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业成功突破激光显示研究技术瓶颈,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程高频振动(旋转)荧光粉”技术将大幅降低激光显示产品生产成本,量产后可催生国内超过千亿的市场需求。11月15日,中国经济网记者从高交会重大活动“新一代激光投影显示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获悉这一信息。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激光显示光源是国际公认的“下一代显示光源”,具有超高亮度、宽显示色域(全彩色)、高清显示等优势,日本Sony,三菱电气、精工爱普生、韩国三星、美国德州仪器、德国欧士朗、耶拿光学等巨头均在加紧该技术的研发。
据专家介绍,黑白显示、彩色显示、数字显示是显示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每种显示方式都解决了不同问题,但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显示技术的进一步探索,激光显示被认为是未来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激光显示技术的产品,除了能够“革命性”地让显示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在节能环保方面体现出不凡的水平。
论坛透露,在政府部门的扶持和研究机构的帮助下,我国企业在激光显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其中深圳光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性地运用“远程高频振动(旋转)荧光粉”技术,推动中国激光显示技术向前迈越了一大步。在该技术方案中,多颗蓝色激光被聚焦于一个荧光粉涂层上,使得在1mm2的光斑范围内光功率达到数十瓦以上——这样的光功率密度,比目前报道的最亮的LED还要高一个数量级。运用该技术,在高端家庭影院产品中,可以以50颗激光来实现5000lm的投影显示。此外,在技术可靠性、生产成本、耗能等方面,该技术都呈现出让人惊喜的数字,经过修正与完善,该技术已可以成功运用于产品的量产,量产后可催生国内过千亿的市场需求。据了解,“远程高频振动(旋转)荧光粉”技术已形成拥有核心专利技术、涵盖近百项专利技术的专利池。
据悉,我国对激光显示技术的研发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首先在国内提出激光显示概念,并展开初步研究。但由于当时激光器发展水平的限制,研究项目进展缓慢。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固态激光器关键材料的研制成功,大大推动了激光显示技术研究,2003年激光显示技术研究获得历史性突破,通过RGB三基色可见光激光器成功混合成白光,并推出一系列工程样机。2005年至2010年,是激光显示产业化前期阶段。为了推动激光显示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于2006年联合民间资本成立了“北京中视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实现激光显示技术产业化。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光学学会等研究机构,高度关注这项技术的研发进展,2005年,激光显示被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国家科技部根据“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激光显示技术列为战略新兴起产业的重要内容。
与会专家表示,新型激光投影技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已取得商业化的成功,中国企业应更好地利用自有的核心专利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国内,由于广大消费者对激光显示概念还较为陌生,激光显示产业想要在国内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仅需要生产企业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也需要政府机构、研发部门等提供支援,强化运用激光显示技术产品的市场推广力量。
“2011新一代激光投影显示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光学学会主办,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光学学会提供支持,中国电子视像协会大屏幕显示分会和新材料投资联盟承办,清华大学院士金国潘,国家863新兴显示重大项目专家组专家、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毕勇等专家学者就激光显示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新材料领域“十二五”规划等话题与来自电视、显示、投影、材料器件及装备等行业企业的观众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