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5G如何为企业带来实效?

发布者:GoldenSunrise最新更新时间:2019-09-23 来源: ofweek关键字:工业互联网  5G  企业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物联网硬件、联网装备和IoT操作系统,底层逻辑完全不同。这周观察到了更多有趣的信号。


  其一,中国有20%的机床企业正在亏损。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机床工具行业5547家规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033家,亏损面为18.6%,该协会重点联系企业6月亏损企业占比为38.3%,而且1-6月金属加工机床新增订单同比下降38.8%。


  作为代表,7月中旬,沈阳机床2019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亿元-1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456%-5843%。7月底,沈阳机床被申请重整。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裁定受理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八家公司重整。


  其二,某公司成功实现了5G远程“一键炼钢”。

  千米之外,轻点按键,利用5G技术该公司实现了从转炉冶炼到出钢的全流程自动化。据报道,“这是一件从前钢铁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变成了现实”。


  在距离操作现场3000米的地方,随着iPad程序上的启动键被按下,某转炉正式开启“一键炼钢”模式:氧枪缓缓降下,转炉炉内的钢水开始翻滚…借助5G技术,远程的模拟画面直观实时地显示着转炉冶炼情况。


  这篇文章,我们就以这两件事情作为引子,谈谈工业互联网+5G,应该如何创造价值。

  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业互联网和5G?


  上面两个事件,你认为它们分别透露了什么信号呢?

  第一个,制造业领域中许多细分市场的情况正在变化,这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


  制造型企业的增长减缓,甚至开始亏损,这个信号你可能还会在机床行业之外,越来越多的看到。


  一些企业虽然预知了水温的变化,然而转型并不成功。

  2011年,沈阳机床是世界排名第一的机床企业。在智能化方向,沈机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彼时,沈机研发的i5智能数控系统,被称为掀开工业4.0改革的先河。


  但是i5的战略规划和销售策略不合理,它让整个工厂进入了盲目扩大规模的恶性循环。这个问题,本文后面还会继续讨论。


  第二个,制造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和5G抱有期待、热情和尝试的欲望,可是你有没有发现这种“熊抱”存在什么问题?


  使用工业互联网和5G实现远程“一键炼钢”,借用一句俗话,这是一种“鸟枪打蚊子”的做法。这种应用还停留在在炫技的阶段,远没到实用的价值。


  这件事情体现出一些企业使用新技术的目的尚不明确。不妨从头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业互联网和5G?我们使用这些新技术,目的是什么?

  有价值的原因无外乎几种:帮助自己企业省钱、帮助客户增值、帮助合作伙伴赚钱并分得一杯羹。


  这几种目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它们的业务形态、商业模式和布局章法也完全不同。


  有时候认清目的,并且一直坚持前进的方向并不容易。

  认清使用新技术的目的,需要从更大的系统视野来观察。跳出单条生产线和自身企业的视角,从产业链、甚至价值网络的维度俯视。


  这些目的中,并不包含“为用新技术,而用新技术”。

  如果用帮助自己企业省钱、帮助客户增值、帮助合作伙伴赚钱等作为目的,使用与之相呼应的KPI衡量“一键炼钢”,可以发现它毫无用处,只是多创造了一个5G的伪需求罢了。不能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再好的IIoT+5G技术拿在自己手里,也只是一副“对三”。


  上述两个信号其实构成了一组矛盾:外部环境让很多行业感受到了危机,企业转型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但是以工业互联网和5G为代表的新技术应该怎么用,还没有形成统一认知。


  3个阶段、3种药方

  目前制造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改善利润,利润=收入-费用,要想增加盈利,要么“开源”赚钱,要么“节流”省钱。


  赚钱还是省钱?

  在上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到省钱是比较容易的做法,因此很多企业总是陷在省钱的思路里。如何做到赚钱、增值,才能真正发挥工业互联网和5G的价值。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在众多分析中,林雪萍提出的工业互联网3个发展阶段,我相对认同:

  阶段1:内化,打通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阶段2:外化,延展产品服务的价值链阶段

  阶段3:外挂,对外赋能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内化,是指企业面向业务连通内在需求,通过IT技术打通业务流程。


  随着ERP、CRM、OA等信息系统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大量的数据孤岛。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工业场景的连接能力和数据采集量。如何打通内部数据链路,以数据驱动实现更高效的决策,日益成为企业内化最重要的过程。


  外化,由于连接能力和效率的大大提升,企业的中心从制造生产向市场转移,价值链围绕产品向用户端发展。


  外化过程通过IT、OT技术、数据交互技术等加强了企业内、外价值系统的连接,并以市场、客户为中心,资源共享、集成优化为手段,延展了产品的价值链,其中既包括企业上下游的协同与资源共享,也包括新供应链的拓展等,打造“产品服务一体化”。


  外挂,是指通过更通用化、更广泛化的技术服务,对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进行赋能,达到重塑商业模式的目标


  外挂需要对整个行业都适用的,更模块化标准化和通用性的技术,才能对整个行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广泛的支撑,通过平台化经营,发展或改造行业的商业模式。

  内化、外化、外挂,具体到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步骤会衍生各种变异,并没有统一的做法。


  为了尽可能的提炼出一些共性,我们回归到制造的本业,暂且将各种企业分为3个大类,看看他们各自的药方:

  本业乏力型企业

  本业饱和型企业

  本业稳健型企业

  1. 本业乏力型企业,上面提到的机床工具领域就是很好的例子,机床企业面临自身增长乏力的困境。

  很多企业未雨绸缪,较早就实现了工业互联网的阶段性“内化”,正在探索“外化”之路。在“外化”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首先,卖设备和卖服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很难兼顾。

  最典型的例子比如德国机床巨头通快Trumpf,为了实现转型,孵化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型公司AXOOM。


  通快是一家典型的设备型厂商,具有丰富的工业知识和客户基础,但AXOOM提供的IoT操作系统属于技术服务型生意。他们的商业逻辑完全不同,根本不在一个频道里交流。最终AXOOM并没有在通快的母体中存活多久,而是被卖给了深谙信息技术服务的咨询公司。


  其次,产品服务化,产品制造型销售下滑快,产品服务型销售增长慢,节奏如何把握?


  很多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感受到了市场的凉意,大力推进从卖设备到卖服务的转型。虽然设备维护和耗材销售的收入占营业额的总体份额不大,但是这部分收入相对稳定。随着总体营业额的下滑,服务类项目的收入比例逐步提升。


  虽然产品服务型销售尚处于襁褓,加之受到“J曲线效应”的影响,初始的ROI投资回报率并不显著,但渐渐的它让整个行业的发展重心发生了转移,成套设备成为了服务销售的入口,设备制造商逐步转变为设备运营商和服务商。


  为了培养“外化”能力,这些企业开始采集产品使用数据,并且将其和公司运营数据打通,外部产品数据和内部运营数据融合分析,有助于提升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水平。

  最后,客户群体还是那些,怎么让旧客户为新服务买单?


  产品服务化,重点并不在挖掘新客户,而是提升旧客户的营收贡献。说服旧客户购买新服务要有充分的理由,当企业跳出以客户为中心的视角,变为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提供服务的时候,很多答案不言自明。


  富士康的一套逻辑相当经典,值得借鉴:

  刀具1.0:买车刀、用车刀

  刀具2.0:买材料、研究车刀、造车刀、用车刀

  刀具3.0:研究材料、用材料、造车刀、用车刀、卖车刀

  刀具4.0:研究材料、用材料、造车刀、用车刀、卖车刀、卖设备、卖智能

  通过对服务链条的延伸,机床的设计制造商及其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利用服务网络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远程运维服务,与设备应用企业一起共同创造价值。机床等设备的应用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其加工过程与工艺设计、生产调度、物流管理等的信息互通和集成优化。


  看到这里,我们再来简要复盘沈阳机床的问题。

  沈机在产品服务化的销售能力尚不具备,没有验证旧客户对于新服务购买意愿和习惯的前提下,急于推进“外化”,公司为i5智能数控系统设计了一种急功近利的销售模式。


  i5的销售并非传统方式,而是采用了租赁模式,即按照使用时间、价值或者工件进行计费。这种销售模式对i5的远程监控能力、公司的销售和管理能力都是一次挑战。如果核算使用时间和生产价值的各项指标尚未达成市场共识,这种租赁模式很容易面临回款困难,造成巨大的坏账风险,使得公司债务雪球自然越滚越大。


  总之,本业乏力型企业,这类企业面临的困境最明显,怎么进行“外化”,如何做好“外化”是破局的良药。


  2. 本业饱和型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是隐形冠军,已经触碰到了行业发展的天花板,需要寻觅一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很多传统的系统集成商、自动化产品提供商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过去以单一市场或单一类产品服务为主,在本业内已经获得领先优势,目前面临成长空间有限、市场经营效益如何提升的困境。工业互联网的连接能力是为这类企业利用本业资源,构建第二个增长点的最好武器。


  他们的“外挂”并非一帆风顺。工业是讲究实践的市场,“外挂”的企业大多会选择先做“狗粮自吃”的验证。但这类企业往往有一个避而不谈的问题:自己的工厂内部是否全面使用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根据我对几家头部企业的了解,答案是否定的。

  常见的做法是在自己企业内部的几个示范线上进行试点,然后便对外推广与销售,并没有将工业互联网的“内化”融入和贯穿到自身的整个制造体系。


  这种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但没有经过在内部应用过程中,被各种刁钻问题千锤百炼的工业互联网方案,直接“外挂”势必前途荆棘丛生。


  “外挂”的另一个挑战是全新商业模式的构建和平台的运营能力。

  转型者通常首先会考虑是否会影响本业,如果有冲突,既会优先保持本业;二是能力的缺失和投入的不够持续。工业互联网是高度集成的业务,从连接技术、自动化、信息化到数据化,技术跨度大,而且需要掌握行业know-how和平台运营能力,转型者容易对市场的预期过高,难以持续投入;第三,转型成为工业互联网方案供应商的企业,他们的介入如果对客户未来将会开展的业务或提供的服务,产生威胁或造成生意上的潜在竞争,客户可能会半途放弃。


  比如工程机械巨头凯特彼勒Caterpillar初始选择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星Uptake公司合作,进行数据分析和服务化转型,但最终以不了了之结束,便是一个实例。


  3. 本业稳健型企业,在钢铁、水泥、化工等专业生产领域较多,生产经验的壁垒较高,龙头企业内部的IT和自动化团队能力较强,已经将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融合为企业竞争力。


  根据观察,这类企业也曾经尝试过工业互联网的“外挂”之后,往往又缩回到“内化”和“外化”的道路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他们发现此路不通。

  技术团队主要服务企业自身,属性上一般被内部设为成本中心(cost center),对应的意思是非盈利性业务部门。这样的部门以企业内部客户为主要需求对象,规划和目标都由其他单位来提出而进行预算编制,导致他们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比较有限。


  这些技术团队大多先在龙头企业内培养起来,他们的能力在行业内属于领先行列,原本应该很有动力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方案对外输出,发展“外挂”创造营收。但当他们尝试走出去的时候,问题产生了…


  稳健型企业普遍具有一定的垄断特征,要么具备规模经济性,要么形成了基于专有知识产权或商业秘密的独特优势。因此每家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方案中,其实都蕴藏了大量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行业know-how以及专家经验。由于“外挂”为技术服务型业务,不仅在软件和集成业务中包含了很多行业经验的积累,而且也常常会被客户要求大量的培训,无形中输出了很多企业经验。


  于是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外挂”是否会让本业的竞争优势降低?技术团队最终发现与其对外赋能、教会竞争者,这部分的营收早期不大,还不如扎扎实实的做好本业。

  即便要做“外挂”,这类企业也会精挑细选的只把相对通用化、模块化的方案拿出来对外开放,慢慢迭代。


  IoT+5G,把握手中的牌

  过去,制造型企业只要处理好人与操作设备、人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现在,新增了两个兵器:工业互联网和5G网络,5G的连接和传输能力,为工业互联网再次升级了连接量,加大了商业空间的想象力。用好它们并不容易。如何处理人与工业互联网、人与5G网络之间的关系,每个企业都在寻觅自己的药方。


  处理好这些关系,不能只盯着技术本身,而是应当从最终目的出发,超越自己、实现升华。


  从聚焦客户、变为聚焦市场;从卖产品看短期、变为卖服务看长期;从立足本业、到创造外延或者深化本业…完成这些蜕变,才是真正发挥了新技术的价值。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给一些典型企业提供了参考思路,简单汇总如下:

  本业乏力型企业:集中精力做好“外化”

  本业饱和型企业:先“内化”,而后“外挂”

  本业稳健型企业:“内化”和“外化”优于“外挂”


  目的、目的、目的。

  回到文初的那组信号,做事之前首先明确目的,这个怎么强调都不够。


关键字:工业互联网  5G  企业 引用地址:工业互联网+5G如何为企业带来实效?

上一篇:各国工业互联网架构大比拼,谁才是真正赢家?
下一篇:联电将购买富士通半导体12英寸晶圆厂全部股权,已获批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2 11:47

国内半导体产业想突围还需培育龙头企业
    导体产业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从来都是大者恒大、强强联合竞争的态势。尽管受惠于税率减免政策与庞大内需优势,我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近年来实现连续快速发展,但整体技术层次与国际水准相比仍有一段距离。中国目前制造产能仅占市场总量10%多一点,但是市场需求占全球市场的28%。无疑,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企业规模小、力量分散,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我国半导体产业该如何突破重围,在世界半导体制造行业中取得应有的话语权呢?     培育龙头企业我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重中之重     2012年我国大陆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总销售额仅为226亿元,而排名全球第一的高通公司营
[手机便携]
三大电信运营商:4G升级至5G无需换卡
据中新网消息,近日,有报道称用户使用5G需要换卡,对此,三大电信运营商均作出回应称,现有4G用户无需换卡。 报道称,中国移动客服称“您要是使用5G的话是不需要换卡的,只要手机支持5G网络,满足5G信号覆盖就能使用5G网络。”中国联通客服也表示:“如4G升级到5G完全不需要换卡,只要保证手机是5G手机,5G开关是打开状态,所在地区覆盖5G信号,满足这几个条件就可以。”   而中国电信14日对媒体回应称,中国电信现有4G用户无需换卡,只要更换成5G手机就能在5G信号已覆盖的区域使用5G业务。中国电信5G SA安全增强SIM卡主要面向更高安全增强需求的行业应用场景,比如智能制造、车联网、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   I
[手机便携]
小米崔宝秋:5G 时代人均设备数可能上百,手机还有必要吗
这是属于 5G 的时代。 一年间,5G 信息江河汇聚、企业崛起为峰、智能世界变得无比开阔。它不仅是信息变革中的土壤,更是巩固科技创新地位的重要基石。 一年间,5G 大市场群雄逐鹿: 国际赛道,各大巨头在多领域争夺制高点; 专利研发,中国阵营全球占比已突破五成; 智慧创新,应用场景商机不断且相继投产; 手机市场,百元区间的细分竞争尤为激烈; 一年间,由新浪科技、新浪 5G 联合发起的《5G 大家谈》栏目,与数十位政、企、学界著名人士畅聊通信的发展及落地,为读者答疑解惑。同时,《5G 大迈进》栏目将为读者探究中国通信企业的成长之路。 一年后的今天,信息所至,融入百业。当更多人触及 5G,又将碰撞出怎样的
[网络通信]
小米崔宝秋:<font color='red'>5G</font> 时代人均设备数可能上百,手机还有必要吗
美国H&K三亿美元收购上海ODM制造企业文施光电
    随着经济风云的变幻,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企业之间的并购也成为各国在世界经济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近日,美国H&K公司全资收购中国上海文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收购金额高达3亿美金,这一举动掀起了国内制造业的巨浪,在美国大选票数未决,美元升值明显,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已成定局的国际经济形势背景下,美国HK公司收购中国重资产型的制造型企业耐人寻味。 纵观近期国内经济形势,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L形触底的形势,趋势属于刚刚企稳,转好还有待观察。据北京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三季度多项宏观经济数据,其中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环比增长1.8%。统计局表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手机便携]
联通回应被5G:这符合协议 合法合理
一张“不得不用”的5G手机卡让家住北京的张先生苦恼不已。近日,张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投诉,他办理了北京联通的一款“5G+宽带”融合套餐,并按期足额缴纳了套餐月租,但因他未使用套餐内的5G手机卡,便被北京联通切断了宽带。对于张先生的遭遇,北京联通方面认为自己严格按照协议办事,并无过错。 不过,有律师认为,北京联通的协议可能涉嫌霸王条款。专家也认为,张先生所办理的融合套餐设计并不合理,用户体验不好,也无法给运营商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收益。 各执一词 “联通宽带送给消费者的产品(5G手机卡),消费者必须用。不用的话,联通就把消费者正在使用的联通宽带断掉,以此来逼迫消费者使用联通的5G手机卡。”张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按照张先生的描述,
[手机便携]
联通回应被<font color='red'>5G</font>:这符合协议 合法合理
今日头条发布2020上半年手机行业白皮书:5G渗透速度超预期
今日头条旗下的巨量算数发布了2020上半年手机行业白皮书,内容显示5G渗透速度超乎想象。 从上半年发机节奏来看,相较去年同期未降反升,国内主要品牌发机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0%。同时延续着去年价格带逐渐上移的趋势,各品牌在高端化布局上走的更加彻底。 图片来源:微信 在上半年主要品牌发布的新机中,5G机型占比已超70%。除此之外,5G机型基本完成了由千元机到高端机的全价格段覆盖,此举背后也是厂商希望抢占不同层级需求用户的体现。更重要的是,上半年也是苹果入局5G前国内厂商提高市场影响力的时间窗口,为应对后续苹果的冲击做好准备。 图片来源:微信 在市场划分方面,高端机市场与中低端市场正在加速着分化,以往的高端机减配即为中低端机正在
[手机便携]
今日头条发布2020上半年手机行业白皮书:<font color='red'>5G</font>渗透速度超预期
机器人行业领先企业:博实股份2013上半年财报分析
  2013年8月20日,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98;简称:博实股份)发布了2013半年度报告,OFweek机器人网根据报告的主要内容对博实股份2013上半年经营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主营业务分析   201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71.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93%,主要原因系公司主营业务增长所致;   营业成本24,413.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6%,营业成本增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的主要原因系部分项目成本提高所致;   销售费用为2,141.8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75%,主要原因系公司销售环节包装费、运输费减少所致;   管理费用为3,141.11万
[机器人]
小米与长江产业基金募集120亿 支持小米生态链企业
腾讯科技讯(王潘)5月3日,小米公司和湖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发起募集规模为120亿元人民币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该基金将用于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拓展。 目前,小米在湖北省内共设立了两家小米之家,一家在武汉,一家在仙桃。湖北尚无小米生态链企业。 据了解,小米生态链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过去的3年中,在毫无先例可循、完全依靠自身实践的状态下,小米生态链摸索出了一系列独特的打法:“入资不控股,帮忙不添乱”的投资逻辑、以工程师为主的投资团队、矩阵式全方位孵化,成为全球智能硬件领域产品出货量最大、布局最广的生态系统。 小米生态链投资,由小米公司输出做产品的价值观、方法论,对接团队需要的、小米拥有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