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8月7日,康佳率先在国内推出了“视网膜级”9600系列4K电视,随后索尼、海信、TCL、长虹、创维等各个品牌也陆续推出了4K电视。电视显示分辨率逐渐走高,从480P逐渐走向1080P,再到现在4K大行其道。随着显示芯片技术的不断突破,现在超过4K的平板也都出来了,更大分辨率的电视将成为发展主流。可预见,虽然目前2K占主流,不过其将如同CRT和特丽珑,难逃被淘汰的命运了。
高分辨率的趋势
无论是电视还是电脑、手机等,我们都希望屏幕更清楚,最好是看不到屏幕上任何颗粒感,即使离得很近,也能看得清楚舒服。而当屏幕达到50寸左右时,传统标清分辨率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观众需要了,因而出现了从标清到高清、从高清到4K的发展。这也是消费者一直以来的需求心声。
如目前2K的分辨率已远远不能满足60寸以上大屏幕的画质要求。按照普通3米左右观看电视的距离,比较适合42—52寸的普通平板电视,但是要观看更大尺寸电视时,由于分辨率不足,像素信息被拉大填充屏幕而渐显模糊,看起来不大舒服。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在更远处观看,要么采用更高分辨率,当然,选择4K电视更为用户所接受了。具有4K技术的新一代电视,凭借3840×2160的超高清物理分辨率,有着极致细腻的显示效果,拥有更大的可视角度,解决了大屏幕显示设备细节遗失、无法真实还原的问题,将电视画面的品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4K电视的另一大优势是,同样是2K的片源,4K电视的画质上完爆其他普通电视。其实,用户对这种感官变革并不模式,在全高清出现时,用它看普通的电视频道节目,其得到画质都比非高清电视的画质不是一般大的提高。高分辨率的优势不言自明。
片源并非挡路石
有人担心现在的4K的片源太少了,买回家成了摆设,实用性不高,不过之前的全高清电视也是在很多年后才有足够的内容。何况,在面对片源缺位的困境,各大厂商也都不约而同地打出“2K转4K”的技术招牌,多少让消费者有尝鲜的欣喜。
为弥补4K超高清片源的不足,康佳在芯片运算上利用Scaler智能缩放技术,实现2K到4K的点对点还原,完成普通全高清信号到超高清信号的转换,就算观看全高清的节目内容,画质也有很大提升。创维利用4K MRIT微重组技术,也能将2K信号输入转为4K信号显示。现在市场上各品牌新推的4K电视,大多都具备了将2K专为4K画质的本领,并不是某个品牌独有的“必杀技”。
不过这种通过智能计算在空间轴平面上进行图像追踪补偿,在每个像素点周围插入四个像素点的方式,将1080P/1080i片源转化为超高清片源,达到近似4K的超高清显示效果的后期处理技术,并不能实现纯正的4K画质,特别是画面运动会出现模糊现象。在这方面,不仅让人联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时,康佳就开创运动高清技术,一举破解液晶拖尾、抖动和残影难题,这些技术,无疑让康佳在4K时代底气更足,棋高一着。
片源暂缺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必被夸大,没有4K片源并不会影响其成为主流的趋势。就如手机的4G网络,4K电视未来已来,势不可挡。
“屏芯价”推动普及
除去片源问题,屏体、芯片、价格等问题也都是影响4K电视普及的因素。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选购4K电视也都是综合考量,量力而行,择优而定的。
关于屏体,目前硬屏4K最为被推崇。相对于普通4K屏幕出现画面细节难辨、层次丢失、偏色较大,硬屏4K画面细节过渡自然,色彩非常真实,而且其可视角角度大,观看时画面边缘也不会出现任何色差,因此,硬屏4K成为消费者购买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康佳采用Retina级硬屏的9600系列4K电视的热销,是一个明显的佐证。
不管是索尼的4K迅锐图像处理引擎PRO,还是康佳的Scaler智能缩放技术、创维的4K MRIT微重组技术等,都离不开强大的4K芯片。同时,智能化与4K化的交叉并进,使得电视的核芯实力强否,也成为各大电视品牌一大竞争法宝。如康佳引领8核“芯势力”的升级,也成为4K电视普及先锋。
价格高昂肯定会让消费者避之不及,但是,当价格降下了,自然就到了普及之时。康佳55寸8核4K电视低至6666元的售价,助燃了其4K电视的销量,消费者“物美价廉”的消费观不会过时。
此前,不少人表示,家用数码相机800万像素就够了,然而当出现1000万及更高像素时,不少人还是会选择更高的像素的相机,对于电视机的分辨率更是如此。人们购买时不一定是“参数党”,只为数字上的虚荣,而是人们对于科技产品的更高追求永无止境,从不满足,只要价格等为大多数人所能接受,不要说是4K,以后8K、16K的电视机广泛走进百姓家庭,也是没有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