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任SEO,华为汽车业务迎来组织架构大调整

发布者:风轻迟最新更新时间:2021-09-06 来源: eefocus关键字:智能汽车  华为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一则关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人事任命的消息在网上流传。

 

任命通知显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 Business Unit,以下简称「IAS BU」)多位高管职务出现调整,这则通知由华为掌舵人任正非亲自签发。

 

 

其中:

余承东继续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总裁王军转任 BU COO,并兼任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同时,因管理需要,撤销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总裁岗位;

卞红林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TO,主管技术和研发,同时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研发管理部部长。

 

    随后,汽车之心向知情人士求证了这一任命消息内容属实。

     

    这意味着,继今年早些,华为消费者 BG CEO 余承东被正式任命为 IAS BU CEO 之后,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继续迎来组织架构深化调整。

     

    汽车之心获悉,除了王军等高管职位变动,IAS BU 内部也在整合研发、销售、产品规划等多项职能。其目的是拉通整个 BU 底层的关键职能,使研发、销售与产品之间紧密协作,为接下来密集的量产任务以及客户拓展做好准备。

     

    1、华为 IAS BU 全新的组织架构

    此次调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王军不再任职 IAS BU 总裁,而转任 IAS BU COO 与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

     

    华为称本次撤销总裁岗位,是因为管理的需要。

     

    汽车之心则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王军从总裁变为 COO,实际上是一种降职。

     

    这样的调整让 IAS BU 顶层的汇报线更加清晰明确:来自华为消费者 BG 的余承东是整个 IAS BU 的 CEO,COO 王军和 CTO 卞红林都向其汇报。

     

    而原来王军任职的 IAS BU 总裁与 IAS BU CEO 看似是一种平级。

     

    华为 IAS 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

     

    王军被调整为 BU COO 的同时,接管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这一动作也值得注意。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IAS BU 原本按照产品方向下设有多个产品部和 1 个产品线,这 1 个产品线就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

     

    实际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由 3 个产品部构成,分别是智能驾驶 ADS 产品部、MDC 产品部和融合感知产品部。

     

    今年 4 月,华为曾经公布 IAS BU 有超过 5000 人,其中近 2000 人都在做自动驾驶也就是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任职,这一产品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 7 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还发生过一次重磅人事变动,原负责人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兼首席架构师苏箐被免职,这一产品线短暂由华为消费者 BG 硬件工程与产品开发管理部总裁兼消费者 BG CTO 卞红林代管。

     

    现在智能驾驶产品线又重新交回到了王军手中。

     

    卞红林是苏箐被免职后才对外公开出现在 IAS BU 的新面孔,他是华为老兵,此前在余承东下辖的华为消费者 BG 担任 CTO。

     

    随着今年上半年余承东正式出任 IAS BU CEO,卞红林也参与到了 IAS BU 当中。

     

    余承东、卞红林两人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重新聚首,也足以看出对内部而言,智能汽车就是下一个最重要的消费终端。

     

    图右为华为 IAS BU CTO、研发管理部部长卞红林

     

    最后,对卞红林的任职,也意味着原 IAS BU CTO、架构设计与集成验证部部长蔡建永被调离。

     

    卞红林出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TO,主管技术和研发,同时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研发管理部部长。

     

    研发管理部也是 IAS BU 在此次调整中新增设的部门,原本在 IAS BU 下各个产品部和产品线都设有研发部,未来 IAS BU 的研发管理部将成为大中台,支撑各个产品线(包括 ADS、MDC、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的底层研发工作。

     

    这个统一的「研发管理部」,能够整合华为的底层技术和资源,打破部门墙,希望为 IAS BU 的整体研发效率提升带来帮助。

     

    关于研发管理部的左右,也有知情人士向汽车之心举例,比如在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 ADS 内部,曾经研发了自动驾驶车载计算平台 ADCSC,ADCSC 实际上是基于 MDC 产品部推出的计算平台进行了定制化开发。

     

    之后,研发管理部可能会统筹类似的具有一定重合度但又各自独立的研发工作。

     

    除了新增「研发管理部」,华为 IAS BU 下还增加了一个大的「解决方案部」,这个解决方案部将逐步统一销售、营销以及产品规划等功能,IAS BU 下原有的「Marketing 与销售服务部」将被并入到这一新部门。

     

    这样,在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汽车之心梳理了华为 IAS BU 最新的组织架构大致如下:


     

    IAS BU 从 2019 年 5 月正式成立,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后,终于逐步形成了以余承东为核心的班子,并梳理了研发、销售以及产品三大核心部门,在架构上比过去更加紧凑,并希望以此提高协作效率。

     

    据知情人士透露,华为 IAS BU 更大范围的调整目前还在进行中,外部对这些调整可能不会非常明显的感知。

     

    整体的调整方向是矩阵式结构,一方面是公共的支持部门,比如市场、研发、营销部等等,另一方面是形成有力的产品阵列。

     

    矩阵式结构,能够支持横向(多个产品)与纵向(垂直专业领域)两个维度。

     

    2、华为 IAS BU 走向成熟

    在这一次的秘密调整之前,华为 IAS BU 已经经历了多轮变阵和换帅,这既反映了这个成立 2 年多的新业务单元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其实也是华为 IAS BU 急于拓展业务的表现。

     

    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窗口期也就这 2-3 年,华为 IAS BU 成立的使命就是成为华为新的造血机器,因为其在智能手机业务已遭受重挫。

     

    目前,华为 IAS BU 已经拿到了一批量产项目,为加速推进量产进程,在有限的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华为必须提升团队内部的效率,所以必须不断针对组织架构进行调优,打通各个关节。

     

    一部分外界人士认为,华为 IAS BU 频繁变阵是因为自己内部乱了阵脚。但也有内部人士向我们表示,因为华为一直强调的是组织能力,而非个人才华,所以优化组织结构,才是打胜仗的关键。

     

    2 年半前的 2019 年 5 月,华为 IAS BU 正式成立,该部门最初隶属 ICT 管理委员会,总裁为王军,最高负责人是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2020 年 11 月,华为发布《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从 ICT 业务管理委员会划归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管辖。

     

    同时重组消费者 BG IRB(投资评审委员会)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 IRB,余承东出任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 IRB 主任。

     

    这其实是余承东直接参与到华为 IAS BU 的决策过程的标志,也是余承东直接参与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开始。

     

    关于此次两大业务部门的合并,华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集团内部的执行和运营效率。举个例子,此前,华为智能座舱业务在智能汽车部门之下,而华为 HiCar、车载 5G 通讯等业务又属于消费者事业群。

     

    这两个需要深度与频繁配合的业务却在不同的大部队下,对于华为来说其实合并是迟早的事。

     

    在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上,华为 IAS BU 正式推出了智能汽车整体解决方案 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简称「HI」品牌,也有人称 Huawei Inside)。车展上,搭载 HI 方案的首款车型极狐阿尔法 S 也进行了亮相。

     

    华为目前正与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大车企基于 HI 方案进行合作。

     

    除了 HI 打包方案,华为还能为车企伙伴提供 MDC 计算平台、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等方案,这些产品都可以单独售卖,建立多样化的产品体系。

     

    在 HI 方案和其他智能汽车零部件之外,余承东又为在汽车业务上找到了一套新的模式,那就是通过华为面向消费者的渠道和影响力为车企卖车,并从中分成,也就是华为智选的汽车业务。

     

    华为智选的首家车企合作伙伴是金康赛力斯,据官方披露,在与华为智选合作后,金康赛力斯 SF5 已经获得了数千张订单。

     

    现在的华为 IAS BU,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左手做智能汽车供应商,右手为合作车企卖车,两条商业化路径并驾齐驱。

     

    3、为量产冲刺

    进入 9 月,整个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以及智能驾驶产品线都处于交付的冲刺阶段。

     

    按计划,今年 10 月 - 11 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与北汽极狐深度合作量产的首款车,极狐阿尔法 S HI 版将迎来交付。

     

    根据北汽极狐方面的消息,8 月 31 日 100 台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产线验证车正式下线,将全面公开道路测试。

     

    新车将于第四季度开展小批量产交付。极狐曾披露,阿尔法 S HI 版订单已经远超千台,内部 KPI 是今年要争取交付 1000 台。

     

    根据极狐公布的规划:2022 年,极狐还将在阿尔法 T 的基础上,推出一款与华为合作的 HI 版车型,轴距 2 米 9 多,定位在 B+ 和 C 这个级别上。
     

    到 2023 年,极狐会推出两款全新的车型,定位在 A+ 级细分市场,会有一款 A+ 级的 SUV 和一款 A+ 级轿车。在 2023 年底之前,极狐会形成一个覆盖从 A+ 到 B 的 4 大产品谱系,在这个谱系上,都会有与华为合作的 HI 版车型。

       

      除了北汽极狐之外,华为还有 2 家合作紧密的车企伙伴,广汽埃安品牌以及长安阿维塔科技。

       

      长安阿维塔科技的首款车 E11 也已经在 8 月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部分外观),现在就等年底的正式发布以及 2022 年的交付。

       

      华为与广汽的合作车型,2023 年底量产的 AH8 车型,定位中大型智能纯电 SUV,项目总投资为 7.88 亿元。

       

      此外,在国际市场上,华为还将与豪华品牌奥迪合作,在国内市场,华为还新签下了排名靠前的新势力品牌哪吒汽车。

       

      显然,接下来的 2-3 年,对亟需在新业务上崭露头角的华为 IAS BU 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则是 IAS BU 接下来能否打赢战役的关键。


      关键字:智能汽车  华为 引用地址:余承东任SEO,华为汽车业务迎来组织架构大调整

      上一篇:首个汽车信息安全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ISO-SAE 21434
      下一篇:浅析汽车上的OTA 技术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11-09 23:38

      华为畅享20系列两款新机官宣或用40W超级快充
      今天华为终端官方宣布将于9月3日举行新品发布会,推出两款畅享20系列新机华为畅享20和畅享20 Plus,分别支持40W超级快充或者5000mAh大电池特性。 图源:微博 两款新机虽然归属于同一个系列,但外形设计完全不同,其中标准版后置方形三摄,高配版后置采用圆形三摄,侧面指纹识别设计,与华为Mate 30较为相似。 图源:微博 目前华为畅享20 Plus已经入网,据工信部数据,该机采用6.53英寸OLED屏幕,分辨率为1176×2400,机身尺寸为158.1×73.1×8.8mm,重量为198g,电池容量为4400mAh,搭载频率为2.86GHz处理器,提供6/8/12GB RAM+128/256/512GB ROM,后
      [手机便携]
      <font color='red'>华为</font>畅享20系列两款新机官宣或用40W超级快充
      华为正与印度运营商洽谈 推动5G网络全球化
        作为 5G 标准的倡导者之一, 华为 有望让中国成为通信发展的领导者。近日,有印度媒体披露,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 华为 正与印度几家顶级电信运营商进行谈判,以推动有关 5G 技术的联合创新,并且在印度已经启动 5G 相关测试。并且 华为 还在与电信运营商Reliance Jio谈判,希望这家印度公司能够采用华为的光纤设备。下面就随网络通信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华为正与印度运营商洽谈 推动5G网络全球化   华为印度公司首席执行官Jay Chen向媒体表示,““现在我们正在4G网络中引入5G技术。按照计划,我们相信在4G时代,从4G向5G的发展过程中,印度将与全球同步。因此,我们说印度的5G推出并不遥远。”像频
      [网络通信]
      华为Mate 10仍有双版本 麒麟970将于9月量产
      腾讯数码讯(水蓝)随着苹果A11处理器在本周开始交货,则意味着台积电10nm工艺已经彻底解决了良率问题,并且能够在产业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所以按照产业链人士在微博上的爆料称,华为新一代麒麟970处理器也会在九月份开始量产。同时作为首发机型的华为Mate 10则传出仍有两个版本推出的说法,并有可能首次引入全面屏设计。 根据产业链人士@冷希Dev在微博上的说法,苹果A11处理器已经在本周开始交货,而此前部分关键组件良率未能达标的因素基本已经消除,并且在各第三方的配合下,目前各项PCB供应链符合预期,开始进入生产旺季,预计9月新品可正常出货。 更为重要的是,在与网友的互动中,这位产业链人士还点赞麒麟970处理器将会在9月份量产的
      [手机便携]
      集邦咨询:华为禁令波及晶圆代工,Q3稼动率或修正
      当地时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实施限制对华为出口的新规则。这一最新规则将对晶圆代工产业影响几何,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表示,对于晶圆代工厂的后续影响可能不容乐观。 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最新分析指出,虽然目前相关法规仍有进一步解释的空间,但从已知规范来看,在5月15日后若要额外增加投片,皆需要经过核准。加上美国对于华为或其他中国品牌的规范力道不排除将持续增强,因此对于晶圆代工厂的后续影响可能不容乐观。 根据集邦咨询调查,目前华为海思在台积电投片占比约两成左右,主要为16/12nm(含)以下先进制程,其中16/12nm产品以5G基站相关芯片为主,另有中端4G智能手机SoC麒麟 710(海思今年已有
      [手机便携]
      上海市政府和华为签合作框架协议,华为青浦研发中心开工
      据上海发布公众号消息,今日,上海市政府与华为公司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开工仪式举行。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出席。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任树录代表双方签约。双方还共同启动了青浦研发中心项目,并察看了项目沙盘。 根据框架协议,双方将坚持“务实高效,合作共赢”的原则,在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示范应用等领域,加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融合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扩大华为公司在沪业务范围,促进上海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位于青浦区金泽镇,总用地面积约2400亩。该项目将分为两个区块:一是华为研发
      [手机便携]
      氢动力汽车会面世?主流厂商未来智能汽车设想
      汽车厂商正在持续地给汽车添加新功能来让汽车变得更安全、更可靠对环境更友好,科技更先进。   很快,你的奥迪汽车能够自己找到停车位并且停好,与此同时你已经从停车场走去办公室了。奔驰也已经掌握了一边分析路面状况一边调整悬挂的技术。但这一切只是开始。   在对几家大型汽车厂商的采访当中,我们探讨了未来汽车的概念。虽然没有在天上飞的汽车,但这些发展趋势的预测展现了惊人的科技进步。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些汽车厂商未来的造车计划是怎样的:    通用:汽车将能够预测我们的偏好   据通用汽车称,未来汽车当中会有另外一个“引擎”发挥作用。“意图引擎(intent engine)”是一种超强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分析过去的驾车操作、了解目
      [汽车电子]
      氢动力汽车会面世?主流厂商未来<font color='red'>智能汽车</font>设想
      LG U+购华为移动设备:通信安全无忧
          韩国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LG U+决定购买中国华为移动设备后,引发了通信安全方面的争议。对此,LG U+主张“毫无问题”。 最近,LG U+选定三星电子、诺基亚西门子通信(NSN)和华为等作为代替2.8GHz宽带的LTE基站设备供应商。但华为试图进军美国和澳大利亚通信设备市场时,两国政府却主张“中国政府有可能通过华为的通信设备收集情报”,并禁止使用华为的设备。因此,韩国安全专家也开始担心通信方面的安全性。 LG U+副总经理柳必启上月31日在首尔麻浦区上岩办公楼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绝不会因为使用华为的设备而引发安全问题。”他对安全问题反驳称:“如果存在安全问题,即使华为的价格条件多么优越,也绝不会选择华为,这是我们的经营方针
      [手机便携]
      又一车企宣布自研芯片,车企自研真是应对短缺的最优解?
      近日,据外媒报道,为减少对芯片制造商的依赖,现代汽车表示将计划自主开发芯片。 现代汽车美国首席执行官表示,现代汽车产量计划接近于第四季度最初目标,芯片短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现代汽车表示,公司正寻求自己开发芯片,将在2022年抵消掉部分亏损。 汽车市场“芯事重重”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芯片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 2020下半年以来,缺芯成为常态,汽车行业尤为明显,国内外众多企业多次减产甚至于停产。 今年,美国半导体重地得克萨斯州遭遇暴风雪、日本瑞萨芯片厂着火、东南亚地区疫情反复等因素,汽车芯片短缺状况进一步加剧。汽车芯片短缺,涨价,汽车厂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
      [汽车电子]
      又一车企宣布自研芯片,车企自研真是应对短缺的最优解?
      小广播
      最新嵌入式文章
      何立民专栏 单片机及嵌入式宝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20余年来致力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推广工作。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