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饭碗”会被机器人接管吗

发布者:书香墨意最新更新时间:2015-11-02 来源: 科技潮人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他可能没想到,近百年来,中外科学家为此奋斗不已,真的创造出“机器人”,使科幻成为现实,并使之大量应用于生活、工业、医疗、航天等领域。放眼望去,机器人改变世界的能力,似乎没有上限!在不少工作领域,“机器换人”的趋势正在扩大,人们难免担忧,和机器人“抢饭碗”的时代真的来了吗?

  ■观点一

  “短期对工人不会有太大影响。”——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经理黄旭钊

  从事纺织鞋服行业多年的黄旭钊看来,机器人对产业对工人的影响或许没有那么明显,更准确地说,是这种影响短时间内不会显现。

  他认为,运用机器人的生产有两个特点,标准化、款式单一,而且量大。纺织鞋服都是依单生产的,而现在订单的体量都不大,以小单为主,且客户都要求个性化设计,并不喜欢整齐单一的款式。所以,他认为,大量的机器生产并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一些特别的花式、款式,机器仍是无法生产的,所以很多工作仍需要人工操作。”黄旭钊认为,精钻业务,有个性手艺的工人未来仍会是行业需要的。

  ■观点二

  “招不到工人,才用了机器人。”——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郑泽洽

  在郑泽治看来,机器是替代了工人的工作,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但也这说明并不是机器赶走了工人,而是工人少,机器替补了工人的缺失。

  “现在年轻人的头脑里都没有蓝领这个职位,每个人都想做白领,这和教育有关。”郑泽洽说,工厂很多岗位年轻人不愿意做,几乎是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妈在做,一旦他们老了做不动了,这个岗位就没人了。这时候机器的出现其实是一种替补,而不是侵占。

  ■观点三

  “机器人可从事一些高危工作”——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总助吴雪华

  机器人可以从事一些高危、高压、高强度的工作,吴雪华表示,机器人以后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她说,目前机器人主要分为两类,工业型机器人和家用型机器人。工业上的通用型机器人有14个机型,非通用型则更多。而14款通用型机器人中微柏已有12款。生产品种丰富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都会用到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进行喷漆、仿制包袋、筛选合格的产品入箱等一系列工作,也可以代替人工在一千多摄氏度高温中作业,这样的一条线可以代替三十几个工人。

  她介绍,目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有陶瓷公司使用工业机器人,全部车间都没有人,分拣、贴标、入箱、打包、仓储一连贯的工作,机器人取代了人工,解放劳动力,让基础劳动的人的生活上一个新的台阶。

  “对不少企业而言,一次性投入是比较大,但从长远看,这种投入又是必需的和合算的,因为企业也要在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和创新。”吴雪华表示。

  ■观点四

  “有思想的东西无法被代替!”——龙腾木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荣富

  “木雕作品可以体现一个雕刻师的风格、技艺、特性,而机器人没办法做到这一点。”德化龙腾木雕负责人刘荣富认为。

  刘荣富说,他们公司尚未用上机器人来雕刻产品,而且目前也没这个规划,全部是靠雕刻师的技艺来雕刻作品的。“机器人的话,一定要设计统一格式,雕刻出来东西千篇一例,从收藏的角度来说,并无多少价值。”刘荣富说,而雕刻师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他们可以根据每块木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再加上自己的技艺,雕刻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作品,这一点是机器人也无法比拟的。

  刘荣富说,出名的雕刻师作品,有收藏价值,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藏价值也水涨船高。

  德化多名陶瓷大师也认为,陶瓷技艺有高有底,可以体现在一件作品上,而机器人生产出的东西几乎一样,所以拥有一技之长的行业专家,很难被机器人所代替。

  新闻延伸

  机器人来了,我们如何保住饭碗

  机器人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领域,我们怎么做才能不丢饭碗呢?不妨看看托马斯·H·达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和他合作伙伴朱莉娅·柯比(JuliaKirby)在《哈佛商业评论》所阐述的观点。

  主动升级主动提高自己的智能水平。宏观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强于计算机的人总有工作可做。

  另辟蹊径许多脑力工作同样有价值且无法程序化。若要选择另辟蹊径,你需要关注自己身上无法程序化的能力,先发现自己有何才能,之后着力加以培养。

  介入干预虽然现在的计算机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其生硬的逻辑仍偶尔会得出一些远非完美的结论,无需天才便可对其加以改进。有能力介入干涉的,是懂得如何对计算机工作进行监督调整的人。

  专精于业虽然其中大部分人受过正规教育,但他们赖以谋生的技艺乃通过专精相应岗位培训而获得。若要选用此法,那就做个在方寸之地上深挖数尺的人,借此扬名。

  顺势前行制造下一代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工具。人类始终是下一代新创意的来源,是组织运营中最难被竞争者复制的独特元素。(早宗)

  ■人物

  托马斯·H·达文波特

  出生于1954年10月17日,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并先后授课于哈佛商业学院、芝加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曾为埃森哲战略变革研究院主任,美国巴布森学院信息、技术与管理领域的著名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信息和知识管理、再造工程,以及信息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

  ■机器人大事记

  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11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但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191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即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英格伯格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2年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

  1964年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兴起研究第二代带传感器、“有感觉”的机器人,并向人工智能进发。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人Shakey。它带有视觉传感器,能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不过控制它的计算机有一个房间那么大。Shakey可以算是世界第一台智能机器人,拉开了第三代机器人研发的序幕。

  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加藤一郎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台以双脚走路的机器人。加藤一郎长期致力于研究仿人机器人,被誉为“仿人机器人之父”。

  1973年世界上第一次机器人和小型计算机携手合作,就诞生了美国CincinnatiMilacron公司的机器人T3。

  1978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PUMA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厂第一线。

  1984年英格伯格再推机器人Helpmate,这种机器人能在医院里为病人送饭、送药、送邮件。同年,他还预言,“我要让机器人擦地板,做饭,出去帮我洗车,检查安全”。

  1998年丹麦乐高公司推出机器人(Mind-storms)套件,让机器人制造变得跟搭积木一样,相对简单又能任意拼装,使机器人开始走入个人世界。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爱宝(AIBO),当即销售一空,从此娱乐机器人成为机器人迈进普通家庭的途径之一。

  2002年美国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尘器机器人Roomba,它能避开障碍,自动设计行进路线,还能在电量不足时,自动驶向充电座。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最商业化的家用机器人。

  2006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MicrosoftRoboticsStudio,机器人模块化、平台统一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尔·盖茨预言,家用机器人很快将席卷全球。

引用地址:人类的“饭碗”会被机器人接管吗

上一篇:扫地机器人大回忆:不同年代的扫地方式大不同
下一篇:三方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

小广播
最新机器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