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三驾马车”之一、微信最大对手的米聊宣告死亡

发布者:yanfeng00最新更新时间:2021-01-21 来源: eefocus关键字:小米  微信  米聊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再过几天就是微信的十岁生日了,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代表应用之一,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微信「欢天喜地」庆生的同时,它曾经的竞争对手现在又过得如何呢?

 

昨天,微信曾经最大直接竞争者米聊,就拿到了自己的「死亡通知书」——2021 年 2 月 19 日 12 点 00 分,米聊将停止登录并正式关闭服务器。

 

 

根据米聊给出的时间表,在 2021 年 2 月 1 日 12 点整,米聊将停止账号注册与消息收发;2 月 19 号 12 点整将关闭服务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在 19 号之前对个人资料与聊天记录进行导出备份。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米聊给出的停服原因是「业务变动」,给出的停服时间也在一个月后。但在不少人看来,米聊「寿终正寝」其实在 10 年前就已成定局,甚至在米聊生命的后期,就连小米公司都不认为它能扛过微信的浪潮,更有人用「长江后浪推前浪」来形容微信与米聊的兴衰交替。

 

但这些人可能忘了,米聊比微信只「大」两个月,算下来是同一辈。

 

「天时地利人和」的米聊

严格来说,米聊也只能说是 IM(即时通讯)的先行者之一,真正引爆 IM 领域的还是 Kiki Message——透过 Twitter 引流,Kiki 在短短 15 天内就突破了 100 万注册用户。这样突出的成绩不仅让黑莓等通讯厂商感到压力,也让大洋彼岸的中国公司嗅到商机——2010 年 12 月,小米正式发布了最初版本的米聊。

 

当时的米聊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从基础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联通的 3G 网络已经商用,革命性的 3G 网速让 IM 软件在国内成为可能。从软件生态的角度看,当时 Android 手机刚刚进入国内市场,复杂繁琐的操作显得「水土不服」,因此更适合国内用户的 MIUI 也成为了更多中国用户的选择。预装在 MIUI 手机上的米聊,也成为了不少 Android 用户的第一款 IM 应用。

 

 

 


但这些都是还不是关键,在那个「充钱开钻」的年代,用户对手机 QQ 怨声载道但却无可奈何。米聊自诞生之初就高度迎合了用户需求,自然被手机用户喜爱。在通讯技、用户覆盖与用户需求这三大因素的推动下,不背靠任何现有社交平台的米聊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 0 到 100 万用户的突破。

 

在取得了开门红后,小米并没有像手机 QQ 那样转型做「宝石商人」搞增值服务,而是为米聊添加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功能——语音对讲。现在大家看到 59 秒的语音可能会面露难色,但在十年前那个大家「打字都不利索」的年代,语音对讲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更新。

 

比起在不能盲打的小触屏上写字,发送语音要方便快捷得多;而且语音沟通的形式也更接近传统电话,让不懂数码的中年用户也能快速上手。

 

 


在米聊成功打响品牌与市场后,国内各科技公司自然是纷纷跟进,快速推出「X 聊」「X 信」等类 IM 软件,试图占据刚刚打开的 IM 市场。但因用户体验、与用户基数等原因,这些类 IM 软件都难以对米聊构成实质性威胁。
直到 2011 年 1 月 21 日,腾讯推出了微信。

 

 

微信带来了致命打击

在微信发布前,雷军其实就意识到自己的最大威胁不是 Kiki、WhatsApp 等舶来品,而是自己打算「偷家」的腾讯。米聊的兴起离不开 MIUI 的广大用户与 QQ 移动版的功能缺陷,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米聊之所以能夺得头筹,主要原因还是和腾讯打了时间差。

 

关于米聊和微信的关系,当时互联网有着许多戏谑的段子,有一个说的是「雷军专门派人去腾讯深圳总部侦查,发现腾讯没在做类似的 IM 产品。但雷军大意了,没派人去广州研究院,没发现张小龙在做微信」。

 

抛开其中的戏剧化表述,米聊的成功确实离不开手机 QQ 与微信之间的空档。后来雷军也表示「做米聊时曾有设想,如果腾讯一年后才有所反应,米聊的胜率是 50%,如果腾讯两三个月就反应,米聊应该 100%会死掉」。

 

和米聊一样,面世初期的微信延续延续了米聊「精简 IM」的做法,与手机 QQ 打出了差异化。但考虑到腾讯 QQ 以亿来计算的在线用户数,微信显然还是放不下手机 QQ——在早期的微信中,用户可以用微信代收 QQ 的离线信息。

 


这个消息代收的功能不仅建立了微信与 QQ 的联系,同时也将社交的属性带到微信中。在后续的版本中,微信不断将开放社交平台的功能带入到 IM 属性的微信中,「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更是直接引爆了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影响力。

 

腾讯 QQ 那庞大的用户基数让米聊难以招架,作为一个 IM 软件,米聊的核心功能就是联系别人。但当你的家人、同事与朋友都在微信时,米聊功能做得再好也已经无关紧要——联系不到人的 IM,还能称得上是 IM 吗?

 

而且此时的微信也已经意识到「专注于 IM 无法拉开差距」,因此逐渐走上了「微信平台化」的路线,以多样化的功能提高用户粘性。此时此刻,专注于 IM 的米聊已经失去了反击的能力,「停服」也悄悄开启了倒计时。

 

「三驾马车」跑偏了

尽管在微信登场后,用户眼中的米聊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已经「鬼服」的 IM 软件,但对小米公司来说,米聊曾一度是小米的三大支柱业务之一:过去小米曾长期推行「三驾马车」的战略——MIUI、小米手机与米聊共同构成小米的业务核心。

 

米聊基于 IM 通讯,但在发展早期就透露出了 RCS(富文本短信)的影子——这可是 2020 年才流行的概念。另一方面,米聊起源于熟人通讯,但后来却又成为了小米核心业务的载体:在 MIUI 适配机型收窄的的同时,米聊更是像 iCloud 一样成为了贯穿小米各项服务的桥梁。

 


但问题在于,微信开放的属性让它能成为第三方服务的入口,但米聊始终只是「金山系」的桥梁,单凭「金山系」的影响力很难说服用户抛弃微信的生态。与倾尽腾讯资源的微信相比,对小米来说米聊无论是资源还是回报都略微逊色。

 

而且在小米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机后,这家「互联网公司」渐渐开始往硬件公司转型。与软件服务相比,硬件需要消耗海量的资源,再加上「小米生态链」的诞生,曾经 MIUI、米聊、手机三大支柱慢慢演变成了 MIUI、硬件与小米生态链。曾经的米聊也被资源整合进 MIUI 的生态中,成为了有形无实的 MIUI 组成,关闭服务器也成了米聊的终点站。

 

总结

总结米聊辉煌的一生,其实我们还是能得到一些「人生经验」:能在垂直领域与巨头拼资源的只有另一个巨头。这一点从近期社区团购的例子中也有所体现:尽管社区团购看似选择众多,但背后来来去去还是几个互联网巨头。

 


如果独立开发者希望另辟蹊径、弯道超车,除了完善用户体验外还要及时积累用户群体——功能可以实现,数据难以窥窃。为用户打造独特的生态与用户体验,才是独立开发者面对互联网巨头降维打击时最好的对策。

 

当然了,独立开发者在立项之前也可以打探一下巨头们的动向,而且市场调研一定要仔细——要是雷老板当年派人去了腾讯广研院,米聊的故事可能就要改写了。


关键字:小米  微信  米聊 引用地址:小米“三驾马车”之一、微信最大对手的米聊宣告死亡

上一篇:魅族在智能家居领域高调卷土重来,这一次是否能成功?
下一篇:双扬声器不能再作为吹嘘的卖点了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0-26 01:00

小米“三驾马车”之一、微信最大对手的宣告死亡
再过几天就是微信的十岁生日了,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代表应用之一,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微信「欢天喜地」庆生的同时,它曾经的竞争对手现在又过得如何呢? 昨天,微信曾经最大直接竞争者米聊,就拿到了自己的「死亡通知书」——2021 年 2 月 19 日 12 点 00 分,米聊将停止登录并正式关闭服务器。 根据米聊给出的时间表,在 2021 年 2 月 1 日 12 点整,米聊将停止账号注册与消息收发;2 月 19 号 12 点整将关闭服务器,有需要的用户可以在 19 号之前对个人资料与聊天记录进行导出备份。 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米聊给出的停服原因是「业务变动」,给出的停服时间也在一个月后。但在不少
[嵌入式]
<font color='red'>小米</font>“三驾马车”之一、<font color='red'>微信</font>最大对手的<font color='red'>米</font><font color='red'>聊</font>宣告死亡
雷军称微信情理之中 已有1300万活跃用户
中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记者侯艳)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起微信,很多时尚潮人都很熟悉。这款软件可以发送语音信息、可以在有无线网络的地方免费发送、甚至只需摇一摇就能找到在你附近的用户,这些方便、时尚、新颖的元素使微信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爱,也夺得了大量的市场。 其实,在微信发布的一个月前,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科技(微博)就已经推出了与微信功能类似的米聊产品,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专门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聊天软件。明明是小米公司的“米聊”风光地率先在市场亮相,可一个月后粉墨登场的腾讯 “微信”却来势汹汹,迅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被后来者微信远远甩在身后,想必小米的滋味想必不好受。 昨天(10日),腾讯老总马化腾和小米科技创始人兼CEO
[手机便携]
小米危机:手机//MIUI三驾马车优势渐失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有关MIUI主题收费而遭到广大用户批评的评论。优秀主题收费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到了MIUI这里就变得这么难呢?在我看来,这是小米手机营销导致的副作用。MIUI主题收费只是一根导火线,它将暗示着小米的危机即将浮现,以及过去埋下的矛盾将会爆发。 一、小米手机的危机 毫无疑问,2011年是小米年。小米手机的出现搅翻了本来安静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8月16日,尽管小米手机的发布会模仿了苹果的风格,但在国内没有这样的一场发布会像小米一样。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死忠米粉的狂热高呼,雷军在台上的奋力一摔,以及那颠覆式的神一般的价格。 1999元的价格颠覆了当时智能手机的定价,那时候,1999元的价格只能买到类似H
[手机便携]
小米收购MSNLite团队研发PC客户端
    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收购MSNLite团队。他们将重点从事米聊PC客户端的研发工作。目前,米聊PC客户端即将上线。据介绍,MSNLite是由Lite (莱特)工作室于2010年4月份开始研发的一款全面兼容微软MSN的客户端,是MSN非官方版本中最接近中国人操作习惯的第三方软件。截止到目前,MSNlite的活跃用户已经达到百万级别。 对于小米收购MSNLite一事,小米联合创始人黄江吉表示,MSNLite是目前市场上最好用的第三方MSN客户端软件。MSNlite团队在PC客户端软件方面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加入小米,无疑给小米在PC客户端的研发方面注入新的力量。 同时,黄江吉也表示,MSNLite团队加入米
[手机便携]
为引入腾讯投资而放弃小米说不
  【PConline 资讯】6月5日消息,上周小米科技官方确认了小米QQ目前正在内测的消息,同时,小米公司内部人士还表示,小米公司已和腾讯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此后的新版小米手机都将预装腾讯QQ。此消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并引发业界关于小米为引入腾讯战略投资而放弃米聊的猜测。对此猜测,小米官方给出了回应,称不会放弃米聊。 腾讯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传小米为与腾讯合作放弃米聊   近日,雷军在其腾讯微博上宣布“小米手机QQ尾巴即将发布,以后米粉发QQ可以显示来源是小米手机。这是腾讯首次向iPhone外的用户群开放这个资源”。同时,小米内部人员透露称,小米已经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对于小米、腾讯的合作,业内有人士猜测称“放
[手机便携]
小米放弃 只为引入腾讯战略投资
    最近,小米科技CEO雷军通过腾讯微博首发与腾讯战略合作的消息:“以后米粉发QQ可以显示来源是小米手机。这是腾讯首次向iPhone外的用户群开放这个资源。” 同时,小米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小米公司已经和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此后的新版小米手机将预装QQ。小米公司通过微博也承认了与腾讯的“亲密关系”。 业内人士猜测,按照雷军的性格,小米与腾讯的合作绝不会仅停留于技术层面,而米聊将成为此次合作的最大牺牲品。 断臂求生的“米聊”?   显然,双方的合作如火如荼,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的合作仅仅是第一步。“小米将来未来的融资中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虽在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2011年7月份,腾讯
[手机便携]
小米否认将放弃 或40亿美元估值获投资
今日有报道称小米为引入腾讯战略投资,准备放弃与微信有竞争关系的米聊,对此小米相关负责人予以坚决否认。此外另有消息称小米已获DST新一轮投资,估值已达40亿美元,但未获小米官方证实。   今日早间出现的一篇未署名的报道中称,小米将在未来的融资中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但双方牵手的前提条件是小米“放弃米聊”。   对此,小米官方和米聊方面在接受新浪科技连线时,均予以坚决否认。小米方面称米聊是小米移动互联网战略的重要产品,“小米不可能放弃米聊,就像小米身体的一部分一样”。此外,米聊称目前其注册用户已接近1500万,且增长非常健康。   上述传闻源自腾讯和小米的一个简单合作,并不涉及小米产品线布局。实际上,米聊作为与微信存在竞
[手机便携]
或2月19日关闭服务器
上线十年多后,米聊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   米聊官方发出通知,决定将于2月1日12点开始停止账号注册和消息收发,2月19日12点停止登录并关闭服务器。   官方提醒用户在停服前自行导出聊天记录及个人资料等信息(安卓 v8.8.70 及以上版本支持批量导出),停服后将无法导出用户在米聊内的任何信息。   经查,米聊上一次比较大的更新还是在2019年,当时PC 4.0 Windows/Mac版上线,而且覆盖了Ubuntu,从而实现全平台支持。本以为米聊有了重生的希望,但没想到最终还是化为乌有。   据悉,米聊由小米工作室推出,推出时间为2010年12月,最初定位于跨平台、跨运营商的手机端短信工具,只要你的手机能上网,就可以使
[手机便携]
<font color='red'>米</font><font color='red'>聊</font>或2月19日关闭服务器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