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终结者”技术,中国将引领液态金属

发布者:nu23最新更新时间:2017-11-2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计算机  液态金属  半导体元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液态金属,在普通人看来,它可能是体温计中流动的水银,是高温锅炉中沸腾的铁水。可在科学家眼中,它是流动的软体生命,是连接人体神经的桥梁,是未来机器人变革的核心材料……不久前,我国一个科研小组在国际上率先将液态金属与量子器件及计算技术联系起来。更快更智能的计算,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液态金属是否预示着一场新的计算革命的到来?

 

液态金属是常温常压下保持液态的一类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图景

 

液态金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保持液体状态的金属。如镓铟合金,是常温常压下保持液态的一类合金。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图景。

 

那么,液态金属与计算变革又有啥关系?这得从计算机的原理谈起。

 

以晶体管为代表的半导体元件是现代计算机的基本逻辑单元。其原理是,通过控制晶体管电压的高低,决定一个数据是“1”还是“0”,这一经典逻辑运算模式就是二进制。在此基础上,人们构建“加减乘除”等运算单元,发展出可编程的芯片,计算机得以走进你我生活。

 

目前,芯片生产进入集成电路时代。通常,单位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越多,计算性能越好。科学界和产业界不断缩小晶体管的尺寸,提升单位面积的集成量。过去40多年,半导体芯片一直遵守着“摩尔定律”,即每隔18个月集成度翻一倍,性能提升一倍,产品价格降低一半。这保证了我们享受更低价更快速的计算体验。

 

不过,计算机专家预计,随着晶体管逐渐走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必定失效,计算机“进化”将遇到瓶颈。

 

当前,14纳米的芯片已经量产,这一尺度相当于头发丝的七千分之一,这已经十分考验制作工艺了。未来的改进空间正逐渐缩小。

 

此外,现代计算机遵循冯?诺依曼基本体系,该体系的硬件系统即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这一体系助推了过去几十年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但它要求数据存储在内存、并依赖内存进行运算的思想,使得计算机的发展受到芯片的制约。

 

一方面是传统计算机可以预见的发展瓶颈,另一方面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对计算升级的需求。为了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研究人员或者发展多核芯片,或者探索有别于冯?诺依曼体系的架构,或超越经典物理世界开发新一代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就是后者的代表。

 

液态金属让高度灵活性、智能性和可控性的柔性计算系统成为可能

 

液态金属以其独特性能进入科学家的视野中。

 

不同于一般的导电介质,液态金属在不同的环境下导电性也有差异。这一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变化,在科学家眼中则有重大价值。

 

中科院理化所、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刘静是我国液态金属研究的领军人物,他和团队惊奇地发现,温度不同、氧化程度不同以及磁场强度环境不同,液态金属的导电性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因此,就像通过对晶体管电压的控制来构建运算基础一样,科学家可以通过改变外界的环境,借助对液态金属状态的控制,并以它在不同状态下的导电差异作为可控的逻辑计算单元。

 

“比如,借助温度调控装置,改变液态金属所处的环境温度,使其在固液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因为固态和液态形态下电阻值不同,我们就可以把它理解为‘0’和‘1’的状态,比如把固态状态定为‘1’,液态状态则为‘0’”。刘静说,以此为基础就能构建基于液态金属的记忆与逻辑单元,甚至计算系统。

 

正因为这种特性,使液态金属可以成为计算的核心逻辑单元,从而带来革新传统计算机的可能性。刘静说,不同于传统的电子计算机,从宏观到纳米尺度的金属液滴,可以通过多种物理场效应,在液体环境下组装出逻辑器件并对其进行编程。

 

传统计算机以顺序执行指令的方式运行,液态金属构建的计算机,由于能通过多种方式同时进行编程,一次可同时执行多个指令,具有高度并行性的特点,因此运算速度上可能更快。液态金属也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发热量更小。此外,液态金属还兼具流体的柔性、可任意变形的特征,能够制作柔性的液体电子乃至半导体单元。

 

正如物理学家与计算机专家的预测,量子计算可能是新一代计算机的重要形式。液态金属如何给量子计算机发展添薪加火?

 

与传统计算机不同,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来实现逻辑运算。量子计算机的运算模式,决定了量子算法的上限和潜力远高于经典算法。不过,刘静认为,在核心的器件和物理实现方法上,当前量子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一样,都由固体的器件组成。比如,量子计算机的一种核心逻辑单元——超导隧道效应器件的结构一般由中间层和两侧构成,中间层是一块绝缘的薄层,两侧为导电介质电极。

 

“理论上说,由于这些结构是固体的,形状无法变形、分割,一旦制备出来,一般只能按其特定结构实现对应功能,应用可能受到限制。”刘静说。

 

如果器件全部是液态将会怎样?刘静团队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液态量子器件和制备方法,发现由于液体的柔性和可变形性,表面易于达到原子级别的完美光滑度。同时全液态量子器件的中间液层的厚度可以通过力场、电场、磁场等多种物理场来调控,液膜间隙可达到极小尺度甚至完全消失,满足实现量子计算机运行对尺度的要求。如此,整个系统要实现高度的灵活性、智能性和可控性就成为可能。刘静认为,基于液态金属的计算机架构,可能预示着下一代计算机的雏形。

 

在液态金属研究上,我国处于领跑者地位

液态金属被称为人类利用金属的第二次革命。当前基于液态金属的重大变革性应用不少仍是畅想,但它拓宽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边界。

 

液态金属与计算和智能的神奇联系并非灵光闪现,而是基于科学家多年的持续研究。随着对液态金属机理认识走向深入,科研人员探索出了诸多应用方向。

 

2013年,刘静团队把液态金属做成打印“墨水”,首次在纸上直接生成电子电路。一年后,研发出世界首台室温液态金属打印机,为个性化定制化电路生产提供了解决方案。

 

2014年6月,针对断裂神经修复难题,刘静团队利用液态金属成功“搭桥”,建立信号通路,为人体神经功能修复重建提供了可能,打开了它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景。

 

看过电影《终结者》的观众,一定对影片中可以任意改变外形、迅速恢复的机器人印象深刻。2015年3月,刘静带领研究小组,首次研发出自主运动的可变形液态金属机器。

 

2016年,液态金属机器人向前进化,能做出更复杂的运动。刘静团队发现,液态金属不仅能“吃”,还能跑、会跳,甚至载物前行。“当前全球先进机器人研发竞争激烈,液态金属打开了机器人的想象空间,有望成为机器人变革的重要引擎。”

 

当然,液态金属离成为真正的“终结者”还很遥远。“以自然界生物进化的观点看,现在相当于培育出了细胞,要使之成为完整的仿生物体柔性机器人,还需要生长出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刘静表示。

 

在液态金属研究上,我国处于领跑者地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原创科研成果的代表。近些年,液态金属研究从冷门逐渐成为国际上备受瞩目的重大科技热点。

 

“我国对液态金属研究积累较深,国际上不少机构是在我们所开辟的方向上做研究,但一项重大的突破就可能改变既有的格局。一些发达国家实验室凭借在学术话语上的强势地位,也可能影响科学界的判断,我们需要不断用有分量的成果说话。”刘静说。

 

“一类材料,一个时代。”刘静认为,液态金属作为一类特殊功能材料,已展示出引领和开拓重大科技前沿的特质,有望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柔性机器人、生物医疗健康等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并催生出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希望国内外更多的优秀团队参与进来,共同应对液态金属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键字:计算机  液态金属  半导体元件 引用地址:现实版“终结者”技术,中国将引领液态金属

上一篇:工业4.0一曲高歌,人工智能将有哪些突变?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启动,比尔盖茨成外籍院士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02

盘点安防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场景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但在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安全问题成了首要问题,无论我们的家庭生活还是生产运营 ,无论我们的自身还是企业、单位的产品、厂房、技术设备都离不开安全,基于此,加强安全防范,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设置先进的安防系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信息化的时代,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来解决安全防范问题已经很普遍,它不仅直观、快捷、节约资金,还能为抵制犯罪留下第一手资料。 一、在校园安防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人们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越来越重要,因而孩子的教育成了关键的问题,而校园是孩子受教育的场所,校园安全是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保障。 (一)传统的校园安防系统 安
[安防电子]
盘点安防<font color='red'>计算机</font>网络系统的场景应用
升级iOS 10后,你的iPhone就变成了AI超级计算机
     【腾讯科技编者按】手机功能越来越先进,“手上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一些应用不再使用云服务,而是在手机本身上完成人工智能(AI)计算,而一些业界人士也认为,大部分移动应用未来都将成为AI应用。外媒fastcompany分析了这一趋势。 苹果iOS 10正式版将于9月13日开始推送,iPhone机主升级系统之后,就可以找到几乎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任何人或任何东西的照片。 新的iOS 10的神经网络人工智能可以在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进行110亿次计算,不仅能辨别出每张照片里的人是谁,甚至能辨识出他们的情绪如何。 “手上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一种趋势,iOS 10的照片应用只是最新的一个例证。 今年1月份发布的
[手机便携]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提升
(文章来源:中科罗伯特机器人学院)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也得到了大步提升。196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Roborts研发的机器人系统装备了视觉,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从此刻开始机器人也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工厂,通用汽车公司在1961年安装首台工业机器人,1969年安装首台点焊机器人,90%的车身工作由机器人完成,生产效率获得大幅提升。 日本和欧洲的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紧张的劳动力和落后的生产效率制约了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成为必然的选择。1970年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国,汽车产量迅速增长,汽车行业自动化需求强烈。全球汽车产业在1950-1960年代迅速增长,德国和日本的汽车产量分别从1950年的30万辆和3
[机器人]
华北工控嵌入式电脑应用于城管执法车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系统概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秩序的治理和维护日趋重要,由于城管管理的机动性非常大,自身流动的管理需要一套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当城管人员人身安全遇到威胁或者城管执法遇到障碍的时候,数字化管理系统会自动报警救援,车辆行驶过程监控都有详细的存储记录,长此以往,有助于城管指挥中心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指导城管人员准确定位,自觉做到公正、文明执法,为社会治安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目前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打造数字城管平台,实现城管信息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下面详细介绍华北工控一款冰翅散热结构嵌入式电脑在城管执法车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系统原理: 城管执法车在执法巡逻中的位置、速度、现场情况等信息,以及
[嵌入式]
外媒:未来几年双屏幕计算机可能成微软最重要产品
最近微软在Surface发布会上发表了许多新产品,外媒《CNBC》认为,双屏幕计算机Surface Neo最为吸睛,恐怕会是微软接下来几年最重要的产品。 目前市面上并没有与Surface Neo类似的产品,《CNBC》指出,如果Surface Neo能够顺畅运作,将会是一款全新种类的计算机,也将像2012年微软第一次推出二合一变形笔记本时一样,创造出新的风潮。 微软当初通过Surface成功打造了二合一笔记本市场,吸引戴尔、联想、惠普、三星等大厂牌推出了相同概念的产品,就连苹果也在2015年时推出iPad Pro,并且增加了可以连接键盘的功能。 微软已经很久没有做出重大的设备革新,这次推出的Surface Neo除完善诸多功能之
[手机便携]
世界最小计算机可以植入患者眼球监测眼压
  美国科学家日前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计算机——一种可以植入眼球的医用毫米级计算系统。   这种计算机主要为青光眼患者研制,放置在患者眼球内可以监测眼压,方便医生及时为病人缓解痛苦。科学家介绍,整个计算机只有一立方毫米大小,包括一个极其节能的微型处理器、一个压力传感器、一枚记忆卡、一块太阳能电池、一片薄薄的蓄电池和一个无线收发装置。通过无线收发装置,这个计算机能够向外部装置发出眼压数据资料。   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学教授丹尼斯 西尔维斯特表示:“这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完整毫米级计算机,它每隔15分钟自动启动记录数据,耗电量仅为1/10亿瓦特。只要在户外阳光下暴露1.5个小时,就能充满电。”   目前,这种计算机只能与外界进
[医疗电子]
计算机近距离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引言   针对某医疗装置中的人体生理信号采集和传输问题,本文设计了计算机近距离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采用Nodic公司的nRF2401作为无线收发核心器件。系统由一台PC、无线数据接收模块和无线数据采集发射模块组成。无线数据发射模块以C8051F021单片机为处理核心,采用单片机内部的12位ADC对现场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和发送;无线数据接收模块以C8051F021单片机作为处理核心,接收与发射模块由nRF2401无线收发芯片完成,采用MAX5591实现12位D/A转换,采用 RS-485总线与PC进行通信,它负责现场数据的接收和初步处理,并转发给PC以供显示和监控,同时将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供示波器显示;PC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利用N
[应用]
汽车变截面板簧轧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介绍两辊式汽车变截面板簧轧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多模态智能控制算法在液压伺服系统中的应用。该控制系统设计合理,运行稳定,控制精度高。 变截面轧机是生产汽车变截面板簧的关键设备。它将加热到950℃的等截面弹簧钢板通过转动的轧辊压缩及拉拔机构拉拔,使其横断面按照设计的变形曲线改变。目前国内钢板弹簧生产企业或者采用进口轧机如英国西尔公司、德国波克公司的某些产品,或者采用国产的仿西尔公司的三辊轧机及一些简易轧机。简易轧机生产的产品精度低、展宽大,国产三辊轧机能耗、设备的体积较大。 两辊式变截面轧机是目前国内开发出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轧机产品。该轧机机械液压结构设计紧凑,能耗低,机械结构中无侧辊限制板簧在
[应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