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人工智能再次高调抢镜。除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智能+”,还有一大亮点值得关注: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或许不亚于互联网、电力和蒸汽机。越是这样强大的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越表现出极其明显的工具属性:它既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又有可能被不当利用,给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战。因此通过立法对其应用进行规范十分必要。远的不说,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就已清晰地证明了这一逻辑。
及时考虑人工智能立法事宜是明智之举。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节奏不断加快,应用场景也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的领地早已不限于下围棋和充当智能手机助手,制造、仓储、交通、汽车、教育、医疗、金融、家居、陪护、娱乐、服务等各行各业都可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们目前正在从产业试水转向规模化应用阶段。正如路上的汽车多了,就需要设立交通规则一样。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很多应用场景已开始“呼唤”将相关立法提上议程。比如,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不少商家趁过节之机推广人工智能刷脸支付。刷脸支付确实能为消费者带来快捷方便的支付体验,但商家所获取的消费者肖像数据该如何使用?再比如,人工智能创作的书法、绘画、稿件、音乐甚至小说等作品,版权到底属于谁?还有,近几年无人驾驶汽车多次出车祸,事故责任该由谁承担?这些问题都亟待法律来“画方圆”。
通过立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加以规范,可以避免它被不当利用,以至于背离让技术造福人类社会的初衷;可以让人工智能技术的提供商在研发技术、产品时心中更加有底。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消费者对人工智能的信任,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猜疑、恐慌和排斥。
笔者以为,对人工智能进行立法,要深入考虑人工智能的特点。人工智能是一系列相关技术的统称,应用范围又极其广泛,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立法过程中应考虑到这种综合性。再者,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十分依赖大数据,它大大提升了数据获取和处理的效率,也增加了数据被不当应用和泄露的风险,那么在立法时需要特别关注数据应用和个人隐私保护。此外,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仍在不断迭代升级,未来可能会与物联网、5G等技术结合,产生新的应用形态,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因此对人工智能立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给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可以预料的是,及时而又恰当的立法,将助力人工智能发展得更好更远。
- 具有 400mA 突发钳位、fSW = 1MHz 同步降压型稳压器的 LTC3621EMS8E-5 2.5V Vout 的典型应用
- 【训练营_基础班】watchMax
- LT3091IR 简单电缆压降补偿的典型应用
- 适用于 R41Z-TA-R R41Z 模块螺纹 + 蓝牙 4.2 LE 的 DC-DC 降压模式 PSWITCH 应用
- LT3494 演示板、具有输出断开连接的微功率低噪声升压转换器
- LT3065 系列的典型应用 - 具有可编程电流限制和电源良好的 45V VIN、500mA 低噪声、线性稳压器
- LTC2201 演示板,CMOS 输出,20Msps,16 位 ADC,1MHz
- 基于esp01s的联网加热杯垫
- EVAL-AD7276SDZ,用于评估 AD7276、3 MSPS、12 位 ADC 的评估板
- L99H02XP直流电机控制IC评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