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自古就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但是,近几年来,尤其是这一两年,人们却对吃有了另一种感觉,那就是怕。从欧洲的疯牛病、二恶英、口蹄疫等以及转基因产品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再加上越来越严重的禽流感和此起彼伏的食品污染事件,已经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颇有些谈“食”色变。在我国,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的消费者也增长了对食品供应的忧虑,产生出“这不能,那不能,还能吃什么”的疑问。
浙江省的消费者因食用掺“吊白块”的粉丝而险些丧命,重庆查出不法厂商用“毛发水”兑制有毒酱油,广东发现几百吨黄曲霉素严重超标的毒大米……此外还有长期以来危害消费者的注水肉、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面粉增白剂超标等,形成一条在食品领域流行的“毒流”。消费者强烈要求知道我国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系数有多低、这样的“毒流”何时能够根治。
最为严重的是各种各样的高致病性传染病开始进行变种,慢慢地从动物向人传染。肉类食物是人类正常的饮食链中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没有这些多样化的食物为人提供能量营养,人的健康就很难得到保障。而传染病的隐蔽性和人类食物链的复杂性让人很难防范。面对美味的菜肴,人们张开的嘴越来越犹豫。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需要迅速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能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技术当属最近兴起的高科技——RFID。这种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只有少数地方使用这种技术,如二代身份证、邮政包裹等领域。但是,从国外已经应用的效果看,RFID在很多领域都有着绝对优势。而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方面还有很多隐患,如果使用这种技术,那么无疑,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但是,如何使用这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呢?下面,我们以牛肉为例,来看一下从牲畜跟踪到肉食管理,全程运用RFID技术。
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RFID在牲畜跟踪系统中,能在动物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养殖场到屠宰加工厂,必要时甚至可到最终消费者,实时追溯或跟踪牲畜的移动和活动。
这种系统的关键是采用了独特的识别方法。这种方法(PIDC)是一种精确的位置识别方法,根据世界各地统一的资产编码进行识别,无论这些地方是饲养场、牧场、拍卖所,还是加工厂、动物运送点。系统的数据库可为各地区服务,与其他资产识别码连接,提供牲畜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情况,以及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动态位置。
依靠这种精确的位置识别方法,RFID解决方案可确保任何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实现两个最重要的目标,第一,彻底实施"源头"食品追踪解决方案。第二,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RFID系统可提供食品链中食品与来源之间的可靠联系,确保到达超市货架及餐馆厨房的食品的来源史是清晰的,并可追踪到具体的动物或植物个体及农场。RFID是一个100%追踪食品来源的解决方案,因而可回答用户有关"食品从哪里来,中间处理环节是否完善"等问题,并给出详尽、可靠的回答。可有效监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要得到动物健康方面的资料,利用这种系统就不必等候数小时或数天,所有现场最新数据会马上实时显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在野外、拍卖场、饲养场,还是在加工厂或其他地方,只要数据一收集上传,就可马上提供。只有RFID系统能达到这种水平,在几秒内就能提供可靠信息,满足灾变性事件期间对信息的需求。必要时也可提供动物的其他信息,如挂在耳朵上的标签资料、烙印或照片。当耳朵上的RFID标签丢失、被窃或只有动物独特的识别特征能识别时,该系统会提供一种识别的新手段识别的一种新手段。
RFID的数据库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与互联网可靠的连接及监测牲畜流动检测点系统,提供实时追溯跟踪服务,提供动物从饲养到生产所有阶段整个流动过程的记录。这种农、畜产品回溯跟踪服务很可靠,有资格的用户,包括生产者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必要时都可利用这种服务。
而其现场数据收集系统能记录动物所有活动,包括其ID及目前的位置。人们在某日某时对动物采取的行动都被记录在案,包括出生、接种疫苗、治疗、饲养、出售、运输等,确保系统内牲畜识别准确可靠。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牛以及其他牲畜在饲养期间被如何喂养,这样,我们更能清楚我们吃的肉禽是否安全。
这种系统内包括各种动物和牲畜,如肉牛、奶牛、马、猪、绵羊、山羊及各种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如鹿、麋鹿、羊驼、鸵鸟,野牛、家禽、鱼等),还包括所有市场和行业部门,形成一个包括生产者、拍卖和市场经营者、各种卖主、饲养人、运输者、加工厂、批发零售商等在内的完整的食品监测链。
以网络为基础的系统收集记录特殊的数据,如动物的RFID号、读取动物通过的RFID读取器的地址号及读取的精确时间。然后数据以一定的格式通过网络传送,有关的人员数秒内就可从屏幕上看到结果。这种数据收集报告系统利用全国的电话线路系统进行实时传递,将数据从RFID读取器高速、准确传送到网络服务器,成本非常低。
在食品供应中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在食品或原材料源头由食品加工厂在食品上设置电子标签,写入食品或原材料在源头的基本信息,如产地、出产日期、储存方法及食用方法等。
(2)从原产地出来的商品到达食品加工厂,在这个阶段,加工厂再把加工好或包装后的信息写入。
(3)检疫局检疫信息、仓储入库信息写入。
(4)出库分销到地方代理机构,直到超市、餐饮、快餐以及饭店,再将这一层信息写入实现跟踪链的最后环节。
(5)最后食品到达餐桌。
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在整条供应链上对各环节的食品追踪。
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RFID食品标签有两种方法来进行追踪:一是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跟踪,即从农场、食品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商—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质量监控以保证食品的卫生与安全;另一种是从下游向上游进行追溯,也就是消费者在零售商购买到的食品若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游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安全问题的原因,特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以及实施问题产品的召回、这对于根除传播途径、杜绝问题的再发有积极意义。
RFID 系统通过为每一件货品提供单独的识别身份及储运历史记录,从而提供了一个详尽而具有独特视角的供应链,实现了上述两个目标。
某肉牛成熟出栏后被送往屠宰场,分解为生鲜肉品。此时,下一个肉品跟踪系统开始启动,对应的饲养、屠宰阶段的各项纪录自动转到肉品跟踪系统中。需要查询时,只要有这头牛的ID号,就可以看到从出生后的各项情况。若发现疫情,可以及时地对上述过程进行调查,从而找出途径和病因,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以上系统总结为下述过程:
(1)牛在饲养场时对单个牛的防疫、喂料、疾病治疗等信息进行全面的记录;
(2)在屠宰场对牛的检疫、准宰信息、牛耳标号进行记录;
(3)牛屠宰时,将通过RFID标识与登记的牛的基本信息产生关联;
(4)分割牛胴体时,通过扫描RFID标识,确定进入分割流水线的牛的耳标号码。此时批量生成新的ID标识(用于信息追溯)与牛的基本信息产生关联;
(5)分割后在牛肉产品的包装上粘贴用于牛肉产品追溯的标签;
(6)信息将通过互联网发布。
在上述过程中,假如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某牛患了疯牛病,通过RFID所记录的牛的防疫、喂料、疾病治疗、饲养场等信息可以很快地找到与病牛接触过的其他牛,然后进行隔离,对已经售出的肉进行回收。RFID上所记录的信息能让防治人员更快更便捷地找到传染源和发病原因。
RFID在禽流感防治中的作用
如同上面对牛等体格较大的动物的疫情防范系统类似,面对日益严重的禽流感,RFID技术同样可以给使世界各地都头疼的禽流感问题提供良好的疫情跟踪、控制方案。
家禽的特征以及供应链与牲畜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家禽个体体格较小,提供与牲畜相同重量的肉食所需禽类数目较多,所以在家禽身上使用RFID技术的成本等方面较牲畜要困难。其次,野生禽类的活动范围相当广泛,很多野生禽类要进行迁徙,通过野生禽类跨越国界、海洋的大范围内向家禽传播疫情的先例并不罕见。但是,野生禽类虽然数目庞大,但它们的活动一般呈群体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又减轻了信息采集和防治的难度。
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远不局限在牲畜和禽类上,随着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普及,更多的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和政府机构开始重视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巨大作用。
上海市在采用RFID技术防治禽流感取得了一定经验
首先,运送家禽进入上海市区的车辆要在身穿市政府统一配发的一次性防护服的检疫员的引导下,进入消毒专用通道。开动药水喷洒机对车身进行消毒,通道两侧共8个大风扇同时运转,消毒药水从8个出口喷出。30秒后,消毒完毕,检疫员又将车辆引至监视器下检查。
货主将检疫证和消毒证交给检疫员。证明上面货主姓名、产品名称、数量、出运地、送达地都填写得很清楚。在备注栏里,写明“该批活禽经禽流感免疫”,并且有签注人的签名。
接着,检疫员通过专门的读取器将 “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信息登记卡”里的信息读入电脑,查验系统会自动将有关接收信息发回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中央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复核,并同时将有关数据通过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业务局域网发送至上海市畜牧兽医办公室。一一核对无误后,检疫员加盖道口检疫专用章,同时签上自己的姓名并注明检查完成时间,将新的信息:车辆的车牌信息、车主信息、目的屠宰场、进入道口的时间等等输入登记卡,确保车辆到指定屠宰厂进行屠宰。如果车辆进入错误的屠宰场,系统将给出提示信息,并无法产生已屠宰记录。
查证、验物、消毒、信息登录、合格盖章,把关严格而规范,平均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与此同时,整个过程已经被道口安装的数字监控系统记录下来,尤其是对车辆的外型、种类及车辆牌照的监控图像将通过现有的道口光纤宽带网络传回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中央控制处理系统,既便于实施远程监控,又可将相关资料进行保存、回放、检索,便于后续对比分析,为道口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分析和远程指挥。
进入屠宰场的车辆首先要对其检疫证和消毒证进行检查,查验无误后,将登记卡里的信息读入管理系统。
屠宰场带有射频卡刷卡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主要用来校验贩运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是否正确到达了指定的屠宰场,并将到达的信息进行记录后保存到数据库。数据库中的信息将以文件的形式汇总到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中心数据库。
在联网中心端,将对来自道口录入的信息和通过屠宰场上传的信息,进行比对加工后统计出没有到指定屠宰场进行屠宰的车辆,并将其打入“黑名单”,当该辆车再次进入上海时,系统将根据车牌号自动进行报警。
所有信息全部核对以后,工作人员才能卸货、屠宰。
由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独立开发的基于RFID技术的市境道口监控系统已经由上海市畜牧兽医办公室在动物产品指定进入上海的8个市境道口和覆盖了上海95%以上屠宰量的9 个大型屠宰场实施使用,有效地实现了外地进沪畜禽的屠宰监控。
屠宰后的肉禽进入批发市场后,批发交易活动的有关信息与屠宰场的信息关联,这样所有经由批发市场交易的畜禽产品均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得知它们的来龙去脉,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快速地追查上游的来源信息,又可以追踪它们的去向。
在购买禽类的超市,顾客只要到超市扫描查询机上扫描一下信息条码,屏幕上就会出现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公司名称,生产地,检疫证号,检疫结果,检疫日期等相关资料信息。从而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的禽制品。
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前景
RFID技术的方便实用让很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和卫生主管机构所看重,但在目前的条件下,RFID技术的高成本又让很多食品生产企业望而却步。
条码标签的成本才可以是1美分,而RFID标签要数十美分,其差价为数十倍。条码扫描器价值1,500美元,而RFID读取器成本4,000美元。这样看来,RFID的使用成本要高出条形码很多,也就难怪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宁可放弃便捷而安全的RFID而去使用传统的条码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条码扫描器的使用寿命大约2年,而RFID读写器可以使用5~7年。参与RFID设备和标签的生产和开发的企业越多,RFID的成本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这样考虑起来,RFID的硬件和软件实施成本不一定得会比条码高很多。况且,RFID还能节省人力成本。
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保证中的应用案例
在很多经济发达国家和提取地区,是极其重视食品安全的。除了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外,还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比如日本就建立了“食品身份证制度”,即产品履历和跟踪监视制度,要求生产、流通等各部门广泛采用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电子标签,详细记载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种数据。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食品均必须能够进行跟踪和追溯。
国外的很多饲养场都已经运用RFID标签来全程监测禽畜动物的基本状况并且将RFID+条码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全过程严格控制的产业链,保证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放心肉食品。而被销售的肉禽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根据包装的标签就可以实现全程追踪和监管。
英国的Trenstar和Scottish Courage Brewing公司使用RFID标签更好地实现对盛酒桶的追踪。葡萄酒制造商还可以使用传感技术的RFID标签监控能够影响酒品质量的酒桶所在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防止伪造品的冲击,Sassicaia的制造商还在进一步考虑在酒瓶的标签中加入RFID芯片。
欧洲开始将电子标签用于家禽管理,而泰国的水产业则将RFID技术用于追踪海产品。我国台湾也开始同微软合作将射频技术应用于渔业养殖,来提升生鲜产品的安全和台湾渔业的综合竞争力。北京奥运会将采用RFID技术对所有食品加贴标签以实现对食品的全程追溯,确保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
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会有更多的企业使用RFID,我们的饮食环境会更加安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自古就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但是,近几年来,尤其是这一两年,人们却对吃有了另一种感觉,那就是怕。从欧洲的疯牛病、二恶英、口蹄疫等以及转基因产品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再加上越来越严重的禽流感和此起彼伏的食品污染事件,已经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颇有些谈“食”色变。在我国,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我国的消费者也增长了对食品供应的忧虑,产生出“这不能,那不能,还能吃什么”的疑问。
浙江省的消费者因食用掺“吊白块”的粉丝而险些丧命,重庆查出不法厂商用“毛发水”兑制有毒酱油,广东发现几百吨黄曲霉素严重超标的毒大米……此外还有长期以来危害消费者的注水肉、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面粉增白剂超标等,形成一条在食品领域流行的“毒流”。消费者强烈要求知道我国食品流通领域的安全系数有多低、这样的“毒流”何时能够根治。
最为严重的是各种各样的高致病性传染病开始进行变种,慢慢地从动物向人传染。肉类食物是人类正常的饮食链中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没有这些多样化的食物为人提供能量营养,人的健康就很难得到保障。而传染病的隐蔽性和人类食物链的复杂性让人很难防范。面对美味的菜肴,人们张开的嘴越来越犹豫。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得不需要迅速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能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技术当属最近兴起的高科技——RFID。这种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只有少数地方使用这种技术,如二代身份证、邮政包裹等领域。但是,从国外已经应用的效果看,RFID在很多领域都有着绝对优势。而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方面还有很多隐患,如果使用这种技术,那么无疑,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但是,如何使用这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呢?下面,我们以牛肉为例,来看一下从牲畜跟踪到肉食管理,全程运用RFID技术。
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RFID在牲畜跟踪系统中,能在动物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养殖场到屠宰加工厂,必要时甚至可到最终消费者,实时追溯或跟踪牲畜的移动和活动。
这种系统的关键是采用了独特的识别方法。这种方法(PIDC)是一种精确的位置识别方法,根据世界各地统一的资产编码进行识别,无论这些地方是饲养场、牧场、拍卖所,还是加工厂、动物运送点。系统的数据库可为各地区服务,与其他资产识别码连接,提供牲畜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情况,以及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动态位置。
依靠这种精确的位置识别方法,RFID解决方案可确保任何供应链的高质量数据交流,让食品行业实现两个最重要的目标,第一,彻底实施"源头"食品追踪解决方案。第二,在食品供应链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RFID系统可提供食品链中食品与来源之间的可靠联系,确保到达超市货架及餐馆厨房的食品的来源史是清晰的,并可追踪到具体的动物或植物个体及农场。RFID是一个100%追踪食品来源的解决方案,因而可回答用户有关"食品从哪里来,中间处理环节是否完善"等问题,并给出详尽、可靠的回答。可有效监控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要得到动物健康方面的资料,利用这种系统就不必等候数小时或数天,所有现场最新数据会马上实时显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在野外、拍卖场、饲养场,还是在加工厂或其他地方,只要数据一收集上传,就可马上提供。只有RFID系统能达到这种水平,在几秒内就能提供可靠信息,满足灾变性事件期间对信息的需求。必要时也可提供动物的其他信息,如挂在耳朵上的标签资料、烙印或照片。当耳朵上的RFID标签丢失、被窃或只有动物独特的识别特征能识别时,该系统会提供一种识别的新手段识别的一种新手段。
RFID的数据库以网络为基础,利用与互联网可靠的连接及监测牲畜流动检测点系统,提供实时追溯跟踪服务,提供动物从饲养到生产所有阶段整个流动过程的记录。这种农、畜产品回溯跟踪服务很可靠,有资格的用户,包括生产者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必要时都可利用这种服务。
而其现场数据收集系统能记录动物所有活动,包括其ID及目前的位置。人们在某日某时对动物采取的行动都被记录在案,包括出生、接种疫苗、治疗、饲养、出售、运输等,确保系统内牲畜识别准确可靠。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牛以及其他牲畜在饲养期间被如何喂养,这样,我们更能清楚我们吃的肉禽是否安全。
这种系统内包括各种动物和牲畜,如肉牛、奶牛、马、猪、绵羊、山羊及各种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如鹿、麋鹿、羊驼、鸵鸟,野牛、家禽、鱼等),还包括所有市场和行业部门,形成一个包括生产者、拍卖和市场经营者、各种卖主、饲养人、运输者、加工厂、批发零售商等在内的完整的食品监测链。
以网络为基础的系统收集记录特殊的数据,如动物的RFID号、读取动物通过的RFID读取器的地址号及读取的精确时间。然后数据以一定的格式通过网络传送,有关的人员数秒内就可从屏幕上看到结果。这种数据收集报告系统利用全国的电话线路系统进行实时传递,将数据从RFID读取器高速、准确传送到网络服务器,成本非常低。
在食品供应中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
(1)在食品或原材料源头由食品加工厂在食品上设置电子标签,写入食品或原材料在源头的基本信息,如产地、出产日期、储存方法及食用方法等。
(2)从原产地出来的商品到达食品加工厂,在这个阶段,加工厂再把加工好或包装后的信息写入。
(3)检疫局检疫信息、仓储入库信息写入。
(4)出库分销到地方代理机构,直到超市、餐饮、快餐以及饭店,再将这一层信息写入实现跟踪链的最后环节。
(5)最后食品到达餐桌。
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在整条供应链上对各环节的食品追踪。
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RFID食品标签有两种方法来进行追踪:一是从上游向下游进行跟踪,即从农场、食品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商—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质量监控以保证食品的卫生与安全;另一种是从下游向上游进行追溯,也就是消费者在零售商购买到的食品若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游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查找造成安全问题的原因,特定产品的原产地和特征以及实施问题产品的召回、这对于根除传播途径、杜绝问题的再发有积极意义。
RFID 系统通过为每一件货品提供单独的识别身份及储运历史记录,从而提供了一个详尽而具有独特视角的供应链,实现了上述两个目标。
某肉牛成熟出栏后被送往屠宰场,分解为生鲜肉品。此时,下一个肉品跟踪系统开始启动,对应的饲养、屠宰阶段的各项纪录自动转到肉品跟踪系统中。需要查询时,只要有这头牛的ID号,就可以看到从出生后的各项情况。若发现疫情,可以及时地对上述过程进行调查,从而找出途径和病因,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以上系统总结为下述过程:
(1)牛在饲养场时对单个牛的防疫、喂料、疾病治疗等信息进行全面的记录;
(2)在屠宰场对牛的检疫、准宰信息、牛耳标号进行记录;
(3)牛屠宰时,将通过RFID标识与登记的牛的基本信息产生关联;
(4)分割牛胴体时,通过扫描RFID标识,确定进入分割流水线的牛的耳标号码。此时批量生成新的ID标识(用于信息追溯)与牛的基本信息产生关联;
(5)分割后在牛肉产品的包装上粘贴用于牛肉产品追溯的标签;
(6)信息将通过互联网发布。
在上述过程中,假如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某牛患了疯牛病,通过RFID所记录的牛的防疫、喂料、疾病治疗、饲养场等信息可以很快地找到与病牛接触过的其他牛,然后进行隔离,对已经售出的肉进行回收。RFID上所记录的信息能让防治人员更快更便捷地找到传染源和发病原因。
RFID在禽流感防治中的作用
如同上面对牛等体格较大的动物的疫情防范系统类似,面对日益严重的禽流感,RFID技术同样可以给使世界各地都头疼的禽流感问题提供良好的疫情跟踪、控制方案。
家禽的特征以及供应链与牲畜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家禽个体体格较小,提供与牲畜相同重量的肉食所需禽类数目较多,所以在家禽身上使用RFID技术的成本等方面较牲畜要困难。其次,野生禽类的活动范围相当广泛,很多野生禽类要进行迁徙,通过野生禽类跨越国界、海洋的大范围内向家禽传播疫情的先例并不罕见。但是,野生禽类虽然数目庞大,但它们的活动一般呈群体性,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又减轻了信息采集和防治的难度。
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远不局限在牲畜和禽类上,随着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普及,更多的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和政府机构开始重视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巨大作用。
上海市在采用RFID技术防治禽流感取得了一定经验
首先,运送家禽进入上海市区的车辆要在身穿市政府统一配发的一次性防护服的检疫员的引导下,进入消毒专用通道。开动药水喷洒机对车身进行消毒,通道两侧共8个大风扇同时运转,消毒药水从8个出口喷出。30秒后,消毒完毕,检疫员又将车辆引至监视器下检查。
货主将检疫证和消毒证交给检疫员。证明上面货主姓名、产品名称、数量、出运地、送达地都填写得很清楚。在备注栏里,写明“该批活禽经禽流感免疫”,并且有签注人的签名。
接着,检疫员通过专门的读取器将 “供沪动物及动物产品信息登记卡”里的信息读入电脑,查验系统会自动将有关接收信息发回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中央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复核,并同时将有关数据通过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业务局域网发送至上海市畜牧兽医办公室。一一核对无误后,检疫员加盖道口检疫专用章,同时签上自己的姓名并注明检查完成时间,将新的信息:车辆的车牌信息、车主信息、目的屠宰场、进入道口的时间等等输入登记卡,确保车辆到指定屠宰厂进行屠宰。如果车辆进入错误的屠宰场,系统将给出提示信息,并无法产生已屠宰记录。
查证、验物、消毒、信息登录、合格盖章,把关严格而规范,平均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与此同时,整个过程已经被道口安装的数字监控系统记录下来,尤其是对车辆的外型、种类及车辆牌照的监控图像将通过现有的道口光纤宽带网络传回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中央控制处理系统,既便于实施远程监控,又可将相关资料进行保存、回放、检索,便于后续对比分析,为道口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分析和远程指挥。
进入屠宰场的车辆首先要对其检疫证和消毒证进行检查,查验无误后,将登记卡里的信息读入管理系统。
屠宰场带有射频卡刷卡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主要用来校验贩运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是否正确到达了指定的屠宰场,并将到达的信息进行记录后保存到数据库。数据库中的信息将以文件的形式汇总到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中心数据库。
在联网中心端,将对来自道口录入的信息和通过屠宰场上传的信息,进行比对加工后统计出没有到指定屠宰场进行屠宰的车辆,并将其打入“黑名单”,当该辆车再次进入上海时,系统将根据车牌号自动进行报警。
所有信息全部核对以后,工作人员才能卸货、屠宰。
由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独立开发的基于RFID技术的市境道口监控系统已经由上海市畜牧兽医办公室在动物产品指定进入上海的8个市境道口和覆盖了上海95%以上屠宰量的9 个大型屠宰场实施使用,有效地实现了外地进沪畜禽的屠宰监控。
屠宰后的肉禽进入批发市场后,批发交易活动的有关信息与屠宰场的信息关联,这样所有经由批发市场交易的畜禽产品均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查询得知它们的来龙去脉,一旦发生问题,可以快速地追查上游的来源信息,又可以追踪它们的去向。
在购买禽类的超市,顾客只要到超市扫描查询机上扫描一下信息条码,屏幕上就会出现产品名称,生产日期,公司名称,生产地,检疫证号,检疫结果,检疫日期等相关资料信息。从而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的禽制品。
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前景
RFID技术的方便实用让很多的食品生产企业和卫生主管机构所看重,但在目前的条件下,RFID技术的高成本又让很多食品生产企业望而却步。
条码标签的成本才可以是1美分,而RFID标签要数十美分,其差价为数十倍。条码扫描器价值1,500美元,而RFID读取器成本4,000美元。这样看来,RFID的使用成本要高出条形码很多,也就难怪很多食品生产企业宁可放弃便捷而安全的RFID而去使用传统的条码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条码扫描器的使用寿命大约2年,而RFID读写器可以使用5~7年。参与RFID设备和标签的生产和开发的企业越多,RFID的成本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这样考虑起来,RFID的硬件和软件实施成本不一定得会比条码高很多。况且,RFID还能节省人力成本。
RFID技术在食品安全保证中的应用案例
在很多经济发达国家和提取地区,是极其重视食品安全的。除了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外,还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比如日本就建立了“食品身份证制度”,即产品履历和跟踪监视制度,要求生产、流通等各部门广泛采用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电子标签,详细记载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种数据。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食品均必须能够进行跟踪和追溯。
国外的很多饲养场都已经运用RFID标签来全程监测禽畜动物的基本状况并且将RFID+条码技术贯穿于食品安全始终全过程严格控制的产业链,保证向市场提供优质的放心肉食品。而被销售的肉禽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根据包装的标签就可以实现全程追踪和监管。
英国的Trenstar和Scottish Courage Brewing公司使用RFID标签更好地实现对盛酒桶的追踪。葡萄酒制造商还可以使用传感技术的RFID标签监控能够影响酒品质量的酒桶所在环境温度的变化。为了防止伪造品的冲击,Sassicaia的制造商还在进一步考虑在酒瓶的标签中加入RFID芯片。
欧洲开始将电子标签用于家禽管理,而泰国的水产业则将RFID技术用于追踪海产品。我国台湾也开始同微软合作将射频技术应用于渔业养殖,来提升生鲜产品的安全和台湾渔业的综合竞争力。北京奥运会将采用RFID技术对所有食品加贴标签以实现对食品的全程追溯,确保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
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会有更多的企业使用RFID,我们的饮食环境会更加安全。
上一篇:RFID 联手生物识别打造双保险
下一篇:中外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差距
推荐阅读最新更新时间:2024-05-07 16:23
RFID智能玻璃瓶减少玻璃破碎
英国非盈利性组织 - 废物及资源行动计划 (WRAP) 启动一个项目,鼓励玻璃瓶制造商,及食品和饮料公司采用轻量的玻璃容器,从而减少玻璃废物和玻璃产品运输的燃料消耗量。
WRAP 促使英国玻璃行业生产出一种新的轻量级玻璃瓶,用于装载酒、咖啡等各类液体。然而,现有的制造、装瓶、运输等过程专为传统更重、更坚实的玻璃容器而设计,并不适用这种新型、可持继的设计。轻玻璃,不论是空着或满,在容器制造厂、饮料装瓶厂和运送卡车上,都加大了玻璃破碎的风险。
为了识别制瓶厂里玻璃易碎的地点,提高制瓶过程中的生产线效率和质量控制,爱尔兰玻璃制造商 Ardagh Glass采用 Sensor Wireless 提供的基于
[网络通信]
基于RFID技术智能门禁系统的选型分析
基于非接触式RFID技术的智能门禁管理系统,采用非接触式读写系统识别电子标签,以判断用户是否具有通行权限,实现智能化的人员进出管理,RFID智能门禁是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场所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本文试从门禁系统主要设备的功能、网络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分析RFID门禁系统的选型要点,希望能给安防系统工程商或用户在选购门禁系统时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选择分体式门禁还是一体机
早期的智能门禁系统以一体机为主,即读卡器与主控制板集成为一体的门禁机。随着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及门禁市场需求的变化,控制器与读卡器分离的分体式门禁,逐渐取代一体式门禁,成为市场主导。特别是近年来高性能ARM架构处理器在嵌入式门禁系统设计中越来越广泛的
[嵌入式]
中外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应用的差距
1 引言 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是一种名叫“无线射频识别”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的物体或人员进行自动识别。RFID在商品上置入特制的微芯片,称为RFID标签(RFID Tags)。可以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的物理对象,是物流管理、追踪等领域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强国,非常重视RFID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政府始终起主导作用,各研究机构、企业大力参与。主导日本RFID标准研究与应用的组织是T-引擎论坛(T-Engine Forum),该论坛已经拥有成员475家成员。T-引擎论坛下属的泛在识别中UID得到日本政府经产省和总务
[网络通信]
NFC、RFID、智能卡,哪一个能让我们更放心
2013年年底,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Target)被黑客入侵,7000万的用户个人信息和4000万的信用卡数据被盗,涉及用户名、电话号码和信息卡信息等隐私数据。据估计塔吉特的损失当前已达1.48亿美元,并最终可能达到10亿美元。 塔吉特“丢钱又丢人”的事件让人们认识到,即便是最强大的安全系统也可能被黑客攻击。塔吉特的账户是一个模型,多层次的系统,它的防御超过了Visa和万事达已经严格的安全措施所要求的。但黑客还是入侵了,这立即引发了人们的强烈抗议,人们质疑为什么美国的信用卡交易不够安全,并呼吁使用不需要通过读卡器进行物理“刷卡”的非接触式信用卡。多亏了这种强烈的抗议,Visa、万事达和美国运通已经坚定了立场:零售商必须在201
[网络通信]
RFID系统的数据传输编码分析
射频识别系统的结构与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相类似,满足了通信功能的基本要求。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构成了与基本通信模型相类似的结构。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三个主要的功能块,如图1所示。按读写器到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方向,是读写器(发送器)中的信号编码(信号处理)和调制器(载波电路),传输介质(信道),以及电子标签(接收器)中的解调器(载波回路)和信号译码(信号处理)。 图1 射频识别系统的基本通信结构框图 在图1中,信号编码系统的作用是对要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以便传输信号能够尽可能最佳地与信道相匹配,这样的处理包括了对信息提供某种程度的保护,以防止信息受干扰或相碰撞,以及对某些信号特性的蓄意改变。调制
[模拟电子]
复杂RF环境下的RFID测试挑战
随着设备价格的下降及全球市场扩大,RFID应用正面临飞速发展。嵌入式RFID的使用量不断提高,随着泛在ID中心(Ubiquitous ID Center)和T引擎论坛(T-Engine Forum)等协调性机构的形成,GSM协会现已支持将基于RFID的近场通信技术运用于手机中。 RFID的一大挑战是在复杂的、甚至苛刻的RF环境中优化吞吐量或数据读取速度。无源RFID标签可以对射频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或多个阅读器做出反应。协议中规定了这些通信的行为,但在实际的通信过程中,如果没有适当的设备,则很难对其进行测试。此外,在集成到采用蜂窝技术、WLAN、蓝牙或ZigBee技术的同一台设备中时,也需要运行嵌入式RFID系统。最后,必须考
[测试测量]
RFID天线提供商英内物联拟科创板IPO 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
集微网消息 1月29日,上海监管局披露了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英内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内物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工作进展报告。 资料显示,英内物联是处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RFID天线、电子标签提供商,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依靠掌握的卷对卷曝光技术、PET预处理技术、电子标签倒封装技术等核心技术以及对于行业应用的充分理解,主要为欧洲、美国、东南亚等海外知名RFID标签封装企业和RFID系统集成公司提供RFID天线和电子标签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自前次辅导进展报告递交之日至本报告出具之日,英内物联发生了一次股权转让事项。2020年12月1日,上海长盈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与上海揽
[手机便携]
基于RFID的电子关锁系统设计与实现
引言
现行海关转关货物监管主要采用传统的一次性铅封方式,以人工操作、肉眼识别等方式对集装箱进行机械施封、验封、解封,运行成本高、安全性低,更关键的是这种监管方式运行效率低,远远不能满足海关大密度、高强度业务流量的监管要求。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感应、无线电波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实现以识别和交换数据为目的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本文基于主动式 RFID技术设计了电子关锁系统,采用电子关锁代替传统的铅制封条对转关集装箱进行电子监控管理。
系统架构及运行方式
本系统由监控中心服务
[应用]