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领域,中国企业是真的已经全面超越日本企业了,还是与日本企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一问题在过去几年引发中日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刷屏。今天,笔者先不给出任何答案,而是给大家讲两个关于日本企业在家电领域发展布局的故事。
先说一个案例:
在彩电大众消费市场上,目前日本老牌企业如松下、东芝、三洋均已经退出,虽然还有索尼在奋战,仍是从局面和气势上看,已经被一些中国企业在赶超。这是公认的事实。
在彩电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上,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韩国的企业都认为,未来电视机这一产品必然会消失,呈现出来的将是"无处不在的显示屏"。然而,目前到底如何理解和实现"无处不在"显示屏这一产品形态的落地,中国企业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向和形态。
最早且最主动退出彩电消费市场竞争的松下,却在今年初就发布了"无处不在"显示屏解决方案:以激光投影技术,解了室内和户外显示屏展示;以客厅可移动变化的显示屏,既可以充当电子相册、又能充当显示器,还能完全透明成为客厅的一片玻璃;以厨房内可以随时移动的显示屏,成为健康烹饪和饮食的工具,提供解决每个人的健康饮食解决方案;以不同尺寸的显示屏,成为商场酒店机场的广告灯箱牌。
在人们经常乘坐的飞机,高铁,以及越来越多的轿车、跑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显示屏,背后都是日本松下等企业提供从显示屏,到个人影音娱乐软件、内容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从硬件、软件、内容的整体产品。目前,松下已经占据了欧美航空公司飞机机舱内的个人影音娱乐和无线上网等解决方案,近八成左右市场份额。
由此可以看到,已经退出个人终端消费市场竞争的松下等日本企业们,反而在那些中国企业根本还没有想到,或者还没有能力顾及的商业、工业等领域,开始新一轮的商业布局和市场抢夺。比如说在航空、体育、公共交通、医疗,甚至是智慧城市等领域,看到的无处不在的显示屏、摄像头,以及隐藏在这些硬件背后的系统技术解决方案,都是日本企业在与一些欧美企业在展开明争暗斗。
在中国企业还没有想到的市场领域,中国企业现在纠结的还是终端硬件产品的较量和博弈,而日本企业却早就跳出单一硬件的竞争,转向了以硬件为中心的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打造,重点就是产品后服务市场能力的打造。这考验的正是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整合能力。
横向比较一下:
在家电市场上,中国与日本企业的差距,近年来其实一直存在着"面子和里子"两张皮的认知逻辑:面子是,在竞争激烈的终端消费市场上,日本家电企业节节败退,无论是主动退出,还是被动淘汰,实际上就已经在个人消费市场上,被韩国和中国企业抢夺主动权,实现后来者居上。
里子是,在涉及下一代显示技术上,日本企业其实还是牢牢把握着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特别是在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市场和商业化应用上,已经完成市场化落地和实施。对于所有中国企业来说,必须要认清现实和差距,快速补短。
对于所有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差距到底在哪里,还存在多长时间的差距?这一问题非常有必要搞清楚:
首先,从发展时间上看,中国的海信、TCL、创维等代表企业,与日本的索尼、松下相比,至少存在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发展积累和差距。因此,拿30岁的年轻人,与80年甚至百岁老人的商业智慧相比较,显然差距是非常明显和直观的。
其次,从发展目标上看,中国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模化扩张和市场蛋糕抢夺,关注重点是自我生命力的市场打造与夯实。而日本企业的发展任务目标早就从过去的生存转向了发展和蜕变,谋求的是研究用户需求、讨好用户、瞄准未来。关注的是,超越用户需求的一系列惊喜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打造。
再者,从发展任务上看,中国企业关注的是眼下,当前的市场蛋糕、商业利益和竞争博弈,追求的是规模持续做大,商业模式的核心也是规模化制胜,关注的是自我商业利益最大化。而日本企业关注的是未来,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市场、前景和趋势,希望的是引领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关键的是产业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关注的不只是眼下市场,更是未来市场和生存。
再说一个案例:
很多时间大家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都是真的。在消费电子电器等领域,中国企业的规模化崛起和做强,是不争的事实。但必须要清楚地看到,所有中国与日韩企业的实力差距异常明显。这种差异体现在面向未来、充满想象的市场竞争力打造上。
同样是日本企业的索尼,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似乎在全球彩电市场上,竞争力开始衰退。但是在图像影音技术上,索尼的图像传感器占据着全球智能手机摄像头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样,依托图像显示技术优势,索尼在单反相机基础上又推出全新的微单相机品类,从而开启一轮新的商业蓝海市场。同样,依托在娱乐和游戏等领域的内容优势,索尼推出的PS4游戏机在全球市场上掀起一股体验风暴。以4K为风口,索尼、松下是全球少数建立从镜头到客厅产业链布局的企业。
显然在已是陷血海市场的电视机市场上,索尼似乎已经缺乏竞争优势。但是在以人的生活娱乐为中心影音显示技术上,从智能相机、微单相机,以及个人游戏机等产品上,都已经建立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硬件产品布局。索尼竞争的核心不是区分商用,还是个人,而是以人的生活体验为核心,建立了从工作、生活到娱乐、体验等领域的全生态化的产品及体验解决方案和生态圈。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对中国企业的这种领先优势,不只是体现在硬件产品上,更重要的还是隐藏在硬件内部的内容,以及产品体验等方面,比如产品的触摸感,色彩搭配等等细节的较量,可以说无处不在却又处处领先。
中国企业何时可以补全这种短板,何时可以跳出单一硬件竞争,转向内容、体验和服务等环节的较量。显然,需要以时间换空间,更需要以内敛和智慧换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上一篇:百吋大屏靠谱吗 三问激光电视的发展!
下一篇:智能化全面领航 AWE2016家电展望未来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3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