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工业4.0中的硬件商机

发布者:chinapxf最新更新时间:2017-07-30 来源: 21ic关键字:工业控制  市场化  硬件发展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现在,以工业4.0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正改变着未来制造业的形态。在这新的制造体系中,数据是灵魂性的要素,位于核心地位。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硬件在工业4.0中会被边缘化,毕竟数据还是需要透过硬件作为载体,进而在现实世界中呈现其价值。因此,智能制造中“数据”的崛起,也会给硬件带来了不少的商机。接下来,从工业4.0“数据流”的走向,可以更了解发掘出各个环节潜藏的硬件“钱途”。

传感

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端,它们负责将工业现场的大量非电量的物化参数转化成电信号,再由系统从中解读出关键的数据信息,作为控制决策的依据。智能制造对数据的依赖必然会刺激对传感器的需求,未来工业市场对压力、位移、加速度、角速度、温度、湿度、气体、光敏等多种传感器的需求,会呈现整体提升的态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部份,还有机器视觉核心部件的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根据IC Insights预测,全球工业用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将从2015年的3.96亿美元成长到2020年的9.12亿美元。此外,多目三维视觉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可借助图像传感器收集的图像数据也会更加丰富,作用也会更为显著。图像传感器也将成为工业传感器市场中不容小视的一块“蛋糕”。

互连

智能制造系统生成的数据,需要经由一个快速、稳定的网络进行传输和共享。德国的《工业4.0研发白皮书》中将无线技术视为工业4.0网络通讯技术研究的重点项目。无线互连技术与传统的有线工业通讯相比,优势显著:一、网络建构与维护成本低,根据测试,使用无线的测控系统其安装与维护成本可降低90%;二、提高生产线设备配置的灵活性,且更符合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愿景所需的“柔性”要求;三、可适应多样性的组网应用场景需求,Mesh、星型等多种网络的部署需求。

因此,不论是工业领域原有的无线协议—如WIA-PA、Wireless HART和ISA,还是通用的无线协议—如Wi-Fi、Zigbee、NFC、Bluetooth、2G/3G/4G网络通讯,都正影响、渗入工业领域。如何将NB-IoT等新兴的LPWAN无线通信技术融合到工业应用中,也已被列入一些公司的考虑重点中。5G也在工业4.0的范畴,按照计划2018年将实现公共5G网络基础设施的设计与标准,为工业提供广域网服务。

不过,工业应用对无线通信有更特殊的要求,特别是在可靠性和低延时等方面。因此,一些通用的无线技术短期内还是会用于设备和产品信息的采集、内部信息交互等非实时控制的场景,未来它们会与实时工业控制网络形成复合的通讯系统,为数据架设高效可靠的管道。

无线互连与传感技术也在走向融合,具有无线数据通讯功能的无线传感器也会成为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摆脱传统传感器总线的束缚,让数据汇聚的方式更为灵活,成本也更低。在此基础上,传感器产品还可加迭其他如能量采集等技术,形成更加多元化的产品,扩展应用版图。

图一 : 目前,无线互连与传感技术也在走向融合,具有无线数据通信功能的无线传感器也会成为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

无线互连的蓝图固然让人兴奋,但是在工业领域有线连接这样的“老司机”同样不可或缺,特别是对于需要大带宽、高可靠、快速响应的工业数据通讯应用。因此,也催生了高性能、高可靠的工业连接器需求。面对此高附加值的市场,连接器厂商也正不遗余力地耕耘,例如现今的M8/M12连接器已可支持高达1Gbps的网速。

资料决策

将资料汇集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与既有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并提供决策建议,是工业4.0的核心关键。这会牵动工业应用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不论是使用公有云,还是构建私有云,数据中心总量的增加是必然趋势,预计到2019年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40亿美元。

未来面对日益繁重的数据处理任务,需要更强大的处理器做支撑,新型的异构式的处理器架构正在登上舞台,以解决多核通用处理器遇到的运算瓶颈。开发者们正在考虑CPU+GPU的模式,发挥GPU在浮点运算等能力的最大极限。同时,FPGA这种程序设计逻辑架构也备受瞩目,FPGA与通用的处理器整合后有望成为未来数据中心服务器的主流架构。服务器处理器市场霸主Intel对全球第二大FPGA厂商Altera的收购,正印证了该趋势。后续,高通也宣布与全球第一大FPGA厂商Xilinx,以及Mellanox结成同盟,与Intel形成市场对峙。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数据中心运算能力的飙升,其功耗也越来越可观,根据2015年的统计资料,全球数据中心总量已超过300万座,其耗电量已占全球耗电总量的1.1%-1.5%。从单一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分析,电费支出达70%,已远超过硬件基础设备的成本,数据中心的节能需求极大。因此,数据中心的电源架构也正在改变,比如通过中央变压器将交流电直接转为380V的高压直流,并通过高压直流总线分配到各个用电单元,简化结构也提升效率。类似的改变,也为与数据中心相关的电源管理组件提供了市场机遇。根据了解,2015年中国数据中心节能改造规模为30亿元左右, 预计未来5年内该数值会持续上升。

图二 : 不论是使用公有云,还是构建私有云,数据中心总量的增加是必然趋势,预计到2019年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40亿美元。

执行

数据在云端分析处理后,形成的建议决策,将回传给执行端,进而造成机械动作,形成一个“从端到云,从云到端”的完整控制循环。制造业中的机械动作都是由电机驱动的,因此精密的电机控制将成为催生工业4.0的市场增长点,从硬件的角度来看,这也会为MCU、DSP、FPGA等核心数字控制芯片提供施展拳脚的机会。

图三 : 2010年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入快速上升通道

工业机器人是工业4.0体系中重要的“存在”,它是一个更加智慧、综合的执行设备。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万台,过去五年中的年成长率为15%。中国市场,被认为是下一个工业机器人将呈现大幅成长的地区,而以中国市场为例,其在2010年至201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年成长率达到了35%,总量为6.6万台,若以此速度发展,预计到了2020年中国将占到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40%。在市场拉动下,工业机器人所需的几个核心部件—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也将同步增长。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控制器市场,业界逐渐认识到以往由机器人厂家自主设计研发的封闭的体系,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标准化和开放性正在成为趋势,市场上已有一些独立的机器人控制器厂商开始活跃,未来他们是否能够借市场之力,改变工业机器人的生态,确实值得拭目以待。

总之,数据驱动的工业4.0变革,给制造业带来的不是简单的线性产品迭代,而是伴生着新架构、新品类、新模式。现在我们仅仅是窥见其一斑,更多的硬件机会还需要应对市场的发展,不断去发掘。


关键字:工业控制  市场化  硬件发展 引用地址:解析工业4.0中的硬件商机

上一篇:工业4.0是炒作还是商机?
下一篇:多方共建中国绿色制造联盟 合力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发展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24

23年江智投入300万重点打通机器人制约瓶颈环节助力机器人产业市场化发展
  23年开年大家将会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各个领域奋勇大干!为推进机器人市场化进程,我们江智机器人公司不仅对外提供合作的12个款式的机器人;同时投入300万重点打通制约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瓶颈环节。即 “机器人外壳+一体化匹配的底盘” 这个环节中外壳与底盘的匹配,特别是在目前机器人市场还未批量化阶段尤为突出。不仅耗时费力, 而且极为关键! 此环节已让很多人因此望而却步,不得不改变其创意采取拼凑式的做法导致其结果失败或美中不足 。 为此我们江智机器人公司对此提出的合作模式: 1 可为客户提供OEM/ODM定制开发外壳与相匹配的机器人底盘 2 外壳+底盘的生产加工 费用按按评估后的80%收取;若20%部分累计达到300万后,则不再优惠。 品
[机器人]
MCI收购FLOWTRONEX和WET
工业控制 产品、 电气 外壳、草坪和市政泵站设计与生产领域的领导者MCI今天宣布,该公司收购XYLEM, INC.(原为美国埃梯梯工业集团(ITT Industries)的一部分)的FLOWTRONEX和Water Equipment Technologies (WET)(水设备技术)产品品牌。40多年来,Flowtronex和WET品牌一直为全球高尔夫、景观、农业和水处理成套设备提供服务。   MCI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卡特(James Carter)表示:“FLOWTRONEX/WET团队具有世界级水平,与MCI一样充满热情——致力于为客户和我们所服务的行业开发技术最为先进的产品。”通过将两家公司结合在一起,MCI将利用FLOW
[嵌入式]
国产核心零部件步入爆发前夜 将打破国外品牌关键领域垄断
在政策助推,需求拉动、市场验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国产核心零部件正步入爆发的前夜! 无论是减速机的信任破冰,还是伺服电机的稳步发展,亦或者是控制器进入高端市场,都表明中国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上长期受制于外资企业的情形正在慢慢发生改变。 国内厂商相继攻克了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正在稳步推进零部件的国产化,这将降低国产机器人的成本,提升国产机器人在新增装机中的占比,更重要的是,这将打破国外品牌在关键领域的垄断。 减速机:信任破冰 国产化替代加速 今年以来,得益于减速机市场的全球缺货情况,国产减速器企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不断爆出订单消息。 3月13日,上海欢颜自动化向南通振康采购1.5万台减速机并举行了隆
[嵌入式]
揭开实时以太网神秘的面纱
说到实时以太网,大多数工程师都比较陌生,什么是实时?为什么实时?其实就是一层面纱,今天我们来给您揭开! 大多数工程师平时接触的以太网基本都是TCP协议。因为觉得以太网TCP协议比UDP协议高级,理由就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容易丢,但工业上的实时以太网很多都是不基于连接的UDP协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看下他们的区别。 1.1 1.TCP与UDP的基本特性 1.1.1 1.1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要
[网络通信]
揭开实时以太网神秘的面纱
欧洲最大工业4.0计划启动,要推动产业根留欧洲
欧洲,特别是德国,在汽车、能源、安全和工业电子产业一直保有领先优势,而这些产业均和微电子紧密扣连。近来,有愈来愈多欧洲微电子和半导体大厂,积极把推动”洲第一(Europe First)视为重要目标,像是英飞凌领军,集结BMW、Bosch、SAP与ABB等欧洲企业,宣布启动欧洲规模最大的工业4.0研究计划Productive4.0,最终目标也是要让产业根留欧洲。 “Productive4.0”获得1.6亿欧元经费补助,由英飞凌领军,是目前欧洲最大规模的工业4.0研究。 Productive4.0是欧洲微电子技术资助计划(ECSEL)的一环,集结了19个欧洲国家、100多个计划成员,包括 BMW、Bosch、Philips、Thal
[嵌入式]
从理论到现实 企业如何一步步采用工业4.0
随着工业4.0时代来临,企业工作环境几乎已被各种技术渗透。而首要挑战之一是接受机器人和机器人制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企业正在学习这些机器和软件系统能发挥的作用,并在改进和优化其商业模式。因为机会众多、规模庞大,所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充分利用工业4.0带来的正面效益。 企业正在学习机器人制程自动化,并改进和优化其商业模式。 据Diginomica报导,在工业4.0时代,企业的建构过程将以系统互操作性和信息透明度为核心,而将启动去中心化决策的新时代。当人们开始了解何时何地可应用RPA时,就能进一步调整工作流程,使其更高效。 拜信息清晰度和数据分析让效率大增之赐,企业现在可将重复性
[嵌入式]
英特尔以全栈软硬件布局,拥抱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
2023年9月4日,北京——今日, 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陈葆立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中国AIGC创新发展论坛上,发表题为“面向中国市场的英特尔AI战略”的演讲 。陈葆立从通用计算和加速计算两个维度出发,详细阐述了英特尔如何通过全面的异构产品组合以及开放的软件栈,与广泛的中国生态伙伴持续探索和创新,以把握AI时代机遇,创造无限可能。 陈葆立指出,“致力于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英特尔自1985年进入中国以来,始终通过不断的技术变革,为中国客户创造更高价值,推动更深层的本地创新和发展。在AI‘黄金时代’的初期,凭借在芯片制造和创新领域的深厚积累,英特尔也正利用自身的行业领先优势,通过在云
[网络通信]
英特尔以全栈软<font color='red'>硬件</font>布局,拥抱人工智能<font color='red'>发展</font>新机遇
SeismicCity选用NVIDIA Tesla S1070 1U系统
SeismicCity公司于近日正式宣布采用NVIDIA Tesla S1070 1U系统来进行逆时偏移(RTM)计算。逆时偏移(RTM)是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最先进地震数据成像技术之一。SeismicCity之所以选择NVIDIA Tesla S1070是因为这款产品能够提供最快、最具扩展能力的性能来运行这些复杂的算法,从而更快地勘探未知的石油天然气储量。 SeismicCity公司技术副总裁Claude Pignol表示:"去年,SeismicCity公司将其深度成像系统从基于1000核CPU的系统配置转变为基于NVIDIA Tesla 1U系统的配置。NVIDIA(英伟达)在GPU计算领域的进步确实是一种重大突破。
[工业控制]
SeismicCity选用NVIDIA Tesla S1070 1U系统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