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成本降低,自动驾驶商业化提速破局在即

发布者:EuphoricVoyage最新更新时间:2021-06-28 来源: eefocus关键字:自动驾驶  Apollo  Moon  智能网联汽车  激光雷达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迭代加速,成本高昂是制约其商业化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日,百度与禾赛科技合作,将Apollo Moon制造成本压缩到每辆48万元,较行业平均成本减少2/3,有望推动无人车商业化发展。

 

同时,以特斯拉、小鹏汽车为代表的车企自动驾驶系统商业化步伐不断加速。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整车硬件销售外,智能系统的商业化变现有望成为造车新势力未来持续性收入和利润的来源。

 

制造成本降低

6月17日,百度Apollo与极狐汽车共同发布了新一代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对于新车的定价虽然尚未公布,但百度副总裁、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表示,由于技术成熟以及可批量化生产的能力,Apollo Moon的整车成本约48万元/辆,仅为L4级自动驾驶车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由于自动驾驶系统成本高昂,无人车商业化步伐一度受到了限制。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当前在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领域中,激光雷达是实现环境感知的核心传感器之一。

 

据了解,激光雷达主要分为机械式雷达和全固态、半固态雷达。以美国Velodyne公司的激光雷达为例,64线机械激光雷达售价约8万美元,32线机械激光雷达售价约2万美元;而全固态、半固态雷达的价格约为1000美元左右。

 

资料显示,在传感器方面,Apollo Moon采用了两颗激光雷达,13颗摄像头和5颗毫米波雷达的三环视、多冗余的传感器组合。同时,还增加了1颗定制激光雷达和相应无人驾驶冗余。

 

某自动驾驶研发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要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车辆需要安装多个激光雷达才能保证路况识别的精确度。但激光雷达造价高昂、产能有限,不解决成本问题,很难实现自动驾驶量产落地。

 

亿欧智库分析师王瑞表示,拥有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外国厂商在中国市场已经形成垄断,中国厂商技术创新空间受到一定挤压。但是对于激光雷达,中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头部厂商具有更大优势。

 

王瑞指出,目前市场主要包括三类企业。第一类是法雷奥、博世等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第二类是华为、大疆等原本便具备一定硬件开发能力的ICT企业;第三类是激光雷达初创公司,国际上有Velodyne、Luminar等,在国内有禾赛科技、图达通、速腾聚创等。

 

2021年5月,百度Apollo与禾赛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百度Apollo将定制禾赛科技全新架构激光雷达用于第五代完全无人驾驶共享无人车(Robotaxi),其性能相对同类型通用版本激光雷达有大幅度提升,同时成本降低了近50%。

 

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朱雷表示,国内激光雷达工艺进步,成本有望下降到原来的25%。随着固态激光雷达的发展,激光雷达还会在增加使用寿命的基础上,大幅减少使用成本。

 

多种技术路径

无人驾驶的传感器解决方案长期以来存在两种技术路径之争。

 

一种是视觉算法。以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大脑系统为例,其主要借助摄像头,对周边物体建立模型,同时把数据添加至神经网络进行纯视觉计算,在自动驾驶中承担“识别”的作用。

 

另一种是激光雷达,工作时向四周散射激光,基于反馈判断周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生成点云图,在自动驾驶中承担“感知”的作用。小鹏P5、ARCFOX极狐等多家车企选择了以激光雷达为主导的方案。

 

业内人士认为,从技术角度看,两者不存在根本性冲突。激光雷达不具备摄像头的物体识别能力,感知与识别两项能力不能在激光雷达上进行融合。但基于多传感器方案,可以采用摄像头进行补充。

 

德勤在《新基建下的自动驾驶: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之争》中,对自动驾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

 

德勤指出,由于单车智能的成本高昂,若用路侧设备代替部分技术,让路“变聪明”,可降低不少车载成本。单车智能和车路协同本质是技术和成本在车侧和路侧的分配。

 

德勤表示,对于中国而言,4G和5G基站数量多,覆盖广,同时政府大力推行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的改造方面坚决推行5G LTE-V2X技术标准,支持LTE-V2X向5G-V2X平滑演进。未来,中国有望通过车路协同实现自动驾驶领域的“弯道超车”。

 

商业化进程提速

尽管自动驾驶在技术路径方面尚存在分歧,但其商业化进程在不断加速。

 

2019年,特斯拉推出第三代Autopilot 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能够实现包括自动泊车、自动辅助变道、智能召唤等智能驾驶功能,车主在高速或者环路上能够解放双手和双脚。特斯拉官网资料显示,Autopilot(FSD)为激活付费使用,一次性购买,最新价格为8000美元/套,国内价格为64000元/套。

 

特斯拉FSD的价格随着其功能的升级不断变化。据西部证券统计,2015年,FSD V7.0版本可实现自动转向、自动经济转向+侧面碰撞预警、自动变道、自动找车位,价格为2500美元/套;2018年,FSD V9.0版本实现高速/城际公路场景自动驾驶,价格为5000美元/套;2020年,FSD Beta版本可实现城市道路完全自动驾驶,价格翻倍到10000美元/套。

 

特斯拉FSD的选装率也在不断提升。Troyteslike数据显示,2020年,FSD在Model S/X车型的选装率超过60%,在Model Y车型的选装率超过40%。

 

FSD选装率和价格的不断提升,给特斯拉汽车业务毛利率改善注入了动力。西部证券预计,2025年,特斯拉FSD的选装率整体有望提升至50%,给整车带来的毛利贡献约为30%。

 

除了特斯拉外,小鹏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商业化步伐也在不断加速。

 

小鹏汽车在招股书中提到,以付费服务的形式为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的高级自动驾驶系统XPILOT 3.0软件,截至2021年3月31日,超过20%的P7车主购买并激活了该功能。

 

小鹏汽车称,通过与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主要包括内容供应商)的合作,扩展了Xmart OS系统中的内容产品,公司已经开始以订阅或付费形式对某些选项及功能进行商业化。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小鹏汽车首次确认8000万元的软件收入。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在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功能)成功远征之后,2021年二季度软件收入会进一步提升。目前,小鹏汽车XPILOT 3.0的累计付费率已经超过20%,今年3月达到约25%。

 

何小鹏认为,XPILOT软件的变现将成为小鹏汽车除整车硬件销售外的持续性收入和利润来源。未来,小鹏汽车将通过下一代的XPILOT 3.5和XPILOT 4.0增强各种道路场景覆盖并实现端到端自动辅助驾驶的能力。 


关键字:自动驾驶  Apollo  Moon  智能网联汽车  激光雷达 引用地址:制造成本降低,自动驾驶商业化提速破局在即

上一篇:郭孔辉院士谈汽车节能减排
下一篇:百度:共享无人车未来5年内规模化落地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10 11:18

效率与安全 汽车自动驾驶的V2X是什么
  根据外媒报道称,现代与起亚在近日宣布,两家汽车公司已建立一套先进的车路通信系统(vehicle-road communication system,简称V2X),此做法将要推进 自动驾驶 技术的发展。而现代与起亚的此次动作又将V2X拉回我们的视野,下面我们就来看看V2X到底是什么东西。   V2X车路通信系统技术面向的是未来交通运输领域,它使得车与车、车与基站、基站与基站之间都能够进行通信,从而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和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理论上可以降低79%的交通事故。此外,同时减少拥堵,提升道路通行效率也是V2X技术的优势所在。   目前在智能交通领域,车辆的自动驾驶依靠的主要是传感器,诸如激
[嵌入式]
沃尔沃加入英伟达阵营 2021年开卖自动驾驶汽车
腾讯科技讯 据外媒报道,随着研发的深入,自动驾驶行业越来越显现出合纵连横的趋势。本周,英伟达阵营再次迎来新的合作伙伴——沃尔沃和瑞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Autoliv。其实此前沃尔沃的自动驾驶项目“Drive Me”所用的测试车辆就搭载了英伟达Drive PX平台,该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于2021年正式上市。。 除此之外,英伟达还与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和海拉建立了非排他性的合作关系,三家公司将共同推进自动驾驶行业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前,英伟达是游戏行业巨头,它们设计的显卡是玩家首选。不过近些年来英伟达却成了汽车行业的重要玩家,它们生产的芯片成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 如今,团结在英伟达周围的厂商数量众多,其中包括特斯拉、丰田等大
[半导体设计/制造]
上汽集团携手HERE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服务赋能
上汽集团携手HERE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服务赋能 北京——国内规模领先的汽车上市企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上汽集团 )今天宣布,领先的位置数据和技术平台公司HERE Technologies将在东南亚、大洋洲、西欧、拉丁美洲、中东和印度市场为名爵汽车的智能网联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提供支持。 该智能网联系统配置了HERE Traffic,它将提供关于交通流量和状况的实时信息,帮助司机安全和更有效地到达目的地。上汽汽车系统还配置了HERE最新的车联网服务,包括HERE Parking、HERE EV Charge Points和HERE Fuel Prices,这些服务可为驾驶员提供与其前方路线高度相关的动
[汽车电子]
上汽集团携手HERE为全球<font color='red'>智能网联</font><font color='red'>汽车</font>服务赋能
安森美推出SiPM dToF激光雷达方案,响应时间更快
安森美半导体 推出了由该公司硅光电倍增管 (SiPM) 技术实现的单点直接飞行时间 (dToF) 的激光雷达方案。 光检测和测距或激光雷达的应用在所有领域都在增长,包括机器人和强制要求毫米范围精度的工业接近感知。它通常基于dToF方法,测量通常在近红外(NIR) 波长范围内的一个光脉冲往返于一个物体所需的时间。 尽管原理很简单,但其应用可能会带来挑战性,例如周围太阳光较强等环境因素。为了准确确定范围,接收器需要捕获尽可能多的信号。就响应时间和灵敏度而言,传统的光电二极管在这方面会受到影响。安森美半导体开发的硅光电倍增管 (SiPM) 传感器提供更快的响应时间和高检测效率,克服了这些不足。该参考平台使用安森美半导体第二
[传感器]
安森美推出SiPM dToF<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方案,响应时间更快
中美自动驾驶最新融资情况:千万级和十亿级美元的距离
中美是目前自动驾驶最为火热的两个国家,恰好也是世界GDP排名前两位的国家,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除了科技巨头和整车企业投身自动驾驶领域,还有大量的初创公司蜂拥而入。 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还处在投入期,尤其是缺乏造血能力的初创公司,需要进行大量的融资,才能支持公司的发展。融资金额的大小,代表着资本的认可,侧面也反应了这家公司技术水平,行业的融资情况则反应了这个国家的整体情况。 进入到2019年,中美两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融资情况,则反映出差距已经在逐渐拉大。有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创始人曾表示,中国无人驾驶时代如果推后到来,很大责任在于资本推动不够。 中国无人驾驶时代推后到来,究竟是创业者技术能力不行,还是投资人的支持不够?下面看看进入2019
[机器人]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传统汽车控制领域如何受到影响
实际上,“人工智能(AI)”并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但是有一种普遍的理解是将AI诠释为被人类视为“智能”的学习系统。此外,就很难更明确地描述它的定义,因为“智能”一词缺乏明确的理论解释。 在汽车应用领域,当今和未来具有代表性且最广为人知的人工智能相关功能应用包括自动驾驶(AD)应用,以及物体传感、物体识别和对结果反应的决策。这些功能通常需要很高的计算能力(100k DMIPS级别范围内)。 图1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高水平的传感将如何从人类驾驶员转向使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自动驾驶技术。(来源:NSITEXE,Inc.,2021) 较低的应用层与传统的实时执行器控制有关,如推进、转向和制动等“车辆
[汽车电子]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传统<font color='red'>汽车</font>控制领域如何受到影响
算力时代,英伟达是如何垄断自动驾驶芯片的?
在当前这场以 大模型 为基础的 AI 战局里,参赛者众多。海外有OpenAI、微软、谷歌,国内百度、阿里、 华为 、商汤等大厂也纷纷加入。而藏在战局里的GPU巨头英伟达,则掌握着“算力”命门,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最大受益者。在当前,几乎所有AI企业都在求购相关的GPU。甚至企业所拥有的A100、H100数量,已经成为了行业判断企业大模型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样,在 自动驾驶 行业,在车载高端 芯片 市场,全球最大的智能计算平台公司,也是高端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的英伟达基本也是一枝独秀。那掌握了自动驾驶目前命脉的英伟达是如何形成这种统治力的?后续是否会因此卡主自动驾驶发展的脖子呢? 英伟达进军自动驾驶之路 时间拉回到2015
[汽车电子]
技术解析:激光雷达,并非单车自动驾驶的终结方案
你愿意把方向盘交给车么? 自动驾驶一直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发展多年,但还是有唱衰自动驾驶的声音,说这是个伪命题,实现脱手驾驶太困难了。喷着喷着,就从L1自动驾驶慢慢喷到了L3级,从毫米波雷达换到了激光雷达,有人还在否定已经获得的成果。 但这部分人的否定,不无道理,现在自动驾驶大概分为两派。以特斯拉为首的纯视觉派、另一个是激光雷达派,都能实现L1和L2级别的自动驾驶。再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实现起来就存在着一定困难,而且现在的自动驾驶都有一个问题是段时间内无法解决的。 在极端天气下,你更相信自己,还是自动驾驶? 两种主流感知方式 关于极端天气后面会讲,现在你能使用到的自动驾驶技术来自于两种感知方式,视觉
[汽车电子]
技术解析:<font color='red'>激光雷达</font>,并非单车<font color='red'>自动驾驶</font>的终结方案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