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一个用户发了几张汽车渲染图,挂着“Honor”车标,还艾特了华为荣耀和奥迪,跟着两个字我们。当时这个用户的认证信息为华为设计总监,所以一时间网友们纷纷揣测,这是华为要和奥迪合作造车的节奏?很快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郭平就在一个论坛上表态说,华为是不会进入汽车制造业的,在汽车行业来说华为关注的就是车联网。
这年头辟谣已经没啥可信度了,关键是造车这事划不划算呢。那么问题来了,你看好华为进军汽车市场吗?会不会又是个坑?
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华为要造车的消息,虽然这次华为依然很快的辟谣了,但是辟谣这事其实已经不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许多被辟谣的最后成了真,许多没辟谣的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
那么华为有没有能力造车?又值不值得造车?
其实华为造车靠不靠谱?看看苹果就知道了。
相比去年,这次的传闻就更有鼻子有眼,给出了华为的合作伙伴就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麦格纳,后者在全球拥有294家工厂、87个工程研发所和销售中心,实力很强,如果华为有需要它就能来中国建厂造车。其实华为进军汽车业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那年华为推出了车载模块ME909T,还承诺今后每年会投入上亿元用于车联网相关解决方案的研发。在之后,华为和许多汽车厂商开展了战略合作,包括为奔驰、奥迪提供车载通信模块海思芯片;与丰田合作将WiFi的热点部署到丰田汽车上,实现了与呼叫中心的连接;在国内也分别与东风汽车、长安汽车结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开发车联网产品。
今年9月底,奥迪、宝马和戴姆勒联合五家电信通讯公司成立了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推进车内5G通讯技术的应用,这其中就包括华为在内。
可以说在车联网领域,华为已经拥有了非常高的地位,也拥有了十分成熟的技术。那么就像当年从通信技术起家,然后过渡到手机产品,并且一举拿下全球销量第三的成绩,如此看来华为进入造车领域好像也很符合逻辑。从资金实力角度来看,2015年华为的净利润达到了369亿元人民币,绝对有这个本钱。研发创新更不用说,对于如今的智能汽车来说,车联网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华为本来就具有优势,而其他造型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可以通过合作或者合资的方式解决。
如此看来,华为确实具备造车的实力。而且如今互联网企业造车也有许多前辈了,比如谷歌、苹果。在国内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也都在汽车行业插了一脚。
不过仔细分析下来,百度和阿里巴巴还是拉着整车企业在合作,更多的是作为技术合作方,腾讯则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投资新兴造车企业。谷歌和苹果也是从自己造车转变为了更多的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研发。
造车这事,太烧钱,前期投入巨大到连苹果都承受不了,看看特斯拉一直亏损的状态也能明白。反而不如术业有专攻,在某一个领域做大做强,赚得也不少。就像华为自己说的,不会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所以未来我们看到挂着华为logo的汽车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很有可能以后跑着的每一辆车上,都有华为的芯片或模块,这才是更聪明的野心家。
在通讯与智能手机领域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华为,似乎并不满足于自身取得成绩,一直有向其他领域扩充的计划与打算,有关它进军汽车行业的传闻一直不绝于大众之耳。年初有消息曝出,华为正式进军汽车领域,其后华为官方否认。当时该消息称,华为可能与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和整车代工商麦格纳展开战略合作。后者合作并服务的企业包括宝马、戴勒姆、捷豹路虎等,其业务涵盖汽车制造的各个方面。目下在全球拥有294家工厂、87个工程研发所和销售中心,是一家实力强劲的汽车相关企业。当然,以华为今时今日的地位与体量,也不可能找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汽车企业开展自身的汽车业务。
华为传出与麦格纳进行战略合作的新闻之前,就曾经与长安汽车进行过战略合作,与包括奥迪、宝马在内的许多品牌有过汽车合作,所以说它已经试水过汽车领域(准确的说是车联网,汽车周边领域)。而且华为在智能终端和网络方面有自己的强项,估计研发、生产汽车产品的难度要比其它进入汽车领域的外行要低上不少。再者,华为准备汽车产品,并不完全是自己设计与制造,而是一部分由自己设计但交由代工厂生产的汽车产品。未来的汽车领域是智能汽车以及自动驾驶的时代。华为一直在汽车领域这块,进行相关布局。其在2013年底就开始进军车联网,推出车载模块ME909T,并且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车联网相关解决方案的研发。
近几年来,华为在物联网领域的动作相当大,而汽车无疑是华为实现万物互联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车联网、物联网领域的发展,让华为有了进军汽车领域的底气,也让华为进军汽车领域成为了一件靠谱事情。华为除了与上面提到的宝马、奥迪的合作之外,还与奔驰、大众、丰田等企业在车联网、车载系统等领域展开过合作,让自身的车联网、车载系统等软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并且一直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
我国已经连续很多好几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产销大国。但令人尬尴的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连年降低。一边是国外品牌与市场无休止的膨胀,一边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下降与市场的日益萎缩。需要站出来一个企业与国外品牌进行对抗。
我们都知道,汽车行业对于创新的要求是很高的。国外知名车企每年在创新上的投入是巨大的,国内车企则相形见绌。而华为却恰好是一家极富创新精神的企业,创新二字已深深的烙在华为的骨头上,融进了它的血肉里。
一旦华为进军汽车领域,依靠华为强大的创新精神,再辅以雄厚的资本支持,就算它只是生产研制相关的汽车产品,而不是从事整车制造,也必然有很大的可能推进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前行。
不过虽然华为的企业文化诸如诸如创新精神,很契合发展汽车事业的要求。但华为的其他反面的特质就不那么适合其在汽车领域发展了。狼性文化,人海战术,快速响应跟进,这些生意经是华为成功的基础。在电信设备上,华为的报价可以是爱立信的十分之一,质量不如爱立信没关系,华为派出工程师24小时无间断的响应各种问题,后期打补丁慢慢往回找。产品能用而且便宜,虽然要冒着出点问题的风险。但汽车行业的基因则不是快而是稳,一款汽车的研发周期一般在5-7年,前期概念筹划就得1-2年,因为汽车实在是太复杂,每一次小的改动都需多个部门拍板,一个小的细节涉及,不起眼的功能取舍,都需要花掉大量时间作内外部沟通。每一款汽车在十年以后依然可以满足很多人的使用需求。所以华为的基因同汽车行业基因是很矛盾的。
如今造车正在成为一场运动,似乎没有谁不能造车,造车根本没有门槛似的。然而事实上,过去100多年,世界上最后留下的汽车制造商就那么几家。为什么?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高度激烈的行业。它的竞争激烈程度比手机、IT行业高多了。
造车的门槛高在哪里?电脑、手机死机了可以重启,汽车不行,在高速上死机了就完蛋了。所以造车绝对不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一部车真正下线,要做4000-5000项试验,高温高寒、疲劳耐久、NVH、抗电磁干扰、舒适性、可靠性、操控稳定性,每个零件都要验证,大规模生产,如何保证产品一致性?成千上万的供应商,如何确保零缺陷?还要应付激烈的竞争,汽车市场,一上来就是和丰田大众竞争,这样的行业门槛,是手机和IT所完全无法比拟的。
华为很牛逼,但是隔行如隔山,以为在家电或者IT行业的经验,就可以简单复制到汽车行业的,就是太傻太天真。苹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已经宣告放弃造车,而只和主机厂合作。这是明智的选择。
另外,对华为来说,进军整车行业的险并不值得去冒,汽车行业是一个低利润的行业,6%的运营利润已经是行业高水平了,牛逼烘烘的特斯拉是多少?一直都是负的,2016年度是-10.5%!
上一篇:本田将推出合资电动汽车,首座工厂落户武汉
下一篇:特斯拉Model 3产能不足,机器人的“手工”这么慢?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