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的数据转换在设计中有很多和一般数据转换设计中相似的问题,需要可靠的设计和稳定的结构。从基础上来说,两者并无二致,但受限于芯片的限制,高速数据转换系统中更能窥见前沿的动态性能发展。在一个高速数据转换系统中,、、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市面上,现在有两种常见的C出现在此类应用中,分别是全并行ADC和逐次逼近ADC。
这两种常见的高速ADC结构,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每一种结构在精确度、动态性能、成本等出多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在实际的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结构的ADC是实现系统最佳性能的关键。
最快速的转换选择
我们是在高速这个条件下来看这些ADC,在所有高速转换器件中,最简单最快的就是全并行ADC。这么判断的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全并行ADC进行的转换只进行在单一方向上,这也是为什么将其命名为全并行。全并行ADC对于高接受度接收器性能来说,速度快而且稳定性好,但它可能具有高输入,并且需要设计到系统的数字部分的高速。
全并行ADC的分辨率每高一位,其设计复杂程度以及成本都会大大增加。首先,全并行ADC内部的数量需要加倍,这意味着全并行ADC中的大部分面积都需要翻倍,而且功耗也随着比较器增多而增大也是必然的。这还没算上解码器、驱动的相关考量,总的来看,分辨率每增加一位,尺寸、功耗、输入电容均为大幅增长,这一点在全并行ADC上尤为明显。
有一些技术可以在全并行ADC设计上减少尺寸和功耗。折叠技术允许在ADC的动态范围内重复使用一组比较器两次,减少了比较器的数量从而节省系统面积降低功耗。而插值技术是采用相邻比较器之间的平均值来减少前置放大器的数量,降低ADC的输入电容。但不论哪一种减小尺寸需求降低功耗的技术,都有一定的缺点,即便是CMOS双极技术也会存在补偿偏高的问题。
动态性能影响全并行ADC能否获得准确的数字化高频信号,窗口延迟变形和输入带宽形象甚大。全并行ADC的输入带宽是由一个小信号和大信号构成(有些情况大信号带宽由输入回转率决定)。当全并行ADC输入电容很高时,为了达到高带宽需要驱动的译码器要尽可能低,低阻源可以通过运放或缓冲器来提供。另一个限制全并行ADC动态高频性能的是窗口时间,这个是由比较器来决定的。
在全并行ADC位数和性能之间寻找平衡点,对实现全并行ADC最小尺寸和功耗起着关键作用。
逐次逼近ADC的全面发展
逐次逼近ADC之所以这么流行,性价比高肯定是其中一个原因。其结构很直观,能实现的性能变化很大,分辨率可以从8位变化到16位,转换速率可以从400ns变化到25µs,其简洁的结构设计有很广泛的应用。
现在会将数字校正添加到传统的逐次逼近算法中,前八位只转换至8位的精度,然后转换器进入保持状态将转换校正至12位精度。这种有校正功能的转换器相比于传统的逐次逼近型ADC会前八位工作于高采样率。
(逐次逼近ADC,)
逐次逼近ADC的结构有一个不同于其他ADC结构的特点,其ADC的线性度依赖于数模转化器的线性度。精密DAC的发展相当程度上给逐次逼近ADC带来了不少好处,较为明显的就是逐次逼近ADC相对于其他结构更宽的温度范围。而且转化器产生连续的转换输出能减小系统模拟和数字之间影响。对于一个理想的DAC来讲,每个与数据位相对应的电容应该精确到下一个较小电容的两倍。比较器则需要具有足够的速度和精度,尽管比较器的失调电压不影响整体的线性度,它会给系统传输特性曲线带来一个偏差。
与全并行ADC相比,逐次逼近的速度肯定是没法和其相比较,但如果是需要提高分辨率的应用,逐次逼近型只需要更精确的元件即可,而且其分辨率提高的同时设计复杂度不会像全并行ADC那样几何增长。逐次逼近结构的主要局限还是在于对于高速转换来说采样速率较低,并且其中的各个单元(DAC和比较器)需要达到与整体系统相当的精度。
小结
在高速转换应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ADC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需要折中考虑全并行ADC的速度以及逐次逼近型DAC的低功耗和小尺寸特性。
上一篇:安徽省政协主席一行走访埃夫特调研
下一篇:扫地机器人芯片选型对比
小广播
热门活动
换一批
更多
最新机器人文章
更多开源项目推荐
- NCP302LSN30T1 3V 电压检测器的典型应用,用于带独立复位信号控制的欠压检测
- 使用 MaxLinear, Inc 的 SPX2957 的参考设计
- 具有迟滞功能的 LM358DMR2G 比较器的典型应用
- 智能浇花
- SPC58 2B系列探索套件
- STC8H8K64U单片机最小系统(100%直插元件)
- 使用 Nuvo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的 W83310SG 的参考设计
- 使用 Analog Devices 的 ADP2323ACPZ 的参考设计
- AM3G-4812SZ 12V 3 瓦直流转直流转换器的典型应用
- EVAL-AD7994EBZ,用于 AD7994、4 通道、12 位 ADC 的评估板,具有 I2C 兼容接口
更多精选电路图
更多热门文章
更多每日新闻
更多往期活动
11月13日历史上的今天
厂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