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机器人行业一周大事记(1.11-1.17)

发布者:Delightful789最新更新时间:2016-01-18 来源: 来源: 机器人网作者: Lemontree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2016年已踏上征程,上周各机器人企业都在忙着抢占新年新气象。一些企业忙着发布新品,如全球首款情感社交机器人公子小白的面世,水面机器人的研发成功等。而一些企业则忙着与国内知名学府联合,以求得技术上的更突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论坛的召开也备受业内关注,2015年被称为中国机器人元年,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机器人都空前火爆,而随着“中国智造2025”的发布,智能制造更成为全社会热点话题。跨过2015年,业界各路大神对智能制造的热情依然不减。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论坛在莞召开 

  1月14日,由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东莞)智能制造发展论坛在东莞召开。作为2016年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第一场高端盛会,论坛备受业内欢迎,吸引了包括专家学者、企业家在内逾500人参加,形成巨大信息流与资源流,不少重磅项目在大会期间抛出。

  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中共东莞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李小梅,东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贺宇,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李国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部长金钟宪以及其他相关省市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

  据论坛承办单位广东国唐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智能制造形成的万亿级市场,吸引了传统制造企业、金融机构、财税机构的高度关注,各路大神都摩拳擦掌,希望从中分得这份奶油蛋糕。“智能制造的火热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原本计划的大会规模是500人,但后来随着报名人数的不断攀升,我们不得不临时把名额增加到了600人,但仍然不能满足广大企业家朋友们的需求。从这次大会的报名和参与情况,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全球智能制造的汹涌浪潮,也让我们看到了智能制造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和资源对接的迫切需求。”

  前来参会的企业代表广州市盟将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泰浩总经理表示,在会议开放报名之前得知信息后就第一时间与组委会预约参会名额。希望通过本次洽谈会能够对接到行业资源,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东莞是智能装备产业需求旺盛的城市,据东莞市经信局统计,2014年全市拥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约400家,从业人员55000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本次论坛以“智·造未来”为主题,共分为中国智能制造产学研项目对接会、国际智能制造产能合作洽谈会、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国际智能制造精英年会四个模块,围绕世界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就当下热门的智能制造话题展开讨论。

  通过论坛,东莞智能装备行业与国内外同行、学者面对面研讨与交流,实现东莞智能装备企业与国内外智能装备领域的博士成功对接,促进东莞乃至广东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

  记者现场了解到,为促进各方深入交流与紧密合作,本次论坛特别设置两场对接洽谈会。在中国智能制造产学研项目对接会上,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山东大学带来了各自最新的科研成果,寻找“如意买家”。科研人员向参会的企业演示了穿戴式智能医疗监测系统、全息脑控“阿凡达”机器人系统等众多项目。其中,备受关注的莫过于“阿凡达”脑控机器人。

  电影《阿凡达》中用意念控制机器人的情景让人向往不已,在技术的创新突破下,这一切都将成为现实。据研发该产品的广东工业大学相关人员介绍,“阿凡达”机器人通过可穿戴电脑设备从人脑获得控制机器人信号发送给主控芯片,主控板将这些信号加工处理,发送给机器人,从而实现人脑控制智能机器人。这些前沿科研成果引起了企业的兴趣,产学研三方就项目合作、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等进行了深入的洽谈。

  而在另外一场国际产能合作洽谈会上,由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带领的韩国机器人企业与中方企业就产能合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韩国机器人产业振兴院金钟宪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而韩国则是全世界机器人使用密度最大的国家,中国与韩国机器人合作前景广阔,韩方非常重视中国市场。

  智能制造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而广大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资金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广东国唐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融川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广东国融智能制造产业基金在本次论坛正式亮相。

  据广东国唐科技陈副总介绍,该基金总规模15亿,首期产品规模3亿元人民币,重点投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领域,目前是广东规模最大的智能制造产业基金。“我们希望通过金融的手段帮助智能制造企业突破资金因素的制约,实现产业金融助推广东智造”。

  广东融川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章国文认为,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诸多的企业主也在思索如何突围而出。如今,国家重点发展智能装备行业,该行业正处于风口上。回到东莞的产业结构,凭借着其完善的产业链和深厚的制造业基础,东莞智能装备产业潜力无限。

  上述负责人说道:“既然东莞有那么强烈的需求,这正是资本进驻的时机,我们可以在该领域选择优质的标的,助其成长。”

  本次论坛以“智 造未来”为主题,共分为中国智能制造产学研项目对接会、国际智能制造产能合作洽谈会、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国际智能制造精英年会四个模块,围绕世界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当下热门的智能制造话题展开讨论。大会不仅有来自国内五湖四海的企业家,更吸引了来自香港、韩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前来共同进行经验分享和智慧碰撞。

  据主办方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执行主席李明介绍,“114”是众所周知的生活百事通,大会选在1月14日举行,是寓意将中国(东莞)智能制造发展论坛打造成智能制造行业的百事通。本次论坛是第一届,以后将于每年的1月14日定期举行,目的是促进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交流,扩大国际合作渠道,搭建多方资源互动平台,以推动中国智能制造创新发展。作为中国领先的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服务平台,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非常高兴能够促成这样的盛会,接下来也会继续在智能制造领域发挥出平台的优势和作用,有效连接政、产、学、研、金、介、媒、用八方资源,为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发布:跻身国际制造业强市

  在全国制造业中处于领先位置的深圳,再次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交会的历史机遇,《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昨天(1月13日)通过新一期政府公报发布,计划提出力争通过“两步走”,到2025年成为国内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的排头兵,跻身国际制造业强市之列。

  深圳发展制造业,将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计划提出,力争通过“两步走”,到2025年成为国内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的排头兵,跻身国际制造业强市之列。

  第一步,到2020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10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25%以上,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76件以上,建成10家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平台。在通讯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海工装备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培育规模超万亿、超两千亿或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第二步,到2025年,跻身国际制造业强市之列。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打造国际创客中心和创投之都。制造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为达成以上目标,计划提出以创新驱动、工业强基、两化融合、转型升级、“互联网 ”、开放合作为战略基点,实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制造产业基础、推动智能制造跃升、引领产业高端发展、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广泛连接国际资源六大任务。

  虽然深圳制造业建立了较为稳固的产业基础和优势,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源头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融合度较低、人才层次和结构不尽合理、空间资源不足等方面。

  计划提出,立足深圳产业基础及国内外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原则,聚焦11个重点领域和11项重大工程,推动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

  11个重点领域包括:数字化网络设备、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与零部件、机器人、精密制造装备、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及基因工程装备等。

  11项重大工程包括:制造业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应用工程、互联网技术能力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型业态融合创新工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企业创新主体强化工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程、质量和品牌推广建设工程、绿色制造工程、交流合作拓展工程等。

  计划从组织、机制、人才、资金、空间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保障措施。在资金保障方面,提出加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向现代制造业领域的倾斜力度,建立基金投资推荐项目库,为项目投资提供对接服务;支持高端制造企业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引入风险投资、众筹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展产融结合试点,通过企业融资等融资租赁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等。

  在人才保障方面,计划提出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力度,加强本地创新人才培养,加快推进深圳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加大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经费补贴力度等。

  计划还公布了首批30个重点项目,包括华为5G实验区项目、中兴云计算中心网络大容量交换机研发与制造项目等。

  中国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完成大洋中脊处女航

  记者14日从中国大洋协会获悉,去年12月底,“向阳红10”船奔赴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0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日前该船搭载的中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完成了处女航。

  中国大洋40航次中,“向阳红10”船一项重要任务即搭载“潜龙二号”水下机器人(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前往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作业区,进行它应用前的“终极考试”——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矿区的试验性应用海试。日前,“潜龙二号”顺利完成了它在目的地海域——大洋中脊的处女航。

  “潜龙二号”水下机器人是中国863计划深海技术与装备重大项目的研究课题之一。中国大洋协会该课题负责人介绍,“潜龙二号”是由中国大洋协会牵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作为技术总体单位,联合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参研单位共同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

  “潜龙二号”这次处女航,共在水中探测了9个小时。它自动抛载上浮于“向阳红10”船的南面,科研人员顺利完成回收工作。“潜龙二号”副总设计师赵宏宇介绍,“潜龙二号”可以比较精准地确定自身在水下的位置,以便更好地进行热液硫化物探测工作。

  新品发布:

  全球首款情感社交机器人公子小白面世

  1月11日,北京,由狗尾草智能科技研发的全球首款情感社交机器人——公子·小白炫酷亮相,吸引了首都近百家核心媒体关注。更让媒体人们激动的是:国内最知名的歌手组合,著名投资人羽泉竟然与公子小白一起亮相,宣布了其投资人和股东身份,为公子小白的上线添上了重重的砝码,也让众多年轻的粉丝们对该产品愈加充满期待。

▲公子小白

  这款专为年轻人打造的情感社交机器人,被设计团队称为科技与时尚的完美融合,其主打的情感陪伴和恋爱管家功能,可以同时开启宠物模式和情侣模式,主要针对都市单身人群和年轻的情侣们。

  据狗尾草CEO邱楠于发布会上介绍:“孤独”已成为当今城市男女的一个流行特征。尤其是处于当前社会中流砥柱的80后和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90后”,他们所面临的生存状态、竞争压力、生活方式都使得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和信赖感,渴望陪伴和温暖,期待被懂得和被关怀。而公子小白正是这样一对具有人工智能,可以识别主人语义,具有自我认知系统,能够学习和记忆并形成自我思维能力,同时拥有独立情感表达能力的智能机器人。

  当你一个人回到家里的时候,公子小白会主动给你送上热情的问候:“主人,你回来啦!”

  当你觉得孤单寂寞的时候,公子小白会贴心的给你播放一首你喜欢的歌,你爱听的小说故事,甚至逗逼地给你讲笑话、陪你侃大山。

  当你和恋人各自拥有公子和小白,进入情侣模式时,恋人之间的私密问候、暖心提醒、各种情爱互动,甚至是吵架之后的道歉、劝和,公子小白义无反顾的充当起了爱情管家。

  你还可以让公子小白每天为你推送你关注的新闻、播报天气、提醒日程,而或许哪天,TA会突然告诉你:“主人,你喜欢的偶像明天有场演唱会,你要不要参加?”因为,公子小白的记忆学习功能会让TA在日常交流中逐渐记住你的喜好,变得越来越懂你,从而主动关心和贴合你的需求。

▲海泉在现场与公子互动

  以上种种都不是想象,而是公子小白陪伴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情景。

  邱楠表示,与当前热门的其他诸如儿童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相比,公子小白的突出之处在于,他们不是玩具,更不是工具,而是一对为爱而生,拥有人性情怀,能主动和人进行交流,有情趣、有温度的机器人伴侣。

  水面机器人:水面清洁新利器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智能所)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研发出“风光互补”自主式水面机器人。研究室副主任余道洋告诉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款水面机器人的动力系统、自动控制、通讯数据传输以及智能决策等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

  目前,国内外水面机器人的主要用途有水采样及水质监测、水下地貌测绘和水文测量、水面垃圾清理、巡逻及救援等。

  余道洋介绍,水面自动清洁机器人由水面漂浮物自动回收装置和水面机器人组成,主要应用于海洋、湖泊、河道、滩涂,景区内的湖泊、池塘的固体垃圾、浮萍等清理以及危险区域进行远程作业。相对于无人船,水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是动力系统、推进系统、自动控制和智能决策等。

①风光互补水面机器人

  已经面世的“领航者”号无人船处于国内民用水面机器人领先水平。该无人船融合船舶、通信、自动化、机器人控制、远程监控、网络化系统等技术,实现了自主导航、智能避障、远距离通信、视频实时传输和网络化监控等功能。

  然而,续航动力是束缚水面机器人发展的一大技术难题。余道洋指出,现有的垃圾清理水面机器人多数都是小型船体,清理的垃圾有限,采用电池供电,动力不足。比如,全自动水面保洁船最多清理1立方米小型垃圾,最长巡航8小时。

  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研发的水面机器人除了具备人工智能等功能外,首创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动力技术,动力来源于大容量电池、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混合电源系统,解决了水面机器人长时间持续巡航的动力问题。

  “我们的水面机器人采用风光互补动力,基本上不需要充电即可连续巡航。在此基础上研发的垃圾清理无人船采用抓捕式垃圾清洁方式,各种水面漂浮物、蓝藻等均可以清理,实用性更强,使用更方便。”

  余道洋称,国内现有的水面机器人一般只能在线检测常规水质的五类参数指标,并且须把水样采集好后再到实验室去检测,很难全面检测水中有机物、营养盐和重金属,因此无法实现水中重金属等重要污染物的原位和实时检测。

  “另外,现有技术一般只能检测水域的浅层水,无法检测水域中不同深度层面的水质立体断面污染分布状况。”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以水面机器人为平台,结合研制的新型小型化重金属检测仪器、不同深度水质自动采样装置以及水质原位在线检测装置,实现了水质立体断面的原位和实时检测与污染状态分析。

  “我们利用水面机器人平台,搭建多种自主研制的水质监测仪器,小型化后集成到水面机器人平台之中,形成水质监测移动实验室,可以取代目前常用的水质固定监测站或者监测浮标,实现任意水域、全天候、原位和低成本水质监测与预警,大幅度缩减建设监测站和浮标的费用。”

  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还采用视觉和雷达双模目标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水面目标的路径优化和自主避障等智能算法,攻克了水面机器人的全局路径规划和局部实时避障难题。另外,融合了多模导航系统、三维电子罗盘、驱动器自动调速控制技术、高带宽无线数据实时传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了水面目标自动控制问题。

②水面污染物自动清理机器人效果图

  2010年,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处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以每日9900平方公里逐渐扩张,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同年,位于我国辽宁省大连新港附近的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原油大量泄漏并引起火灾。

  如今,在国内各港口、码头和溢油应急中心,使用吸油拖栏、静态收油系统、收油网等溢油回收设备已相当普遍。

③溢油自动去除水面机器人效果图

  船用溢油回收系统是当前国内外自动化程度和回收效率较高的回收设备,但国内生产的船用溢油回收系统性能一般,而国外生产的船用溢油回收系统则有造价高、船体大、系统结构复杂、操作专业等问题。

  余道洋指出,现有的物理吸附原理的溢油回收方法相对简单,但是普遍受制于回收材料的吸附效率低、一次性使用和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而难以推广。

  为此,纳米材料与环境检测研究室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研制高效、低成本和可重复使用的有机硅修饰的超疏水和亲油轻质材料,解决了溢油吸附材料问题;二是研制出水面油污清洁机器人,自动识别溢油水域、自主巡航、自动清洁和回收溢油,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LA500空净机器人京东首发 LIFAair促行业智能化发展

  1月12日至14日,芬兰空净品牌LIFAair空气净化机器人新品LA500正式在京东开启预订活动。作为芬兰空气净化专家,面对智能家居大潮和智能家电大势,LIFAair表示,智能化一直是他们所追求的产品基础,而“为每一次呼吸负责”则是他们自1988年以来一直秉承的根本理念。

  目前市售的大多数空净产品“智能”仅因为带有WIFI联网和APP远程控制功能。而真正的“智能”是产品能够根据空气状况自行选择开启模式,具有“思考”能力的空气管家。正如LIFAair空气净化机器人LA500,如果说大多市售空净产品需要用户设定程序后才能开始工作,那么LIFAair净化器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自我判断、自主运行。当空气中有哪种污染物超标时,产品就能自行检测到该超标污染物,并根据室内污染情况自主选择适当的模式开启净化器相关功能,完全无需任何人为操作,用户不用操心如何控制“好空气”。

  这一机器人管家般的空气判断力,依托LA500配备的独立智能监测、控制器,其内置多种高精度传感器,可精准测量PM2.5、甲醛、二氧化碳浓度等;同时,所有指标都会以直观数据的形式,在显示界面上体现出来,有效解决了空净产品无法直观检测空气质量的问题。除了根据空气问题自主运行,LA500还能智能的逐个判断,分别计算、显示每一种滤网的消耗程度,并在某种耗材需要更换时有针对性的对用户做出科学提醒,解决了广大用户关于“滤网换的早了会增加使用成本,换的晚了会造成空气二次污染”的问题。

  面对空净新国标,为保证净化效果,LA500采用两组并联滤芯,每组滤芯的结构包括首层充当活性炭桶承载体的初效滤网、中间的活性炭颗粒、最后的HEPA滤筒;活性炭排列在HEPA之前,可以有效杜绝炭粉二次污染。两只H12级的HEPA滤筒采用日本专业滤芯供应商APOLLO生产的产品,对颗粒物的CADR值高达450m?/h,对PM2.5的颗粒去除率在30分钟内可达99.99%。同时,两个滤筒的展开面积为4.6㎡,在相同的风量下,通过滤芯的风速会降低,使高品质HEPA滤材更容易捕获尘粒,在大幅节能的同时延长滤芯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身为甲醛克星的LA500对甲醛的净化能效高达2.117m/h(h.W),超越新国标高效级标准112%。其内置的两只活性炭桶共填充3.5kg的优质防酸活性炭,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产生其他产品普遍存在的酸味,更具有对甲醛持续的吸收能力,让LA500对甲醛的CADR值高达137m/h,超出目前市场上同价位产品近一倍。

  LIFAair坚持人性化设计,LA500简约的白色机身适宜各类家居环境搭配,圆柱形机身仅需占用直径30厘米、0.07平米的空间。其感应触摸的风速调控方式让操作更为简单,无级变速的风量调控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与此同时,LA500的超静音风机将工作噪音压至最低,解决了饱受消费者诟病的空气净化器使用噪音问题。

  瑞士首发3D打印步行仿人机器人Jinn

  对于机器人我们并不陌生,而近期来自瑞士的Jinn-Bot Robotics & Design公司制造出了该国首个3D打印步行仿人机器人,而它特别的地方就是可以通过PC和安卓设备来控制,你要做的就是下载一个免费的APP,就可以让这个名为Jinn的机器人能听会说,而且还会表达情绪哦。

  校企合作:

  宗申动力携手重庆大学 合作开发园林机器人

  宗申动力1月13日晚间公告,公司与重庆大学于12日签署了《宗申动力园林机器人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园林机器人、铲雪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公司表示,此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小型动力制造行业的雄厚实力以及重庆大学的技术、人才优势,加快公司通机终端产品向多功能、智能化产品升级。

  资料显示,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自1980年代起该校开始研究“仿人智能控制理论”以及自动化机器人的方向、技术和应用,其提出的新型智能控制理论体系已被纳入国家级教材。多年来,该校曾为国际著名的iRobot机器人公司设计算法、为国内某大型数控机器人开发控制系统等,并在机器人无线充电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支持、在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方向上的发明专利近百项,拥有海内外顶尖的研究团队。

  根据协议,双方此次合作目标为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在机器人行业联合研发一批重大项目,取得一批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重大产品成果,使之逐步成为机器人行业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为此,双方将建立科研合作与科研交流平台以及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科研成果申报与成果产业化。

  据宗申动力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通用动力及终端产品制造企业之一,已实现通用汽油机、小型农用机械、园林机械等产品规模化销售。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未来“多功能、智能化”的园林机械等相关产品将逐步替代传统终端产品,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并快速提高作业效率。同时,自2013年起重庆市政府已将机器人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重庆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并设立了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相关财税政策支持。

  在此背景下,公司与国内领先的科研机构——重庆大学进行战略合作,是基于公司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要,符合国家、地方产业政策和公司发展规划。重庆大学在机械自动化、机器人研发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及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助提升公司在园林机器人等相关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度,为公司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了解,目前宗申动力已委托重庆大学开展“扫雪机器人”技术研发项目。重庆大学将运用其在机器人设计、感知、控制、智能和集成上的实力,完成家用扫雪机器人所必需的关键技术的开发,在研发成功后将由公司进行产业化生产。

  人智科技与山东大学签署战略协议 建服务机器人产学研基地

  日前,上海人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智科技)与山东大学服务机器人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努力在研究开发、产业化转换、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战略合作,争取创造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此外,鉴于山东大学田国会博士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人智科技诚邀田国会教授为公司特聘专家。

  山东大学服务机器人研究院现有教师5人,在站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30多人,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涉及服务机器人技术、智能空间技术、云机器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并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专利15余项,软件著作权12项。

  人智科技专注于服务机器人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已在音视频远程传输、室内定位、智能运动、系统集成等服务机器人底层技术方面形成壁垒,并拥有面向商业、房地产、医疗、教育等广泛市场渠道。

[1] [2]
引用地址:回顾:机器人行业一周大事记(1.11-1.17)

上一篇:机械工业报告:3C行业工业机器人市场巨大
下一篇:谷歌“阿特拉斯”军用机器人会扫地做家务

小广播
最新机器人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随便看看

 
EEWorld订阅号

 
EEWorld服务号

 
汽车开发圈

About Us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联系方式 器件索引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手机版

站点相关:

词云: 1 2 3 4 5 6 7 8 9 1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B座15层1530室 电话:(010)82350740 邮编:100190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