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苹果iPhone和任天堂DS这样流行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触摸屏在技术层面经历了二次创新和技术进步。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iPhone推动了其它消费类电子产品对触屏的需求。此后,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就再也没有放缓的迹象,软件工程师也不断地追求适应用户的界面。很快我们的手指正变成消费类电子产品最强大的工具。
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整合触摸屏,美国的每一家主要运营商都提供了触屏手机。苹果iPad这样的平板电脑在未来几年只会变得更加流行。遥控器、相机、电子书阅读器、车载导航设备都在大量采用触摸屏。与此同时,手机按键、键盘、鼠标等其它电子设备正变为过时的技术。
但现在有很多即将到来的技术革新会让触屏变得更加易用,在日常使用的设备上更为普及。很快高质量触屏界面将会登陆PC、平板电脑、手机、相机等设备。
触觉反馈(Tactile Feedback)
触屏最大的问题可能是用户必须不断地看屏幕才能确认自己点击准确。这是很多人喜欢传统键盘胜过触屏的原因。键盘的间隙让用户得以不瞄键盘就能感觉到每个键。但这情况很快就会改变。
现在已有触屏产品可以提供触觉反馈,很快你在手机和电脑上就不用依赖视觉线索。举个例子,手指划过屏幕,有些按钮摸起来感觉平滑、有些感觉粗糙。
东芝和Senseg共同研发了一种用电流来模拟触摸感觉的技术。手机的正方面偶可以用到这种震动,让手指和手掌都感知到震动。与此类似的技术还有 TeslaTouch,由迪斯尼研究中心开发。TeslaTouch采用电震动(electrovibration)为手指提供不同等级的摩擦力,以实现丰富且直接的物理反馈。用户可以根据感受到的摩擦力确定所拖动文件的大小。
这种技术很快就能让触屏实现差异化,并且改变整个用户体验。很快,触屏的触觉反馈就能为不同材质提供不同触感、通过改变不同按键的触感模拟真实的计算机和手机键盘。触觉反馈将为车载仪表盘和操作面板的触屏带来很多好处。用户可以在目光注视着路面的同时在触屏上进行输入。
感知压力(Sensitive To Pressure)
现在一些触摸屏提供了压力感知技术。但不是非常精确,因为它们通过测量表面积来判断压力(比如你按的越重,手指与屏幕的接触面就会越大)。不过这不是真正的压力,压力感应可能是触屏未来的方向。索尼等公司在LCD触屏下方应用力感应电阻和压电驱动器,将这一技术推向现实。
采用不同压力操控屏幕不但可以减少按钮数量,也可以为每屏画面提供更多的控制效果。比如在电脑或电子书阅读器上,这种技术可以让用户通过用力按屏幕更快地翻页。在音乐播放器上,用户可以使用不同力度改变浏览曲库的速度。
悬浮感应(Hover Detection)
凭借压力感应LCD触屏的扩展,用户或许可以不需要接触触屏。三菱和Cypress等公司参与了“悬浮探测”演示。这些屏幕不但相应点击,还会测量手指与屏幕表面间的距离。这种被称为“鼠标悬停(Mouse Over)”的功能可以让触屏技术变得像魔法一般。
这种技术可以增强可用性。很显然该功能需要对时间和位置进行限制,用户不会希望一靠近屏幕它就产生响应。不过就像目标停在图标上方一样,手指停在链接上方可以被用来打开弹出式菜单或提出页面预览。如果用户想进入页面,它们只需简单的降低手指位置,按在屏幕上。
红外(Infrared)
微软依靠红外光感知引领了触屏技术。微软为自己的Surface产品申请了“光诱导形状记忆”专利。该技术通过不同的波长改变地形层,让它扩展、缩小,提供粗糙或平滑的触感。Surface从头到尾提供了丰富的触摸和高清视觉体验。
双屏(Dual Screen)
触屏产品经常会在两个屏幕上提供触摸功能。宏基Iconia是一款提供完整触屏体验的小型上网本,网页可以在屏幕间流动。Iconia采用手势记忆来追踪动作,在识别出相应的运动轨迹后打开网站或程序。Iconia的屏幕可以分别运行两个不同的程序或者分别作为屏幕与键盘,全都采用触屏功能。
这样的双屏技术也出现在Kyocera Echo这样的移动设备上,它可以扮演平板、两块独立或互补的屏幕。这款手机通过Sprint发售,两块屏幕可以同时运行不同的程序也可以分别扮演显示屏和虚拟键盘的角色。
接下来呢?
新技术肯定正在开发之中,触屏进入所有产品与应用只是时间问题。这些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多的功能,触屏可以改进很多常见的产品。在大多数学校和办公室,传统的黑板已经被投影仪所取代。接下来只需划动手指即可在智能白板上调出幻灯片等项目。
自动提款机是一个常见的触屏范例,很快就会扩展到其它公用设施上。相比在公告牌的地图上花费大量时间搜寻“E-7”字样,购物中心的信息亭(Kiosks)或信息中心能够帮助顾客快速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在日本,触屏贩售机已经投入使用。它们甚至附带了摄像头识别性别和年龄来推荐饮料。这些贩售机还会存储你的照片和购买记录方便你再次光顾。
我们的移动设备是最早用上触屏功能的一批,但它们绝不是最后一批。科技日新月异,为你的指尖带来难以想象的力量。
上一篇:技术探究:虚拟架构下的云计算与云存储
下一篇:德州仪器推出业界首款完整的无线耳机参考设计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