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激光的诞生
激光的诞生
1960年在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的休斯研究实验室,西奥多·梅曼(Theodore Maiman)设计和建造了一台小型的激光发生器。他将闪光灯线圈缠绕在指尖大小的红宝石棒上,产生了第一束激光,激光时代由此开启,从此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梅曼的实验显示,闪光灯发出的足以致盲的强光可以使红宝石棒充能,这些能量随后以纯粹的红色光脉冲的形式释放,这些相干光有恒定的相位差,就像是列队前进的士兵们。
2. 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
随着激光的诞生,军事机构和小说家看到射线枪能够成为现实,就开始着手打造激光武器。1964年,007电影《金手指》中大反派“金手指”奥瑞克威胁詹姆斯-邦德,要用激光将他锯成两半——这在当时,还是纯粹的幻想。
3. 三维激光
三维激光
1948年科学家发明了全息技术,以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但埃米特·利斯(Emmett Leith)和朱瑞斯·乌帕特尼克斯(Juris Upatnieks )在1964年使用激光对全息技术进行了彻底改造,发明了第一个不需要特制眼镜就能看到的三维图像。
他们用分裂的激光光束将全息图记录在感光片上,其中一束激光先被从被摄物体上反射开来,然后再与另一束会合,在感光片上成像。用一束与成像时相同方向的激光照射感光片,就会在观看者眼前产生一幅逼真的三维图像。这张玩具火车图是这两位科学家在密歇根大学的威洛·鲁恩实验室第一次记录的全息图。
4. 梦幻激光
梦幻激光
最初时,激光的色彩是相当有限的:氦氖激光器和红宝石发出红光,其他激光器则产生不可见的红外线。人们借助离子激光器第一次实现了如彩虹般的七彩激光,它通过在氩或氪中的高压放电产生激光。氩气产生蓝色和绿色的光,氪产生其他几种颜色,两种气体的混合可以产生整个可见光谱中的颜色。梦幻的激光秀从此诞生。[page]
5. 无处不在的激光
无处不在的激光
激光技术第一次走进日常生活,是美国超市使用发出红色氦氖激光的条形码扫描枪实现收款自动化。若尔斯·阿尔费罗夫(Zhores Alferovand )和赫伯特·克勒默(Herbert Kroemer)改进了制作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的方法,让激光真正地无处不在。这两位科学家因此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图中所示为一个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和五美元钞票大小的对比。)如今,这样的芯片随处可见,比如说CD播放器、蓝光播放器、红色激光笔并构成了全球电信网络的骨干。
6. 用途广泛的刀片
用途广泛的刀片
在工业上,激光被用作永远不会变钝的锯和钻头。最初人们使用激光来加工硬度很高的材料,如钻石,或非常柔软的材料,例如婴儿奶瓶的奶嘴。
低功率激光可以切割和焊接塑料;高功率激光可以切割和焊接金属。早期的工业激光器,必须要有非常庞大的体形,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但新型固态激光器却非常小巧,给人印象深刻:如今一段细光纤或几分之一毫米厚、扑克大小的盘片就能产生千瓦级的能量,足以切开几厘米厚的金属片。
7. 激光广泛的医学用途
激光广泛的医学用途
激光的首次在医学上的成功应用是进行眼内手术,无需要切开眼球。早在1962年,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将病人脱落的视网膜与眼球重新连接,使他恢复了视力。更大的成功在1968年到来,外科医生弗朗西斯·莱斯佩朗斯和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使用氩离子激光器破坏异常的血管,以避免这些血管在视网膜中扩散,这种病症后果非常严重,会导致糖尿病人失明。这种治疗方法已经挽救了数百万人的视力。如今,激光也被用来切割角膜,以矫正视力,或者消除胎记和刺青。
8. 激光之母
激光之母(图片来源:国家点火装置)
很久以来可控核聚变都是人们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产生方式。196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约翰·纳科尔斯(John Nuckolls),提出用激光脉冲加热和压缩重氢同位素块来实现可控核聚变。
自此之后,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一直追寻着这个理念,他们使用的激光器也越来越大,终于在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中达到巅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同时发出192束激光,去年,在十亿分之几秒的时间内,产生了能量达到100万焦耳的激光脉冲,使之成为有史以来能量最强的激光器。国家点火装置是美国科学家研制的、世界最大的激光核聚变装置。据悉,这个被称为“人造太阳”的装置能产生类似恒星内核温度和压力,使美国在无需核试的情况下保持核威慑力。
上一篇:光纤接入:为城市美好生活提供宽带之道
下一篇:光纤接入投资超预期 光通信企业受益
- 热门资源推荐
- 热门放大器推荐
- Wi-Fi 8规范已在路上:2.4/5/6GHz三频工作
- 治理混合多云环境的三大举措
- Microchip借助NVIDIA Holoscan平台加速实时边缘AI部署
- 是德科技 FieldFox 手持式分析仪配合 VDI 扩频模块,实现毫米波分析功能
- 高通推出其首款 RISC-V 架构可编程连接模组 QCC74xM,支持 Wi-Fi 6 等协议
- Microchip推出广泛的IGBT 7 功率器件组合,专为可持续发展、电动出行和数据中心应用而设计
- 英飞凌推出新型高性能微控制器AURIX™ TC4Dx
- Rambus宣布推出业界首款HBM4控制器IP,加速下一代AI工作负载
- 恩智浦FRDM平台助力无线连接
- Allegro MicroSystems 在 2024 年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推出先进的磁性和电感式位置感测解决方案
- 左手车钥匙,右手活体检测雷达,UWB上车势在必行!
- 狂飙十年,国产CIS挤上牌桌
- 神盾短刀电池+雷神EM-i超级电混,吉利新能源甩出了两张“王炸”
- 浅谈功能安全之故障(fault),错误(error),失效(failure)
- 智能汽车2.0周期,这几大核心产业链迎来重大机会!
- 美日研发新型电池,宁德时代面临挑战?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如何应对?
- Rambus推出业界首款HBM 4控制器IP:背后有哪些技术细节?
- 村田推出高精度汽车用6轴惯性传感器
- 福特获得预充电报警专利 有助于节约成本和应对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