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医疗:可能我们以后再也不需要活体器官了

发布者:RadiantWhisper最新更新时间:2018-05-31 来源: 电子产品世界关键字:3D打印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还记得《十二生肖》吗?成龙大爷戴着手套摸了一把鼠首,就完成了对其数据的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建模,分分钟就完成了一个复制品。下面就随嵌入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如果说在电影上映的2012年,这项3D打印的情节对现实来说还有相当的科幻成分的话,那到了今天,它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简单的3D打印早已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

  而在产业层面,3D打印的应用范围则更广,汽车、军舰甚至是房子都可以打印出来。再比如我们上次介绍过的,用3D打印肉制品。

  作为最能紧跟前沿技术的行业,医疗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风口。到今天,医疗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医疗器械、器官到手术等全方位的3D系列产品和应用。

  那么其应用现状面貌究竟如何,又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

  炒得这么火,3D打印都能干啥?

  如果要问3D打印在医疗行业应用最广的是什么,那自然要数肢体和器官打印。

  在人的身体上,可替换度最高的自然当属肢体、牙齿等。这些部位的主要功用辅助人的行动和生活,功能单一,所以结构也相对简单。并且,四肢的残缺理论上来说几乎不会对人的寿命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义肢、假牙很普遍,而3D打印技术一旦出现,其自然也被迅速应用到这个领域中来。

  目前在生活中,3D打印义肢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英格兰一位女童装上了3D手掌,一位农民工则装上了一块头盖骨,甚至澳大利亚公司CSIRO可以为病人量身定做钛制的胸骨和肋骨,从而为其打造一个3D胸腔。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也让我们看到了AI和3D打印结合的可能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舒利韦尔牙科实验室的一组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通用对抗网络( GAN ),自动生成新的牙冠设计。它根据缺失牙齿的扫描来预测新牙冠的形状。首先,扫描下颌缺失牙齿的一侧以产生2D图像。接下来,也扫描钳口的相对侧。GAN了解缺失牙齿所在间隙的距离,并在3D中使用新的牙冠设计填充该间隙。

  由此可以预料的是,利用GAN建模的精准性,未来的3D打印也将会更加符合人的生理特征和功能指向。比如可以更好地解决接受腔的问题,从而令假肢的安装更加舒适。

  如果说打印肢体、牙齿等是easy级的话,那么,3D打印器官可能就是hard级。而相关的研究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3D打印器官之所以存在困难,是因为其内部有大量的血管,并且各个器官的组织构成也不一样。比如大脑主要由大量的神经组织构成,要实现对神经组织的打印和培养目前还是存在较大的技术困难的。

  不过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3D肝脏被打印出来,并且成功存活。美国生物科技公司Organovo就曾经利用细胞3D打印技术,在细胞培养基座中打印出肝脏所需的细胞组织。经过在器皿中的培养,就可以生长为正常形状的肝脏并移植到人体。只不过,这个肝脏的细胞在经过打印后会失去活性,变成死细胞。

  除了肝脏之外,肾脏、胰脏等器官也在研究当中。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要实现真正功能健全、可移植的3D打印器官,至少还需要10年的时间。对于人体器官移植发展来讲,10年的时间不算长,但也不短。一旦这项技术变为现实,其带来的改变将是革命性的:亟待手术的人们将不必因为等不到活体器官而绝望地死去,器官也将成为可以批量生产的商品。对解决活体器官短缺、延长人类寿命,甚至是产生新的器官供应产业链,都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手术可以重来:从“一次性”到“重复性”

  3D打印另一项在医疗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的应用则是辅助手术。

  手术是一项风险性很高的工作,尤其是对内脏等人体内部器官组织的手术处理。千百年来,医生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最初在没有任何可视的医疗设备的时候,医生们判断某一部位有问题的话,只能先打开身体,然后探索着寻找病变的位置,再实施手术。这个过程中医生则主要依靠自身累计的经验来进行精准定位。但人体是各异的,在后来仪器、电子设备的加持下,医生们在做手术之前通过技术手段就可以确定病灶,手术的精确性又相比经验手段大大提高。

  无论是最初的“单刀直入”还是可视化的设备加持,手术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一次性。

  而3D打印技术的出现,手术操作开始具备了另一个特征:重复性。

  芝加哥西北社区医疗的外科医生最近就为一位脑瘤患者做了手术,利的正是3D技术。一般来说,大脑的细节是无法用肉眼来看到的,这为脑瘤的摘除增添了许多风险。而通过对大脑的扫描,确定肿瘤位置之后,医生们建立了一个3D的大脑病患模型。那么,通过这个模型医生们可以看到除了肿瘤之外的大脑的其他区域,对整个手术的区域了如指掌。最重要的是,通过脑部模型的构建,他们可以在真正的手术之前展开多次模拟训练,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同时避免触碰到可能会被意外伤害的脑部健康区域。

  我国在3D打印应用在手术方面也取得了技术的突破。上个月,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就利用3D打印心脏的技术,复制了一位心脏病患者的心脏,从而发现了其心脏中复杂的血管构造,并通过模拟不同的手术手段,最终制定出了最佳的手术方案,并顺利进行。

  那么,当手术从“一锤定音”变成了可反复试验的医疗手段,无疑将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风险。而在另一方面,通过对手术过程的重复性模拟,也会增加医生们的操作熟练度,手术的时间会被大大缩短,患者也将避免遭受更长时间的手术痛苦。

  越过山丘,还需要迎风而行

  除此之外,3D打印技术甚至还会用到制药行业中去,实现患者按需打印药物的可能;制作康复器械如矫正鞋垫、助听器;打印植入物如骨骼等。可以说3D打印技术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医疗行业的走向。

  但是3D医疗也并非完美无缺,目前其推广仍然面临的几个问题。

  1、材料问题。在以往的手术案例中往往会出现体内植入物出现问题而让患者遭受二次痛苦的情况,或是植入物有问题,或是植入物对人体造成了伤害。那么,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也必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只是方便打印,那对它来说价值可能有点小。其如果能探索出更适合人体的材料,也将成为影响技术命运的重要一环。

  2、商业化推广问题。一项技术如果只是花瓶,那它的命运必然是长久不了的。那么,对3D打印来说,其目前仍然存在于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医院里。市面上普通的3D打印设备动辄几十万,医院这种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领域设备成本则更高。比如医疗对3D打印的精度的要求,日本一家厂商打印的3D肝脏上面的血管都清晰可见,达到这样精度的设备,一般医院难以承受。所以,加强技术的研发,降低设备成本,才可能是其快速下沉推广的关键因素。

  3、打印器官的动能性问题。目前来说,虽然通过细胞的叠加已经可造出了短暂存活的肝脏,但能够造出并不代表着其就拥有了肝脏运转的功能。事实上,器皿这样的环境与人体是无法相比的,因此药理测试会存在差异性。另外,如何制造运输氧气和营养的血管仍然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细胞就无法长期存活。此外,这种3D打印器官在未来也要面对人体排异的问题。与目前的活体器官相比,其是会更好地适应身体,还是不被接受?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而一旦涉及到器官,就会有人谈论伦理问题。不过既然是为了更好地保存生命,这个问题的争议应该不会特别激烈。

  3D打印对医疗行业来说仍然算得上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发现,每当有一项新技术产生,医疗行业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尝试。这一方面反映了医疗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而这份对生命的尊重,也会成为医疗从业者们用技术去越过山丘的不竭动力。

    以上是关于嵌入式中-3D打印在医疗:可能我们以后再也不需要活体器官了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

关键字:3D打印 引用地址:3D打印在医疗:可能我们以后再也不需要活体器官了

上一篇:2018年中国4K/8K显示面板趋势
下一篇:苹果从英特尔等公司招聘20余名工程师 或将开发arm笔记本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02:56

3D打印+碘粒子植入:中大医院各方联合“围剿”肿瘤的神器
 放射性碘125粒子,虽然直径不足1mm,长不足5mm,但多颗精准分布植入到肿瘤中,聚集起来从内向外“引爆”,能有效治疗实体肿瘤。下面就随医疗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再联合支架技术,还能实现开通狭窄通道和“围剿”肿瘤双重效果,这一神奇“神器”虽小但威力强大。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传来消息,作为该院享誉国内外的“王牌技术”之一,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滕皋军、郭金和团队的专家们向省内外同行展示了碘粒子与支架及3D打印等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的神奇魅力。 用于碘粒子植入的3D打印模板 案例:碘粒子布阵三次 彻底剿灭肿瘤病灶 虽然碘125粒子很微小,聚集起来力量大,你可别小瞧了它,前段时间它可消灭了一个巨大骨肉瘤呢,8
[医疗电子]
STRATASYS新增SLS技术扩展大中华区3D打印解决方案组合
2016年8月3日,3D打印和增材制造解决方案公司 Stratasys Ltd. (NASDAQ:SSYS) 子公司 Stratasys Shanghai Ltd(即遨杰贸易 ( 上海 ) 有限公司 ) 很高兴地宣布,其将扩展3D打印解决方案产品,通过投资本地合资企业硕威三维打印(上海) 有限公司 (TPM3D),为大中华区的现有解决方案产品组合带来经业界验证、成熟可靠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满足对大批量增材制造部件的本地需求。 TPM3D的前身盈普光电有限公司于 2004 年在中国成立,专注于激光烧结工艺的研发,为快速原型制作和直接塑料部件制造提供高性能工业 3D 打印机。合资公司 TPM3D于 2014 年 2月 成立后,St
[物联网]
3D打印行业迎来拐点,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资金、政策等角度对3D打印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并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2017年12月,《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到,到2020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30%以上,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有关方面对整个3D打印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 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利好行业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3D打印也一样。从概念提出至今,3D打印也已经逐步从科研阶段走向实际应用。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3D打印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标准日趋完善、投资热度持续攀升。而这一切,与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技术
[嵌入式]
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3D打印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方的快速成形技术,与传统成形技术有着本质差别。它的出现使传统制造业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已成为引领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接下来南极熊主要从实现方式、发展历程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方面观察3D打印的研究进展。 3D打印及其实现方式 3D打印是依托于信息技术、精密机械以及材料科学等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尖端技术,又称为“快速成型”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主要通过电脑创建的三维设计图对材料进行分层“打印”叠加,最终整体成形。3D打印实现方式主要有立体光刻成型、熔融沉积成型、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等。 (1)立体光刻成型。先由软件把3D数字模型“切”成若干个平面,形成多个剖面;再由紫外线激光经一个周围有液体
[医疗电子]
安徽省第十届工业设计大赛第二届“增材云杯”3D打印设计奖征集公告
为了持续推动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 3D打印 +创意设计”为理念,挖掘3D打印技术的应用潜力,助推创意设计赋能高质量发展,经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批准,在安徽省工业设计产业联盟、芜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繁昌区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安徽增材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第二届“增材云杯”3D打印设计奖(以下简称设计奖),公开发布产品设计需求榜单,面向全社会征集创意设计作品。 本设计奖是安徽省第十届工业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分项赛之一,在本设计奖中获奖的部分作品将由主办单位推荐参加安徽省第十届工业设计大赛金、银、铜奖的评选。 大赛主题 创意设计,赋能高质量发展。 组织单位
[机器人]
PC还有戏,看这6大技术亮点
也许我们现在办公桌上的电脑还非常凌乱,除了从来不会使用的摄像头之外还要忍受不断蓝屏和死机的状况。不过在刚刚开始的2015年,新的技术趋势会让我们的电脑变得更有趣,也拥有更多的互动性。    之前苹果iPad改变了人们看待电脑的方式,而平板电脑也刺激了传统PC的创新之路。从游戏控制器到3D打印,都成为了电脑施展自己作用的新平台,而这也对未来笔记本和台式机的新技术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最有趣的就是来自英特尔的“无线”PC想法,所有传统PC上显示器、充电和电源线等都会用无线的方式来取代。而作为芯片巨头,英特尔在2015年还计划推出一款实验性的笔记本电脑,它没有任何的接口,将完全依赖无线技术连接显示装置和所有外接设备。
[嵌入式]
美科学家“造”出人类血管网络,3D打印可植入器官迎来大突破
2019 年 5 月 3 日凌晨,最新一期 Science 杂志以封面形式刊登了美国多所高校科学家团队完成的一项重磅成果,该团队创建了一种新的开源生物打印技术,可以在几分钟内生产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柔软、水基、生物相容性凝胶。通过这项突破性的生物组织打印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创造出模仿人体血液、空气、淋巴液和其他重要液体复杂天然脉管系统的水凝胶器官替代物。 在研究人员展示的模拟肺泡囊水凝胶模型中,精美绝伦的血管网络不仅震撼视觉,而且证明了其中气道可以将氧气输送到周围的血管,攻克了 3D 打印含有复杂脉管系统功能性器官替代物的主要障碍。此外,研究人员还成功将含有肝细胞的生物打印构建物植入小鼠体内。 图 | 模拟肺泡囊的模型,气道
[医疗电子]
美科学家“造”出人类血管网络,<font color='red'>3D打印</font>可植入器官迎来大突破
人工智能是“第二次机器革命”,人类社会实现指数级增长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在京举行,来自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在会上指出,近60年的发展与积累,为人工智能的持续创新奠定了扎实基础,人工智能将成为智能化时代的关键使能技术,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将引领‘第二次机器革命’”。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创新空间十分广阔,发展前景十分光明。”谭铁牛指出,第一次机器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它解放了人类体力,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飞跃。而瞄准解放人类脑力的人工智能将推动“第二次机器革命”,实现人类社会的“指数级增长、数字化进步和组合式创新”。
[嵌入式]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