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监管层对券商作出指导,包括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云计算在内的四个行业若有“独角兽”,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胡润研究院早前发布了这四大行业主要的独角兽名单。在这份名单上,旷视科技Face++名列人工智能独角兽之首。其实早在2017年3月,这家公司就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独角兽”企业,位列人工智能企业首位。
首先我们看一下旷视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最早一批用深度学习技术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研发的AI企业,也是全球机器视觉人工智能行业领跑者和人脸识别产业先导者。2014 年,旷视科技Face++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被认定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2016 年11月,入选中关村前沿科技企业;2017 年5 月旷视科技的核心人脸识别技术被美国著名科技评论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定为 2017 年全球十大突破技术并,同时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入榜“全球最聪明公司”;2017 年7月,旷视科技受邀在政府半年经济会议中为李克强总理在内百余名国家领导做企业创新汇报……
再看看它的历轮融资情况:
轮次时间投资方
C轮2017.10国风投、蚂蚁金服、富士康
B+轮2016.11鸿海集团
B轮2014.11启明创投、创新工场
A轮2013.7创新工场
天使轮2012.8联想之星、联想创投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0月,旷视科技获得由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战略领投,以及蚂蚁金服、富士康集团的4.6 亿美元 C 轮融资,此笔融资金额打破了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记录。
那么旷视科技Face++究竟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在人工智能产业中,旷视科技Face++专注于人脸识别、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商业化应用,目前估值 200 亿元,是技术驱动型独角兽的典型代表。核心优势在于它是世界最大面部识别云平台,截至目前,旷视已为超过 1.12 亿人提供了实名验证服务,并赋能超过 4.38 亿台终端设备实现智能化,为各行业提供的智能数据服务已超过 62.57 亿次, 覆盖金融、安防、地产、零售、手机和机器人等多个重要领域。
再来看它的营收情况,来自安信证券和易科的分析和预测:旷视科技2017年收入达到 9000 万美元并实现盈利,据易科预测 2018 年可获得 2.65 亿美元收入并获得超过 5000 万美元的利润,2019 年预计收入达到 5 亿美元,利润超过 1 亿美元。 旷视科技目前收入来自智能安防、FaceID、Face++、智能地产这四大板块,其中智能安防 收入占比由2016年的17%增长至44%,未来可超过半数;安防领域的主要付费客户是政府。此外,国风投的政府背景也对安防领域的应用起到关键作用。
而最最新鲜出炉的消息是,3月19日,VIVO 最新发布的旗舰手机X21,就搭载了这家公司研发的人脸解锁和人像图片处理方案,叫做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 2PD 红外人脸解锁技术和2PD人像光效技术。据说和iPhone X 相比,旷视Face++的单摄人像布光方案摆脱了对双摄像头的依赖,适用性非常广。其实从2017年开始,旷视就vivo V7+提供了完整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早于iPhone X 的 iPhone X 的 Face ID发布。
传闻称旷视科技Face++已经进入IPO绿色通道,准备在2018年上市,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不过其创始人印奇曾表示,未来两年左右的时间会有纯深度学习或纯人工智能的公司走上资本市场,并希望“我们会是第一个。”小编认为,国家支持新经济发展和科技独角兽上市的大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以旷视科技为代表的部分独角兽企业应该已经在筹备A股上市事宜,而且未来这四大行业企业将会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关键字:旷视科技 人工智能 独角兽
引用地址:
旷视科技Face++名列人工智能独角兽之首,靠的是什么?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41
清华教授王志华:几乎所有AI现在看都是胡扯
不管是哪些领域,只要你做的是可知的应用,那你就老老实实的说你在做应用、在做图像解析,而不要吆喝着所谓的‘ 人工智能 ’。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AI , 人工智能 。 近几年的热度自然不用多讲。尤其是自今年年初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更是火得如日中天,一塌糊涂。一时间,大河上下各种技术、各种算法、各种应用、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仿佛我们已经进入了理想中的“ AI 时代”。 不过,科学的研究总是时刻伴随着质疑的声音。 近日,清华大学教授、IEEE Fellow王志华在接受镁客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 AI 都是在胡扯。而那些说自己专做AI的,都是纯属忽悠。
[网络通信]
人工真的会被装备AI的机器所取代吗?
人工真的会被装备AI的机器所取代吗? 工作场所中人与机器人的竞争话题已经长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谷歌推出了可以打电话给餐馆和沙龙进行预约的AI(人工智能)助手,看看YouTube视频下的评论,可以发现视频观看者们普遍担心人工会被装备AI的机器所取代这一风险。受到这些争论的启发,我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在今天的就业中,机器人化或更广泛意义上的自动化的作用是什么? 《华尔街日报》上最近刊登的一篇文章揭示了一个可能听起来违反直觉的结论:自动化实际上为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的公司和国家/地区创造了就业机会。亚洲开发银行在2018年4月表示,自动化在该地区创造了额外的3400万个就业岗位。 就业增长背后主要有两个驱动因素。其中之一在于
[嵌入式]
人民日报三问人工智能:给法律制度带来哪些挑战?
“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机器人?” “索菲亚”回答:“你不必担心我们机器人,你们人类又怎么知道自己就是人类呢?”去年,人工智能机器人“索菲亚”成为全球首位被赋予法律公民身份的机器人。 当前,科学技术巨大进步推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给法律制度带来哪些挑战?现行法治体系又该如何调整和应对? 人工智能生成物是否具有知识产权? “微明的灯影里,我知道她的可爱的土壤,使我的心灵成为俘虏了……”这段诗句的创作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而是人工智能产品“微软小冰”。2017年5月,“微软小冰”创作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出版,作为历史上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它的出版带来一个新问题——人
[手机便携]
人工智能在视频监控市场的应用分析
在安防 视频监控 领域,以车辆和人员识别为代表,已经在安防监控市场快速普及应用,智能化成为很多前后端设备及项目的亮点。那么,在市场需求极其旺盛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在监控市场能够解决哪些实战化的业务需求呢? 人工智能的背景分析 在自然灾害的防救、生产事故的防控、社会治安事件防范及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上,视频监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政策实施的推进,视频监控点位覆盖率逐步上升,业务的应用也更加复杂,仅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已无法高效利用已建的视频监控资源。 同时,几何式增长的视频图像数据驱动了安防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已经成为宝贵的资源,深度学习的出现大力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尤其是在视频智能分析方面。在LFW(非受控网络图片
[安防电子]
从你的手机到你的汽车:未来AI芯片将无处不在
据CNET报道,谷歌可能已经预见了人工智能( AI )技术在应用程序、设备和服务上的传播,比如在照片中识别朋友的脸,并赋予智能音箱以类似人类的声音。好消息是,处理器行业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这意味着我们将看到大量的新 芯片 ,它们不仅可以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上加速 AI 任务,还可以出现在汽车或家庭安全摄像头上。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图1:谷歌的第二代TPU AI 芯片 。谷歌使用人工智能来提供诸如搜索、翻译和面部检测等服务,但它的AI 芯片 (即TPU,张量处理单元)在数据中心运行。现在,AI芯片正扩展到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汽车等领域) 这只是AI取得的最新进展。这个似乎包罗万象的术语通常
[网络通信]
2017安防发展新趋势分析
从专业机构给出的2017年中国智能安防行业下游需求分析中可以看出, 视频监控 占据国内安防行业51%份额,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是需求崛起的主因。2016 年国内安防行业规模为 5400 亿元,单年行业实现增加值约1900 亿元,其中视频监控市场份额为962亿元,占总增加值的 51%,体现了视频监控在安防行业中的核心地位。从下游应用来看, 安防产品 主要用于平安城市(24%)、智能交通(18%)、智能楼宇(16%),目前这些领域均处于快速发展期。 人工智能是安防领域高速发展的助推剂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领域涉及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
[安防电子]
AI专家谈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崛起:对噩梦成真的恐惧
作为一名 人工智能 研究人员,我知道很多人都对AI表示忧虑。考虑到历史原因和娱乐业,有这种想法不足为奇。许多人担心我们会被机器人取代,过着和《黑客帝国》一样的日子。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然而,这些看似无辜的虚拟程序真的会在未来为非作歹吗?我很难脱离目前还在进化的计算机模型来考虑这个问题。 我是否会像奥本海默在造出第一枚原子弹之后评论的那样、成为“世界的毁灭者”呢?我固然会一举成名,但也许批评者们也所言不假。 也许我不该回避这样的问题:作为一名AI专家,我认为 人工智能 有什么恐怖之处呢? 《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 9000计算机就是一个绝佳的例证。它引发了许多意外后果,可见这套
[网络通信]
大幕已拉开,人工智能离我们还有多远?
中国人工智能正在进入爆发期,人工智能不仅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风口,更成为国家战略。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协会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白皮书》预测,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1260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超过3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3%。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在中国产生10万亿元的产业带动效益。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行动计划》从推动产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中国制造2025”,对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相关任务进行了细化和落实,提出要着重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
[嵌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