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线神钢不合格,盘点近期日本制造业的“不合格”

发布者:幸福家庭最新更新时间:2017-10-25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日本制造  新干线  日本高铁  中国制造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据日本媒体21日报道,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日前表示,公司运营的新干线列车使用的部分神户制钢所生产的零部件不符合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制定的行业标准。全世界再一次哗然了,曾经标榜世界质量保证的日本制造近来频频被爆出丑闻,而被牵连的企业也是各行业的大佬级企业。人们不仅想问:日本制造业怎么了?

 

报道称,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的东北新干线和秋田新干线列车转向架使用了神户制钢所涉嫌篡改数据的铝制部件。发现东北新干线E5系列车使用的部分轴套强度和耐腐蚀性能都比行业标准低。目前公司表示将于一年内完成劣质产品的更换。

 

 

这已经日本制造业一周时间内第三次登上国内搜索热评了,每一次上榜都是丑闻。

 

第一次是日本钢铁业造假,出事的企业是神户制钢。神户制钢始创于1905年,是世界500强之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979年曾进入神户制钢工作。这一次事件被坑的厂家超过500家,而日本汽车行业被牵扯其中,本来就被质疑不安全的日本汽车更被喷的体无完肤,作为被害者他们算是惨上加惨。包括丰田、本田、马自达、三菱、日产和铃木在内的日本车企巨头都已受到波及。

 

 

第二次是日本高铁英国首秀,这一次也是震惊世界的丑闻。一向和中国高铁斗得不可开交的日本高铁一下子就成为被人耻笑的对象,在首秀的现场。日本负责制造的高铁晚点、空调宕机、车体漏水,一场首秀俨然成为一场闹剧。

 

 

 

第三次就是这一次,神户制钢出事让日本制造业彻底跌落神坛,再也不是那个标榜世界质量保证的日本制造了,现在成了人们不得不防的日本制造。

 

造成目前这种局势很大的原因在于日本制造业这些年积累了声誉之后监管不到位,不管是质检部门还是客户,对于产品近乎百分百信任,这让制造业造假的萌芽一点点壮大,到了如今事故频发的局面。

 

这样的事件也给中国制造敲响了警钟,中国制造2025想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就必须要严管质量,质量才是制造发展的硬道理。


关键字:日本制造  新干线  日本高铁  中国制造 引用地址:新干线神钢不合格,盘点近期日本制造业的“不合格”

上一篇:为啥说机器人不会控制人类?因为它们不懂试错
下一篇:聚焦十九大:探索我国“核电之肺”——华龙一号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1:51

Autodesk普及数字创新技术,推动中国制造业整体升级
(2007年11月8日,北京讯)2007年11月6日,由世界设计软件业巨头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特克公司)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e-works携手主办的“第二届数字创新在中国·高峰对话”在京举行。来自中国机械、纺织、冶金等行业的企业及研究机构围绕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危机、解决方案和数字创新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欧特克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吴旻晖博士发表了重要演讲。 欧特克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吴旻晖博士发表 “普及数字创新技术,实现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主题演讲 凭借物美价廉,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十几年间逐渐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但是,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一环,产品从标准、设计到生产、批发、零售,中国企业基本上只承担简单的“加工
[焦点新闻]
工业机器人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机器人这一概念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不论是通过传统的电视机,还是通过互联网,人们对于机器人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一些简单的机器人已经运用在生活当中。由于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优势,它被大量投入到智能制造中,应用于柔性生产线、恶劣生产环境及重复枯燥作业中,有效地降低了生产风险,提升了工业资源利用率,改善了劳动生产环节,实现了智能制造在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上的双丰收。 在1990年4月,日本就已倡导“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当时,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共同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参加了该项计划。而国内近几年才将智能制造在大范围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我国智能制造步晚 我国在2015年,正式开始布局智能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
[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AI工厂何时才能实现?
  在科技领域以外,AI技术则仍大多数是实验性质,只有少数例外──特别是汽车领域──很少有工厂已经开始采用,已经实施的AI技术都是小范围应用,主要在例如库存管理、检验等领域。   市场研究机构Lux Research研究员Dayton Horvath表示:“AI能支持像是有限元素分析等应用于建立仿真模型的运作,此外也能处理更困难的问题──例如有更大自由度或是不完整数据集的情况;”举例来说,拓朴优化(topologyoptimization)能借助AI打造更轻量化,但拥有相同或更高强度的零件,并能建立更具效率的热交换器模型。   在工厂AI应用经常被提到的一种系统就是机器人,美国业者UniversalLogic的AI机器人技术Neo
[机器人]
印度制造想超越中国制造,是否真的可能?
一度时间,印度很想借着某国对中国制造的打压,成为世界新的制造工厂,从而一举取代中国制造的江湖地位。不过,事实证明,仅仅有这种算盘还是很难成事的。印度制造并没有成为新的一极。甚至从某些方面来看,还不如越南等东南亚厂商的制造能力。一场疫情更加凸显了制造能力的高低不仅是看市场环境,产业工人能力和技艺,甚至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去完善的地方,这都不是印度想当然就可以赶上的,至于说超越更是难上加难。看看特斯拉在上海的制造速度和能力,特斯拉一度时间被诟病不已,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达不到市场的需求,产品供应不上,在资本市场也屡屡被当作“做空”的对象。 后来,特斯拉的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也远没有满足市场需求的供应,也只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量产
[嵌入式]
印度<font color='red'>制造</font>想超越<font color='red'>中国制造</font>,是否真的可能?
OLED、ULED电视混战,海信站在了哪一边?
目前,经过新一轮转型后,海信等家电巨头正在加速创新和技术升级,发力ULED曲面电视,而这将与在ULED电视领域开始布局的日韩企业展开正面竞争。一个原本由日韩企业主导的全球电视显示技术两雄争霸的格局,正在变成中日韩企业的群雄割据。   4月8日,海信电器面向全球推出全新一代的ULED曲面电视。业内人士认为,海信此举直接加速2015年彩电市场旺季到来,也将与日韩企业之间竞争更为激烈。   从双寡头竞争到三巨头对垒 近日,三星、索尼、长虹、创维等中外彩电企业均已发布各自的电视新品。在目前的智能电视市场上,海信新一代ULED曲面电视将与日韩企业在电视显示技术上展开正面较量。家电企业对ULED电视的进入,打破了以往重大显示技术
[嵌入式]
踏入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如何向“智”造转型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4.0的推行与变革,亚洲尤其是中国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区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速推动智能化的转型。 然而,在面对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的过程中,工厂企业该如何快速转型,把握核心竞争力?如何满足制造业的多样化、产品更新快的需求,创造共同价值? 制造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出台《中国制造2025》,以此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并明确指出智能制造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更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从市场角度看,中国制造业规模巨大,拥有全产业链发展,可以为产品的开发、发展创造最基本的条件。而在机器人领域,中国工业机器
[机器人]
发展国产机器人支撑中国制造
     工业机器人大规模采用将是未来我国工业生产主要趋势,业内认为随着国内自动化进程向前发展,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达万亿。本土企业应立足国产,使用国产品牌,支撑未来中国制造。   工信部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提出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行动,明确要加快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我省已在汽车、机床、工程机械等优势行业重点企业中建设数字化车间,开展智能工厂建设试点,促进工业机器人在关键生产线的规模应用。    工业机器人应立足国产 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从市场需求来说,中国是未来全球最大的一个机器人市场。这意味着我们有足够多的用户可以吸引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现在确立的原则是“市
[机器人]
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马力发动机
  5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开封视察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开封工业园,参观了该公司的拖拉机装配车间和农机服务信息中心。下面就随工业控制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对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大马力拖拉机,以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打造的智能农机服务平台,李克强总理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企业要继续发扬“大国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看望车间的工人们。 坐驶室里,李克强总理听王金富介绍拖拉机性能。   总理关注工程机械物联网大数据,认为它对决策很有帮助记者   回访当事的工作人员:今后将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做极具“工匠精神”的员工    生产车间|总理登上大马力拖拉机   当天上午10点半,飘落的小雨让
[工业控制]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