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作为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核心技术,此前,由高工咨询联合熵智科技、图漾科技、视比特机器人、梅卡曼德、赛那德、灵西机器人、视科普机器人七大参编单位联合编写的《2022年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数据显示, 2021 年中国机器视觉产业投融资规模超过 46.35 亿元,资本运作案例 43 起,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 B+轮及以下,B+轮以下融资案例数量占比约为 82%。作为推动高端装备智能化关键技术之一的机器视觉备受资本界关注。资本的持续注入,将为中国机器视觉未来2-3 年的高速发展提供源动力。机器视觉作为过去一年里火热赛道之一,其融资规模和频次,也引来了不少的艳羡,但与高频次融资形成对比的,却是机器视觉在工业场景的低渗透率。机器视觉是智能装备的“眼睛,可以为各个行业提供可视化的解决方案,因此机器视觉拥有非常广泛的下游应用空间。但从实际应用来看,目前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在工业场景中渗透率仍处于极低水平,总体渗透率约为5%左右。对比工业场景庞大的体量而言,机器视觉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视比特机器人总经理周红谱认为,渗透率比较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3D视觉是一个比较新的赛道,但不管“新或“老最终还是要以需求为导向,只有客户来寻找这个“需求才能产生直接的订单;其二,3D视觉做得还不够“易用,现在很多的3D视觉场景基本上属于“堆人模式,但实际上,企业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简单化的场景下面快速复制和推广。“渗透率其实很难界定,就拿锂电池来说,每家工厂的工艺水平不一样,譬如整条产线的前道、中道和后道,都有很多厂商进入。所以总体来说,存在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和进口替代的机会。 灵西机器人副总裁雷宇谈到。雷宇也透露,不管是3D视觉厂商,还是2D视觉厂商,都是基于锂电生产工艺技术,这势必就会面临着一些新挑战,比如空间布局、效率等。目前,灵西已经是某锂电厂商的直接供应商。作为机器视觉企业,能够绕开集成商,直接供应终端企业,这里面究竟有何玄机?雷宇解释:“是直接供应还是集成进去,这主要取决于终端,在客户进行产线规划,会找到一个最优的分工方式。不同的锂电厂商在寻求合作的方式、分包层级上,都会有所不同,哪怕是同一个厂商,其发展阶段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需求变化,各种形态都存在。
机器视觉的渗透率低,其实与非标的行业属性也有着莫大关系。因为应用场景的不同,客户对定制等非标产品则更为青睐,这也直接造成行业产品缺乏统一标准。然而对于标准化,各大视觉企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梅卡曼德CEO邵天兰认为,做标准化产品,需要每一个方面都能满足大多数客户的要求,不能有明显短板,这比满足个别客户的需求门槛高得多。视觉技术链条长,对于核心部件、整机设计和生产、算法和软件都有很高的要求,要形成标准化产品需要的投入极其巨大。“我们的产品理念,就是要把产品从0到1做一个可复制的标准产品。 赛那德CTO胡添说道。专注于物流行业的赛那德,也正是看中了该领域的产品能够标准化,从数据采集设备、分拣设备、单体分离设备到机械臂,都可以做到标准。胡添也表示,机器视觉领域现在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非标定制,但这与各自深耕的领域有很大关系,场景、属性不一样,对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细分领域,可以把产品标准化进行推广,让企业能够集中力量朝一点去突破,就能够实现“产品与“增长的双突破。熵智科技行业总监王志强则强调,产品一旦标准化,从需求把握到产品定义,这里面会涉及速度、精度以及环境适应性等多方面的参数,这些一旦转化成产品定义,企业所有的开发都得围绕这个产品定义来做。
机器视觉产品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较为常见的有机器人与工厂自动化、3C 电子产品、生产加工、汽车制造业等。那么机器视觉在工业类和消费类的占比情况如何?在这两个类别里面,其对软硬件的选择又有何区别?对此,视科普机器人总经理余舒帆认为,工业类是标准化产品,满足碎片化需求,这也是做工业类机器视觉的核心。在软硬件上的差异,余舒帆表示是跟体量有关,而体量上的差距,也代表着在软硬件上迭代方式和方向的不同,比如工业,它会更注重产品细分,软件也一样,它在工业这块可能追求的是稳定性、高效,以及柔性问题和碎片化问题;消费类相对来说,通用、平台化的属性会更重。至于软硬件的应用占比情况,不管是“量还是“金额,余舒帆认为消费类的占比都是比较大的,与工业类相比可能是9:1的状态。“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讲,因为工业类产品客户更在乎的是可靠性,以及它能够实实在在解决客户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它的项目周期会更长。但消费类的销售周期非常短,并且客户购买的决策流程相对来说也是有差异的。这也就决定了企业在做工业类和消费类的时候,整个商业逻辑,包括研发逻辑、产品定义,都会有所区别。图漾科技华南BD总监农科科说道。工业类与消费类其实牵扯的不仅仅是软硬件的问题,从更大的维度来看,还会关乎“国产突围。王志强就谈到,当企业深入到更细分的领域里面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并没有所谓的“国产替代。熵智科技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更多专注在金属切割场景,这对精度要求非常高,这也是目前熵智科技从上游光学、电子电路的产品维度来解决这些细分场景中未被满足的一些需求。
目前,价格被视为国产机器视觉厂商突围的一大关键点,作为本土品牌,在资源整合上有着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价格方面。但随着价格比拼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有同行开始担忧,国产厂商会不会由此就陷入价格战的泥潭?对此,胡添持乐观态度,其谈到,硬件产品方面,目前国内与国外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可能有十倍,所以价格是有必要打下来的。这里有好处也有坏处,对集成应用来说是好的,因为拿到的产品成本更低了,投入到研发上的成本也会降下来,给到客户的成本也会降低,这样市场的量就能铺的很广。周红谱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他觉得价格竞争激烈的地方,一定属于相对简单的场景,比如物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对价格非常敏感的行业,如果价格高了,这个行业没办法接受,并且物流行业本身就狼多肉少,大家都在竞争,价格竞争自然就会更激烈。为此,周红谱也呼吁大家多去开拓新的领域,不要总是盯着同一个“池子里的鱼。除此之外,要想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竞争力,就要站到客户的视角去多做一些思考,多做一些“附加值。
随着机器视觉赛道的持续火热,部分集成商也变得蠢蠢欲动,开始向上游延伸,自主开发视觉器件。对于这样的现象,周红谱表示并不意外,他坦诚道,企业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取决于两点:第一,基因。即这个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它要做什么?有什么优势?第二,时机。时机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为什么有很多下游的公司开始做硬件?因为他们的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去掌握一些核心技术,才不至于被“卡脖子。所以要在合适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情。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 3D 视觉+工业机器人应用台套数为 7100 套,基本以国产厂商为主导,在工业机器人中渗透率为 2.72%。未来三年有望达10%,按照这样的增势,“3D视觉+工业机器人会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作为2021年在中国 3D 视觉+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第一的机器视觉企业,梅卡曼德CEO邵天兰也有自己的独到判断。邵天兰认为,随着技术愈发成熟和产业链发展,3D视觉会成为工业机器人的常见装备,一批掌握这一技术的集成商也将打开进一步发展的大门。因为使用3D视觉,可以让机器人处理位置不定的物料,从而极大减少非标机械设计,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柔性、缩短项目周期,让集成商面对客户时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方案。农科科也肯定道:“3D视觉后续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个人认为增量是很高的。但3D视觉毕竟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所以更多的场景,还是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发现,包括以前很多的传统细分领域,都值得我们去再探索一遍。对于机器视觉企业而言,算法驱动时代的到来,软硬件一体化的趋势显现,工艺算法将会是主要竞争壁垒,其中行业案例是敲门砖,工艺积累是必经路径。当前中国的视觉应用还处于发展早期阶段,尤其是3D视觉领域,市场尚未出现明显寡头格局,行业呈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这也为一众机器视觉企业逐鹿中原,埋下了一个绝佳伏笔。
感谢以下多位业内专业人士的分享:
灵西机器人副总裁雷宇
梅卡曼德CEO邵天兰
视比特机器人总经理周红谱
赛那德科技有限公司 CTO 胡添
熵智科技行业总监王志强
视科普机器人总经理余舒帆
图漾科技华南BD总监农科科
(备注:以上分享嘉宾按简称首字母排序,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