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标准制定:产业界参与太少

发布者:LuckyDaisy最新更新时间:2009-12-04 来源: 通信产业报关键字:物联网  标准 手机看文章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看文章

  从中长期来看,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决策。9月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成立,国家开始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传感网技术标准。那么,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标准制定的时间表是怎样的?传感网与通信网的融合如何解决?为此,《通信产业报》独家专访了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博士。

  为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架设桥梁

  《通信产业报》(网):如何理解传感网对ICT行业的意义,它与物联网的关系是怎样的?

  邢涛:IT和CT行业发展到今天,存在着产业继续向前走的命题。互联网也好,无线通信网也好,速度越来越快,到LTE将解决高速数据通信到个人的问题,这些基础设施建立好以后,未来通信产业的方向在哪里?大家的观点是应该向应用发展,一是面向个人的公众服务,二是面向行业的增值服务。

  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行业,物联网都蕴涵着丰富的应用,它将现有的网络延伸到了物理世界。大规模推广物联网,就需要用到传感网的技术。即用传感器感知世界,再通过网络与信息世界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泛在的网络。IT与工业相连接的最后一阶段的桥梁就在这里,没有传感网技术,将无法实现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连接。

  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将整个技术体系称之为传感网;从运营商角度来讲,叫做物联网,这是不排斥的。

  《通信产业报》(网):传感网有着丰富的应用前景,涵盖的行业之广,超乎想象。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将从怎样的角度来把握传感网的标准工作?

  邢涛:很多行业,往往是产业未动标准先行,有的时候需要标准拉动产业的发展。对于ICT产业而言,没有标准就没有产业。因为没有技术标准,彼此之间是无法互通的。

  我国传感网的发展,从中科院最早部署现代意义上的传感网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2005年国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开始升温,到2006年大家的关注点转向了应用。

  虽然在传感网的技术层面,我国可与国外齐头并进,但是在传感网的产业化能力和产业发展的配套环境上我们与国外存在着差距。例如,Zigbee联盟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也是一个行业联盟,它的主要工作是开发应用、推动标准、制定整套协议,这样从最底层的协议到上层的行业应用推广都可以做起来,我国欠缺的就是这样的组织。

  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的成立就是要做这些事情,从技术支撑的角度推进接口、服务、架构、协议、安全、标识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并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试、认证和开发体系。目前,国内从事传感网工作的人非常多,但是整个产业的整合能力差,大家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完整的规划,我们希望首先从技术标准上进行规划,对产业起到引导的作用。

  从顶层架构来制定标准

  《通信产业报》(网):涉及的行业如此之多,具体而言,我们如何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

  邢涛:传感网在各行业实际应用时可选择的传感技术很多,因此我们希望从顶层架构来考虑标准的问题,这不仅仅涉及网络本身,还包括标识、接口、安全、测试等诸多方面。

  制定国家标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从行业、产业的需求出发,先搞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来支撑相应的行业,然后去做。对于具体行业,我们提供的是技术标准和技术支撑,就是告诉他需要哪些技术,可以满足哪些需求,上层应用的开发还需要与各个行业深入合作。

  《通信产业报》(网):目前,传感网标准制定的进程是怎样的?有没有时间表和详细的规划?

  邢涛:涉及的标准非常多,首先启动条件成熟的。事实上,传感网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前端末梢网的问题,还要解决末梢网接入到互联网、移动网等大网时从后台到前端的诸多问题。要将总体的架构搭建好,不仅仅是网络本身,还要解决未来新的网络的接入以及更多的软件架构搭建时的标准的可扩展性等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有六项,按照规划是两年内完成,实际上草案一年之内就要出来。相关标准草案完成后,明年可能还将启动新的项目。我们在内部分了一些小组,目前开展的六项标准制定工作,分别由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项目组、协同信息处理项目组、通信与信息交互项目组、标识项目组、安全项目组和接口项目组负责。

  与3G互联没有技术障碍

  《通信产业报》(网):在制定传感网标准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邢涛:真正的困难是产业界参与太少,学术界参与过多。这其实对制定标准是不利的,可能会出现对技术关注过多,不适合产业化推广的问题。

  现在物联网概念被业界炒的火热,股市甚至出现了相应的板块,其实产业刚刚起步,远没有到形成物联网板块的时候。

  《通信产业报》(网):传感网与通信网的互联目前有没有问题?

  邢涛:虽然现在移动通信网和传感网的互联标准还没有制定完成,但从技术角度来讲,目前三种3G网络与传感网的互联都没有问题,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要支持三种制式,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对总体架构进行探讨。

  现在三大运营商都很热情,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中国移动的M2M也是希望将移动网络的应用推广到行业中去,在概念上与我们是一样的,我们也与中国移动达成了全面的合作。

  传感网也好,物联网也好,不仅是行业应用,公众应用也需要。行业推广其实不仅仅涉及技术,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希望听到更多行业的声音。目前美国在大力推动其智能电网计划,我们现在也非常关注电力行业,未来可能在某个行业的局部突破了,一些应用就会做起来。在公众层面,国外比较重视的是医疗健康服务,目前在我国大规模的应用还没有见到,面向公众的服务要想短期之内被大众接受比较困难。

关键字:物联网  标准 引用地址:物联网标准制定:产业界参与太少

上一篇:保守估计物联网将成下一个万亿市场
下一篇:物联网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6:01

IPC在秋季标准开发委员会会议上为志愿者颁发75个奖项
2016年10月14日 IPC 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 9月26日在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罗斯蒙特举办的IPC秋季标准开发委员会会议上颁发了 委员会领导奖 , 特殊贡献奖 和 委员会杰出服务奖 。颁发的这些奖项用以感谢对IPC和电子行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标准委员会成员。 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Robert Cooke带领7-31m光缆可接受性技术组成员成功完成IPC-D-640《光纤设计和关键工艺要求》标准的开发而被授予 委员会领导奖 。因成功开发此标准而荣获 委员会杰出服务奖 的委员有:Septa的Richard Agard,Bechtel Plant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Gerald Leslie Bogert,STM-Servic
[半导体设计/制造]
鸿蒙针对物联网开发,并非噱头
7月30日,在华为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关于“鸿蒙”系统,从媲美安卓的“备胎”到IoT系统,似乎华为说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华为董事长梁华对此表示,鸿蒙系统刚开始就是针对IOT的操作系统,包括物联网、自动驾驶、工业控制和远程医疗等应用。未来华为手机的操作系统是什么样,梁华表示会基于不同的产品,但不会只是“噱头”,华为会做好长期发展的准备。如果美国允许华为用安卓系统,那华为就会继续使用,如果不允许,未来将会在华为产品中看到鸿蒙系统。
[手机便携]
恩智浦钱志军:边缘计算需求巨大,AI和物联网是推动力
2019年10月,恩智浦发布了公司三季度财报,总收入为23亿美元,公司CEO Richard Clemmer表示:“我们成功实现了超预期的盈利能力,展望未来,我们继续相信我们的产品组合投资可以满足客户的长期需求,同时在短期内,全球需求环境似乎已经稳定,但中期需求环境仍然不确定,并且没有明显改善迹象。” 日前,恩智浦大中华区销售与市场副总裁钱志军详细解读了恩智浦的产品组合,重点包括物联网、移动和基础设施相关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恩智浦布局日趋完善,并有多项创新技术问世。 万物互联大爆发 钱志军表示,半导体市场直到80年代,市场的容量一直较低,主要是因为客户主要源自是政府、企业、军工等,并没有包含消费电子。而从PC、手机通信等产业向
[半导体设计/制造]
恩智浦钱志军:边缘计算需求巨大,AI和<font color='red'>物联网</font>是推动力
HEV/EV电池管理系统中的标准放大器功能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电动汽车(EV)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它们具有低(零)排放和低维护要求,同时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驱动性能。新的HEV/EV公司方兴未艾,而且现有的汽车制造商正大举投资HEV/EV市场,以争夺市场份额。 HEV/EV动力总成的核心在于系统。该系统从电网获取电力,将其存储在电池中(静止时),并从电池获取能量以转动电机并移动车辆。该系统主要包括四个子系统:车载充电器(OBC)、电池管理系统(BMS)、DC-DC转换器(DC/DC)以及逆变器和电机控制(IMC),如图1所示。在HEV/EV的BMS中经常忽略放大器的灵活性和成本效益。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BMS以及设计人员如何在系统中使用放大器。 图 1
[汽车电子]
HEV/EV电池管理系统中的<font color='red'>标准</font>放大器功能
华为NB-IoT物联网芯片6月底将大规模发货
华为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副总裁蒋旺成15日表示,NB-IoT已经逐步成熟,迈向商用。蒋旺成也透露华为NB-IoT芯片模块进展与计划,包括其高度集成的Boudica 120芯片在6月底将大规模发货;Boudica 150(支持1800M)Q2可以测试、第三季小批量商用、第四季大规模商用出货。 Boudica物联网芯片与台积电合作 华为积极战略布局物联网,Boudica 120、150芯片是华为物联网芯片的旗舰产品。这款芯片与晶圆代工伙伴台积电合作,将使其下半年低功耗物联网芯片出货真正发力。 华为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副总裁蒋旺成表示, 统一架构的IoT时代正在来临, NB-IoT正在持续向R14、R15演进成为5G
[手机便携]
英飞凌推出 CIRRENT™ Cloud ID ,简化物联网到云端身份验证
英飞凌推出 CIRRENT™ Cloud ID 服务,简化安全物联网设备到云端的身份验证 【2021 年 11 月 19日,德国慕尼黑讯】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推出了 CIRRENT™ Cloud ID 服务,实现了云证书配置和物联网设备到云端的身份验证的自动化。该简单易用的服务可扩展信任链,使芯片到云端的任务更加便利、安全,也同时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成本。Cloud ID 是工业、消费、保健、医疗和制造产业中,云连接产品企业的理想选择。 英飞凌软件与生态系统部门副总裁 Rob Conant 表示:“多年来,物联网产品制造商致力于简化制造、安全和配置流程。Cloud ID 基于英飞凌在嵌入式安全方面的过硬实力,结合 CIRREN
[电源管理]
英特尔:边缘计算叠加人工智能,加速物联网垂直行业变革
(电子网/消息)“从我对整个技术趋势判断来看,物联网的发展有两个非常重要点:一个是边缘计算,另一个是人工智能。我们认为这两方面相互之间的协同会推动整个物联网技术今后快速的发展,最终实现物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互联到智能,从智能到自治。”这是今年11月30日,在第二届边缘计算产业峰会上,英特尔中国区物联网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张宇对记者表达的观点。 也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由华为、英特尔、ARM 等在内的6家业内最顶尖企业或组织在北京成立了“边缘计算联盟”。据官方介绍,历经短短一年的发展现已拥有154家成员单位,包括来自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能源电力和ICT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及相关领域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 “边缘计算”顾名思义就是强调本地和
[半导体设计/制造]
彭博社:标准版iPhone 14机型仍是1200万广角摄像头
根据彭博社Mark Gurman的说法,标准版iPhone 14型号将进一步区别于iPhone 14 Pro型号,配备不同的芯片和广角摄像头。 在他最新的Power On时事通讯中,证实了有关‌iPhone 14‌阵容的一系列传言,并确认苹果仍在努力开发卫星连接功能。据报道,新的48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将是Pro型号独占,而标准的‌iPhone 14‌型号将保留像iPhone 13产品阵容一样的12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 正如之前报道的那样,非Pro版‌‌机型“可能会沿用去年的A15芯片或其变种”,而Pro版机型将采用苹果新的A16芯片。Gurman补充说,除了试图区分Pro型号之外,全球芯片短缺可能是导致这一决定的原因之
[手机便携]
小广播
最新网络通信文章
换一换 更多 相关热搜器件
电子工程世界版权所有 京B2-20211791 京ICP备10001474号-1 电信业务审批[2006]字第258号函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3920号 Copyright © 2005-2024 EEWORL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