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减产,汽车业复苏再蒙阴影,自主汽车发展步履艰难

发布者:恬淡岁月最新更新时间:2020-12-24 来源: 网络整理关键字:自动驾驶  芯片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20年,地球在“感冒”,全世界跟着一起发烧。现在新冠疫情所引发的产业震荡的涟漪,再一次烧到了汽车行业,而这一次的问题则是“芯片荒”。

 

12月初,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样一条消息: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部分车型产线面临停产风险,其主要原因就是某些汽车芯片的供应短缺。

 

 

目前,短缺汽车芯片的元件主要是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发动机控制器)这两个模块。没有这些关键零部件,汽车整车就没有办法组装下线,而提供这两大芯片模块的主要是全球两大Tier1供应商的大陆和博世集团,现在为他们供货的汽车半导体芯片上游厂商正在遭遇产能不足的问题。

 

根据大陆集团的回复,尽管这些半导体厂商已经在大力扩充产能,但新增产能要在接下来6-9个月内才能补上。

 

最近一年,我们频繁看到关于芯片产业争端的相关新闻,但大多是围绕着手机CPU、显卡GPU这些消费类电子芯片展开,很难预料到汽车产业也会面临这种“缺芯”困境。也许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说:高端手机芯片我们生产不了,难道汽车芯片我们也造不出来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得看看这一回汽车芯片供应链到底出了哪些问题?汽车芯片产业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我国在汽车芯片自主替代上面有哪些机会? 

 

计划没赶上变化:

 

“芯片荒”是如何出现的?

 

想要了解汽车产业“芯片荒”的真相,可能先要回答这一问题:“为什么这些厂商要花6-9个月时间才能追赶上短缺的芯片产能?”

 

因为造成当前短缺的源头就在于半年多前的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之际,生产这些关键模块的汽车半导体芯片厂商根据当时的悲观市场预期做出了相应的减产计划,而因为生产备货周期正好就是半年到一年之间的缘故,所以当时的减产计划现在开始发挥作用,并且短缺将一直延续到明年的一季度。

 

当时,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汽车芯片行业用了“至暗时刻”来形容整个产业受到的冲击。而此前的2019年,全球包括轻型商用车在内的汽车销售下降5.6%至8140万辆,传递到汽车半导体市场,其业绩增长也下降了2.7%至384亿美元。

 

汽车市场的不景气,叠加新冠疫情的来势汹汹,造成了第一季度汽车销售的大幅下滑,使得整个汽车产业对于2020年的预期也大幅下调。“与2019年相比,今年有可能下降25%”,这是Strategy Analytics公司一位产业分析师在当时的估计。

 

紧接着,全球汽车制造厂商的大面积停产,更加坚定了汽车半导体厂商的悲观预期,因此,恩智浦、英飞凌、瑞萨、意法半导体ST等纷纷下调了后半年的车用半导体芯片和元器件的生产计划,同时也放缓了投资扩张的进度。

 

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是,因为疫情造成的居家隔离和在线办公,全球的消费电子如电脑、平板和手机的需求大规模增长,从而也抢占了半导体产业更上游的晶圆产能。汽车芯片让出来的晶圆产能自然也就被消费电子的芯片厂商抢了过去,从而导致汽车芯片的交付周期再度被延长。此外,还有新冠感染导致的产线停工、意法半导体的工人罢工等因素叠加,导致一些型号的MCU和传感器等元件供应更为紧张。

 

 

但是这些机构和厂商没有预料到的是,中国不仅很快控制住了疫情,而且汽车销量在下半年开始强势恢复。有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一个月,中国汽车销量突破 2200 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仅下滑3个百分点。

 

由于芯片供货周期的滞后性,现在汽车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正是在疫情严重时下的订单,而当时对未来销量悲观的预估,导致订单量不足,半导体厂商也同时下调了生产计划,导致产能不足。而国内众多汽车厂商其实已经早已注意到了芯片产能危机的问题,开始了提前囤货,也导致了如今一些销量庞大的车企“有心造车,无芯可用”的局面。

 

最近,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电子以及台湾的MCU厂商都纷纷发布涨价函,宣布提价。而日本一家高端车载芯片厂商AKM在其工厂发生火灾后,其产品线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某些紧缺芯片甚至出现60-80倍的涨幅。

 

因此,原本预期悲观的半导体厂商将成为这次疫情影响下的最终赢家,不仅能够获得更多营收,还带动了二级市场的追捧,市值也迎来了显著增长。

 

在2020年下半程,中国市场需求的强劲复苏带动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复苏,然而因为汽车芯片产业回暖,最终受益的还是这些国外的汽车芯片巨头。

 

车企苦“芯”久矣

 

年初疫情、年底缺芯,全球汽车制造商的2020年几乎都处于Hard模式。

 

近年来,全球汽车销量增速逐渐放缓。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汽车销量下降1%,自2010年以来首次陷入年度负增长。2019年的汽车销量为9032万辆,同比下降3%,稍差于2008年的下滑幅度。而进入2020年以来,随着疫情在全球各地的爆发,工厂关闭和消费者居家隔离进一步对全球汽车业造成重大打击。IHS Markit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下降22%至7030万辆,其中美国销量同比下降26.6%至1250万辆。

 

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自夏季以来的强劲复苏,对于多家全球汽车厂商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救命稻草。但是这也催生了意外强劲的芯片需求,而在上半年压低了供给的半导体制造商已难以满足需求。

 

芯片短缺问题蔓延至各个行业,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尤甚。事实上,汽车行业对于芯片短缺问题并不陌生。只是今年的疫情进一步加剧了短缺影响,而且这一波影响的后坐力持续深远。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就曾对媒体坦承,其实全行业都面临汽车芯片短缺的风险,尤其对于电气化构架、智能化配置程度更高的高配车型来说,影响更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梳理,汽车芯片器件主要包含车用MCU(微控制器)、功率半导体(IGBT、MOSFET等)、传感器等,自动驾驶汽车所用的半导体器件还包含有ADAS、COMS图像传感器、AI主控、激光雷达、MEMS等一系列产品。其中,微处理器和模拟电路占汽车芯片的比重最大,分布为30%和29%;传感器和逻辑电路的占比分别为17%和10%,分立器件和存储器的占比均为7%。

 

而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近几十年来几乎长期被海外大厂主导,恩智浦、英飞凌、瑞萨、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保持汽车半导体厂商的前5名,这五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合计达50%。其中2019年,恩智浦占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的比重最大,达14%,英飞凌仅次于恩智浦,占比达11%。而上述厂商的产线多位于欧洲,受疫情影响大。

 

而除了疫情影响产能以外,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上量也是供应紧张的一个主要原因。有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就曾透露,芯片短缺是行业内的普遍情况,各厂家都在想办法囤货。“其中BMS(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和VCU(整车控制器)影响比较大,以前都可以购买储备,现在只能买现货。”

 

后坐力几何?

 

汽车零部件Tire1供应商大陆集团、博世集团也相继发出预警,由于全球范围的汽车芯片的短缺,可能会影响汽车生产,相关影响可能持续6-9个月左右。

 

大陆集团预计目前芯片供应紧缺的严峻形势将一直到2021年,该公司在与多家供应商保持非常密切的沟通和协调,一些供应商已经开始调整产能,但半导体供应链很长,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最终实现产能的增加。

 

涨价或是另一重打击。

 

恩智浦、瑞萨电子等半导体制造商近日相继传出了涨价消息,以应对材料成本的大幅增长和芯片的严重短缺状况。

 

汽车业务是恩智浦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财报显示,公司2019年的总收入达到88.77亿美元。其中来自汽车的收入占比达47%,来自工业和物联网、移动设备、通讯基础设施和其他的收入分别为18%、13%、21%。

 

另一家汽车芯片巨头意法半导体(ST Microelectronics)日前也再次传出涨价消息,拟自2021年1月1日起全线涨价。集微网为此向意法半导体求证,该公司对此没有否认,但没有透露更多的涨价细节。而上个月的意法半导体欧洲工厂罢工事件,已经让业界对芯片缺货加剧充满担忧。据路透社报道,罢工事件导致该工厂生产活动减少了8%。

 

值得注意的是,意法半导体今年三季度交出了亮眼的业绩报告,净收入达到26.7亿美元,同比增加27.8%。意法半导体称,三季度市场环境明显好于预期,来自汽车产品的需求、个人电子产品相关业务以及微控制器(MCU)的需求是业绩提升的主要原因。

 

方正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陈杭分析指出,全球半导体自今年三季度末开始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全球开始恐慌性缺货,并带来涨价预期。而与2016年三季度至2018年一季度的全球半导体景气周期以存储涨价为主导不同,本轮2020年四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是以功率/八英寸晶圆涨价拉动到全产业链涨价。预计至少未来半年,晶圆、制造、封测各环节的供需失衡仍会持续,下游芯片缺货涨价是趋势。

 

而此番因为芯片产能不足而引发的车企承压问题,华西证券在一份分析中指出,直接原因是,车企对全年车市景气度回升的估计不足,导致需提早半年至一年做产能规划的晶圆芯片上游企业无法及时调整增加产能。

 

但更深层次来看,则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使整车对主控芯片及功率半导体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消费电子、工业、通信等其他领域也伴随5G的应用普及,不断向智能化发展,从而产生了大量对相关芯片的需求,挤占了车规芯片的产能空间。此外,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也进一步加剧了芯片企业对汽车行业的供应压力。

 

格局稳定、门槛高企:

 

当下的汽车芯片产业现状

 

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汽车大厂必须严重依赖这些国外的Tier1供应商和汽车芯片厂商呢?

 

这就要从整个汽车芯片产业的特点和产业的格局来回答这一问题了。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汽车芯片正在从原先占比不到整车成本的1%,上升到如今的35%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50%,一个以智能硬件为基础、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正在到来。

 

智能汽车的发展推动了汽车芯片全球市场的快速增长。以2019年为例,全球汽车芯片产业中欧洲汽车芯片产值达到150.88亿美元,占比36.79%,位居第一,美国达133.87亿美元,占比32.64%,日本达106.77亿美元,占比26.03%。而中国汽车芯片实现的收入仅为10亿美元左右,占比不到3%,差距可谓相差悬殊。

 

一个事实就是,中国目前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汽车,但整车制造中95%的前装芯片依赖进口,80%的后装超过依赖进口,其中动力系统、底盘控制和ADAS等关键芯片均被国外巨头垄断。

 

 

目前,在汽车芯片关键元器件上占据优势的厂商,仍然以欧洲的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以及日本的瑞萨、美国德州仪器这些传统汽车芯片巨头为主。2019年,恩智浦、英飞凌、瑞萨、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仍保持在汽车芯片厂商的前5名,这五家占比合计达到全球市场份额50%。

 

汽车芯片产业的市场规模,与消费电子芯片产业相比,虽然并不是很大,但其进入的门槛却并不低。究其原因在于,相较于消费级电子芯片,汽车芯片对于可靠性和安全性和长效性上的要求更高,我国自主替代的难度也就更大。

 

第一,相比较消费类芯片,汽车芯片所处的应用环境更加恶劣,汽车芯片所要达到的极端环境要求的性能可靠性要求更高。

 

第二,因为涉及汽车的驾驶安全,汽车芯片对于运行稳定性要求极高,抗干扰性能也非常高,在运行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

 

第三,一辆汽车的设计寿命都在15年或50万公里左右,远远高于消费电子的寿命时长,因此对于汽车芯片的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也更长,故障率更低。其中零公里故障率是考验汽车厂商的核心指标,汽车厂商对于芯片故障率的基本要求是在PPM(百万分之一)级别,大部分要达到PPB(十亿分之一)级别,而消费类芯片故障率要求仅为百万分之两百。

 

第四,车规级芯片还要在大规模量产时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对于良品率控制和产品溯源管理要求都非常高。

 

 

最后,汽车芯片要有长期有效的供货周期,供应链可靠稳定,才能全生命周期地支持整车厂的供应链需求。换句话说,就是整车厂对于芯片厂商的替换成本极高,合作周期长,不会轻易替换传统的汽车芯片供应商。

 

所以,新进入汽车芯片研发和生产的厂商,既要在技术上跨越车规级芯片标准的要求,也要在良率、成本控制和能耗等因素上做好优化控制,最终还要在供应链稳定性和可量产规模等方面赢得整车厂商的认可。

 

因此,在汽车的主控芯片(ECU、IGBT等)领域,老牌汽车芯片巨头将在未来持续保持其领先优势。面对汽车芯片产业如此高标准和高进入门槛,以及早已形成的全球产业链结构,汽车芯片的新入场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充足的资金,以及新的产业机会,才可能冲破这些行业壁垒。

 

智能汽车时代到来,自主替代的一次追赶机会?

 

虽然现在汽车芯片产业的主要市场掌握在少数这几家老牌半导体厂商手中,但是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厂商正在加入到汽车芯片的赛道当中,同时,传统汽车厂商、造成新势力们以及Tier1供应商们也都纷纷开始尝试自研芯片或者与芯片厂商合作联合研制。汽车芯片产业正在迎来一场变革的机会。

 

比如,像英特尔、高通、英伟达等消费类电子芯片领域的巨头,正在纷纷涉足车载芯片以及自动驾驶芯片的开发。英特尔通过收购Mobileye公司,已经进入汽车的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其推出的EyeQ芯片已经应用到全球5000万辆汽车上面。英伟达在去年推出的自动驾驶Orin芯片,可以覆盖从L2到L5级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开发,2022年将开始量产。

 

也许是受到特斯拉自研的高级别自动驾驶FSD芯片的启发和刺激,众多整车厂都在以投资和合作研发的方式进入汽车芯片领域,而国际芯片厂商也愿意主动寻求也主机厂合作的机会。比如宝马投资了AI芯片创业公司Graphcore,奥迪和三星合作,共同研发其自动驾驶所需要的Exynos芯片等。

 

而作为“中间商”的Tier1供应商,面对上下游厂商这种“眉来眼去”的直接合作态势,也开始向上游智能驾驶芯片及关键元件的研发上。比如,博世研发了自动驾驶所需的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全部的传感器,其中成为全球毫米波雷达最大的供应商。另外,博世在MEMS、功率半导体、碳化硅MOSFET芯片技术领域也有领先布局。

 

 

这一轮汽车智能化的变革,有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强调“软件定义汽车”,也就是通过少数核心智能驾驶芯片Soc来替代原本的汽车电子电气的芯片架构,尽可能将硬件的控制交由软件来控制。比如,大众此前就宣布,要将每辆大众汽车的ECU数量从原来的70个减少到3个,然后自己开发所有的软件。

 

这一趋势意味着整车厂对原初汽车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将极大降低,而是更为看重高端高性能芯片以及建立其上的软件系统平台所发挥的作用。这对于我国的汽车芯片产业来说,抓住这次汽车智能化变革的契机,从智能驾驶芯片和相关元件发力,做到一定程度的自主化替代,也同样是有机会的。

 

 

在自动驾驶的大趋势下,国内正在涌现出一批智能驾驶汽车芯片的厂商,包括地平线、芯驰科技、黑芝麻、华为等,而且已经陆续有一批国产车规级芯片问世。

 

比如,去年8月,地平线发布了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二代Journey 2,在今年的CES上,地平线正式发布了其Matrix2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目前已能够支持 L2至L4 等不同级别自动驾驶的解决方案。

 

今年5月,芯驰科技对外发布三款车规级芯片——X9、V9、G9,提供针对汽车的协同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中央网关三大应用,预计明年可以正式商用。

 

黑芝麻科技在6月份推出的华山二号芯片,采用的是台积电16nm制程,支持车规级AEC-Q100标准和支持多项传感器,是国内能够量产满足L3、L4级别自动驾驶的高性能车规级SoC。

 

华为也在今年9月推出了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 610,作为一款面向L3、L4级别自动驾驶的全新一代MDC,最近刚刚通过ASIL D级功能安全评估,在安全性上能够满足车规级安全要求。

 

对于中国的整车厂商和汽车芯片企业来说,直接切入到智能驾驶芯片的增量赛道,不用在传统赛道上和老牌巨头进行拼体力、拼时间的死磕,正是我们进行自主研发替代的一次追赶机会。

 

另外一个特征是在制作工艺上,传统汽车芯片厂商都是采用自家工艺的IDM模式,其工艺较消费类电子落后好几代制程,因此他们在开发先进的自动驾驶芯片上也必须开始采用代工厂Foundry模式。这使得我们在汽车芯片的生产上,不必要过分追求先进制程的工艺要求,在当下美国对我国的芯片禁令的背景下,让我们仍然有机会在芯片的生产制造上,跟这些传统大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我们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车载芯片上的布局才刚刚开始。除了自动驾驶芯片的弯道超车,我们仍然需要在车规级主控芯片、功率芯片和传感器的制造上长期投入,持续发力,同时在可靠性、安全性、量产交付等整体能力上与整车厂商建立起稳定的合作生态。

 

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国产芯片自主替代的尝试自然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汽车厂商的进口芯片依赖问题。不过,现在由于这一次“芯片荒”的出现,更加印证了我国要在汽车芯片产业上实现自主替代和超越的紧迫性。

 

关键字:自动驾驶  芯片 引用地址:缺芯,减产,汽车业复苏再蒙阴影,自主汽车发展步履艰难

上一篇:AMD 锐龙 R5-5600H跑分,稍逊于英特尔i5-11300H单核
下一篇:芯片的出厂测试都是怎么操作的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9 07:07

Qorvo凭RF FUSION 5G芯片组解决方案赢得久负盛名的GTI大奖
移动应用、基础设施与航空航天、国防应用中RF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Qorvo®, Inc.(纳斯达克代码:QRVO)今日宣布Qorvo RF Fusion 5G芯片组赢得2020年GTI移动技术创新突破大奖。此奖项是对Qorvo在5G芯片组领域突破性创新的认可;其开创性地兼顾了紧凑、高性能的5G功能与领先智能手机制造商对快速上市时间的要求。这已是Qorvo的5G产品第二次获得GTI大奖。 TD-LTE全球发展倡议(GTI)是由运营商和供应商组建的开放性全球协会,致力于推进TD-LTE和5G的发展。GTI奖励计划表彰业界最杰出的突破与成就,并鼓励创新产品、服务及应用研发。 Qorvo移动产品总裁Eric Creviston表示:“
[手机便携]
智能手机增速放缓 芯片巨头跨界智能汽车新生意
  盘点2017年的手机芯片市场,老大哥高通虽然身陷博通的并购追击中,但与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NXP的“讨价还价”还在持续进行,后者是汽车处理器企业中的佼佼者。而高通在手机领域的老对手联发科也在汽车电子领域持续发力,并把战场瞄准了欧洲重点车企和国内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据官方称,联发科目前对汽车电子领域的投资约占整体投资30%,仅次于手机芯片方向。下面就随手机便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此外,虽然华为海思并没有公开公布过任何有关智能汽车的计划,但从过往官方宣布“每年都将投资上亿元人民币用于车联网领域的研发”姿态来看,华为在汽车芯片上的技术储备不会缺失。   “汽车电子芯片的机会点很多,就目前来看,不论是电动车或是自
[手机便携]
正点原子 第6讲 STM32芯片解读
1.芯片的资源 选型手册可以看到 芯片的资源 Flash size 是 片上flash的大小 这样一直对应 下去。都可以在 选型手册中来查找 比如他们的内核都是用的 cortex m3内核 一般情况下外部晶振用8M DMA用于高速的数据传输 系统定时器 通常用于ucos的延时 APB2 一般挂载高速外设 APB1挂载低速外设 芯片的引脚与功能是怎么定义的 我们可以在数据手册中找到 引脚对应的功能。 端口的功能会在后面进行介绍。 标注FT的引脚代表容忍5V VDD 连到 3.3V VBAT接电源 VDDA 也是接到3.3V VDD 和 VSS就是数字
[单片机]
正点原子 第6讲 STM32<font color='red'>芯片</font>解读
通用推第4代自动驾驶汽车 取消方向盘和踏板
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为目标,通用汽车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不断加强集团自动驾驶技术储备。网通社从通用汽车官方获悉,通用汽车旗下自动驾驶研发公司Cruise Automation已推出具备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第四代车型——“Cruise AV”。与目前所测试的绝大部分自动驾驶车型不同的是,新车取消方向盘和踏板。根据规划,新车将在2019年开始于美国部分地区试行。   “Cruise AV”基于雪佛兰Bolt EV打造,是Cruise Automation公司推出的第四代高度自动驾驶车型,配备5个激光雷达,16个摄像机和21个雷达,并取消方向盘和踏板。此外,新车还加入自动防故障装置,当其中某个装置失效,车辆能够自动检测
[汽车电子]
无人驾驶汽车及其运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引言: 本文的无人驾驶汽车旨在 2022 年冬奥会期间,为首钢园区内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参观人员提供一对一的短途接驳服务,打造高品质出行服务平台。提出了基于首钢园区的无人驾驶及其运营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无人车在首钢园区的稳定运营。此系统由车载无人驾驶子系统和人 - 车 - 云三位一体的运营子系统两部分组成。 1. 无人驾驶汽车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应用的最大挑战是大众对其接受度较低,对其安全性、可靠性的信任度较低。但因国家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无人驾驶汽车还不能在公开道路上行驶。 鉴于以上两点,国创中心主导,整合行业资源共同打造了一款 L4 的无人驾驶汽车,目前已经在首钢园区内稳定运行。系
[嵌入式]
无人驾驶汽车及其运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苹果HomeKit、Google Weave主张歧异 将冲击无线通讯芯片设计
   在众业者如火如荼推展家庭物联网的当下,DIGITIMES Research发现,苹果对其协力系统商在家用物联网技术HomeKit的支援提出多项要求,协力系统商为满足这些要求,必须变更原有产品设计、向苹果购买特殊芯片、并采行较现行产业标准高出许多的加密演算,加密演算大幅增加原有产品内主控芯片运算负荷,进而明显拖慢运作并快速耗尽电力,此将迫使芯片商发展新主控芯片。   相对的,Nest Labs为主所发起的Thread协定,或Google提出的Weave协定,乃至产业用的ZigBee,或消费性Wi-Fi、蓝牙等,多采行一般加密演算,即128位元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几乎不用改变
[手机便携]
人工智能芯片:发展史、CPU、FPGA和专用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芯片(一):发展史    人工智能 算法的实现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撑,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的大规模使用,对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学习模型参数多、计算量大、数据的规模更大,在早期使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语音识别的模型中,拥有429个神经元的输入层,整个网络拥有156M个参数,训练时间超过75天;人工智能领军人物Andrew Ng和Jeff Dean打造的Google Brain项目,使用包含16000个CPU核的并行计算平台,训练超过10亿个神经元的深度神经网络。下一步,如果模拟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需要模拟1000亿个神经元,计算能力将有数个量级的提升。   除此之外,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快速发展,人们也
[嵌入式]
人工智能<font color='red'>芯片</font>:发展史、CPU、FPGA和专用集成电路
三星等因操纵芯片价格被罚1.8亿美元
   腾讯科技讯 9月3日,在欧盟开展的一项反垄断调查完成以后,英飞凌、三星和飞利浦已遭到总计1.38亿欧元(约合1.81亿美元)的罚款。 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在周三对上述公司处以这项罚款。欧盟官员声称,这些公司卷入了移动SIM卡芯片的价格操纵案。 欧盟委员会在2008年启动了这项调查,该委员会指称,英飞凌、飞利浦、三星和瑞萨(在当时是日立和三菱的合资公司)曾在2003年9月份到2005年9月份之间共谋操纵欧洲市场上的智能卡芯片价格。这些公司被指曾联合协调其市场行为以控制芯片价格,这种芯片还被用于银行卡、护照、收费电视卡及其他需要记忆功能的装置。 欧盟委员会称,这些公司通过签署双边合同的方式构建了一个网络,对定价、合同及生产能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