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与博世联手,无人驾驶出租车欲进入路测阶段

发布者:asdfrewqpp最新更新时间:2018-02-09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奔驰  博世  无人驾驶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外媒CBNC报道,德国汽车供应商戴姆勒(Daimler)和博世(Robert Bosch)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对无人驾驶的计程出租车进行路测。

 

 

博世CEO德纳(Volkmar Denner)表示:“未来几个月内,街道上将会有测试车辆。”

 

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和博世(Bosch)去年合作开发了一个联盟,旨在加速自驾出租车的生产,并且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也加入了这场争夺战——如Uber和滴滴。

 

这项提议为两家公司在无人驾驶方面努力提供了更明确的时间表。在此之前,两家公司只承诺在21世纪20年代初拥有完全自动驾驶汽车。

 

 

随着消费者度对智能手机依赖程度的增强,他们更多地使用手机进行定位、打车和租车,而不一定非要自己买一辆,科技企业和汽车制造商正力争快速适应这一变化。

 

事实上这两家巨头为自己争取的时间也很有限——上月,谷歌Waymo已经宣布开始在亚特兰大测试自动驾驶汽车,至此它进行路测的美国城市总数达到25个。最新消息显示,它还订购了数千辆克莱斯勒汽车准备搞一番“大动作”。走得比较快的还包括宝马——准备在2021年出售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

 

市场容量或许也是这种“紧迫感”的一大因素。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只会占欧洲汽车销量的大约10%至15%。这意味着会有大量的竞争者被淘汰。为了成为最后的幸存者,强强联手正在成为趋势。

 

戴姆勒与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副总裁Wilko Stark表示:“除了高度自动化的L3自动级别自驾汽车之外,我们还将在不久后推出L4/L5级别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L3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仍需要一个方向盘和司机,保证特殊情况下实现操控,而L4级别提供了无人驾驶功能的专用车道,L5为全自动级别,不需要方向盘。

 

 

Stark补充说:“与其他竞争者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从一开始就将我们的车辆概念化为机动出租车(robo-taxi),而不是将其作为安装在系列车辆上的技术套件,我们不会依靠一个临时解决方案。”


关键字:奔驰  博世  无人驾驶 引用地址:奔驰与博世联手,无人驾驶出租车欲进入路测阶段

上一篇:奔驰和宝马大战新能源汽车,谁能主导市场
下一篇:传感器数量暴增让车载通信系统发生重构,以太网准备咋样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27

三菱机电研发出在极端天气下无人驾驶新技术
据三菱方面介绍,最大的不同点于其系统的“差异化提取”技术,能够自动识别与上次绘制的地图中不同的、或者说变化了的地方,进行绘制。这样一来,系统只传输和更新变化了的路况信息,而不是每次都要将海量的高精度地图数据重做,这将大大提高传统意义中高精度地图的绘制效率,同时降低资源投入和成本。 在通往自动驾驶实现的道路上,其中的障碍之一,就是极端天气,例如雪。 2015年,谷歌公开承认,尽管自动驾驶汽车武装了各式各样的高精度传感器,仍旧逃不掉变幻的天气条件下对道路的绘图和导航难题。曾经,为了攻克雨天路况,谷歌Waymo团队为摄像头传感器加装了雨刷,但全面实时地掌控路况还是很难。 日前,一家公司迈出了更远的一步。 有趣的是,方案的
[汽车电子]
三菱机电研发出在极端天气下<font color='red'>无人驾驶</font>新技术
宝马不做汽车研发“无人驾驶”摩托车?
1 ▲ 奥迪 在欧洲推e-tron充电服务 奥迪在推出其第一款电动SUV e-tron quattro前一周,推出了一项影响广泛的服务-e-tron充电服务。定位不同的充电点以及提供商会有不同的支付系统,对电动车车主来说会很困扰。奥迪表示,对此其有一个解决方案。基于保时捷最近推出的电动汽车充电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和服务,奥迪将提供给e-tron车主一个有关充电的文件和一张卡,让他们可以为e-tron quattro车型以及奥迪即将推出的其他电动车在欧洲220个不同充电服务提供商运营的72,000个充电点充电。目前,奥迪该项充电服务宣布仅在欧洲市场可用。     2 ▲HTS可实现多项车辆探查识别功能 到2023年,自动车牌和车辆识
[嵌入式]
无人机,无人驾驶,下一次就是无人编辑?
纸媒是什么时候凉了的? 说老实话,这个年代,谁还看纸媒?书籍变成了Kindle,00后捏着抖音,90后拿着ipad刷公众号,信息碎片化,热点转移迅速,不等油墨印到白纸上,今日手机的推送就送到了。 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人皆可发声,人人亦都是编辑。无需统筹,无需开会,想说到那里就说那里,去年出现了“主编死了” 系列文章刷屏,传统媒体,备受嘲弄,尊严凋零,媒体转型迫在眉睫。 美国媒体早年已经将人工智能引入新闻编辑部门,比如全球性网络媒体BuzzFeed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使用机器人收集共和党大会上的新闻。AI(人工智能)可以跟踪实时选举投票结果。 连中国前些年都已经搭上AI的列车。在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
[机器人]
博世打造的「云端电池」,如何让电动车变得更好?
电动车续航本就是一个被人诟病的话题,冬天的到来则更加深这种顾虑,本就被打折的标称续航里程再被削减不少;除此之外,快充、过充以及过于频繁的充电对电动车的这颗「心脏」来说同样是一种负担,进一步加速电池老化,电动车的使用问题逐渐凸显。 如何提高电动车续航?如何延长电动车的使用寿命?如何减少续航焦虑?行业上下游企业都在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先天的,是从源头的电芯材料、生产工艺开始,尽可能保证电池的一致性;后天的则是加入了电池管理系统来保证一致性,使得电池始终处于最合适的工作温区内。 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知的方法,那是否还有别的技术来对电池性能进行保护挖掘优化呢?答案是:有的。为了补充并优化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国际 Tier
[汽车电子]
<font color='red'>博世</font>打造的「云端电池」,如何让电动车变得更好?
日本为无人驾驶绘制高清3D地图
包括丰田、本田、日产和三菱电机在内的15家日本公司组建财团共同为无人驾驶安全行驶绘制详细的高清3D地图。该项目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支持,以在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期间提供无人驾驶汽车服务。被称为 Dynamic Map Planning 的项目由三菱电机领导,其任务是绘制日本长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地图。 装备移动地图系统MMS-G220的汽车配置使用激光雷达、摄像机、GPS和其它传感器,以40公里的巡航速度测绘地图,它能以10厘米的绝对精度捕捉7米外的物体,每秒能收集100万个数据点。    
[汽车电子]
车联网有多重要?没有它就没有自动驾驶
在过去的二十年,移动计算和半导体(即现在普遍存在的计算机芯片)开始快速发展,并且以人们无法想象的方式改变着车辆。今天,汽车行业正处于第二次革命的尖峰。   首先,表现在汽车的动力部分,未来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混动,都将逐渐挤压甚至取代纯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其次,整车的高度智能化,让产业的重心不断地从机械化向电子化,从硬件化向软件化转变。原来最传统的机械件,比如方向盘、后视镜等被代替或抛弃,方向盘被取消,仪表盘被新的显示技术所代替,传统的车窗玻璃,变成可触控的显示器,后视镜被摄像头代替。并且这些还不包括从燃油车到电动车所放弃或取消的机械件。各类高精度的传感器,将成为车辆的标配。软件的需求更多更高,随着 无人驾驶 的发展,高精度地图、
[嵌入式]
自动驾驶领域巨头攒动 智能互联时代将近?
  尽管入局者已很多,但包括亚马逊、苹果公司在内的巨头玩家,仍在不断涌入无人车领域。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近日,亚马逊被曝一年多以前成立团队,研究 无人驾驶 技术。该团队由十几名成员构成,成立初衷在于为亚马逊组建包括无人车在内的配送和物流网络。目前,亚马逊该计划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可能会使用包括无人卡车、铲车、无人机在内的自动交通工具来配送包裹。   与此同时,苹果的无人车团队也遭到了曝光。据上周五来自公开记录的一份苹果文件显示,目前正在为苹果测试 自动驾驶 汽车软件的苹果工程师中有四位拥有NASA背景,其中一名是前NASA研究员,曾参与开发一款用于探索木星卫星的 自动驾驶 太空车,而另外三名则曾为
[汽车电子]
新加坡成功研发出无人驾驶电动汽车
由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科研中心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研发的“共用无人驾驶汽车”,近日在新加坡正式向公众展示。据介绍,该款车主要用于将新加坡当地民众从住家附近载运到最近的公共交通站点,如地铁站和公交车站,以及从公交站点载运到办公地点和学校等。 该款无人驾驶汽车目前的操作模式是预先输入特定的路线图,然后点对点地运载。由于该款车采用了价格低廉的2D激光影像检测器来避开障碍物,因此不需要依赖卫星定位系统也能穿行于隧道内以及其他较偏远的地方。 据研发人员介绍,除了一般成年民众以外,老人、残障人士及没有驾照的年轻人都可以搭乘这款车。乘车途中,乘客可以做任何事情而不必担心路况,遇到障碍物,汽车会自动紧急刹车。乘客也不用担心司机的不良驾驶习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