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联手寒武纪发布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是颠覆还是噱头?

发布者:q13358975046最新更新时间:2017-09-07 来源: 全天候科技关键字:华为  寒武纪  AI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日前,华为对外发布了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Kirin 970(麒麟970)。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这一带有强大计算力的AI移动计算平台,是业界首颗带有独立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专用硬件处理单元的手机芯片。


  这意味着,华为第一次将人工智能硬件带进了手机终端。这早于苹果传言中即将推出的 Neural Engine。


  9月4日晚,全天候科技从华为方面证实,麒麟970搭载的NPU正是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去年发布的寒武纪1A处理器(Cambricon-1A Processor)。后者以IP(知识产权)授权的方式集成进入华为海思芯片。


  “华为与寒武纪团队共同面向终端,在AI方面进行了联合开发与优化”。华为表示。


  据华为海思一位研发人员透露,寒武纪的IP核是以加密形式交付给海思的,海思主要负责评估寒武纪的IP和SoC(系统集成芯片)的开发工作。


 

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9月初正式发布全球首款AI芯片麒麟970。10月发布的华为Mate 10将搭载这款芯片。


  据了解,寒武纪1A处理器是国际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余承东在IFA 2017发布会中提及,麒麟970可以完成比正常CPU内核快25倍的特定任务,同时减少50倍的功耗,图像识别速度可达到约2000张/分钟——上述功能的实现均借助于NPU这一处理单元的计算能力。


  也就是说,一些关于AI的计算可以直接由寒武纪芯片进行处理,而不需要由GPU来完成。


  不过,华为终端团队同时回应称,“AI不仅仅是NPU”。据介绍,麒麟970创新设计了HiAI移动计算架构,NPU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华为对麒麟970异构系统中的每个处理器都非常关心,包括在CPU、GPU、NPU、DSP、ISP上投入了“重兵”进行技术开发、探索与优化,力求带来更好的效果。


  1、“独角兽”寒武纪的秘密武器


  与华为“牵手”的寒武纪科技来头不小。


  8月18日,寒武纪宣布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成为全球首个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其战略投资者中,阿里巴巴、联想、科大讯飞等互联网巨头在列。


  而此次华为集成的寒武纪1A处理器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专用计算单元,是最新的技术。据报道,该处理器早在2016就已经发布,并为公司获得1亿元量级的营收。


  寒武纪创始人及CEO陈天石指出,GPU是目前主流的AI计算平台,但是其基本框架结构毕竟不是为了AI所设计的,效率受到很多限制,“理想中的AI芯片应当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器,能具有广阔的应用面(包括语音、语义、图像、影片、自然语言多模态处理能力),同时具备远超CPU和GPU的效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寒武纪设计了一套新的AI指令集。


 

寒武纪创始人及CEO陈天石(左二)


  据一位深鉴科技人士介绍,寒武纪的这套AI处理单元被认为适用于麒麟970芯片,还在于它设有专门针对嵌入式设备的IP。


  麒麟970在近乎一个平方厘米的面积集成了55亿个晶体管,面临“在小面积上实现大算力”的挑战。相比之下,NVIDIA(英伟达)等公司的AI产品性能较高,功耗也高,更适合大机器。


  寒武纪由中科院计算所孵化,并进行了天使轮投资。据了解,华为与中科院计算所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早在2011年,华为就与中科院计算所成立了“中科院计算所-华为联合实验室”。


  一位接近华为人士称,“寒武纪是一家刚刚崭露头角的‘独角兽’,但华为已经推出了有他们IP的芯片产品了”,华为在芯片技术规划上一直关注着人工智能。同时,寒武纪也看中了华为海思在集成、终端产品适配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据全天候科技了解,麒麟970不会是最后一款搭载寒武纪IP的海思芯片。余承东在发布会上称:“麒麟970是系列新进展中的第一个,将为我们的设备带来强大的AI功能,并超越竞争对手”。


  2、手机AI是颠覆还是噱头?


  实际上,华为的竞争对手们早已在AI领域占好了山头。


  在“云”端,加入AI战局的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腾讯、阿里巴巴等IT巨头。日前,华为内部也调整了云业务部,把Cloud BU提升至与(企业业务BG、运营商BG和消费者BG)三大BG并行的战略高度,并给予更高的自主性。


  但在终端的AI应用上,华为却抢占了先机。10月16日,华为将在德国慕尼黑发布首款嵌入麒麟970芯片的智能终端机产品Mate 10。据悉,作为华为最高端的产品线,这款旗舰机将主打AI和全面屏。


  此次赶在苹果推出新款iPhone前发布手机AI芯片,华为也为即将揭开面纱mate 10埋下了注脚。产业链方面的消息称,麒麟970已经开始小范围量产,Mate 10也已在华为终端总部松山湖开始试制。


 

有人认为:此次华为手机搭载AI芯片,宣传意义大于实际。


  对于华为而言,在产品中植入一个中国完全自主产权的人工智能芯片IP,将是一个巨大的营销利器。但AI的核心在于是否带来有价值的应用场景,摆在华为眼前的问题是,消费者会愿意为这一颗小小的手机AI芯片买单吗?


  华为方面对全天候科技表示,麒麟970带来的创新和突破主要在工艺、人工智能、通信、拍照、游戏、安全等领域。华为推出的AI芯片将不仅在语音助手上有所突破,同时在系统优化、拍照算法、生物识别等现在AI热门应用领域也将会有所应用。


  实际上,过去AI与手机的联系一直停留在软件层面,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检测等。而寒武纪芯片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升手机的硬件处理速度。


  但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为这次搭载深度网络加速芯片的宣传意义仍将大于实际。全天候科技从一些专业智能芯片讨论群组了解到,目前手机AI方案主要着眼于 Inference(推理),而非 Learning(学习)。


  一位中科院研究人员表示,寒武纪(AI处理)单元只能在“深度学习”算法的运行上跑出比CPU通用运算单元更优秀的性能,但在手机平台上,没有什么应用需要用到“深度学习”的算法。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志华则认为,目前AI在手机上可知的应用就只有图像解析。以华为的 NPU 架构处理图像数据应用,有点“大材小用”,但在安防摄像头、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中融合AI专用芯片却是更加清晰的趋势。


  今年2月,曾有消息传出华为正在与清华大学合作进行无人车的研究。据报道,双方合作研发的无人车已经在华为的曼卡科技园进行过了自动驾驶测试,可以完成自动避让行人、绕行障碍以及自动泊车等操作。


  尽管如此,考虑到华为Mate9、P10、荣耀9等旗舰产品的出货量达到了将近3000万台,此次搭载麒麟970的华为Mate 10出货量预计也将十分可观。


  业内认为,华为与寒武纪合作,或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的第一桶金。


关键字:华为  寒武纪  AI 引用地址:华为联手寒武纪发布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是颠覆还是噱头?

上一篇:人工智能芯片:发展史、CPU、FPGA和专用集成电路
下一篇:Google 计算引擎采用更快的 GPU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36

不要海淘:华为任性要打造中国品牌
    集微网消息 文/陈冉        一年一度让全球都跟着疯狂的“双十一剁手节”落下帷幕,阿里巴巴公布了交易数据:天猫双十一全天成交金额为912.17亿元。         阿里巴巴公布的“双十一”销售数据同时显示,华为在手机品牌销售额排行榜及手机销量排行榜中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销售量虽不是第一,但销售额却位列第一,证明华为手机的品牌溢价力,不拼低价消费者同样愿意为之买单。   “    用28年来造好国货,还是去海外扫货?”        这是即将上市的华为Mate 8,今日发布的一则发人深省的广告语,在人们对这个“我们想和这个时代谈一谈”系列广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的同时,要造“好国货”的华
[手机便携]
华为的野望:“造车”可否复制手机业务的成功?
一向以狼性著称的华为,正加注在汽车产业上的砝码。   继2019年成立智能汽车BU之后,华为高管向新浪科技确认,华为正在将智能汽车BU与消费者业务在汽车端的布局整合,以进一步形成合力。   “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这是华为一直对外释放的信息。其目的也是打消车企合作伙伴的顾虑,壮大华为汽车生态。   在智能汽车上,华为能复制手机业务的成功吗? 智能汽车 下一个超级终端?   智能手机市场经历多年的普及与发展,早已进入存量市场。虽然这两年5G迎来规模商用,但似乎并未给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想象中的巨大增量。   不过5G的另一个增量市场就是万物互联,除了个人、家庭和办公,出行场景成为其中的想象空间之一。   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
[手机便携]
<font color='red'>华为</font>的野望:“造车”可否复制手机业务的成功?
华为将推麒麟650:自研搞定CDMA基带
12月15日消息,前不久华为正式推出了采用台积电16nm工艺制造的旗舰级处理器 海思麒麟950,集成4个2.3GHz的A72核心+4个1.8GHz的A53核心,GPU为全新的MaliT880 mp4,整体表现可圈可点。 虽然近几年麒麟芯片的发展速度令国人欣慰,但的确也存在一些弱点,比如麒麟芯片的CDMA基带 其实在基带方面,华为的表现还是相当出色的,前不久推出的巴龙Balong 750更是全球第一个支持LTE Cat.12、Cat.13 UL网络标准,理论下载速率可飙至600Mbps。但是在CDMA基带上,还是高通说的算的。 说起CDMA基带,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高通的 印钞机 ,高通在CDMA标准专利相较于其他厂
[手机便携]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全球领先 中国AI力量正在崛起
如今,人工智能作为当下最热门的新科技领域,全球各个国家的科技先锋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进行技术研发。在政策、经济、市场需求等多方推动下,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迅速,部分指标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国内有如百度、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取得领先地位,也有诸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极链科技Video++、依图科技等优秀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在垂直领域名列前茅,推动着中国AI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的亮相。 中国AI专利数赶超美国 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近日,《日经亚洲评论》统计了过去三年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50名的企业。其中,中国公司专利申请总量大幅领先于美国,企业数量也翻了一番有余,相比于上一个统计周期(2013年-2015年),从8家增加至19家
[机器人]
凌华科技推出基于NVIDIA® Jetson Xavier™ NX的工业级4通道PoE AI视觉系统
凌华科技推出基于NVIDIA® Jetson Xavier™ NX的工业级4通道PoE AI视觉系统 新一代AI视觉系统利用全新NVIDIA®模块、 易于维护和优化的开发平台,轻松地将AI带到边缘 摘要: ● 凌华科技AI视觉系统采用NVIDIA® Jetson Xavier™ NX,支持4通道PoE摄像机,具备优化的PoE功能和数字I/O,适用于工业级AI推理。 ● 智能PoE、PoE损耗检测功能和WatchDog指示灯设计便于管理,可减少维护工作 ● 专用的GigE带宽(EOS-JNX-G)和优化的操作系统结合100米电缆验证,确保用于不间断操作和监视监测的捕捉性能。 ● EOS-JNX-I作为AI
[传感器]
凌华科技推出基于NVIDIA® Jetson Xavier™ NX的工业级4通道PoE <font color='red'>AI</font>视觉系统
Drive.ai、Waymo率先商业化,智能驾驶加速进入冲击阶段
无人驾驶汽车经过这么多年,从概念、到研发、再到路测,终于按奈不住走向了商业化。 继Drive.ai和德克萨斯州阿灵顿市政府签署了商业合约后,在日前举行的2018全球智能驾驶峰会上,Drive.ai的联合创始人王弢就《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迭代与落地》进行演讲并强调,“Drive.ai到2020年计划拓展至15个城市,我们正与全球多个城市的当地政府和合作伙伴进行协商”。 而谷歌旗下的Waymo也开始了将无人驾驶汽车面向用户的商业化进程。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财务官鲁斯·珀拉特透露,目前已经有用户为乘坐Waymo自动驾驶车辆付费。 为什么会是Drive.ai和Waymo最先“吃螃蟹” 全球研发无人驾驶汽车的公司那么多,为什么最
[机器人]
华为安防更名华为机器视觉,将开启一个新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主角,若一个企业的率先发声最终成为大众共识,那就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 2020 是新十年开头之年,或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下,拥抱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世界,正在描绘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美妙图景。2020 年 2 月 25 日这个时间节点,毫无征兆下,华为安防官宣:从“华为安防”更名为“华为机器视觉”。一句简单发声,却激起千层浪,引发行业诸多猜想。那华为此举,意欲何为,带来那些改变,更名后战略方向和做安防的决心如何?都是焦点所在。 从华为安防到机器视觉,因何更名? 业界猜测华为此举有诸多声音:品牌传播,冲出赛道,拓展资源,去安防化,跳出安防,获得公司更多层面支持等。千人千面,这些都不无道理。但
[嵌入式]
<font color='red'>华为</font>安防更名<font color='red'>华为</font>机器视觉,将开启一个新时代
iCatch和Prophesee合作开发AI视觉处理器
据外媒报道,图像信号处理(ISP)技术和摄像头SOC公司iCatch Technology(iCatch)与先进神经形态视觉系统开发商Prophesee就基于事件的Metavision传感项目达成合作。 该项目将iCatch的V57 AI视觉处理器与新的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SSS)堆叠的基于事件的视觉传感器(Event-based Vision Sensor)IMX636集成在一起,实现SSS和Prophesee间的合作。 图片来源:iCatch iCatch为所有算法合作伙伴和ODM客户构建了OpenMVCam开发平台,可在监控、智能医疗、车内监控系统
[汽车电子]
iCatch和Prophesee合作开发<font color='red'>AI</font>视觉处理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