风波,而德国制造商预计每年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工业4.0框架整合到他们现有的业务运营和实践中。 目前,制造商正积极寻求更高效的方法提升运营,而工业4.0能带来很多好处,如降低成本、提升生产力和
[工业控制]
一张图告诉你机器人有多大潜力,背后却是工业4.0催化的结果?
全球智能 机器人 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1年将成长至336亿美元,而亚洲将是成长最多的地区。 近年各国都不约而同将机器人视为战略产业,某种程度甚至可以是一种综合国力的展现,各领域的领导厂商都积极投入并发展当中。   机器人无疑已成为下一个科技明日之星,全球各国无不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而近期 人工智能 与深度学习等技术发展热度增温,更成为推动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动能。 根据工研院IEK研究报告预估,全球智能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1年将成长至336亿美元,而亚洲将是成长最多的地区。   根据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的定义,智能机器人可透过传感器感知环境,并藉由程序化处达成智能化理解,最后反应出所需动作,以执行各种生产活动、提
[嵌入式]
工业4.0促进生产与生活的改变
工业4.0 工业4.0的概念,早从德国在2001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提出2001年工业4.0而来,意指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人认为,工业4.0系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在制造领域做更佳融合,导致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的形成。其生产制造过程,不是要把劳动能力弱者屏除在生产体制之外,由机器取代,而是运用科技,把生产场所塑造成更适合人们参与的环境。 在制造与服务上,主要是透过物联网(IoT)、智慧机器人(Intelligent Robot)、及巨量数据,分别建构出智能装置(lntelligent Equipment)、智能工厂(Smart factory
[嵌入式]
搭乘工业4.0快车,颠覆性技术革制造业
目前,中国正在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也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全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了搭乘工业4.0的时代快车,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制造企业也正加紧向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之路迈进。 工业4.0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连接、分析、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热门技术,彻底改变了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通过连接现实与数字世界,工业4.0为制造业提供一种互联的整体解决方案。这种连接能够让各部门、合作伙伴、供应商乃至产品和人之间更好地协作和沟通。 此外,工业4.0能够让企业主更好地控制和了解工厂运营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他们得以利用实时数据提高生产力、优化流程并促进业务增长。工业4.0的主要目
[工业控制]
搭乘<font color='red'>工业</font><font color='red'>4.0</font>快车,颠覆性技术革制造业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