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透视中国彩电业之后,你就会发现,“中国彩电”属于后一种情况。20多年的开放,中国的彩电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陷入了“郭则理怪圈”,总是扮演一个“跟风者”的角色,从CRT到平板时代,再到目前最为火热的3D电视、智能电视,概莫能外。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改变中国彩电业的现状,除了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成为产业的掌舵人,并改造现有的机制。
日本产业转移“规避”中国
日韩企业近来频频“加码”中国的面板产业。
4月27日,三星电子与索尼合资组建的位于韩国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厂商S-LC D宣布,公司将通过注销股份的方式将股本减少15%,而减少股本将意味着放弃更多的融资筹码。
不过,三星却加大了同国内企业的合作。三星与TCL前不久签署了一系列关于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双方交叉持股的协议,深超科技将其持有的华星光电8 .5代线项目15%股权转让给三星电子,股权转让完成后,TCL集团、深超科技与三星电子则分别持有华星光电55%、30%、15%的股权,同时TCL与三星电子、苏州工业园区等三方签署合同,共同成立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从事7.5代线TFT -LCD面板的生产与销售。TCL出资1亿美元持股10%,三星电子和三星中国则占50%股份,苏州开发区占30%。
同时,华星光电还将根据三星电子的需要,为其提供液晶显示屏产品的O D M服务,合作期限为五年,供货量最高可占华星光电8 .5代液晶面板15%的产能,约210万-255万块液晶电视模组。
而在三星之前,另一家韩国企业LG电子也加强了与国内彩电生产企业创维间的合作联盟。对此,有分析认为,日韩企业在海外的面板投资“ 刹车 ” , 并积极在中国找“ 亲戚”,不排除是将相对落后的显示技术转移至中国。有海外媒体分析说,S-LCD缩减股本是因为“三星寻求生产新型显示器”。业界也普遍认为,LCD将会被新型显示器所替代。
事实上,受地震影响,日本电子配件、芯片等核心原件的生产大量停滞,开始加速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的步伐。比如,尼康等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就已经明确表态将在东南亚某些区域增加产能。
有人据此分析说,我国产业将从中受益。不过,日本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认为,中国不会成为日本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在日本人的潜意识里,中国不是友好的。”因而,尽管中国有着最大的市场潜力,也具有极高的热情,但出于对技术外流的担心,日本会选择尽量绕开中国内地进行新的产业布局,而迁移到中国的产业基本上都是过时落后的。
彩电业:总在扮演跟风者角色
目前的产业态势让不少业内人士担心:方兴未艾的国内液晶面板产业投资,是否要考虑产能过剩或者技术落后的风险?在新型显示器的研发上,又会否再次沦为“追赶者”的角色?
从中国彩电业的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这样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中国企业在CRT技术一片空白的基础上闯出了一条“血路”,由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技术,最终实现了生产设备、零配件等上中游产品的本土生产。由此,中国迎来了C R T时代辉煌。
与此同时,长虹、康佳、TCL等一批中国彩电企业也在C R T时代成熟并成长起来,甚至成为国际化的企业。按照常理,在CRT时代壮大起来的中国彩电业理应有实力应对新的技术变革。但恰恰相反,等离子、液晶平板电视时代的到来令中国这个C R T强国如临灭顶之灾,彩电业重回原点。
那么,当一个新的技术变革到来之时,中国企业为何总是受制于人?专门进行中日经济比较研究的独立学者钟庆说,中国彩电工业犯了致命的战略失误。长期以来,本土企业都不愿意在技术研发上“下苦功夫”,对研发总是敬而远之,总是自诩“非常善于做市场”。现在,终于尝到了浮躁之恶果。
一个的意思的例证是,长虹当年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早在1969年长虹就自立研制了彩电,并在短时间内改进仿制了13条生产线,这让日方大吃一惊。为此,日本使出了一个杀手锏,1986年开始大量向中国“倾销”新一代的彩电生产线和关键部件。既然国外的技术那么便宜那么好,为什么还要自主研发呢?长虹“果断”终止了自主技术的研发,之后发动了著名的价格战,而中国也进入了“无芯”时代。
对彩电业的举动,时任厦华电器掌舵人的郭则理曾评价说:“国内企业争相降价,把几百亿元都投入到了价格战中,哪有实力做技术研发?”这就是被彩电业称为“郭则理怪圈”的奇特现象:过度依赖价格优势———在技术研发方面长期投入不足———微利———技术投入更少因此更落后———利润更薄甚至亏损。
令人担忧的是,在彩电业从平板时代向更高技术挺进时,“郭则理怪圈”再次显现。比如,对于目前概念最火的3D电视、智能电视,业界人士大多认为,中国彩电企业始终是在跟风,被动地做追随型产品,而没有真正在彩电的技术研发上充当主角。
政府应担当“掌舵人”角色
人们经常批评中国本土彩电企业忽视技术研发的“短视”行为,但如果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这也是现实的无奈。
技术研发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人才的培养,还有面临巨大的风险。技术的产生到成熟需要时间,在这一阶段必然是质次价高。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开放市场中,如果企业坚持自主技术研发,坚持使用国产的核心部件,必然面临技术的不成熟性,丧失市场份额,在市场中不能生存。于是我们看到,在C R T时代,坚持自主技术研发的“长虹”已死,生存下来的是“非常善于做市场”的长虹。
要改变这种格局与现状,产经评论员洪仕斌说,中国彩电企业就要立足于与背靠中国这个大市场前提进行革命。现今中国市场是全球的“发动机”,中国彩电企业可以打好这张“牌”,针对彩电核心技术,可以从引进、合资,再到联合开发到发明创造,走出一条属于中国彩电行业真正的道路。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造成目前我国彩电企业困境的另一原因是“政府缺位”。创维副总裁杨东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智能电视接入互联网,内容发生了变化,国家政策是否会作相关的约束?
之前,曾经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电视便受到了管制,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规定只有取得“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的许可证,视频网站等厂商才可向互联网电视提供视听节目。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网站均不可向互联网电视提供影视节目下载(除了拿牌照的)。
“现在是智能电视技术走在了前面,国家政策还没有跟上来。”杨东文说。何时摆平广电与电信以及广电体系内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似乎遥遥无期。“一个地级市的广电部门都管不了下面县的电视台。”电视厂家的无奈可想而知。
而家电问题专家罗清启则认为,如果把企业比作是鱼,政府以及其创设的制度环境就是水,消费者是上帝。鱼要健康生长,不单是取决于其本身,还需要鱼、水与上帝互动地、系统地发展。中国彩电产业之所以大而不强,一方面缘于其自身的缺陷,另一方面也缘于整个发展系统的矛盾。
因而,罗清启表示,我们没有雄厚的资金也不能等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再发展技术,只能边积累边发展。在这种发展方式下,我们的企业真正应该学习的是对机制的改造。对于这一课题,需要进行研究的不仅仅是企业,更重要的是政府。
上一篇:令苹果坐立不安的Windows 8的十大传言
下一篇:3D电视国内厂商边缘化之忧:产业链尚不完备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9:29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