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2020年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上,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晋芳发表《大赛道下诞生大机遇,显示驱动芯片将在拉动国产供应链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主题演讲。张晋芳表示,今年集创北方需要消耗19万片12英寸晶圆,明年大概需要消耗33万片12英寸晶圆,但是市场将供不应求。
显示芯片行业是个大赛道
2019年我国已经成为显示产业大国,液晶面板产能位居全球第一。随着韩国三星Display、LG Display关闭液晶面板工厂,中国面板厂商的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2021年有望达到65.3%。
但是显示专用芯片仍受制于人。中国大陆显示面板企业每年高端显示芯片的采购金额超过300亿元,95%来自美国、韩国、中国台湾企业。张晋芳指出,驱动芯片本土化率非常低,其中电视主控SoC芯片国产化率不超过10%,T-CON、驱动IC、电源管理芯片等显示专用芯片国产化率不到5%。
中国显示专用芯片国产化大有机会。张晋芳认为,人有85%以上的信息来自眼球,所以显示非常重要。目前,在显示芯片领域已经产生像联咏一样的世界领先的芯片设计厂商。这意味着显示驱动设计公司也有机会进入全球半导体产业前十名,所以驱动芯片行业是一个大的赛道,大有机会。中国大陆面板产业势必会培育出一家超越联咏的世界级显示芯片设计公司。
根据超高清新型显示专用芯片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测算,中国显示专用芯片进口替代需求旺盛,折合12英寸产能为22万片/月,但是目前显示芯片产能主要集中在海外代工厂。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国内代工厂正在积极布局。张晋芳透露,中芯国际、晶合正在加速推动显示驱动芯片产业链条发展,中芯国际目前产能应用于显示芯片占比较少,未来产能会逐步加大。
绑定式模式发展才有出路
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的商业模式与普通芯片行业不一样,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公司要成功,必须掌握供应链。
回顾韩国和中国台湾驱动芯片厂商的崛起过程可以发现,它们均与上下游形成了绑定关系。目前,驱动芯片厂商拥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韩国的全产业链整合模式,一个集团整合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制造、面板厂商和整机厂商;另一种模式是中国台湾的上下游绑定模式,一方面驱动芯片设计厂商可以与晶圆代工厂绑定,形成IDM模式,保障工艺开发及产能。
然而我国显示产业链缺乏天然的联动关系,传统的设计加委外代工生产的模式因为各方面诉求和目标不一致,造成产品实际性能、产能均无法达到最高水平。张晋芳认为,想要成为国际显示芯片龙头企业,打造国产生态链是唯一生存之道。
集创北方受到韩国厂商和中国台湾厂商的启发,已经与上下游厂商绑定。中芯国际、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既是集创北方的股东,也是集创北方的下游厂商,集创北方通过这些股东的资源已经把产业链条初步打通。张晋芳认为,显示驱动领域应以设计公司为龙头,以制造为基础,以材料和设备为支撑,拉动驱动芯片产业国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